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原创]下辈子还做兄弟——迟到的感动:《集结号》

冯导的《集结号》是2007年末大片里我唯一去电影院看的。原本对片子没什么太大期待,只是看在花88块钱就可以预定到精装2碟正版D9+记录片《牺牲》+电影票的份上才买了一套盘,《牺牲》和电影票在12月27日——预定之后近10天才到我手里。因为在电影频道看到了首映式的片段,觉得片子还可以。于是我又在淘宝上订了一张票,在2007年的最后一天和母亲一起去海淀华星看了中午11点20分的影片。2个小时过去,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母亲对我说,她以前一直对冯小刚没什么好印象,但是看完电影,却完全对他改观了。

冯小刚的片子大多以搞笑为招牌,哪怕是《天下无贼》这样以悲剧气氛结尾的电影,里面也不乏各种让人忍俊不禁的片段。但是主演《集结号》的张涵予在私下说到导演时,却说他是一个很“悲情”的人,平时拍喜剧多是因为他希望自己和别人的人生中多些欢笑。但是冯导心中也有许多男人小时候的梦想,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厮杀,最终成为战争的英雄。打仗是人类的天性(虽然不是什么好的天性),而战争电影也是许多导演垂青的题材。与充满或冷或热的笑料的《天下无贼》相比,《集结号》给人们带来的却主要是感动和泪水。连长谷子地和他的47个弟兄们,让现场的观众在2个小时内心甘情愿地落泪,这种感染力不是随便哪个电影都可以做到的。

虽然《集结号》是一部以战争为看点的大片,但是它并不是一部战争电影。我是这么看的。在影片的前半段,观众们看到了战场上的残酷,亲眼目睹九连的战士们如何惨烈地战死沙场,而后面将近60%的部分,包括在朝鲜战场上那一段,主要讲的却是主人公谷子地围绕着“集结号有没有吹响”这个心中不解的谜题,一直追寻团长,最后为47名烈士追求名誉的故事。实际上,原著小说《官司》讲的也主要是战争之后的故事。

《集结号》并不是一部主旋律影片。电影里的人物没有高大全的形象,从连长到团长,到每一个战士,他们脱了军服就是个普通的粗人,即使穿上军服也改不了粗口和暴躁的毛病。而影片的故事也不同于一般的国内战争片。影片描述的并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个曾经在战争中生存下来的人为自己已经不在人世的战友们寻找失落的荣誉的故事。在片子里,没有哪个烈士在临死的时候一边掏兜一边用微弱的口音嘱托别人“这是我的党费”之类的话语。他们或者已经死去,或者支撑着身体游离在死神的身边。作为他们的连长兼大哥的谷子地,面对生命已经临近终结的兄弟们,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为他们点上最后一支烟,然后叫还没死的人把他们到身后的煤窑里。在战斗的最后,谷子地在敌人的炮火里倒在了战场上,但是他捡回了一条性命,也带着生还者的责任开始了“寻找”这个成为本作中心话题的任务。

最有戏剧性的是,死里逃生的谷子地重新找到组织的时候,并不是以九连连长的身份“光荣归还”,而是以一个国民党军二等兵的身份被“俘虏”的,因为能够证明他的身份的只有一件敌军的衣服。正是这件衣服让他在后来的许多场合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麻烦,47个牺牲的弟兄们成了“失踪人员”,在为他们作证找回名誉之前,谷子地必须为自己作证,证实自己不是敌军的俘虏兵。一件衣服让他百口莫辩,无论是战地医院的医生护士还是后来审查他的干部,每一个人都怀疑他是敌人,在他们看来,一个极有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冒充解放军的人,他的话是不可信的,他要找回那些人的名誉其实不过是为给他自己“洗刷清白”而已。这些不理解者的嘴脸在审查谷子地的两个政治干部身上发挥到了极致,而谷子地对他们的愤懑也在此时爆发了:一句“你他妈的”加上一把飞过去的椅子,诉说出一个老兵的悲愤。他并不是为自己而愤怒,而是为了那47个死在自己命令下的兄弟们。

说到战争中的牺牲,《集结号》的记录影片《牺牲》是张涵予在拍完戏之后走访多个战史博物馆以及经历战争的人之后拍摄的。经过对徐州碾庄、安徽双堆集等淮海战役重要战场的实地走访,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集结号》表现出的战争的惨烈,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在战后清理战场时,收尸时鉴别烈士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当时解放军的军服不像国民党军一样有军人详细资料的辨别标记,一般战士都是把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血型以及籍贯、部队单位名称写在一个布条上,缝在上衣口袋里面。一旦这个布条找不到,就不能确认死者的身份(但是凭军服可以辨认出是我军的烈士)。有的人是刚刚接受改变的国民党军士兵(即“解放战士”),他们没有接受路费回家,而是要在新的队伍里继续战斗,但是很多人在掉转枪口之后就在战斗中牺牲,这些人的名字也无从查考。在掩埋的时候,用两丈长的白布把遗体包裹起来,在幕上立一个木桩作为标记(像电影里一样)。后来过了多年才又将这些遗骸重新归葬,当时许多木桩经过风吹雨淋已经毁坏,有的甚至被当地居民拔去做了柴火。所以在后来建烈士陵园的时候,许多人的名字和遗体已经对不上了。碾庄陵园里的512具遗骸,分作两个大墓,只有十多人的名字刻在墓碑上,其他的人就用一个“等”字代替了。相比之下美国自南北战争时就以木刻牌辨别身份,在二战时期的金属牌分为两块,对于阵亡者的核对和安葬起了很大的帮助。

在淮海战役中出现众多的失踪人员,根据博物馆方面的解说原因有二:一个是作战人员在战争中下落不明,一个是阵亡之后遗体被炸弹掀起的泥土掩盖,或者直接被毁坏。这些人员在战后登记的时候,由于不能确定是否牺牲,所以被定为失踪人员。谷子地将战士们的遗体全部拌进煤窑,防止他们被破坏,因为“炸碎了就捏不到一块去了”。最后一名牺牲者王金存将窑口炸塌,谷子地虽然未死,但是也与部队失散。这就造成了后来困扰他多年的心病:“明明是烈士,怎么就成了失踪了呢?”这个心病使他为自己的兄弟们寻找一个名分而执著地追随部队继续转战,从华中到华南,从东北到朝鲜,他一直在寻找与团长重新见面的机会。在朝鲜战场上帮助赵二斗拆地雷的那段,他甚至想过放弃,死了的话“就可以见到我那47个弟兄了”。但是老天爷偏偏要他活着,即使是被地雷炸瞎一只眼睛之后。谷子地的命不是一般的大。除了因为他是电影的主人公之外,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也是编剧不让他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不死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松地活着。对于谷子地来说,活着是一种磨难和煎熬。尤其是在亲眼看到了烈士与失踪者的待遇差别,以及唯一一个与他有联系的人,最后牺牲者王金存的妻子,背负着丈夫“被自己人枪毙”的传言的伤害的时候,他决心要为47名得不到安息的兄弟们讨还一个公道。所以他要反复给上级写信,所以他要愤怒地拿椅子砸那些不疼不痒的政治工作人员,所以他要像疯了一样去煤矿刨坑。直到追认烈士的文件送达的时候,他的任务才算完成了。一句“让我洗把脸”,似乎是宣告了这些年所有辛劳与委屈的终结。

片子的另外一处让人难忘的地方,是当初下令的团长刘泽水(胡军),已经在朝鲜战场上阵亡多年。为他担任警卫员和司号员的小梁子告诉谷子地当初团长始终没有下达吹号的命令,这使谷子地狂怒之极。虽然说断后牺牲是战争里常有的,但是团长让他等待集结号而始终没有吹号,这种欺骗的手段是谷子地不能接受的。也许团长当初告诉谷子地,你就死守那里别回来,或者你守到什么时候就可以撤,他都可以接受。但是这种欺骗和抛弃对于惨烈战死的人,尤其是死后连名誉都没有恢复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按说团长既然已经做了放弃九连的计划,那么在战后统计阵亡人员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些人都报上去,哪怕把谷子地也算上呢。当然如果真这么做了的话就没有后来的戏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好解释的事情。谷子地恨团长也是有理由的。根据统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阵亡25954人,失踪11752人,这47个人连零头都算不上(谷子地其实应该也算失踪的)。这对于浴血沙场的战士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

影片的最后,上级终于为九连全体烈士恢复名誉,迟到8年的集结号终于吹起。结局是和谐了一些,但是对于为英雄追寻公道的人来说,这个结局是可以接受的。在现实中,也真正存在着谷子地这样的人物和故事。《牺牲》中的王艾甫便是其中之一。早已经离开部队的他,于90年代在太原的街头旧书报摊上偶然发现了烈士名册,还有80多封没发出的阵亡通知书。他意识到这些牺牲者的家属很可能不知道亲人已经战死的消息,于是在后来的10多年里一直为寻找这些烈士的亲人而努力。其中一个人家在内蒙古,他在1948年参军的时候,先是被国民党的人抓了壮丁,之后被俘加入解放军,他家得到一个“光荣家属”的牌子,但是因为他在后来的战争中失踪,到了土改的时候他家的军属牌竟然被撤掉了,始终没有恢复。当王艾甫找到这位烈士唯一的家属,他的女儿的时候,这个当年的小姑娘已经变成了靠吸氧维持生命的垂暮老人。如果他不把这份烈士证明送到的话,这位老人可能就要在无限遗憾中度过一生了。通过对这些事实的披露,我们才从电影中进一步了解到一个名誉是多么的沉重。

除了主线剧情之外,影片对于战争的描写和刻画是近年来国内电影的一大进步。虽然本片的主题并非打仗,但是在开场近一小时里对于战场的残酷与写实刻画得极其传神。包括各种爆炸效果、受伤和阵亡者血肉模糊的造型,以及跑步时镜头晃动的运用。《太极旗飘扬》原班底的化妆与特效制作甚至超越了他们的那部代表作品。观众在硝烟、火光、血浆等令人窒息的道具构成的画面中,切实感受到“头皮上飞枪子,裤裆里跑手榴弹”的战争环境。相信很多一提打仗就热血沸腾的小P孩们看了这样的片子也能够学到点什么。不过话说回来,光凭着任泉被轰成两截的身子,这个片子在美国肯定算是R级的了。

因为是韩国方面担当化妆和道具,影片的道具使用方面看着确实有大片的神采,但是依旧摆脱不了追求《拯救大兵瑞恩》而与真实历史失调的问题。钢盔衣服什么就不说了,当时共产党就是打谁用谁的东西,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被成建制地发给解放军用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也有的地方不太对,比方说中原野战军有人使用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那东西在中国军队里大量使用应该是朝鲜战争时候的事了。就算你在抗战结束之后从老毛子那里得到几支枪,碰巧让九连的人拿着了,但是波波沙的口径是7.62mm,当时解放军的冲锋枪主要还是靠缴获的美式M3(11.43mm)和英式斯登(口径9mm),虽然说毛瑟7.63手枪弹可以凑合着用,但是也有点牵强。另外一个就是燃烧瓶“莫洛托夫鸡尾酒”,这东西做起来很麻烦,别的不说,那时候汽油就够不好找的。还有就是网友们提过的有名字的四件道具:在朝鲜出现的“M1938绑腿”、“OD7绿围巾和手套”、“法式反步兵地雷”和后来谷子地说的打游击用的“英77步枪”,都是在时间上比较穿帮的地方。还好那时候的装备本来就是万国造,用谁的都可以说圆了,我这个伪非军迷就不要在这里卖乖了。

再说电影的服装。当时国民党军使用的美式装备和后来南朝鲜军使用的装备有所区别,南朝鲜军的钢盔上有军衔,服装与《太极旗飘扬》一般无二,真不知道这些衣服是不是他们从韩国片场顺手拿来的。55年实行军衔制之后解放军换发的军服本来是仿照苏联军服的样子,配上马靴确实帅,但是按照当时的服装标准,陆军只有骑兵才有马靴。而赵二斗是炮兵,不知道是不是换单位了,或者就是追求这个好看的效果才这么穿来着。士兵的船型帽也是55式军服的一大特征,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怪但是当时确实是这么戴的。冬季的皮帽也符合那时候的军装标准。而谷子地在转业之后一直穿着那身志愿军的衣服,这个片子在军服方面算是符合历史真实了。

东拉西扯说了那么多,回到影片的主题——“人情”这方面,本作确实在类似题材的片子里算是做得不错的了。残酷的战争改变了人,人是怕死的,上了战场是要尿裤子的,但是“见了血就塌实了”则表现出战争这块砾石对于人们的磨练。哪怕只有一刻,只要你在残酷的环境中成熟了,你就从战争这所学校中毕了业。原本是胆小鬼的王金存在最后能够觉得自己没给连长“丢人”,在重伤不治的时候能够为所有牺牲者包括他自己写下最后的报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而谷子地对他说的那句“下辈子还做兄弟”,更足以让许多看电影的人泪下。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确实能够感动人,冯小刚也确实把许多观众都“打倒”了。来自一个男人的眼泪和他用半生时间去给兄弟们找到的答案,就是我在这部电影中的收获。

据说冯导在今后要复归喜剧路线,今后我们大概又要目睹葛优张国立们逗人乐的表演了。毕竟冯氏平时拍的喜剧还是多,让我们这些观众在为谷子地和他的弟兄们掉眼泪的同时,也能在“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斯米达”的黑色幽默中会心地笑上一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sibork 发贴积分 +100 精品文章 2008-1-2 09:41

TOP

昨天刚看了,支持战神!:D



TOP

码字辛苦了..........


TOP

楼主帖子题目的那句台词,整段戏从演员的表演到前后情节那么一折腾,催泪效果超一流……

好片子。不多说。

TOP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谷子地对赵二斗说:“听哥一次,她知道心疼死人,对活人肯定差不了。”这么好的老婆,上哪儿找啊!

TOP

码字辛苦。

共军士兵手里看不出是PPSH42还是43,韩战主要装备的应该还是PPSH41,个人更喜欢41……

TOP

不错,支持战神:D

TOP

记录影片《牺牲》非常震撼

尤其是里面关于“解放兵”的描述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这也是内战不同于外战的特点

[ 本帖最后由 redemption 于 2008-1-2 10:18 编辑 ]

TOP

好文,今天才看到,罪过啊!

我也是在电影院看的。。。现场效果的确不错,当然跟国外比有差距,在国内当属一流了。。。

TOP

LZ好文!

TOP

支持。不过要能再深化一下文章主旨就更好了。

TOP



很好,这遍是我所期待的

谢谢战神

TOP

评论写得不错

TOP

总算放出来了!

TOP

同意战神的  这起码不是一部纯粹的战争电影.....

TOP

 20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