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赢了bd,输了ps3,sony可以接受不?

引用:
原帖由 lixianglover 于 2007-1-9 21:52 发表
我比较好奇,DVD当时对PS2有多少带动作用,是早出几年更成熟得DVD对PS2带动作用大呢,还是代表新近科技的BD对PS3带动作用大呢?
当时的DVD带动了PS2,而现在的蓝光反而需要PS3来带动


TOP

引用:
原帖由 D版不良牛 于 2007-1-9 23:32 发表


巨大的装机量肯定会带动游戏的销售的。
卖软件的还是要看软硬比啊,不然现在PC游戏早无敌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7-1-9 23:22 发表
SONY的目的恐怕不只BD这么简单,PS系坚决不采用M$的那一套东西为什么?为何要联合IBM开发CELL? IPod靠什么打败MD的?各位怕是被这两天的格式之争给圈住了。
谁都想做标准的制定者,因为这个利益最大。SONY要从硬件厂商转形成服务提供商,它需要一套完整的不同于现在店面贩卖的网络系统--并且是自己把持核心技术的,M$的目的也是同样。IPOD打败MD,于外观、音质等都没有关系,关键的是其架设的完善的下载服务。在IPOD的压倒性胜利面前,SONY才缓过神来发现时代不一样了,那个自认为好东西不愁卖的时代远去了,现在要学会伺候人,就这么简单。
SONY不会再想做硬件生产者,这个行业的利润高峰早已经过去,现在是做“服务”的时代了。
  就算SONY打算转型也不可能马上就进入状态,毕竟SONY和微软、苹果这种“弄潮儿”不同。从电热坐垫、电子管收音机一步步脚踏实地的累积资产走到今天的SONY靠的就是最基本的制造业,其最核心最本质的“硬标准”不可能说丢就丢。在索尼震动后,也不是没有提出过这样的概念,但直到斯丁格上台提出的这套构建SONY自己的“软标准”也没有实现。不经历很长的阵痛期,甚至是彻底颠覆SONY集团旧有的东西就达成这样的目的谈何容易。

  如果是这样来考虑,PS3是否也可以看作是SONY处在“阵痛期”的一种产物呢,一方面想延续SONY集团“硬标准”至上的老路,另一方面又想在“软标准”上有所斩获。但我想终归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btw,我认为iPOD的胜利不仅仅说其靠的是完善的下载服务,更多的还是苹果自身的魅力和iPOD这个品牌继Walkman后的一个成功的商业操作吧。反观SONY,用来对抗iPOD的PSP也好、NW系列播放器也好,却都没有获得如Walkman那般华丽的成绩。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叶 于 2007-1-9 23:24 发表


这也是SONY为难的地方,客厅战略在于整个系统的整合,而不仅仅是一台可以玩游戏的影碟机这么简单。
昨天MS发布了IPTV,这点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
看着吧,apple也会进来的。
sony有什么为难的?只要保证ps3占有率高于xo就行了
另外,apple的itv早就公布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彩 于 2007-1-9 23:33 发表


  就算SONY打算转型也不可能马上就进入状态,毕竟SONY和微软、苹果这种“弄潮儿”不同。从电热坐垫、电子管收音机一步步脚踏实地的累积资产走到今天的SONY靠的就是最基本的制造业,其最核心最本质的“硬标 ...
SONY最大的毛病还是通病,一切都得用我得,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用别人的免谈。
还是一种东方的封闭企业文化。
而美国企业不同,尤其是对于硅谷出身的各IT企业,只要对自己有利,用谁家的东西不是问题。
先把市场做大了再来谈竞争...

现在的商业竞争早是竞合时代了,SONY还在用30、甚至50年前的那套东西跌跟头一点不奇怪。
现在请了老外CEO就是想改变这一状况,不过阵痛期是一定的,而且日本人本身的民族性让一切又充满了未知。

TOP

引用:
原帖由 MJ3 于 2007-1-9 23:39 发表


sony有什么为难的?只要保证ps3占有率高于xo就行了
另外,apple的itv早就公布了
就PS3现在这个样子,还想占有率高于XO?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叶 于 2007-1-9 23:45 发表
SONY最大的毛病还是通病,一切都得用我得,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用别人的免谈。
还是一种东方的封闭企业文化。
而美国企业不同,尤其是对于硅谷出身的各IT企业,只要对自己有利,用谁家的东西不是问题。
先把市场做大了再来谈竞争...

现在的商业竞争早是竞合时代了,SONY还在用30、甚至50年前的那套东西跌跟头一点不奇怪。
现在请了老外CEO就是想改变这一状况,不过阵痛期是一定的,而且日本人本身的民族性让一切又充满了未知。
  虽然斯丁格在这方面的确有两手(我记得他是搞媒体出身吧),但短期内看这东西不是靠一个外来的和尚就能解决的(话说,莫名联想到某个从WE中剔除的国家队来),或者准确的来说SONY实际上还是日本的一家跨国公司......在任何时期(包括索尼震动),支撑起SONY集团的依然是其最基本的制造业。从这点上来说,这种“硬标准”制霸的观念就很难在短期内转过来。日本人的性格在N和S设计主机上就能看到一些影子啊......

  做一个假设:输掉PS3,SONY可以借机丢掉SCE这个包袱轻装上阵,就算无法短期内转型也可以集中精力让自己的制造业重新崛起。但输掉BD,索尼借此重新掌控“硬标准”和转型“软标准”的希望就会落空。赢BD,输PS3对于SONY来说不是一个十分糟糕的事情。

  微软没有了360其靠“软标准”依然可以立于不败,但“技术的索尼”辉煌不在的时候,抛弃“硬标准”,索尼还能剩下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火彩 于 2007-1-10 00:0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彩 于 2007-1-9 23:58 发表


  虽然斯丁格在这方面的确有两手(我记得他是搞媒体出身吧),但短期内看这东西不是靠一个外来的和尚就能解决的(话说,莫名联想到某个从WE中剔除的国家队来),或者准确的来说SONY实际上还是日本的一家跨 ...
 硬标准之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落后了。为什么请老外?无非是要破除对于“技术”的迷信.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彩 于 2007-1-9 23:58 发表


  虽然斯丁格在这方面的确有两手(我记得他是搞媒体出身吧),但短期内看这东西不是靠一个外来的和尚就能解决的(话说,莫名联想到某个从WE中剔除的国家队来),或者准确的来说SONY实际上还是日本的一家跨 ...
  索尼根本就不可能丢弃SCE,因为SCE才是索尼的核心业务之一和未来的竞争力所在,至少在SONY的传统文化观念里是这样。

  目前的情况是这样,各类数码产品比如智能手机,MP3,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等的大量普及,以及高速网络媒体内容传播和下载应用的提高需要一个媒体中心来负责接收和处理,并把它们互联起来。以前充当这个角色的是PC,但是现在PC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它的显示器面积已经快到极限了,比24寸更大的显示器仍然摆在桌面上就有些不合适了。这样当需要看从网络上获得或者购买的高清内容就不如客厅里的HDTV舒适。另一点是目前即使用Core2 CPU播放高清内容。CPU占用率也是很高的,有些力不从心。这样就给了 客厅媒体中心 这个古老的概念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如果客厅媒体中心能够取代并完成PC的一部分媒体和日常应用,大量普及,使人们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活习惯,就会同时带来巨大的利润。
  
  对于一个 客厅的媒体中心 核心的部分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它需要一个更适合媒体处理的CPU和一个更简洁高效的操作系统。SONY在这两个方面的努力成果就是Cell和XMB。其中Cell 架构会不断地发展下去,最终会和INTEL的未来多核CPU在结构上殊途同归,并产生直接的竞争。而XMB也会不断的进化推广,植入各种媒体家电当中,在力求高效简洁的情况下提供安全的程序可扩展性。这一点和手机上的Symbian OS有些相似。同时在Linux系统的辅助下,提供涵盖从最初阶到最高阶的全面应用。

  而从去年初的SCE成立系统开发部到后来的Cell最初倡导者久多良木健进入幕后进行全局谋划工作等举措中可以看出,SCE在这些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ONY要创造的企业形象,从他的产品特征上来看,是提供具有艺术气质的科技产品来创造新的娱乐时尚,从而达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而SONY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掌握和创造达到这一境界需要的最核心技术。

  因而,再结合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SONY不可能丢弃SCE这个意义深远,投入巨资的部门。就像互联网方兴未艾时的网络ICP一样,即使赔钱也要坚持下去,因为潜在的利润是巨大的,只不过市场还没有成熟,企业还没有探索出最佳模式而已。

  SONY原来的低迷是因为他没有准确的把握真正需要的核心技术。现在,他希望他的半导体元器件,数码产品,音乐&电影,SCE,创意等各个部门有效的结合起来。但是却没有能够完全的驾驭自己。因为投资分配,盈利模式,版权问题的种种矛盾反而带来的负面的效果,这些就是需要管理部门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SONY的确在改变,但他是依赖硬件发展,还是依赖软件发展并不是本质的事情,它需要最核心的技术,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本质的是它应该放弃一个人蛮干的想法,而是做出最有洞察力的判断和取舍,使自己处于整个产业中的一个不可取代的最有力的位置上。事实上,SONY正在这样努力着,他和爱立信,柯尼卡美能达,NEC,Sumsang,Panasonic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合作几乎都给自己带来了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SONY具有别的企业无法达到的创意能力和制造技术。这些都是SONY的传统优势。而Cell,XMB,Blu-ray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客厅媒体中心,媒体家电需要的技术都是SONY的未来战略支柱。高清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加速确立客厅媒体中心的核心地位,分散PC的影响力。从而为SONY自己的产品创造机遇。




  

TOP

感觉这次SONY确实有点牺牲PS3来全力推动BD普及的意思

TOP

引用:
原帖由 z0406 于 2007-1-10 05:09 发表
  索尼根本就不可能丢弃SCE,因为SCE才是索尼的核心业务之一和未来的竞争力所在,至少在SONY的传统文化观念里是这样。

....
  然则,当年SCE横空出世的时候,在SONY集团以制造业为主的氛围下根本就是个“异类”啊。同时我也大不认同你的“PC发展瓶颈论”,从今天凌晨的苹果大会和CES 2007来看,PC的发展并非是遭遇到了瓶颈,相反则是多元化了,由PC而衍生出了许多专有设备,而这些设备最终都需要和家庭中的PC结合。所谓的那些占领“客厅多媒体中心”也是同样围绕PC来展开的(以一台或几台PC为核心的家庭网络)。PC不一定要占领客厅,这样的志向未免太小气了,按照微软、苹果这样公司的规划,最终PC占领的是消费者的生活。

  而面对这样高度统一、整合的软硬件规划,依现在的SONY来说,完全没有能力驾驭。正如你所说,客厅的媒体中心需要一个简洁高效的操作环境,以及更适合处理多媒体的硬件结构。但同时这样的一个围绕多媒体展开的“家庭中心”更需要“互动”、“资源”、“整合”。

  苹果以搭载OS X系统的设备为核心,利用iHome、Airport Extreme、Apple TV和iPhone等一系列构件在其上的设备拓展家庭用户的多功能体验。而微软同样以Vista系统为核心,在利用手中已有的Live与XO这样已经有了良好表现的资源,配合其他PC制造商共同缔造一个铭刻微软烙印的家庭。面对苹果和微软构建的相对完善的未来数字家庭,纵使SONY有Cell、有XMB,其劣势也难以在短期内逆转。

  为什么?

  因为SONY不可能在短期内利用Cell、XMB,甚至是PS3达到如上两者这样整合公司内部的优势资源,营造一种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上的高度统一性。就算SONY集团信誓旦旦的想要赶超Live,占领客厅,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动的太慢了。

  我不指望转型期的SONY集团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更没乐观到指望PS3能占领客厅(对于Live+XP/Vista这样的组合SONY太毛嫩了),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现在这样的局面下,只可能舍弃其一。与其丢掉BD这样一个有可能利用联盟优势让自己重振旗鼓的机会,倒不如抛弃原本就是“异类”的SCE。从长期利益来看,BD给SONY创造的机会要远高于SCE带给SONY的,况且现在推广PS3的责任也是在SONY,那么SCE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有一点我一直想不通,SONY旗下明明有SOE这样网络技术丰富的公司,甚至能够做到同一个平台上不同游戏间的通讯。为何不把这样具有优势的资源同PS3整合呢?

TOP

感觉BD对SONY来说更重要一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west2046 于 2007-1-9 22:39 发表

最主要是现在的游戏卖不好,所以就寄托在BD上了!
弱弱地问一句,这是不是以前索饭所谓“PS3即使没有游戏,也能大卖”的理由???

TOP

如果仅把PS3当播放器来卖也是可以的
如果PS3赢了,那么BD也就赢了,毕竟巨大的装机量在那里
如果PS3输了,BD赢了,那么SONY也算赢了
如果P3输了,BD输了,那么SONY可以OVER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彩 于 2007-1-10 09:46 发表


  然则,当年SCE横空出世的时候,在SONY集团以制造业为主的氛围下根本就是个“异类”啊。同时我也大不认同你的“PC发展瓶颈论”,从今天凌晨的苹果大会和CES 2007来看,PC的发展并非是遭遇到了瓶颈,相反 ...
  在实现同一个目的的时候,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技术的优势提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解决方案。所以概念总是五花八门的,但最终可以成功的一般只有一种。微软为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当然会倡导PC的作用,同时投资XBOX,作为另一个方向的战略资源储备。关于我说的PC显示上的瓶颈引发的变化,的确具有不明晰的前景,现在SONY和一干企业推广的高清战略就是为了使这个矛盾更加的尖锐化,而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创造发展的机会。
  
  客厅媒体中心这个概念,从维纳斯计划,PSX,MediaCenterPC,基于ViiV的产品,到各种公司的盒子,都还没有取得成功。以后会如何,还存在很大的变数。不过这个概念并不会和与PC和别的家电互联产生矛盾。
  
  我们姑且假设客厅媒体中心会有长足的发展,微软在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资源就是Windows CE,配合微软的高效开发环境,的确异常的强大,但是它也是有弱点的,那就是当一种产品不需要用户界面的时候,很多的解决方案中都会倾向于用Linux技术,而当需要用户界面的时候,CE在这方面并没有和微软的桌面产品同样的优势,或者说Windows的全局统一规划为CE带来了累赘。往往都是一个更专一的系统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在手机领域衍生于CE的Windows Mobile 目前在和Symbian OS的竞争中还处于非常的劣势,因为Symbian OS在具有同样的功能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个更简洁更稳定的多得用户界面。而我认为XMB就是要以这样的模式获得成功。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