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C俱乐部>>影视专区>>
[此主题已关闭]
- 翻页: < ##1 ##2 (2/2页)
- 刷新/显图/登录/注册/WEB




回复列表 (51)
#51 escape 2006-4-28 23:16
《八女投江》<br>1987年/内地出品<br>导演:杨光远<br>主演:张凯丽、王兰英、岳红<br>  1938年春,在日寇控制下的东三省,小学教员冷云不能忍受亡国奴的生活,于是与身为伪警长的汉奸丈夫孙汉奇决裂,毅然离家出走,参加抗日联军。在抗联,她成长为一名刚强的战士,与其他女兵们一起为抗日而战斗。一次日军对抗联实行三面包围,在乌斯浑河畔,冷云等八位女兵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在敌人一侧打响,直到最后一颗子弹打完,敌人渐渐逼近时,她们手挽手,从容地走向滔滔江水之中。本故事曾于1949年拍成《中华女儿》,由凌子风、翟强导演,张铮、岳慎、柏李、秦布华、于洋等主演,获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影展自由斗争奖。<br><br>《英烈千秋》<br>1974年/台湾地区出品<br>导演:丁善玺<br>主演:柯俊雄、甄珍<br>  这是以张自忠将军抵御日寇、壮烈牺牲的事迹为题材的战争巨片,描写了张的光辉事迹和经历。张抗战前任国民党29军第37师师长兼天津市长,奇袭歼灭侵占长城喜峰口的一个日寇联队;“七七事变”后,他与日寇虚以委蛇,与日本将领谈判,谴责日军侵略行径;张被任命为北平市长,利用职守拯救志士仁人,被误以为当了汉奸。逃出北平后,他被任命为33集团军司令。1940年春,为防守鄂北襄樊,与五个师日军血战数月,张率500名敢死队,不幸被围,全部牺牲。张自忠表现了一个中国军人忠于国家民族的壮烈情操。柯俊雄细腻地刻划了张忍辱负重、对日本侵略者英勇抗击的风貌。影片气势雄浑、大气、厚重,构思严谨,以浓墨粗笔泼洒战场风云,用工笔细描刻划人物,将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大场面与一些作者虚构的小人物和宁静的家居场面进行动静结合,线点面绵密布排、展开,有血有肉。<br><br>《八百壮士》<br>1976年/台湾地区出品<br>导演:丁善玺<br>主演:陈鸿烈、黄家达、金汉、柯俊雄、林青霞、徐枫<br>  丁善玺编导的本片,继《英烈千秋》后,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国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中国军队后撤,率领480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本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中国军人与包围的日军进行阵地战。导演根据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导演把握住双方冲突的因素,安排丛生的险象,利用国军在枪林弹雨下游过苏州河,民众都为军人担心的正反打镜头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场面,把剧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于1938年搬上银幕,是默片,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袁牧之、陈波儿主演,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中较为著名的一部,其中女童子军冒死为壮士们送国旗的细节,具有极为悲壮的感染力。影片在当时的大后方及香港极为轰动,而且在东南亚甚至西欧都得到热烈反响<br><br>《血战台儿庄》<br>1986年/内地出品<br>导演:杨光远、翟俊杰<br>  主演:邵宏来、初国良、翟俊杰、赵恒多<br>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事迹搬上银幕。1938年春,侵华日军为一举打通津浦线,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抵达徐州,布置战略,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并将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津浦路北线的韩复榘集团军为保存实力,擅自放弃重镇济南,日军主力矶谷乘虚南下。日军坂坦师团占领青岛后,沿胶济线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台儿庄会战的序幕拉开。临沂激战,张自忠部队增援,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攻,打得日寇溃不成军。3月15日,日军矶谷师团抢先入关,直扑滕县,与王铭章的川军一二师展开激战,王以身殉国。日军向徐州进犯。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陷入重围,被全歼于台儿庄外。 <br><br>《小兵张嘎》<br>1963年/内地出品<br>导演:崔嵬、欧阳红樱<br>  主演:安吉斯、张莹、张平、李健、葛存壮、管宗祥<br>  抗战时期的华北白洋淀,张嘎目睹奶奶被日寇杀害,八路军侦查连长钟亮被抓走,发誓报仇。为了弄一支枪,他差点把游击队排长当成了汉奸,后来有了枪又违反纪律。在敌人面前,张嘎坚强不屈,并配合游击队拔掉了岗楼。影片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儿童的倔强和聪明,其娱乐左右不亚于《小家当家》在美国的效果,但艺术成就更高,因为它不仅把人物融入抗日的大背景,而且有含蓄而高超的抒情段落,导演手法极其纯熟,视听处理纯熟而有特色,长镜头运用尤其出色,堪称新中国儿童片的巅峰。主角名字中的“嘎”已成为一种性格的代名词。1977年重映。<br><br>《鸡毛信》<br>1953年/内地出品<br>导演:石挥<br>  主演:蔡元元、舒适、马立、蔡安安、周伯勋<br>根据华山小说改编,张骏祥编剧。抗战时期,华北某地龙门村儿童团长海娃一边放羊,一边为八路军放哨。一天,他为八路军送鸡毛信(信封上粘有鸡毛的信代表“十万火急”),半道上遭遇日军,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老头羊”的大尾巴里。后来小胡子队长看中了羊群,把羊和人全部带走。但海娃的机智勇敢终于使他出色地完成了送信的任务。八路军根据信的内容,活捉了猫眼司令。影片浅显而充满童趣,海娃的塑造极具魅力,诉诸于观众内心的顽皮和好动。获英国第9届爱丁堡电影节优胜奖。海娃的演员蔡元元后参演了《林家铺子》等片,成年后创办了澳门第一家电影公司。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作了《刑场上的婚礼》、《大辫子的诱惑》等片。 <br><br>《松花江上》<br>1947年/内地出品<br>导演:金山<br>主演:张瑞芳、王人路、浦克<br>  本片被称为“忧患史诗”,表现东北沦陷后14年中人民的艰难生活,以平实朴素的叙事手法概括了那段苦难历史。东北松花江畔,一青年与车店店家的孙女妞儿相爱。“九一八”爆发,日本入侵东北,孙女的父母亲均被日本人杀害,青年被抓走,半途遇义勇军偷袭日寇,青年趁乱逃回车店,碰见日寇伍长正欲污辱妞儿,遂打死日寇伍长,带妞儿逃离。“七七事变”后,两人参加了义勇军,抗击日寇。影片描写了中国人民的深沉感情,特别是东北的粗犷和质朴,摄影主动介入戏剧深层。在声音处理上,本片以点带面,用不同的哭声贯串全片,但拒绝煽情,抑扬控制得当。本片编导金山(1911-1982)系话剧名家,曾主演《夜半歌声》。本片拍摄时,金山和张瑞芳处于热恋之中。<br><br>《平原游击队》<br>1955年/内地出品<br>导演:苏里、武兆堤<br>主演:郭振清、方化、王恩启、杜德夫、凌元、葛存壮<br>  这是影响最广的抗战片之一。1943年,华北抗日根据地遭日军扫荡,游击队长李向阳率队深入敌后,牵制敌人松井部队,使之不能进山增援,同时还要保住李庄的公粮。地主杨老宗向日寇告密,李向阳通过地道,向敌人进行袭击。李数次声东击西,三进县城,终于打死了汉奸,并设下埋伏,歼灭了松井部队。影片采用惊险片模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人物塑造也较成功,主角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中草莽英雄的影子,也融合了罗宾汉、夏伯阳的特色,方化塑造的反角松井更是突破了当时把敌人简化为极端愚蠢、残忍的做法,形象较一般反角复杂,也更有味道。1974年重拍,这部彩色版保留了一位原导演和主演反角的方化。情节跟老版相同。1977年老版重映。<br><br>《苦菜花》<br>1965年/内地出品<br>导演:李昂<br>主演:曲云、袁霞、王志刚、杨雅琴、万仓<br>  根据冯德英小说改编。1937年,胶东半岛王宫庄贫农冯大娘,面临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儿子离家出走,便参加了革命,后来和大女儿一起,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民主政府,抵抗日寇的扫荡。冯大娘支持女儿当民兵,送二儿子参加八路军。在遭到汉奸告密后,未来的儿媳不幸牺牲,自己也被捕,但冯大娘强忍悲痛,把敌人引向地雷阵。本片从家庭为出发点,生动描写了一位伟大母亲在民族和个人的漩涡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画面和音乐等方面均充满了乡土气息。曲云的表演刚毅、饱满,极具内力。1977年重映。<br><br>《地道战》<br>1964年/内地出品<br>导演:任旭东<br>主演:朱龙广、张勇手、刘秀杰、刘江、王孝忠<br>  这是极具娱乐性的战争片,在文革中未被禁映,跟相同风格、相似题材的《地雷战》形成事实上的姐妹片,风靡全国。影片描写冀中根据地军民通过挖地道,打击日寇。本片编导任旭东原是一名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人,真枪实弹打过仗,负过三次伤,后在八一厂拍摄军事教育片。事实上,本片是被当作军教片来拍的,由八一厂和工程兵司令部联合摄制,目的是向民众推广平原游击战的一种战术。其中一个战争场面取材自1945年5月4日河北高平村的真实战例,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是该村的刘傻子。敌人据点炮楼底下的长镜头拍摄于河北焦庄。经典台词“高,实在是高”出自刘江扮演的汤司令之口。1966年上映时,江青将演职员表改为“军教片”。据八一电影厂透露,本片已发行3000个拷贝,观众累积达到18亿人次。<br><br>《地雷战》<br>1962年/大陆<br>导演:唐英奇、徐达、吴健海<br>主演:白大钧、董元夫、张长瑞、吴健海<br>  这是一部极具娱乐性的战争片,以1944年抗战时期胶东根据地为背景,描写赵家庄村民们如何利用地雷来打击日寇。日军不断地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黄村、赵家庄等地的民兵组成联防,利用“铁西瓜”,采取灵魂战术——“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个人影也看不见”,总结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处开花”的经验,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影片以类似《小鬼当家》的方式描写抗战,描写了民兵的勇敢和智慧,是文革中极少数未被禁映的影片,极受欢迎。曾在第14届维也纳电影节获纪念奖。 <br><br>《最后关头》<br>1938年/香港地区出品<br>导演:陈皮、李芝清、南海十三郎等<br>主演:薛觉线、马师曾、吴楚帆<br>  这是多家香港电影公司代表华南电影界联合制作的抗战筹款影片。影片叙述一群大学生深入各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最后各界人士团结起来,走上战场,向日寇冲杀。公映时,当剧中人大呼“一定要把侵略者驱逐出去”时,全场掌声如雷。当时尚未现出汉奸原形的汪精卫现身银幕。影片获中国电影史学家杜云之选为中国百大名片之一。<br><br>《游击进行曲/正气歌》<br>1938年/香港地区出品<br>导演:司徒惠敏<br>主演:容小意、李清、白璐、林楚楚<br>  抗战期间,江南大地遭受日寇铁蹄践踏。青年王志强组织游击队抵抗日寇,他的未婚妻若兰和弟弟志明也加入这一行列。他们忍受着房屋被烧、亲人被杀的悲愤,发动群众,瓦解敌军,使游击队日益扩大。在一次战斗中,他们机智勇敢,理应外合,将敌军全部歼灭。游击队员虽然来自四面八方,语言各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抗击日寇。因港英当局要求删剪二千多英尺胶片,片主袁耀鸿押后映期,于1941年以《正气歌》上映。<br><br>《孤岛天堂》<br>1939年/香港地区出品<br>导演:蔡楚生<br>主演:黎莉莉、李清、姜明<br>  本片改编自赵英才小说,讲上海沦为“孤岛”后,一群爱国青年在其首领“神秘青年”的领导下,同汉奸特务进行生死斗争,暗杀了好几个为虎作怅的汉奸特务。与他们同住一楼的东北流亡舞女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后,主动为他们提供汉奸头目的活动行踪。他们还得到小商贩、报贩和市民的支持。终于,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他们巧妙地把汉奸特务一网打尽,顺利地按照原计划转移出上海,投身抗日游击队。这类神话般的英雄故事,对于广大被侵略和蹂躏的大众,能起到宣泄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仇恨,同时也表达了面对国破家亡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这是香港最早的国语片之一,阵容仍为上海影人。<br><br>《狼山喋血记》<br>1936年/内地出品<br>导演:费穆<br>主演:黎莉莉、张翼、蓝苹、刘琼<br>  本片描写了一个山村里,经常有恶狼肆虐,胆小的村民很怕恶狼,结果越怕狼,狼就越猖狂,一连吃了两个人。这血的教训使大家清醒起来,团结一致消灭恶狼。这是一部号召抗战的国防电影,影射了日本侵略者,你越怕它,它就越猖狂,所以全国人民要团结一致,抵抗侵略。后来成为第一夫人的江青(艺名蓝苹)在本片中扮演刘三妻子的角色。这是刚入联华公司的蓝苹好不容易争取到了扮演“第二主角”的机会,但徒有虚名。黎莉莉回忆道,在拍摄过程中,蓝苹多次要求费穆给她的角色增加戏份,费穆表示自己不能擅自改动,且影片本身就是以群戏为主,无法答应她的要求。费穆在《蓝苹在(狼山噪血记)中》一文中写道:“这里我只介绍蓝苹女士。其理由是蓝苹女士所演的角色,是最容易被观众忽略的一个……在《狼山喋血记》中,差不多是每隔几百尺片,才将她放进一个场面,这种场面多数是一个镜头的场面,很少连续到三个镜头以上……”解放初费穆从香港回大陆,想继续拍片,却接到江青“先写检查”的命令。费穆沮丧地返回香港。 <br>

===================
#52 sibork 2006-4-28 23:46
本来这主帖的措辞也算比较含蓄了,越争这擦边球打的越厚了,姑且封了吧,大家各自消气,快51多出去活动活动,省得老坐在电脑前码字发胖败血。

===================

2/2页 上页 ##1 ##2


[此主题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