»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与Jump谈电子游戏与艺术

引用:
原帖由 onmyway 于 2008-6-20 03:00 发表


竞技选手难道不能通过游戏来表现自己么,进而从表现升华到表演

实际上,这并没有论证电子游戏就是艺术,因为足球规则和足球本身也并未成为艺术

成为艺术的是通过游戏所搭建的平台上的“人的思想”
只补充一点:游戏并非都是竞技性的

除此之外,最后一句话和我的观点一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onmyway 于 2008-6-20 03:05 发表


只有参与了人类的活动,互动才会被称之为互动

亦或你口中的“互动”其实就是游戏规则? 
我说的互动,不是举了cod4的例子么,呵呵

将受众设置到作者安排的世界里,去深刻体会作者的意图,这就是艺术的本质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ts 于 2008-6-20 03:06 发表
编辑半天,发现都回复了……
还要强调几句。
证明一个问题,不能先承认结论在根据结论反推,那是反证法,是用于证明问题是错误时使用的……

艺术与美没有必然联系

残缺与艺术也没有关系
不是必须美,不是必须丑,艺术是表达,游戏是载体,美丑是内容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ts 于 2008-6-20 02:47 发表

你这点我们应该这么考虑,当绘画成为艺术后,部分绘画可能很不艺术,但是绘画仍然是艺术重要门类,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是在绘画成为艺术前,很不艺术的绘画到底对绘画成为艺术是否有阻碍作用呢?
“在绘画成为艺术前”,恕我不能理解这个命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onmyway 于 2008-6-20 03:13 发表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你是想说某种游戏体验可以称之为艺术吧
恩,这就是我所说的互动

传达同一个情绪、立场、看法

电影导演要通过镜头和剪接,文学家要用修辞,舞蹈家用肢体语言,画家用色彩和线条……

而游戏导演则需要让玩家置身其中

例如,汶川地震之后无数摄影作品、诗辞、歌曲、绘画都涌现出来

而制作一款“游戏”,则可以让受众体验山崩地裂的末日景象、亲人的生离死别、压在废墟下一百多小时的绝望……是所谓创作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ts 于 2008-6-20 03:19 发表

那么改成电影出现后到成为艺术前阶段,电影的一些本不属于传统艺术的成分是如何界定的,电影中的一些非艺术成分是否曾经一度影响电影成为艺术
电影诞生初期的1920、30年代,默片电影确实是存在游乐团边缘的“新奇娱乐小玩意”,为观众播放一点“火车缓缓离站”的“会运动的照片”——已经让当时的人满足,这和如今很多玩家“游戏就是要好玩”的观点很像,“游戏性”这个词也诞生在这个理论之中

而后具有代表性的卓别林,他的电影虽然也有娱乐的外衣,但是已经包含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的表达,已经可称之为艺术创作了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8-6-20 03: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ts 于 2008-6-20 03:27 发表

原始的电影肯定不是为艺术创作准备的
艺术创作……那绝不是当时主流的看法
我说的是一些和艺术不沾边的电影当初有没有影响电影成为艺术
我不太理解“和艺术不沾边的电影”的具体指向性……因为我很容易想歪……例如“日本大片”那种?

玩笑

在电影诞生初期,有一部作品非常有名,内容是短短几百秒,拍摄的是“火车离站”

这个作品是原始的、没有人类情感加工的、技术性的作品

然而,这样的技术尝试,却可媲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对新技法、新流派、新风格的探索,是为丰富日后艺术家创作手段而做的不可缺少的先锋尝试——恩,我就是在暗指现在的nintendo,提到nintendo,所以我也就讨厌部分小眼小心、嘴巴恶毒的任黑……缺乏见识、缺乏包容性,更缺乏涵养……比如某天线活宝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ts 于 2008-6-20 03:33 发表

我说的是绘画被公认为艺术门类前的绘画存在状态是不是和现在的游戏有些类似?
游戏的历史确实太短,需要时间来沉淀
其实最原始的技法也可以用于艺术创作

设想我们某个祖先原始人,迷恋上了部落的酋长女儿,夜幕降临在火堆旁边花痴地想这心上人儿,顺手拿起烧焦的木枝,在石头上画下了酋长女而的轮廓——我认为,这也是原始的艺术创作

高更画了一辈子画,也最终悟出来,要“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因为真挚,表达的感情更透彻

提到“原始”,我不得不再次建议大家尝试一下我在第一页里面推荐的游戏“Passage”,话说这个游戏也是之前这里一个坛友推荐给我的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8-6-20 03:4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林则徐 于 2008-6-20 11:08 发表

我所谓的中性就是在镜头叙事诞生之初它并没有任何激起某种情感的动机,超越实用性的动机。
摄影机的发明在当时仅只是宣称:“我们能够记录动态的画面了”
而游戏的互动性不一样,从一开始它就是为了取悦于人的
主观了

笔是无情感属性的,然而人使用了它就会赋予文字、绘画思想和灵魂

电影也是一样,即使我们抛开音乐、演员表演、配字等影响,场景的选择、取景的构图、镜头的长短、剪接的节奏这些元素也可以成为导演的创作工具,这也就是“蒙太奇”了

游戏也一样,“互动”作为其本质,没人规定它“必须取悦于人”,这样好比说绘画必须追求“唯美”——然而你我都知道“唯美”并不属于任何美术学院、美术流派,而是当代ACG宅男宅女缺乏包容性的代表性词汇,“唯”本就代表狭隘和不开放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8-6-20 11: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林则徐 于 2008-6-20 11:26 发表
现在思考的重点是,互动性是否是表现的一个累赘?根据现有艺术的经验,单方面的叙述已经
能取得很好的表现性,因此互动性的加入是否能进一步深化表现性还是只是满足一下“打开了机关接着听故事”的浅薄快感?

假 ...
我举一个这个年代比较初级、比较典型的互动应用例子,前边谈到过
引用:
我举个例子,call of duty 4里面核弹那一关,游戏导演有两个选择:

1、利用电影产业的蒙太奇,拍摄一段士兵惨烈牺牲的播片,镜头酷、音乐棒、角色帅,让玩家在完成关卡后坐在沙发上观看
2、把玩家置入坠毁的直升机,让他们以paul jackson的身份,去体验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内所见到的末日景象,蘑菇云、倒地、死亡

两者相比,游戏的艺术特制显露无遗——其实那不是什么俗不可耐的“电影化”,那是利用“互动”这个创作工具制造的临场感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8-6-20 11: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林则徐 于 2008-6-20 11:30 发表

你没看懂我的态度。用法即意义,脱离实践谈可能毫无意义
看你前面一段话,我以为懂了,看了这段话我真糊涂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林则徐 于 2008-6-20 11:41 发表

我从来都没说游戏只可能是娱乐,而是娱乐作为游戏最初最单纯的动机必定会在游戏诞生以后长久的现实中影响着游戏的本质和意义
这是时代限制

市场理念不到位,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形态,如今游戏文化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早几年甚至全部是teenagers,他们需要的是流行歌曲、漫画人设、大片CG、偶像脸嘴、明星代言

此外,创作者本身也极少有意识、主动地去发挥游戏“互动”这个工具在叙事、传达理念上的作用,很多剧本节点、情节关键点还是用播片、文字介绍等方式来代过

这是时代限制,和电影产生初期一样,不过不妨碍我们看到它们的本质和广阔的前景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8-6-20 11:5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林则徐 于 2008-6-20 12:19 发表
此时艺术品是高于欣赏者的
这是解读“艺术”这个概念的一种新提法

然而私人不能认同

我认为艺术是创作者和受众的精神交流,仅此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8-6-20 12:09 发表
没有一种艺术是为了成为艺术而成为艺术的
我认为会在自然发展中演变、生华……

TOP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8-6-22 23:23 发表
艺术是矛盾的行为,
因为艺术通常起源于小众化,而最终成就于流行...

根据米兰.昆德拉的观点,一款电子游戏作品一旦扮演了很好地娱乐公众的角色,那这部作品就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他的内容、他的宣言、 ...
这好像前几页讨论的观点,不过无论如何,我相信历史上,这样的困扰不仅仅摆在电子游戏面前

大家打算为其另外命名也好,或者继续沿用"艺术游戏"的称乎-----它在那儿,将在那儿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