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主题: 特斯拉的保持模式(俗称单踏板)要被禁止了
作者:mgsss

看了很多讨论,说真的我都是没有回复欲望的,大部分都说不到点上,或者是没有根据的结论,连分析都没有,根本不值得一驳。不过既然很多人都认可这个,那我觉得这个事情问题很大,我们之中必定有很多人被刻意引导了,甚至说被“洗脑”了。说明我们有必要来从头到尾来分析一下。

第一层,以27楼这个很多人认可的“结论”开始。
1. 刹车或者紧急制动需要肌肉记忆。
首先我不认为这个结论成立,我们是人不是狗,刹车是个简单的逻辑处理,正常人都能做到,不需要像狗一样训练条件反射,其次,我不反对建立肌肉记忆,我也承认条件反射形成的肌肉记忆在有些情况下是有好处的。假设这个结论成立,如果你开过特斯拉就知道,刹车依然有足够的使用频率,每次开都多少会踩一两脚,这个频率虽然明显比油车低,但是还是那句话,我们是人不是狗,不需要成千上万次条件反射训练建立肌肉记忆,并且长期反复来保持这个条件反复。对于人来说几十几百次足矣,目前这个频率足够你在几周内建立这个肌肉记忆,也不需要长期反复操作来强化,根本不存在使用频率低就会消除肌肉记忆,就像学会游泳,学会骑车,哪怕十年不碰一次,也不会说就忘记了。
2.备刹操作。
首先备刹操作就是因为油车不能做到快速刹车而不得已进行的操作,在电动车强动能回收模式下,抬脚就是刹车,这个速度不会比备刹慢,甚至要更快,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没必要脱裤子放屁。而且真正开过特斯拉你也会知道,备刹这个操作依然是低频率出现的,在通过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出现路况复杂情况时,比如经过十字路口,前方绿灯变黄灯等情况,有经验的驾驶者依然会抬脚后备刹,以便必要的时候再次重刹,只是大部分情况下备刹过程很短暂,脚很快就会落回加速踏板去。

第二层,从逻辑角度进行技术分析。
1.特斯拉强动能回收+保持模式。
这个模式就是最简单的二元逻辑,
踩下加速踏板加速
松开加速踏板减速,0-1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刹车踏板逻辑:减速不够快的情况下踩下刹车踏板。
最终形成一个基础的三元逻辑,非常简单自然。这已经是汽车驾驶逻辑发展到今天最为简洁高效的模式了,也最符合直觉,非常自然。
2.传统油车模式。
至少需要:
踩下加速踏板加速
松开加速踏板稍微减速并滑行
踩下刹车踏板减速
松开刹车踏板再次加速并立即稍微减速后滑行
再加上高速和低速逻辑不同,还需要一套低速下怠速操作的逻辑,我不想列出所有的条件逻辑了,因为这个明显要比第一个复杂的多。
但即使是这个复杂度,对于人类来说依然很简单,正常人只需要几周到数月的培训依然可以很好掌握。

仅仅从逻辑分析层面可以大概得出结论:特斯拉模式更容易驾驭,可以说这个模式可以让更多操作能力低下的人更有机会驾驶好一台汽车。间接可以推理出第一种模式风险低于第二种。

第三层,任何理论分析的结论都需要实验数据的支撑。
所以上面的逻辑分析结论也许如此,我没有实验数据,不过有真实的统计数据可以参考,有两个相关性数据:
1. 出险率,有业内人士从保险行业获取了相关统计数据,特斯拉是出险率最低的新能源品牌。(这个是中国仅有能查到的数据)
2. 事故率,这个没有人提到有任何的中国的数据,但是有人提到美国那边的事故率数据中,特斯拉是事故率最低的品牌。
我没有对这两个数据做考证,我认为大概率是准确的,很多业内人士都有提到过,各位可以去考证或者质疑。总之我认为这两个数据是目前和结论有相关性的数据,起不到支撑作用也有参考意义。

然而与其你我在这里辩论观点,你说风险高,我说风险低,最终也不可能有结果,还不如主张的一方都各自拿出数据,直接对比数据。
这件事既然争论如此之大,就说明这个提案问题也非常大,如果想要从法律层面做修改,必须非常严谨。

对于支持禁止特斯拉保持模式的一方,主要指政策制定方,必须拿出至少3项数据:
1. 特斯拉电动车的事故率明显高于其他电动车。(现在要禁止的是保持模式,不是强动能回收,所以跟其他电动车比)
2. 特斯拉事故率高于其他电动车的部分中,大部分事故原因是加速踏板踩错导致。
3. 特斯拉由于加速踏板踩错导致的事故中,加速踏板踩错的原因是因为保持模式,即低速状态下车辆会自动停止。
如果能拿出数据,我相信不会再有争论,我也会双手赞成禁止。

最后,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美国特斯拉更多,其他发达地区的交通管理水平,汽车工业水平也高于中国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对特斯拉的驾驶模式提出质疑并在法律层面干涉,甚至对强动能回收也没有任何质疑。只有中国,去年还有强制增加地低能回收的法规,而特斯拉的回应也非常重视和严谨,直接宣布召回,用“召回”这样的定性来最大程度表达这件事情的严谨性和严重性,并用ota升级增加地动能回收选项。而有些国产车即使是缺陷,也仅使用“OTA升级”这样的字眼来逃避责任。
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应该深刻的反思国内电动车舆论的环境以及已经建立在我们头脑中的一些认知,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实验,理论分析,数据来的出自己独立的观点是不是更好。



[登录后才可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