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前SQUARE社长表示与ENIX的合并是全然失败的,最大的错误是招揽了和田洋一

引用:
原帖由 火彩 于 2012-11-9 01:02 发表
我只能对你的理解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呵呵呵了。
这不是“PS3版自然不能达到PC初版的最高特效”的问题,而是狗屎1.0的代码搬到PS3上到底能跑出怎样的地步。当然你也可以说我的东西站不住脚,因为这些只是基于前阵子做R ...
那只能说你确实是不懂了,PC版代码如何搬到PS3上?硬件构架都不同,CELL构架+奇葩的显存内存分配,程序大量重写是必然的
你之前的言论我理解就是PS3达不到1.0PC的画面,所以没上,至于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正我只能看字面意思
2.0PS3的确是出视频了,但这和已经开始提供给玩家测试的PC版完全两种程度
当然你下面也说了PC早出不奇怪,我也就不多说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dennis233 于 2012-11-9 00:04 发表
GTA不是RPG,戰神也不是RPG,而現在FF(DQ那種歐美沒人鳥的就不提了)的對手是以新姿態推出的輻射、上古,新生的質量效應、龍騰世紀等,這點不能忽略
而且我很奇怪你一點,為何有錢有資源就會出好遊戲,可以舉個反例 ...
你可能不是很清楚,这个东西呀,制作和营销态度是决定一切的。

DQ在欧美并不是没人玩,相反,市场是逐渐拓展的。在欧美也有相当一批DQ的固定用户。这就可以看出营销渠道和态度的重要性。

当然,有钱有资源不一定会出好游戏,我从一开始也不是这么个意思,而是说在那个时候,亲索派可以呼风唤雨,因为他们的方向就是整个企业的方向。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企业的各项资源而不必付出任何违心的代价,使当初他们开发游戏的态度就和现在大不一样。同样是开发FF题材的游戏,FF10系列作品
和FFCC系列作品,制作人员们的开发态度一样么?决不可能。这实际上就是昔日SE的游戏体现出的价值比现在的要高的重要原因,有积极的态度去开发,就会想尽办法挖空心思去钻研和完善游戏的设计;如果是敷衍了事的态度,给他再多的资源也就是凑合事儿。什么样的项目用凑合事儿的态度能做得好?(坂口博信那两个作品是遇到XO这个日本的水土不服者,怨不得老天。异度之刃相对于它的前作异度传说3来说已经算是够本了)

现在的情况恰恰和当初相反,虽然说钱和资源不一定能短了谁,但是由于市场局势发生了变化,管理层对于制作组们的约束和限制也就更多了。市场决定了SE的大部分游戏项目必须要跨平台开发才能有足够的盈利,而制作组成员们对于开发XO等非索系主机上的游戏是有抵触情绪的。北濑,野村等人当初在公司决定FFB跨平台时都非常接受不了,所以这种情绪就反映到了制作游戏当中。有着不积极甚至是抵触的情绪在内心,谁能做出好游戏?哪怕各项资源照样源源不断供给,也只能是敷衍了事。这是很正常的。

PS3的没落不在于它是否比XO销量低一点,而在于它的销量比它的前任要怎样?你不能光看着它现在比对手如何,要清楚这种局势对于整个业界的资源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往只要独占给PS2就能应对一切,现在可能么?
FF14的PC版实际上现在看来就是当初计划中的XO版,你觉得它素质很高么?

PS:我不明白你要说这些是做什么。xo版的表现岂非正说明他们的态度么?
我没有找到你说的那篇访谈,我只是记得在FFB发售后很久,曾经有过对鸟山求(还是桥本真司?不确定)的一次采访,曾经提到在最初提出FFB选择跨平台时FF制作小组的负面情绪。否则我也不会这样说。
我臆测他们的倾向做什么?我又不是亲索的,他们有什么情绪跟我完全没有一点关系,我没有必要去臆测他们,你的思路看起来才比较混乱,一会儿说XO版的素质低一会儿又说没证据说制作小组有情绪。你得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我只是提出了外部环境对这些制作人员的影响,并没有要转移到什么平台之争的意思。它会选择什么平台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只是说出我所了解的情况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2-11-8 20:57 发表
这个要说说。
SQUARE和ENIX的合并,其实并非是把两家的制作班底也合二为一的那种“合并”,而是确立分工原则。
合并之后,原ENIX会社的大部分人要么升格为董事会成员,要么成为专属制作组成员,而原先的EN ...
说的好象真的一样,连前SQUARE社长说的事实都被否认了,你一定是SE现股东吧,不但持股任天堂还是SE现股东,TGFC好多强人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逼走高桥哲哉的是坂口博信,这还是1999年的事,从那时起SQUARE的名制作人就开始流失了。

TOP

对这个人唯一的印象就是2001年2月,SQUARE宣布可能会出现年度亏损后,他上台了,然后某年带着和田洋一找山内溥碰了一鼻子灰。

TOP

引用:
原帖由 as01 于 2012-11-8 15:44 发表

合并前市值还有1500亿,到你眼里就变成全赔了,和田上台前SQUARE都逼走了那批制作人啊
要说现在SE市值也有1240亿,但这有什么意义呢?SE如今能拿出什么?
那时候的SQUARE有1500亿市值又有什么用,SQUARE需要的是现钱,当时的SQUARE有2~3部正统的FF在同时待开发,需要的是资金,SQUARE当时四处寻找资金注入,其中据说也包括任地狱

这要先说说铃木尚当时的策略,武市智行和铃木尚在SQUARE实际主政期间大概是98年末至01年FF电影大溃败,由于之前FF7的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史氏的领导者开始盲信FF,认为只要和FF沾边儿的都能大卖,当然由于FF的风潮也是有这个效应,但这实际是误读了FF的价值。于是史氏经营策略由过去的百花齐放渐渐变成FF寡头,FF相关的一切开绿灯,反过来缩减非FF品牌的资源和预算,实行高低差别对待。

我们再来算算账看看这个时候走了那些人和后来的影响
首先要说的是前社长水野哲夫,这位社长才是把SQUARE带到强盛时代的领导者。他实行的是以FF为基础来创立新的品牌的方针。其实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这位社长和后面商人性质的武市智行、铃木尚甚至和田洋一不同,他是懂一些游戏开发的,所以了解制作人的需要,给他们机会去开发游戏。这好比现在任地狱的掌门葱哥是游戏制作人出身,所以和开发者就有基情可搞,有个懂开发的做一把手就是有优势的。据说是因为史氏内部派系斗争水野哲夫退下来后选择了离开
水野离开连带的是和他关系密切的藤冈千寻等第一代大阪组成员,第一代大阪组主要是协助SAGA系列的开发,离开后近水楼台直接就去投靠了任地狱制作马叔和路易RPG
高桥哲哉,这个大家现在都很熟悉,这位就是FF寡头策略的牺牲品,XG也被称为幻之FF7,本来有机会成为下一代FF的,被小胡子放弃了提案,最后为了给FF8让路,游戏后盘缩水。这个不算,之后高层以80W的销量低于预期的理由否掉了高桥制作续作的愿望。只是因为XG没有叫做FF……
高桥哲哉的离开同时带走田中弘道的第三开发部的一批制作人,这影响到后来CC的开发,本来因为Chrono Trigger的话题性,SQUARE想把这个作为FF级别的品牌来看待,系列作的标题都准备好了。最后因为和XG同样的原因,Chrono不再有续作,将第三部剩下来人汇合其它部门制作人出走剩下的人组成新的第三开发部,开发FF11,以后就只做FF了,这是后话……
再者圣剑组,铃木尚抽调圣剑组的人手开发FF,本来就遭到圣剑组制作人不满,后来LOM实际上是借河津秋敏的第二开发部的人手开发的,所以LOM的SaGa Frontier2很像,而且制作人因此并没有冠上系列作序号。之后以系列人设龟冈慎一为首的美工、剧本、程序员集体出走,就是后来任地狱的2B社
大阪组在前一代主力集体退社之后,吸收了KONAMI跳槽来的人组成以平田裕介为首第二代大阪组,谁知因为对某开发部常常对其游戏制作指手画脚不满再次出现大批人员跳槽,这为后来寄生前夜2、武藏传2暴死留下伏笔
小胡子开始是春风得意的,在FF8后开始退居二线去发展SQUARE的国外部门和FF电影,在电影失败他去顶罪后,SQUARE对美国的扩张基本上就宣告停止了。而之前美国方面的开发组是寄生前夜一代的主力和FF9的开发。


至此表面上SQUARE是歌舞升平,但是在电影后就一落千丈。和田洋一上台后整合出了8个开发部门,实际上只有第1、2、3、4部有一定规模,其它只是装装样子,圣剑之父石井浩一第8开发部成立时只有可怜的十个人不到。其实就算是1234部也问题多多。第1部我不想多谈,第2部之前也是被冷落的部门,只是河津秋敏不像那些退社的人一样不怎么吭声而已。第3部是将剩下的人凑起来的。第4部着手开发FF12,但松野泰己是小胡子欣赏的人,没了小胡子的保护伞,对第4部来说也是隐患。所以我们看到SE在PS2时代搞坏了一堆作品,算算账还不是出来混早晚要还的?不是我们这位铃木尚社长在PS中后期开始过渡挥霍SQUARE的本钱么?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引用:
原帖由 邪道骑士 于 2012-11-9 11:09 发表

要说现在SE市值也有1240亿,但这有什么意义呢?SE如今能拿出什么?
那时候的SQUARE有1500亿市值又有什么用,SQUARE需要的是现钱,当时的SQUARE有2~3部正统的FF在同时待开发,需要的是资金,SQUARE当时四处寻找资金 ...
你是不是看任天堂股东之一的DB写的小说太多了啊?

TOP

99年的时候野村证券就说过SQUARE面临着财务危机,这逼的SQUARE必须一年一部FF才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as01 于 2012-11-9 11:39 发表

你是不是看任天堂股东之一的DB写的小说太多了啊?
徐老师的文章我是看过不少,徐老师的文风就像身临其境一样XD

在下仅仅是一路玩着SQUARE游戏过来的一员,而且比较关心所玩过游戏的STAFF。
我会去看一部游戏哪些人加入进来,又有什么人离开,会看攻略资料上制作人暴料开发游戏时的事
其实看SQUARE的STAFF也是件蛮有意思的事,制作人的风格真的能体现在游戏上

以上如此,有些说法和徐老师的也不太一样吧

TOP

哇,拿市值来炫耀自己的功绩,好牛B啊:D ,居然还有人真信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 II DUO

营养贴,超水平发挥,申请加精

TOP

哇,好久没见游戏区认真讨论游戏了,继续关注,以前就觉得ff9变到10是大缩水,12自身就缩水,到13就懒得玩白金了,不想大家刷龟还刷那么上瘾

TOP

引用:
原帖由 as01 于 2012-11-9 08:43 发表

说的好象真的一样,连前SQUARE社长说的事实都被否认了,你一定是SE现股东吧,不但持股任天堂还是SE现股东,TGFC好多强人
吹牛皮打嘴炮的帖子而已。
不过屁话太多了,怎么编出来的啊。。。。。。。。。 能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邪道骑士 于 2012-11-9 12:33 发表

徐老师的文章我是看过不少,徐老师的文风就像身临其境一样XD

在下仅仅是一路玩着SQUARE游戏过来的一员,而且比较关心所玩过游戏的STAFF。
我会去看一部游戏哪些人加入进来,又有什么人离开,会看攻略资料上制作 ...
知音啊, 假如一款游戏的美术风格十分合我口味, 我就会特地看美工staff是谁, 然后上网搜查资料
久而久之就对部分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熟悉度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12-11-8 20:57 发表
最后再说一下,我个人其实不很认同铃木尚的这个说法,现在SE诸多作品的没落,其实换成谁来也是差不多意思的。对于SE这个企业来说,拘泥于一两种游戏模式的道路是必然会越走越窄的。CAPCOM千人指万人骂,但你不能不承认人家的路子拓展的很宽,几乎各个游戏类型它都有所涉猎,一旦有一个红起来那就能成为支柱。而SE则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和田洋一一个人就能造成的,如果说是错误,他属下那帮做游戏的谁也跑不了。和田洋一本人根本不玩游戏,难道还能指望他为这个企业确立更多的游戏类型和发展方向么?
square在PS时代的意气风发放在现在真是不能想象,当时的S社几乎做遍了所有类型的游戏,STG,格斗,动作,ARPG,赛车统统都有,有些做的还像模像样(虽然我一直不喜欢他们的动作游戏感觉),而且还都卖的不错。

可是到了PS2时代这些努力就好象从来没存在过一样,所有精力放在唯一的超大作上,二线作品都死掉,更别提试验性的——————说来说去还是都怪FFM?

可你说和田没责任吗?他这个跟KOTICK如出一辙的纯资本作风,让整个企业龟缩在自己小小的圈子里,我还真想不到如果换了别的总裁还能比他差到什么程度,顶多公司倒闭,说真的现在跟倒闭也差不太多了,它盈不盈利关玩家何干?不出好游戏就叫经营不善。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