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原创)有必要讨论下! 为什么吞食天地里没有马超将军??

蜀汉逐渐变弱在于诸葛亮连年征战

即便庞统在世这也仅限于演义层面

要我看355孙尚香的夷陵之战结局动画比较说明问题

刘备举剑面对孙权问道有关天下的含义

答曰:魏蜀吴保持和平

可惜诸葛亮至死不明白此理仍以刘备托孤执念北伐而不顾百姓兴亡

要知道出山前他跟刘备隆中对之时还是理智的认为曹操势大不可图的

吴魏之间向来无甚大冲突

也可解释为诸葛亮北伐是以进为退的防御性进攻

小说里为了凸显他跟刘备的情谊故意描写为托孤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tzenix 于 2007-12-19 17:32 发表

很赞同你的看法
当初也思考过为什么街机三国没有马超,想想可能是这个原因
真正原因是马超在本宫广志眼里是陀屎.....又因CAPCOM采用本宫大师的漫画为题材制作的游戏....做马超干什么????(具体原因请阅读正文)



TOP

小小蜀汉有几斤几两,猪哥丞相如何不知?他心里真会有“灭魏”这种天方夜谭么?没有。猪哥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以抗衡求生存,尽量拖延一下蜀汉的存活时间,尽尽人事臣事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bushsq001 于 2007-12-19 23:09 发表
蜀汉逐渐变弱在于诸葛亮连年征战

即便庞统在世这也仅限于演义层面

要我看355孙尚香的夷陵之战结局动画比较说明问题

刘备举剑面对孙权问道有关天下的含义

答曰:魏蜀吴保持和平

可惜诸葛亮至死不明白此 ...
如果诸葛亮不连年征战,蜀汉早挂了,逆境中求生存,只能打,蜀汉内部矛盾那么多……不打问题更大,打起码还有个目标。

TOP

引用:
原帖由 MysterioJr 于 2007-12-19 23:33 发表

如果诸葛亮不连年征战,蜀汉早挂了,逆境中求生存,只能打,蜀汉内部矛盾那么多……不打问题更大,打起码还有个目标。
攘外必先安内么

勉强可以理解为一种意思

这么举例只是为了说明庞统之死对于蜀汉综合实力的影响不足以改变历史

你的意思我也自然明白

总之我比较赞成陆逊的战略方针

当配合街亭之战的合肥新城之战失败后

陆逊得知街亭兵败的消息后主动放弃了本来早已打算好的计划

算是一种自明之举

也就只有这之后三五年里天下无征战百姓过了几年太平日子

恰好反映出三国鼎力的真正意义

TOP

诸葛亮在等曹魏犯错误,总用诱兵之计,结果魏国诸将都要出战。

可惜司马懿和他一样,也是谨小慎微的主儿,谁敢出战,斩!

所以命中注定两人是一对冤家。
引用:
原帖由 bushsq001 于 2007-12-19 23:09 发表
蜀汉逐渐变弱在于诸葛亮连年征战

即便庞统在世这也仅限于演义层面

要我看355孙尚香的夷陵之战结局动画比较说明问题

刘备举剑面对孙权问道有关天下的含义

答曰:魏蜀吴保持和平

可惜诸葛亮至死不明白此 ...

TOP

反过来讲为何司马懿陆逊都没有主动进攻过

个人认为恰好这两人能够顾全大局保持鼎足之势

诸葛亮年轻之时也能保持这种大局观可惜晚年陷入内忧外患不能坚持而已

要我看夷陵大败之后陆逊完全可以一举联魏歼灭蜀国

而当时他与魏王曹丕想到了一起因此互相明了选择低调退兵

后来诸葛亮和司马懿也算一对冤家

只是司马懿性格更胜对手一筹

TOP

引用:
原帖由 bushsq001 于 2007-12-19 23:39 发表

攘外必先安内么

勉强可以理解为一种意思

这么举例只是为了说明庞统之死对于蜀汉综合实力的影响不足以改变历史

你的意思我也自然明白

总之我比较赞成陆逊的战略方针

当配合街亭之战的合肥新城之战失 ...
你的意思我也明白,庞统的影响力和能力没有那么的大。
街亭的失败基本上可以说诸葛亮可以找出完美的政治路线但是找不出 完美的作战方正。
司马懿虽然也不错,但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来来往往基本上也可以说司马懿用兵谈不上强,但是司马懿用兵狠,手段硬。
三国后期没有什么过分出彩的战略指挥着,陆逊相对来说是佼佼者。
街亭用人的失败绝对是诸葛亮一手造成,刘备都看的出来马谡不能用,你诸葛亮没看出来怪谁。

TOP

我觉得就能力来说三国时代的智者不下伯仲

但是性格差异使得每个人承担的历史使命跟结局却大相径庭

前几天还跟室友讨论过谁才是最具头脑的家伙

张松,杨修,贾诩,郭嘉,陈宫,诸葛恪这些二线角色不比一线人物差多少

然而性格原因使得他们出彩机会不多除了贾诩之外无一能善终

司马懿年轻时候成就远不如步入老年

反之诸葛亮坚持已见任用马谡守街亭在我看来有点老顽固的味道

能在晚年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

72岁高龄在三国时代的确有跨时代的意义

TOP

你前边的话我都比较认同,就是你把郭嘉和贾诩列为2线人物不同意。

连老毛都夸过郭嘉,曹操也把他内定接班人,如果和刘备这边对比,郭嘉和诸葛亮是一个级别的。

贾诩的厉害你也提到了,后期为人低调,估计和徐庶一样,混日子罢了,当初没他,汉献帝早挂了。
引用:
原帖由 bushsq001 于 2007-12-20 00:54 发表
我觉得就能力来说三国时代的智者不下伯仲

但是性格差异使得每个人承担的历史使命跟结局却大相径庭

前几天还跟室友讨论过谁才是最具头脑的家伙

张松,杨修,贾诩,郭嘉,陈宫,诸葛恪这些二线角色不比一线人物差多 ...

TOP

这里我所说的二线是跟那些掌权派相比较

代表人物就是曹操周瑜诸葛亮这些

前边我也说了个人实力大家都差不多

各个势力间没有可比性只能重新归个类吧

刚才搜了一下连同吕蒙做掉关羽这条计谋也是司马懿的建议

果然诸葛亮能预见的事情对头也能想到

另外卧龙冈里那帮闲人们随便哪个不见得比卧龙凤雏差

或许因为这两人有出仕之心大家才给他们作宣传罢了

连环技徐庶能在第一时间看破曹营上下没一个人产生怀疑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庞统非但性格不行

谋略也有夸大之嫌

[ 本帖最后由 bushsq001 于 2007-12-20 01:15 编辑 ]

TOP

贾诩,郭嘉这2个人如果算2线,那1线没人了。
郭嘉的能力绝对不再诸葛亮之下,军事才能我觉得远胜诸葛亮。曹操所有拿不定主意的10有89是问的郭嘉。贾诩有点明哲保身的意思在里面了。
郭嘉如果不死,曹操老年绝对不会翻如此多的错误。
司马懿年轻时代没有成名可以说明后期魏无人可用,而诸葛亮半路出家的军事家可以和司马懿不分纵波而且扫占上风。

TOP

老一批都是革命派,自己打江山,或是利用军阀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最明显的就是贾诩,不论辅佐谁,都是影子掌控者。
新一代都是长期打工者,辅佐比较有政治前途的主子,比如司马和诸葛,不过一个篡权,一个没有。
从教育儿子来说,诸葛不如司马。
曹操生前就看清楚司马了,所以只重用不培养。司马的得势是从曹丕开始的。
所以三国我最服的是曹操,纵观中国历史,再加上一个老毛,难得是老毛也崇拜曹操。

TOP

我觉得所谓曹操拿不定主意

实际是他想让郭嘉把话说出来自己再做决断

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而不是专断

这并不代表郭嘉就一定比曹操强很多只说明他跟曹操互相很默契

想必曹操痛失郭嘉后很受打击

用人用计都大不如前

这种情况也是人之常情

兼听则明

诸葛亮老了之后不免孤军无缘

司马懿由于身边不缺智囊儿子也是十分厉害的角色

胜负其实早就有了预兆

TOP

郭嘉是根正苗红,贾诩是野路子邪派,当然待遇不一样。

这两个人也都牛在看人上,还没打,他们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了,这点诸葛亮都有差距。
引用:
原帖由 MysterioJr 于 2007-12-20 01:14 发表
贾诩,郭嘉这2个人如果算2线,那1线没人了。
郭嘉的能力绝对不再诸葛亮之下,军事才能我觉得远胜诸葛亮。曹操所有拿不定主意的10有89是问的郭嘉。贾诩有点明哲保身的意思在里面了。
郭嘉如果不死,曹操老年绝对不会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