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剧透] 没干货瞎BB——还是说说“我在文工团的日子”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女主叫何小萍,不叫何小曼


TOP

让子弹飞反而能过,看来还是要靠圈子。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陈惯吸  于 2017-12-28 21:46 发表
女主叫何小萍,不叫何小曼
原著里就叫何小曼。顺便挺一下lz,这片儿确实很一般,我对这片的评价是题材的胜利,剧作的平庸,导演水平的不思进取。


TOP

引用:
原帖由 Lightuser 于 2017-12-29 10:05 发表
让子弹飞反而能过,看来还是要靠圈子。
差远了,让子弹飞可有涉及任何敏感年代、政策、历史、人物?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陈惯吸  于 2017-12-28 21:46 发表
女主叫何小萍,不叫何小曼
原著里就叫何小曼。顺便挺一下lz,这片儿确实很一般,我对这片的评价是题材的胜利,剧作的平庸,导演水平的不思进取。

TOP

引用:
原帖由 yamiyama 于 2017-12-28 21:26 发表


以近几年的审查标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了
你以为把敏感部分过滤就安全了?标准一直在变,以前是敏感情节敏感词会被枪毙,现在你还得考虑主题是否积极向上,极限挑战之前被下架就是这原因。
一方面要参考原 ...
按现在的这种审核标准还真确实麻烦。你说的是对的,我理解你的意思了。

TOP

冯导自己说过不能把电影拍不好归咎审查。敏感题材确实不好拍,不代表不能拍的深刻,最后搞的自己拧巴了。
唐山大地震和集结号有点主旋律,但却是导演风格。
潘金莲是冯导最好一部艺术电影,离神作只差一步,就是还不够荒诞魔幻,个人最喜欢这部。
芳华属于两头不落

TOP

引用:
原帖由 yamiyama 于 2017-12-28 21:26 发表


以近几年的审查标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了
你以为把敏感部分过滤就安全了?标准一直在变,以前是敏感情节敏感词会被枪毙,现在你还得考虑主题是否积极向上,极限挑战之前被下架就是这原因。
一方面要参考原 ...
我看了隔壁贴的b站的何小曼独舞的视频,我举个例子告诉你我觉得这片子应该用这样的原则去剪,或者是说去表现,我觉得不影响过审:

主角是何小曼和刘峰(你看我一直说小曼不说电影里的名字小萍,因为我根本就不认可这电影对人物的处理),那就该突出这两个人的关系。所有这些人里,就这两个人的故事是完整的有起伏转折的,但这俩人的重要性并没有突出出来。这公映版其他的都可以随便剪,至少就两个地方要专门留出呼应来:
一是触摸。刘峰托举何小曼跳舞,这场戏在公映版里起码时长要翻倍。为了观众好理解,旁白把这里的触摸和后面刘峰对林丁丁的触摸联系起来呼应起来。
二是独舞。何小曼给骑兵跳舞的独舞在公映版里基本就是整个掐了一样。这场戏必须表现力要足,各种特写各种配乐都要堆上去。然后片尾何小曼穿病号服自己的独舞时长起码也要翻倍,也要突出表现。这个不用旁白,就是用画面的表现力让观众很自然的就感受到这个人物的特点。
这也不影响全片的主题:大家很自然的就明白,这是这一对男女的芳华,其实整个文工团乃至整个文艺兵团体的芳华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些青年最美好的青春就是这样度过的,他们的芳华就是这样逝去的,而两个主角则是里面命运最极端的。
然后精简其他的戏,和这两个主角关系不大的就可以考虑剪下去。比如文工团要取消陈灿骑车出门这戏都是废的,完全可以用旁白代替,萧穗子拿金子给陈灿这些也可以去掉,萧穗子自己独占了一个旁白了还要占何小曼的戏份,这不合理的。这片子其他类似的废戏还多呢。

而且何小曼这个角色的处理不太好,我是说导演的处理不好,至少该在化妆用光等方面让这个角色的形象更立体起来,现在看这个角色还是有点平面化,面对命运的无奈也好抗争也好体现不太出来,这形象看着就跟活着里面葛优的哑巴闺女结婚时候的样子差不多。相比起来,其他的几个角色简直是抢这个主角的戏,尤其是萧穗子,镜头就告诉观众萧穗子才是主角,各种正脸各种特写,但萧穗子的故事就那么简单,就是个真正的纯旁白人物,有什么电影给旁白人物给这样的多的特写的么?

我们看的公映版的芳华,就是个流水账。咱写作文都知道要有重点有取舍,冯小刚拍成这样真的是不合适的。136分钟,前大半段文工团的部分各种肆意浪费,到后面主角命运转折的处理各种匆忙草率,太过分了。

包括我喷这长镜头,其实出发点就是在这里:你人物情节都没交代好呢,搞这长镜头不就是为了显摆嘛,对整个主题的贡献是什么?或者说,从主题表现的角度说,有这必要搞这个长镜头吗?

[ 本帖最后由 sakerping 于 2017-12-29 22:3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17-12-29 22:22 发表

我看了隔壁贴的b站的何小曼独舞的视频,我举个例子告诉你我觉得这片子应该用这样的原则去剪,或者是说去表现,我觉得不影响过审:

主角是何小曼和刘峰(你看我一直说小曼不说电影里的名字小萍,因为我根本就不认 ...
你觉得文工团和穗子的戏份不重要,冯小刚就认为很重要
和小说不一样,冯小刚更希望表现出那个年代文工团的美好、男女之间的浪漫(虽然那么多的美好浪漫到后面都幻灭了),然而这样的改变到底是因为他自己所希望还是为了更容易过审,我也不好说。
和小说对比,电影已经把其余几个女兵的内容删减了很多,再继续删减的话,那几幅合照宣传海报也都没意义了。

[ 本帖最后由 yamiyama 于 2017-12-29 23:5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yamiyama 于 2017-12-29 23:50 发表


你觉得文工团和穗子的戏份不重要,冯小刚就认为很重要
和小说不一样,冯小刚更希望表现出那个年代文工团的美好、男女之间的浪漫(虽然那么多的美好浪漫到后面都幻灭了),然而这样的改变到底是因为他自己所希望 ...
经你提醒后我是觉得我确实低估了过审对剪辑甚至全片感情倾向的影响。
但确实包括我在内的非常多的人都觉得这样的结果太差了。你说的表现美好是不成立的,电影本身表现的情节就不美好,原著就不提了。除了画面美好之外就看不出美好。就说前面大半部分的文工团情节美好在哪里呢?剪辑更是破坏了这种美好。反而是两个主角的内心是真美好的,但这和文工团本身的关系也不大,何小曼以为到文工团可以翻身,但结果又被排挤。女兵排挤新人是因为不懂事,领导呢?就算领导关心了,戏里也没表现多少啊。
就这样一群人,最后散伙饭一场戏哭的稀里哗啦,尬的不行。是,离别总是感伤的,别说几年的战友了,就是军训两个星期再离别也会哭,这我理解。但就前面的这些剧情,到后面散伙忽然感情都充沛了,这完全不自然啊。何小曼要是在这散伙饭上估计得笑出声来。
穗子的戏份真的太多了,刘峰给她带东西知道她爸平凡也专门拍出来,这些都是可以旁白表现,要画面也是没台词的来十几秒就够了。

[ 本帖最后由 sakerping 于 2017-12-30 10:01 编辑 ]

TOP

所以说,影评这东西,完全就是主观的,它更像一种内心感受的诉说。
没看过的,对他们没意义,因为他们连电影内容都一无所知,无法和你感同身受;看过的,意义也不大,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你很难勉强对方和你感同身受。倒不如从画面性、故事性、音乐、剪辑等硬性指标方面入手进行打分式评价来的一目了然些。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yyywolf3  于 2017-12-31 18:13 发表
所以说,影评这东西,完全就是主观的,它更像一种内心感受的诉说。
没看过的,对他们没意义,因为他们连电影内容都一无所知,无法和你感同身受;看过的,意义也不大,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你很难勉强对方和你感同身受。倒不如从画面性、故事性、音乐、剪辑等硬性指标方面入手进行打分式评价来的一目了然些。
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我这个根本就没干货,我把喷我的内容写入标题不是反讽,因为确实就这么回事。我认为好的地方可能正是别人觉得差的地方,反之也是,这种情况下我自以为是的干货在别人眼里也全是废话。特别羡慕那些喜欢自说自话还不许读者质疑的影评人,我只能眼睁睁的辜负这个时代。

打分其实也是主观。有一种客观的评价方式,就是截图或者动图去对比。我当初写谍影重重写过一次,效果非常好。但对我来说一次管够,再不写了,两个原因:

一是限制条件太多。截图对比首先要有图,那在映的片子就不可能写的出来,只能眼看着嘴炮们惺惺相惜互相吹捧。然后必须有可对比的对象,谍影重重是系列而且整体来说拍摄手法类似这就容易比,芳华这种类似的对比对象不好找。最后就是要求作者自己要真的真的看过非常多的片子,这个积累太难了。

二是太累了,太麻烦了。写过那个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写影评喜欢嘴炮,因为真正的干货太难写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和楼主感觉差不多,我觉得不光是审查的原因,冯自己对文工团是不自觉去美化的,他的视角和小说不一样,所以出来效果有点两头不靠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lz大概(以为)自己是陈凯歌

TOP

引用:
原帖由 amm 于 2018-1-1 08:0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lz大概(以为)自己是陈凯歌
《芳华》不是《潘金莲》,《芳华》就是一部平庸之作。很多人感动是因为片子里的某些点和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一致,未必是因为影片本身的素质,说导演拍的好那是张冠李戴。比如,我看《无极》是掉了眼泪的,因为当时正和初恋分手,但这片子我自己非常清楚真的不行,我不会因为我掉了眼泪就说无极太牛逼了把我感动了所以是好片你们这些骂他的都不长眼。

周黎明和冯小刚搞个节目,基本上就是全程捧哏哄着冯小刚说,这就是主流影评人。如果跟捧臭脚的唱反调就算以为自己是陈凯歌,那套句潜伏的台词说,影评界还需要100个陈凯歌。

[ 本帖最后由 sakerping 于 2018-1-1 08:42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