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4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电脑] 突然觉得360安全卫士不错,想推荐给别人,大家来说说有什么缺点?

家里老头子以及一些电脑低手的朋友一直会中各种各样的病毒和插件甚至木马,严重的需要1、2个月Ghost一次。以前一直让他们用Norton,对木马和插件效果不大,后来改用Kapasky,好是好了点,但是老要激活,麻烦的紧。

最近再一次给人折腾得时候试了一把360安全卫士(要不是写着360我还真不会去尝试,这名儿起得不错),发觉对各种插件的反安装和免疫效果不错,而且结合Kapasky,整体防护效果比较好。更让我觉得合算的是25块钱能买一年的Kapasky激活码,蛮好么。想给老头子弄一个。但是大家知道免费这东西……虽然奇虎号称反流氓软件先锋,但鬼知道他们资助了多少流氓软件开发小组,因此感觉不踏实。我想问问,360安全卫士的主要缺点是什么,有什么冲突啊之类的毛病,多了解点。


TOP

我一直在用,满好的,比较适合我这种电脑苦手。



TOP

裸体上网的路过


TOP

相当的不错,中过一次中搜的一个什么流氓软件,那是相当的流氓,按各种教程杀了N次也都能死灰复燃,恶意软件助手啊啥的都干不掉,使出冰剑强制删除那几个关键文件也照样复活,使了这个轻松搞定.流氓软件时代我最感激的软件之一!

TOP

出身不好....
实在不敢用

TOP

主要是出身问题

TOP

跑vista ,没用杀毒软件。

TOP

表现不错,出身问题,不过听说yahoo的官司输了?

TOP

功能不错的,也没遇见冲突、死机之类的毛病
加上 RogueCleaner 基本上常见的流氓软件都可以杀掉

TOP

小流氓自然是要流氓头子来治的,私以为不错

TOP

本来已经销声匿迹的流氓软件,在过去几个月社会舆论的一片声讨和杀毒厂商的全力喊打下,却突然不知从何处大量涌出。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商界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谁从混乱中获得最大利益,谁就最有可能是混乱的制造者。反流氓软件厂商打着用户的旗号,背后都有着巨大的求名牟利的商业动机。那么,让我们看看谁从中获取了利益?

  2006年11月11日,一款名为“my123”的流氓软件突然爆发。许多互联网用户在开机时发现自己的浏览器首页被强制篡改为my123.com。更为猖獗的是,在随后的72小时内,my123先后出现了多达6个版本的变种。有数据显示,国内至少有250万台电脑已经感染了这个病毒,一场互联网恐慌自此大面积爆发。就在11月11日my123流氓软件爆发后几个小时,360安全卫士遥遥领先于其他杀毒软件厂商,于12日凌晨就推出了号称国内第一款针对该病毒的专杀工具,宣称能有效遏止该病毒的传播。人们迫不及待地四处下载这个最新的杀毒软件来围剿my123病毒。360安全卫士的“应时而动”,赢得了众多网民的拥戴。360安全卫士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当下“最具社会责任感”杀毒软件的代名词。

  某网站的运营总监道出了这其中的玄机——如果行业不乱、网民不怒,谁会来关注“360安全卫士”,“360安全卫士”又怎么能在短短几个月内达到近千万级的装机量呢?该运营总监解释道:因此,出资制造毒性巨大的流氓软件,搞的网民怨声载道,然后立刻出现,以帮助网民解决危难的名义让网民安装软件,自然成了“360安全卫士”推广软件最有效的商业手段。

  近日,某软件专家透露,在my123肆虐之后,他对这个软件程序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是一个使用[C++]编写的, 使用驱动保护的流氓软件程序。然而就在程序的源代码里,他发现了软件驱动作者的签名“WTP”。在业内有一种惯例,编写程序者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代码里。毫无疑问,“WTP”就是这个程序的缔造者。

  事件进展至此,真相渐渐浮出水面。的确让人意想不到,恶意软件“my123” 竟有可能与恶意软件查杀专家“360安全卫士”共同出自奇虎公司!这样一来,千万的互联网用户被奇虎彻底地忽悠了一次。自己先一手炮制出多个“杀人劫舍”的流氓,把互联网用户整得苦不堪言,另一边却将自己扮演成铲除互联网罪恶的“正义英雄”,然而这场劳民伤财的“英雄救美”大戏究竟为何?始作俑者花了这么多银子难道只是为了给网民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互联网真的有这么多的流氓软件吗?

  看来,热闹的反流氓软件运动背后隐藏着商业盘算。可以确定,前段时间,民间组织反流氓软件联盟变身为公司,这直接导致民众对反流氓一方的怀疑。比如炒热流氓软件话题,给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厂商扣上流氓帽子,吸引网民眼球,以快速推广他们新版软件的销售。流氓与反流氓,与贼喊捉贼,这个古老的游戏被别有用心玩得很纯熟。而广大网民则是一群善良的羔羊,被人赶来赶去,充当别人发财的筹码和工具。

  如今,雅虎案中败诉后的奇虎,尽管因为不正当竞争需要支付巨额赔偿,却仍然公开宣称要将这场“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流氓软件斗争进行到底。相信总会有不识趣的流氓软件被别有用心的商业团体制造出来,网民们继续被赶到使用流氓软件这条路上来。

TOP

引用:
近日,某软件专家透露,在my123肆虐之后,他对这个软件程序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是一个使用[C++]编写的, 使用驱动保护的流氓软件程序。然而就在程序的源代码里,他发现了软件驱动作者的签名“WTP”。在业内有一种惯例,编写程序者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代码里。毫无疑问,“WTP”就是这个程序的缔造者。
反编译能反出源代码来,是不是太牛了……

TOP

IIS崩溃..我日这软件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firesun 于 2007-1-9 11:04 发表

反编译能反出源代码来,是不是太牛了……
这是有可能的,DOS下原来很多病毒的名字都是写在代码里面的,不用反编译成源代码,直接看汇编码就能看到

TOP

引用:
原帖由 Biohazard0 于 2007-1-9 09:46 发表
裸体上网的路过
求头像无码大图!

TOP

 34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