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知道这次塞尔达下了血本了,但是。。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7-2-17 13:4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随意。
不过我对资源的占用应该养不活太多的人,这就是区别了。
放非洲养活十几个没问题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引用:
原帖由 @萝卜  于 2017-2-17 13:45 发表
放非洲养活十几个没问题
那样算更多了,当年ET的制作只需要一个人2周。



TOP

就这渣机能渣画面,能下什么血本,只能说明任天堂技术力渣


TOP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7-2-17 13:4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那样算更多了,当年ET的制作只需要一个人2周。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不做塞尔达,多做点et?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7-2-17 12:57 发表
我认为这游戏最大的罪就是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人力,牺牲了大量本应该存在的新游戏。
在毫无成就之前就是一个对大量游戏犯下血债的杀手了。
喷了 多大仇

这次的塞尔达估计能长卖

TOP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2-17 12:22 发表

200人开发5年
成本不低,但也不算特别高,500万肯定有的赚

另外青昭英二表示那种掌机上的较低成本塞尔达也会在Switch出新作的,两个团队是并行开发
惊了,记得有几作刺客年货也是200人的团队,这么看塞尔达还真算得上慢工出细活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引用:
原帖由 @萝卜  于 2017-2-17 14:00 发表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不做塞尔达,多做点et?
不,那只是比喻很节能的非洲人而已,有良知的人不应该拿非洲人的消耗当做一个人消耗的基本单位的。

说真的一个游戏占用了大量人力,从WiiU没上市开始做,做到平台正式确认放弃还没上市。
WiiU有多缺游戏又不是不知道。
更何况,塞尔达的动作解谜跟开放世界的游戏机制就不糅合,我认为任天堂下已有的最适合大地图探索玩法的游戏是卡比。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引用:
原帖由 @kddiagf  于 2017-2-17 14:08 发表
惊了,记得有几作刺客年货也是200人的团队,这么看塞尔达还真算得上慢工出细活了
刺客年货算是半交替开发的
一个团队开发一个新作加几作资料片性质的,然后下一个新作加资料片就是另一个团队的了。
那一款全新作的开发周期还是有足足2-3年的。

COD也类似,虽然是年货,但每作是做足3年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论坛那个屏蔽人的插件请问哪里找?我想屏蔽ls这个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OOGIK 激骚 +1 我很赞同 2017-2-17 18:21
  • koholint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7-2-17 18:12
  • yicqy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7-2-17 17:50
  • jyjia424 激骚 +1 拍拍肩膀 2017-2-17 16:38
  • xmfhell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7-2-17 16:21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魅蓝2
引用:
原帖由 @第七个男孩  于 2017-2-17 14:19 发表
论坛那个屏蔽人的插件请问哪里找?我想屏蔽ls这个人
没有手机版

TOP

就冲老美对塞尔达那种疯狂劲
每次看发布会有尖叫甚至哭。。。。
塞尔达也不会死

TOP

引用:
原帖由 kddiagf 于 2017-2-17 14:08 发表

惊了,记得有几作刺客年货也是200人的团队,这么看塞尔达还真算得上慢工出细活了
200人那是很早期了
刺客3开始就是千人团队了
当然规模这么大有两个原因
一是基本没有外包
二是蒙特利尔工作室跟当地政府有长期合约,每年必须雇佣大量应届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导致团队里一堆刚毕业没什么经验的学生,战斗力跟任天堂这群老油条没法比
我没记错的话加拿大之外育碧的几个工作室也有类似的合约

团队开发效率高不高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我比如说巫师3的团队效率很高,但不能说他们花的人工时最少,因为波兰工资低,这种情况就不能光看开发成本是多少美元,直接比较没有意义了,要比人工时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2-17 14:3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7-2-17 14:1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不,那只是比喻很节能的非洲人而已,有良知的人不应该拿非洲人的消耗当做一个人消耗的基本单位的。

说真的一个游戏占用了大量人力,从WiiU没上市开始做,做到平台正式确认放弃 ...
为什么?非洲人不是人吗,有良知的人应该不把非洲人当人?

再说wiiu你又不买,从机能开始你就不满意,你操心有没有游戏干嘛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我遣词没这个意思,请再理解理解。

至于说我会不会买WiiU这事,我的看法是我可能会买的,而员工长期被塞尔达项目占用造成的游戏稀缺,反而可能正是让我没买WiiU的原因。

其实拿3A预算做得很一般的量子破碎和拿3A预算啥都没做出来的神鬼寓言传奇比塞尔达更浪费,但毕竟X1游戏数量没大问题。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关于WiiU的硬件配置,我当时的预测是比PS3、XO略强,移植跨平台作品不成问题。
结果出来我也没太失望,因为我对WiiU猜测还是游戏为话题的社交平台。
平板对文字图像的输入便利,以及平板标配摄像头都有助于社交,我甚至认为WiiU有硬件编码器所以可以不依靠外设实现游戏直播。
相比机能,WiiU游戏稀缺,网络服务质量不佳、展开缓慢,才是真正让我失望的地方。

至于NS,在我丝毫不怀疑机能的时候,没有摄像头、支架没法竖放、TV模式封掉屏幕我就已经很失望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