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6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不火星就死星人!《疯狂的石头》:Guy Ritchie不玩,我们玩!

一.
1998年,一部名为<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的电影突然间引起了无数影迷的注意。事先没有任何征兆,人们都被这部满是黑色幽默和巧妙叙事结构的电影所吸引。影片没有任何让人难以费解的文艺气息,更没有大规模的追车或爆炸,导演Guy Ritchie一点也不像一个半路出家的录像带店店员,他用的是最传统的电影手法取胜:演员、台词、剪接和故事。影片主要线索是四个生活在伦敦的小年轻,过着年轻、放荡、无离头的生活,却因为一场本不该参加的赌博改变了一切……影片前半部分交代了几条同时进行的线索,匝一看来似乎毫无关联,细细一想却又有些联系,影片在进行到三分之一处时把所有线索一收,一个巧妙的故事就此成形。尤其绝赞的是,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坏蛋电影”,片中众多的出场人物就没一个好人,偶尔出场时还一脸正气的人物没几分钟随着故事也变的又憨又损,再加上一口古怪的据说是“北伦敦腔”(未经证实,望达人指教),暴笑效果更是尤其出众。<LS &2SB>绝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部经典的野心,从头到尾它就是一部引人爆笑的喜剧。影片低廉的成本换回的是超高的票房和公众对于导演Guy Ritchie的关注,STING以及他妻子的慧眼识珠也让人津津乐道――不管学院派的人有多不喜欢这片子,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LS &2SB>确实成为了一部大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之作。

在此讨论<LS &2SB>的成功之处是没有意义的,影片讨巧的地方多如牛毛,而最重要的只有一点:好看。这种好看绝不是公众对于“艺术”气息的追求和学院派自娱自乐的人文、技巧上的成功,而是一种电影在娱乐层面上的全面获胜。影片在叙事技巧上确实有令人称道之处,但就像是<Pulp Fiction>一样,创作人员赋予了电影超越技巧的存在,这样的电影注定不可能和诸多大师的作品相比,甚至与<Trainspotting>比都在意识形态上显得轻浮很多,但是,作为一部好看的电影,它无疑是成功的,尤其重要的是,它避免了类型电影成为一部炫耀技巧的教学片。

在此之后,Guy Ritchie又乘胜追击,一部<SNATCH>显示出他对于这种类型电影的驾轻就熟,更多的线索、更多的出场人物、更滑稽搞笑的表演。很多人都说Guy Ritchie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已经江郎才尽,但就我来说,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确实是抱着肚子笑了半天,至少在那90分钟里,我忘记了<LS &2SB>。而自此之后,与此风格类似的电影,也就被大家称呼为“Guy Ritchie式”。

有关<LS &2SB>和Guy Ritchie,到此为止。


二.

已经记不清上一次看国产电影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的事了,猛然一想,脑子里却冒出了《二子开店》和《父子老爷车》的名字,自己恶寒一下,随后出现了冯小刚和王朔的名字,《大腕》和《甲方乙方》。嗯,没错,确实是很不错的电影。只不过,对于冯小刚这样的超级强势人物而言,独霸中国影坛多年,号称他的电影最能赚钱,这话也确实没错,可是,除了一个一年一部作品的冯导外,我们就没有别的选择了么?除了这些顶级大碗们之外,中国人就真的没的别的看了?话语权被紧紧掌握在这些已经定型的电影上层建筑中,偶尔出来的几部网络恶搞如同隔靴搔痒,缺乏质感、缺乏更广阔的传播途径,大多数非网民对于这样的东西缺乏认同感。我们的喜剧,就那么糟糕么?

一个人突然出现了,几十年屹立娱乐圈不倒,跟他同期的几个奶油或非奶油小生要么已经消失匿迹要么就是只能接拍三流产品广告糊口,而他,拍电影出唱片开公司忙的不亦乐乎从未从大众的视线里消失,这个名字烂俗无比以致无数稍觉自己上“档次”的人都耻于提起他的名字,没错,刘德华。早年投资蔡明亮已经显示出他的不凡眼光,而他对于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的反省更是震耳欲聋,“我是香港电影的罪人,所以我要赎罪”。不管刘叔叔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他的行为却真的让那些所谓大姥们汗颜。也许刘叔叔一辈子也演不了更演不出周瑞发黄秋生那些心理戏众多对于大场面控制得心应手的角色,但刘叔叔在扶持独立电影人上的贡献,却也不是那几位戏骨们能企及的。


三.
宁浩一点都不掩饰他对于<LS &2SB>和Guy Ritchie的喜欢与模仿,他很坦诚地表示他就是要用Guy Ritchie的方式,不过就是希望有些突破。于是影片毫不吝啬的大量使用Guy Ritchie式的风格元素--镜头转切时的过场特技、出场人物介绍时音乐的运用。我和老婆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都在说“像,太像了”。可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们没完没了的爆笑。
爆笑来自哪来?生活。
从别模我到出相机的耐克,还有那些老套的骗术,那些街上的痞子混混,澡堂里互相借个正红花油,地摊上卖的玻璃珠,烤羊肉串的大伯,国有企业领导的纨绔子弟。所有的这些,都让人感觉到是那么的熟悉。虽然影片采用了重庆方言,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全国每个大小城市里都会发生,而且发生的地点也不是那些富丽堂皇金装玉裹的豪华酒店花园别墅里――就在街上,就在普通老百姓的身边。
其实,《疯狂的石头》故事可以说是满荒诞的,满是戏剧的巧合与逻辑上的安排,但是,正是那些市井无比的对白与小细节很好的填充了这个荒诞的故事,让这个故事的血肉前所未有的丰满起来。试想一下,这个故事的骨架是彻头彻尾的Guy Ritchie的,而血肉却是中国土到不能再土的,再穿上件Guy Ritchie式的拍摄手法的马甲,这样的电影,怎能不好看?
对于平时不怎么接触电影的人来说,《疯狂的石头》的叙述手法无疑是新奇的,但更多的人知道,这是部明显向<LS &2SB>学习的模仿之作。从片子的整体构架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对于方言的运用到对于市井人物的把握。偏激的影迷会把《疯狂的石头》贬的一文不值,但相对来说,更多的影迷选择了宽容――毕竟,创新的第一步是模仿,而且,这又不是《24小时警事》之流的彻底翻拍还要声称“我们没学,我们拍的更好”让人见识到“人不要脸鬼都怕”的无敌境界。导演不掩饰学习、模仿的做法,但学习模仿的同时却也颇费脑筋的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既然《第六感》后好莱坞可以没完没了的拍类似电影,既然动作电影可以几十年不改套路,那么,学习、模仿本来就很优秀的套路又有何错?更何况,这只是一群热爱电影的年轻人的肆意而为?
诸多的优点背后,《疯狂的石头》其实也不那么完美,除去细节上的逻辑问题,影片在最后人物形象上的刻画最让我失望。卖厂的厂长、正气凌人的保卫科科长,本来一部很好的“玩”的很开的片子,却一下子落入了“好人坏人”的套路之中,相比起Guy Ritchie的毫无顾忌,可能还是国内电影在大环境上让宁浩没法玩的那么疯。


Guy Ritchie在<SNATCH>后放弃了这种电影类型,最新的那部《左轮手枪》直接可以把人看的目瞪口呆后埋怨爹妈没给自己多长两个脑子――更严重的问题在于,Guy Ritchie失去了曾经的肆无忌惮,在复杂的电影结构背后,他似乎更加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各种手法,而不是<LS &2SB>的天马行空。影坛失去了一个拍好玩电影的人,多了一个削尖脑袋往大师堆里扎的一个匠人。遗憾,但并不出乎人的意料。周星驰如此,金凯瑞扎了几年发现不对劲但始终回不到当初的状态上。卓别林的地位绝不是靠自己的幡然醒悟拼命扮大师得来的。Guy Ritchie已经不想再回到过去,那么,让我们把眼光放到这群我们自己国家的年轻人身上,没错,Guy Ritchie不玩,我们玩。


TOP

lz辛苦,支持一下.

个人喜欢烟枪超过snatch...大概先入为主.


石头...就不谈了.



TOP

。。。不必那么复杂嘛,石头看得大笑对我来说就是好片,要求很低~~


TOP

这帖子很好,说到我心里去了。

TOP

支持

TOP

石头石头我爱你
希望中国的导演真心的为观众拍一些片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刀倾城 于 2006-8-21 20:14 发表
lz辛苦,支持一下.

个人喜欢烟枪超过snatch...大概先入为主.


石头...就不谈了.
完全不是先入为主~~~~
我是先看的snatch再看的烟枪~
还是觉得烟枪比较好看`

TOP

石头在中国影坛是部好片

TOP

snatch
强片阿~

TOP

顶长文,顶原创。

TOP

两杆大烟枪,可惜没买到FH的

TOP

顶石头

TOP

好帖子!

TOP

要知道很多人没有那个时间去看外国大片
特别是那种需要揣摩理解的片子,风格和文化差很多
很多人排斥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字幕
不管石头如何模仿,第一次看过的人可不会想到什么模仿不模仿
真正觉得这个片子垃圾或者渣是因为模仿的话
那么这个人看电影的意义已经没有了
就好象天天看AV一样,除了演员,其他都一样……

TOP

说他模仿或者抄袭,并不等于说他是渣。。。


当然,你们要装作不知道这点,不然你们怎么喷。

TOP

 16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