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65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

最完美的结局并不是最佳结局(暴雨人物性格、结局讨论-超级剧透)

我打出了两个结局,都不是最黑暗的,侦探死了,真相大白,区别就是男主角伊森的生死。

第一个是大团圆的结局,FBI干掉了私家侦探-也就是杀人魔;老爸救了儿子,女记者救了老爸;
最后女记者和老爸终成眷属,FBI功成名就,警长道歉,天气晴朗。
这个结局应该符合观众的美好愿望,好人皆大欢喜,坏人罪有应得。

另一个结局还是FBI干掉杀人魔,老爸救出儿子,但是女记者被抓,老爸刚刚经历人生大悲到大喜的转变,出门一枪被守候的警察开枪打死,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最后女记者出了本书,就叫《暴雨》,在签售会上,还为下一作留下了附笔-另一个连环杀手的出现,并挑衅了记者。

个人认为,第二个结局才是最精彩的,凶案告破,凶手被制裁,但是留有遗憾,还暗示了附笔。符合悬疑惊悚剧的最佳结局剧本。

本剧对一些线索的处理和掌握,实在是妙到毫颠。
侦探为什么知道要去调查那个修理打字机的老头那里,而且和那个老头还是熟人……
想必是他自己原来就在那里修过打字机。
一直到水中快溺死的孪生兄弟喊出“Scott”的名字,我才惊奇的发现侦探本人就是凶手。
之前我把游戏中的人物都想了一遍,从记者到男主角到心理医生甚至那主角的前妻我都怀疑过,但是真相确实令人大吃一惊……
再CCTV之前游戏中的细节,确实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现在回想起侦探的种种行为,包括他搜集证物的情节,把思路完全变换的再来看,确实是让人信服的。
而几条线索中追查者之一,又是看上去很憨厚中肯的侦探,确实有很强的蒙蔽性。


这种作案之后,以侦破者的身份再回到被害者或者关联者身边搜集证据证物的行为,确实非常新颖,也非常的出挑。

说到这个侦探的性格,确实也不是什么典型的坏人脸谱的风格,所以游戏者很难把怀疑的焦点定格在他的身上:
他对婴儿的照顾有加,对遗孀的关怀,对死去孩子母亲的体贴……他行凶针对的焦点只有10岁左右的孩子和父亲。
而这种性格,恰恰就是游戏者人格一面的体现,选择照顾人,体贴别人,都是你在游戏中的选择。
这种丰富的人物性格,正是游戏者你,赋予游戏中人物的。

包括男主角的性格,每个人玩,都会把自己的选择融入其中,我选择让他成为一个勇敢的父亲,为了儿子不惜爬玻璃,钻电网,剁手指,喝毒药……
这就是我眼中的父亲形象——为了自己爱的人,用于牺牲一切。

每个人都可以在游戏中对人物赋予自己的性格,正是这个游戏最为神采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sunix 于 2010-2-28 00:29 编辑 ]


TOP

我打出的是最黑暗的结局:
FBI特工被碾死、妓女被淹死、女记者坠楼摔死、小孩肖恩被淹死、伊森被指控为折纸杀人魔而在监狱上吊自杀
唯有真凶老侦探逍遥法外~~

但是我这个结局感觉有很多事情都没交代清楚,比如老侦探的杀人究竟是双重人格还是同一人格的行为、老侦探为何要如此执着地追查凶手、伊森究竟有没有双重人格、他失去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多地方都还圆不起来

不知道书记的两个结局有没有将这一切都交代清楚,否则的话硬伤实在太多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Ericsson]

老侦探不是双重人格,他追查其实是为了收回犯罪证据-那些折纸手机什么的,另外其中有一个孩子不是他杀的,所以要调查. 可惜没时间玩,男主角的失常状态还没搞清楚咋回事,特别是手里的折纸

本帖最后由 猫猫熊 于 2010-2-27 20:33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老侦探并不是执著于找凶手这种人格游戏,只是利用自己侦探身份的掩护,去追查自己留下的线索,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把所有的线索包括对自己不利的证物收集起来,然后再消毁掉,他并不是双重人格,只是行事很冷静,且很有风格。主角确实有心理疾病,会失忆和失控,他被折纸杀手关照很久了,包括一些利用主角失忆时栽赃的线索,让主角自己都认为自己是杀手,是很高明的犯罪技巧。

TOP

我现在最想试的是:
女记者在被变态医生绑起来时如果不反抗会不会被杀死
老侦探能不能淹死在汽车里~~

TOP

[posted by wap]

对,有一个小孩不是他杀的,所以他调查大亨的儿子,因为其中一个是被那个小子误杀的。

TOP

昨天打印了一份全奖杯列表,准备先把各个章节的选择性奖杯先搞齐了,再打打各种结尾。发现2楼的最黑暗结局还是对应奖杯的。

TOP

悲剧了我才打了一点就进了这个帖子

TOP

这游戏的奖杯不厚道,都是一个模样,但是我感觉似乎奖杯不是很难,因为每一章都不是很长,而且可以选择

TOP

试过了,女记者可以被变态医生杀死,不过死后对剧情的影响似乎得重玩游戏才能看出

老侦探肯定淹不死,就算一直拖延时间到水全部灌进车内,他还是能逃出生还,果然是凶手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雄狮亨利 于 2010-2-27 21:24 发表
这游戏的奖杯不厚道,都是一个模样,但是我感觉似乎奖杯不是很难,因为每一章都不是很长,而且可以选择
我觉得很厚道啊,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有奖杯可拿

TOP

我打出的是妓女死、侦探死,其他全活
游戏里有个是全部角色存活的奖杯,不知道是不是指包括凶手在内,因为最后FBI和侦探格斗时必须有一个死。

TOP

我准备打第二遍而不是重新玩过的了章节。
有时候人死了后面的一些线索全部不一样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BloodSin 于 2010-2-27 21:38 发表
我准备打第二遍而不是重新玩过的了章节。
有时候人死了后面的一些线索全部不一样了。
对,只能重玩,选关的话后面会自相矛盾的
没办法~~

TOP

更新点儿意见:

本剧对一些线索的处理和掌握,实在是妙到毫颠。
侦探为什么知道要去调查那个修理打字机的老头那里,而且和那个老头还是熟人……
想必是他自己原来就在那里修过打字机。
一直到水中快溺死的孪生兄弟喊出“Scott”的名字,我才惊奇的发现侦探本人就是凶手。
之前我把游戏中的人物都想了一遍,从记者到男主角到心理医生甚至那主角的前妻我都怀疑过,但是真相确实令人大吃一惊……
再CCTV之前游戏中的细节,确实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现在回想起侦探的种种行为,包括他搜集证物的情节,把思路完全变换的再来看,确实是让人信服的。
而几条线索中追查者之一,又是看上去很憨厚中肯的侦探,确实有很强的蒙蔽性。


这种作案之后,以侦破者的身份再回到被害者或者关联者身边搜集证据证物的行为,确实非常新颖,也非常的出挑。

说到这个侦探的性格,确实也不是什么典型的坏人脸谱的风格,所以游戏者很难把怀疑的焦点定格在他的身上:
他对婴儿的照顾有加,对遗孀的关怀,对死去孩子母亲的体贴——他行凶针对的焦点只有10岁左右的孩子和父亲。
而这种性格,恰恰就是游戏者人格一面的体现,选择照顾人,体贴别人,都是你在游戏中的选择。
这种丰富的人物性格,正是游戏者你,赋予游戏中人物的。

包括男主角的性格,每个人玩,都会把自己的选择融入其中,我选择让他成为一个勇敢的父亲,为了儿子不惜爬玻璃,钻电网,剁手指,喝毒药……
这就是我眼中的父亲形象——为了自己爱的人,用于牺牲一切。

每个人都可以在游戏中对人物赋予自己的性格,正是这个游戏最为神采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sunix 于 2010-2-28 00:30 编辑 ]

TOP

 65 12345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