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与Jump谈电子游戏与艺术

什么是艺术
摘要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关键词:娱乐游戏    虚拟文化   主观缺憾   情感行为   艺术

    什么是艺术,艺术与人类的其他文化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目前似乎谁也不能够明确地给予回答。本文从人的主观行为的功能范畴及其所创造出的文化构成入手,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一,人的主观行为的三种基本功能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行为,可以根据其基本的功能范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为了获得最基本的社会生活资料所从事的基本生产劳动,如寻找、采摘、捕获和种植食物,修造居所,制作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须用品等等,都属于基本生产劳动。如果没有基本生产劳动所获得的基本生活资料,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就无法维持。第二类是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基本社会生活,如一日三餐,生殖和养育后代,日常其他所必须的活动等等,都属于基本社会生活。如果离开了基本社会生活,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同样无法维持。第三类是为了消耗人体自身多余的体能和精力而进行的娱乐游戏活动,如唱歌,跳舞,写诗,听戏,踢球等等,都属于娱乐游戏活动。离开了娱乐游戏活动,人的基本生命活动仍能够正常维持。

二,艺术是娱乐游戏的一种方式

    艺术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这种主观行为属于娱乐游戏的范畴,这似乎是人们的共识。因为,离开了任何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活动,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都是能够正常维持的。那么,是不是人们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显然不是的。如,小孩子掏鸟窝、摸鱼、斗蛐蛐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不能称为艺术。而弹琴、作诗、画画、唱戏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能够称为艺术。这是人们的共识。尽管不能够把娱乐游戏活动都称为艺术,却能够把艺术确定为娱乐游戏的组成部分,确认为娱乐游戏活动的一种方式,这在逻辑上是不会有问题的,也似乎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三,什么是艺术

    然而,对于人类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确地称为艺术,又把其余的哪些明确地称为不是艺术呢?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回答。但是,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如,对于画画这种娱乐游戏活动,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能够称其为艺术。然而,是不是对于所有的画画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同样都是画画,老画家的绘画就能够称为艺术,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随便一个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能够称为艺术吗,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只有当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才会称其为艺术。那么,小孩子的“信手涂鸦”的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称为艺术呢?这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据说美国的一只黑猩猩会“作画”,人们给它纸和笔,它能够“饶有兴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画”来。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画”也称为艺术,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赞同了。那么,我们在理论上应该怎样区分艺术和非艺术呢?或者说,从理论上讲,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四,人的主观需求

    人的主观是以人的“自我”形态为根据的,人的“自我”形态是以人的观念文化形态为根据的。人以“自我”形态为根据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需求行为,称为人的主观需求。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快乐感觉;当客观事物不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或是损害了人的主观利益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痛苦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因为主观需求得不到客观事物的及时满足及经常被某些客观事物损害自己的主观利益而产生出许多的痛苦感觉。可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部行为内容,就是追求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需求的满足和拒避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利益的损害。然而,这种追求或拒避又经常会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够如愿,这就使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主观上总是因许多事不能够如愿而存在着许多的缺憾,这种主观缺憾总使人持续地沉浸在痛苦感觉之中而令人总想解脱。

五,人体的三大功能系统

    人体有三大功能系统:一是基本功能系统,二是认知功能系统,三是情感功能系统。基本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完成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器官发育和个体生殖等最基础的生命活动任务。组成此功能系统的所有器官,称为人体的基本器官。认知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完成人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任务。组成此功能系统的所有器官,称为体人的认知器官。人的认知器官集中于人的大脑。情感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完成人体由认知成果所引起的“情感行为”的发生和人的不同个体间的“情感交流”任务。组成此功能系统的所有器官,称为人体的情感器官。情感功能系统的“中枢”,在人体的“心区”。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人体器官与客观事物发生关系才能够进行的。人体器官与客观事物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机能现象,称为器官行为。人体的器官行为,是人体器官“天生”所具备的机能现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人体器官的本能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5]。人体器官的许多行为,能够使人产生快乐感觉,这种器官行为正是人在主观上所企盼和追求的。确切地说,人的主观需求,正是以人体的三大功能系统对客观事物的需求行为为基础的。可以说,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主观上对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器官行为的无休止追求。

    情感器官通常所产生的行为内容,主要有喜、怒、哀、乐、悲、欢、思、恋、怨、恨、惊、疑、盼、烦、惧等等。情感器官的这些行为,都是人在主观上经常需要的。无论是在人们的基本生产劳动、基本社会生活或是娱乐游戏活动中,情感器官的这些行为都能够产生。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情感器官产生这些行为,通常都需要人在主观上付出许多代价。如,劳动的过程和成果可以使人获得喜、怒、哀、乐,可劳动过程中的长时间的辛苦通常让人们在主观上不愿意忍受。许多的娱乐游戏活动虽然能够使情感器官获得较为激烈的行为反应,但娱乐游戏活动通常又要消耗大量的生活资料。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有些娱乐游戏活动只需要花费较少的社会财富,就能够使情感器官产生足够多的行为反应。如,说故事和听故事,就能够只花费很少的社会财富而使人的情感器官产生出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器官行为反应。

六,虚拟文化现象

    在人们的社会生命中,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或违背了人的主观需求时,能够使人产生快乐感觉或痛苦感觉,并且能够引起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人与故事中的虚拟的客观事物发生关系时,也同样能够使人产生快乐感或痛苦感觉,并且也同样能够引起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而且,故事中的客观事物比起现实中的客观事物更容易引起情感器官的强烈行为反应。如,现实生活中的“小芳”会让人觉得善良美丽,会让人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然而,故事里的“林妹妹”更会让人觉得柔情万种,更会让人为她失魂落魄,伤感万分,痛不欲生。现实生活中的“小芳”经常不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而故事中的 “林妹妹”却能够对人的主观缺憾产生非常好的慰籍作用而使人产生“别具滋味”的快乐感觉。

    情感交流,是人的情感器官经常性的行为需求。心里的缺憾向他人倾诉一下,内心的欢喜事向他人陈述一下,听听他人讲些新鲜的事情,或有新鲜的事情向他人讲述,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情感交流行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经常都会发生一些“有意思”的和“值得说说”的悲伤或欢喜事。实际上,人们相互交流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相互听来或看来的关于他人的事,尤其是采用夸张和虚拟的方法编造出的关于他人的情节曲折内容精采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说故事和听故事,具有非常好的情感交流效果和对主观缺憾的慰籍效果。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也非常喜欢编故事。听故事的人总想听更精采的新故事,编故事的人也总想编出更精采的新故事。想听故事和编故事,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主观需求。非常自然地,听故事和编故事,就发生和发展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其功能的主要方面是专门满足人的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的,其文化形态的本质特点是虚拟人们的现实生活。这种文化现象,称为虚拟文化。本文把具有这种功能的虚拟文化现象,称为艺术。把这种专门为了满足人们的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虚拟文化现象称为艺术,一方面从本质上明确地定义了艺术,另一方面明确地界定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

    为了人们的精神快乐而虚拟现实,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创造。这种文化创造,为人类的社会生活生产出了非常丰富的精神食粮。人的梦境虽然也多是虚拟的生活现实,但梦境的创造不是人的主观行为,不能把梦称为艺术。

七,艺术的本质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在人们的艺术实践中,艺术的发生通常总是要完全借助于人类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产生。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影电视语言等等。艺术的发生在形式上就相应地会出现故事、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等艺术形态。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的发生基础;如果人们相互间语言不通,就不能够实现艺术的交流。

    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过程中,人的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籍,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人的主观缺憾的慰籍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所以,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就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根据,才能够发挥出显著的艺术效果。

    有句成语叫“画饼充饥”,是对艺术的最形象的诠释:人由于饥饿想吃饼子,没有饼子,只好画一张大大的饼子来自慰,饥饿的人看到画中的这张饼子,主观上能够获得些许的满足感,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出些许的喜悦。古人有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这实际上是对艺术的发生原理和社会功能的最生动和精辟的阐述。

八,艺术的教化功能

    人们的社会生活,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一定的社会秩序的产生,是以人们的社会观念形态为基础的。人们合理的观念形态,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艺术构造出的虚拟现实,能够对人的观念形态的形成和改变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对于人的精神世界,艺术是上帝的牧羊长鞭,能够把人们的灵魂引入天堂,也能够把人们的灵魂赶进地狱。

    人的主观需求是以人的观念形态为根据的,艺术创作所虚拟的社会现实通常大都是以人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所以,任何人的艺术创作,在客观上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宣扬自己的观念形态;任何人在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时,都会受到他人的观念形态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形态。所以说,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艺术具有非常强大的教化功能,使其在社会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职能。“寓教于乐”和“易教于娱”,就是艺术在社会的教化功能上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

    由于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因而常被社会管理者作为教化民众的基本手段。普通的娱乐游戏就没有教化功能。这是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的又一明显区别。

九,艺术创作

    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游戏的需求为主要目的而创造虚拟人类生活事件的文化活动过程,称为艺术创作。艺术的社会功能,一是为了满足人对主观缺憾的慰籍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二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民众教化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目的,通常首先是为了获得最好的娱乐游戏效果,也就是能够最有效地慰籍人的主观缺憾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情感器官的情感行为。那么在原则上,怎样进行艺术创作才能够最有效地慰籍人们的主观缺憾和激发人们情感器官的情感行为,又能够积极地发挥艺术的教化作用呢?

    一是首先要以健康向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思想观念为创作基础,努力宣扬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批判落后的思想、丑恶的人。这样才能够保证艺术创作发挥出积极的社会教化功能。

    二是要善于针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最强烈的主观愿望。如,在饥饿的灾荒年代,人们最强烈的愿望是寻求食物;在动乱的战争年代,人们最强烈的愿望是企盼和平;在富足的和平年代,人们最大的愿望是寻找艳遇;在希望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最强烈的愿望是铲除特权和腐败等等。针对人们最强烈的主观愿望进行创作,是获得良好艺术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是要善于制造观念与观念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观念间的意志冲突,是造成人们情感器官的强烈行为反应的最常见的事件。用虚拟的事件制造观念与观念的冲突,总是具有引起情感器官的强烈行为反应的显著效果。针对“好人”与“坏人”的斗争及“好人”与“好人”的意志冲突进行创作,也是获得良好艺术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是要善于创造新的思想观念。用虚拟的事件宣扬新的思想观念,创造出人们主观愿望上的新需求,能够让人们的思想产生出新的波澜,能够让人们的情感器官产生出“深沉”的情感行为,使人“心潮激荡”“久久难平”。创造新的思想观念虽然能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但创作者必须有较深厚的思想观念积累。

    五是艺术创作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要符合真实事件的发生情理。虚拟事件在情理上越接近现实,就越是能够针对人们的主观缺憾,从而越容易使人的情感器官产生 “共鸣”。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艺术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或者称为虚拟现实的真实度原则。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浓于生活,才容易打动人们的心。

    六是要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的语言技艺水平和创造新的语言风格。高水平的语言技艺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能够使创作出的虚拟事件在描绘上准确生动和别具特色,在情节的设计上精采紧凑扣人心弦,从而使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技艺和风格是艺术所必须具有的文化特征,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必然要以一定的语言技艺和语言风格为基础,只有用具有一定技艺水平和风格特色的语言,才能够有效地创造出一定内容和特色的虚拟现实。

    艺术创作的文化产品称为艺术品。要想创作出公众喜爱的艺术品,创作者通常应该要拥有较高的语言技艺水平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应该要有较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应该要有较沉痛的主观缺憾和强烈的情感行为需求,应该要有较高的思想素养水平和道德情操水平及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应该要有较强的语言创新和思想创新的才智等等。

十,关于艺术的误区

    有人把公厕里的小便器倒挂在艺术馆的墙上,并称之为艺术;还有人把随便捡来的一截残木桩摆在艺术馆里,也称之为艺术;竟然还有人把自己关在存衣室里一天多,也称之为艺术。对此,绝大多数被告之的人似乎都会表现出疑惑。实际上,这些人的艺术创作坠入了艺术的误区。把小便器倒挂在艺术馆的墙上之类的行为,表现不出任何的语言技艺,表现不出任何被虚拟的现实对象,不具备艺术的本质所应有的任何要素。类似的这些所谓的创作行为,都不能称为艺术。这些行为只能是非常普通的游戏而已,每个顽皮的小男孩子都能够做出许多类似的游戏来。如,把黑黑的鞋印印许多在教室的白墙上,悄悄在讲台上撒一泡尿,给画像上的美女画上两撇黑胡子,在精美的礼盒中放上一个马粪蛋送给老师,把女生的铅笔盒里放一条虫子,赤裸着身子在泥坑里打滚,把荒原上的草点燃,把河里的水搅混,把土撒向风中,把屎拉在大食堂的咸菜缸里,还有愚人节里中学生们创造出的许多出人意料的捉弄人的节目等等,大都只能是普通常见的娱乐游戏或恶作剧。顽皮孩子的这些游戏同把小便器挂在艺术馆墙上的行为具有同样水平的游戏效果和智力水平,除此之外再找不出其他可以想到的文化内容。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2001年的一次国际艺术盛会上,获得大奖的三件作品全都是与把小便器倒挂在墙上同类的让人感觉不出有任何语言技艺和虚拟内容的堆积物。这个艺术盛会显然是把游戏创新等同于艺术创作了。当然,对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的最基本目的是为了娱乐,游戏创新的最基本目的也是为了娱乐。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娱乐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十一,艺术的发展方向

    艺术的产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娱乐游戏的主观需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艺术是人们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生活资料。所以,艺术的发展,就应该始终保持其不可替代的娱乐游戏功能,就应该始终保持其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否则,艺术的发展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文化活力。因此,如何不断保持和增强艺术的文化活力,是艺术发展的基本问题。要保持和不断增强艺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力,艺术创作就必须不断创新。艺术创新,一是语言种类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不断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新材料、新工具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创新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电脑游戏、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出现和不断进步,让人们创造出了电脑游戏语言、网上语言和手机短信息语言等等。二是语言技艺的提高:无论是何种语言,创作者都必须努力提高语言技艺,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三是语言风格的创新:不同的语言风格会使艺术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新的语言风格会使艺术以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京剧中的不同流派和流行歌曲中的不同韵味,就属于不同的语言风格。四是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深入挖掘:艺术永远要贴近现实生活,才能使艺术永远保持强大的发展生命力。

    娱乐游戏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固然非常重要。然而,丰富的生活资料、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友善的人际关系通常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第一需要。生活富足有序,朋友遍布天下,是人们理想中的社会生活。要建立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必须首先要积极建立和有效维护良好的社会观念文化体系。人们要想高效率地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观念文化体系,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人类一切文化形态所能够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其消极作用。同样地,对于艺术文化,就必须要使艺术充分发挥其积极的社会教化作用,就必须要最大限度地限制艺术的消极教化作用。所以,在艺术发展的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让艺术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尽“弘扬正气” “笞责邪恶”的社会职责。在任何时候,社会管理者都必须对艺术创作者的观念形态进行积极地引导,对其作品所表现和宣扬的观念形态进行严肃认真地审核。只要政治存在,艺术就必须要服务于社会政治。

    要实现人类的社会文化健康、稳步、快速地向前发展,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就应该时刻做到教化功能与娱乐欣赏功能兼顾。保持和不断增强艺术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艺术的社会教化作用,永远是艺术发展的最基本方向。(摘自王波《观念主义》)

[ 本帖最后由 sxyzero 于 2008-6-20 01:14 编辑 ]


TOP

”你这观点就是要大众承认而已嘛。跟我前面的观点不符,我的观点是艺术的定义既然已经可以包含游戏,那么说它是艺术就是正确的。至于你不承认,没关系,那我管不着,就是全世界的人不承认,也没关系。我只相信逻辑。艺术定义包容游戏,游戏就是艺术。”

你不要傲娇,好不好?

如果这句话不是你讲的,那么请允许我收回我的话



TOP

我贴了两个观点了。起对艺术的解释,游戏肯定符合,所以在这些观点下,游戏就是艺术。你觉得不是请推翻这些观点,而不是推翻我。


TOP

俺觉得至少目前的游戏还不能被公众接受为艺术

但真正了解游戏的人应该还是有着自己想法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6-20 01:10 发表
  1999年版《辞海》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解释:

  “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 ...
你说符合就符合了?

别开玩笑了,如果你能获得剑桥牛津的学术认可,那我就认为你说的对

或者北大清华也行,请不要傲娇,认为自己逻辑必然正确,能代表广大群众

TOP

 艺术可以定义为“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其产品”。

这个定义不合时宜了。电影不是创造美而主要目的,建筑主要是为了住,而不是主要为了美。去掉主要二字没问题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onmyway 于 2008-6-20 01:18 发表


你说符合就符合了?

别开玩笑了,如果你能获得剑桥牛津的学术认可,那我就认为你说的对

或者北大清华也行,请不要傲娇,认为自己逻辑必然正确,能代表广大群众
我没有观点啊,观点在别人的文章里面。。。

TOP

引用:
原帖由 wants 于 2008-6-20 00:44 发表

..
“你的意思是游戏里有个十字架就代表有宗教背景,能吸引基督教玩家争相购买?加入元素和加入素材不同,拜托不要弄错。”

看来我文字素养很不够,我那其实是反问,否定的意思,呵呵


游戏如果确实也属于艺术的话,那么请指出几个独特的值得大家支持的艺术性,总不会是播片和战斗的比例调配和那个莫名其妙的“游戏性”吧。

其实兄弟看法和我同步率很高,我也一直对“游戏性”这个词很反感,电影行业里面并没有“电影性”这么一个笼统、模糊、像雾像风又像云、像小娘子初恋一样的东西、“触电的感觉”——揪十个把“游戏性”刻在脸上的小资玩家出来,九个说不清楚究竟“个人喜好”和“游戏性”有何区别——因为那就没有区别

至于游戏的艺术性——其实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在于游戏这个“载体”的特点、这个“载体”的“创作工具”

我举个例子,call of duty 4里面核弹那一关,游戏导演有两个选择:

1、利用电影产业的蒙太奇,拍摄一段士兵惨烈牺牲的播片,镜头酷、音乐棒、角色帅,让玩家在完成关卡后坐在沙发上观看
2、把玩家置入坠毁的直升机,让他们看到paul jackson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内所见到的末日景象,蘑菇云、倒地、死亡

两者相比,游戏的艺术特制显露无遗——其实那不是什么俗不可耐的“电影化”,那是利用“互动”这个创作工具制造的临场感



“不是我急于否定,而是否定容易,肯定难……但是就目前来看:游戏不是艺术”

所以基于刚才的例子和理念,兄弟可以去翻翻看我在第一页列举的两个独立游戏的例子

游戏已经悄悄成为艺术了,不过可能大家每注意到而已

[ 本帖最后由 superjay 于 2008-6-20 01:28 编辑 ]

TOP

如果艺术的定义中有一条,要大众普遍承认才是艺术,那么我承认。至少我们几个人当中来看,游戏的确不是。

TOP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6-20 01:19 发表

我没有观点啊,观点在别人的文章里面。。。
你没有观点? HOLY CRAP!

那你这引用是用来做什么,帮助我熟练我的的中文阅读能力?

别人的文章?你是说辞海,还是王波

辞海上可没有说游戏是艺术,要说有,那也是你脑内补完的,至于王波,他也没有直接论证电子游戏就是艺术,而且他的论证也仅仅是一家之言,既没学术上的广泛认同,也没广大的群众基础

你不会想用这个随便谷歌出来的东西来唬我吧?还有你要再说上面这类傲娇的话,我就输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onmyway 于 2008-6-20 01:30 发表


你没有观点? HOLY CRAP!

那你这引用是用来做什么,帮助我熟练我的的中文阅读能力?

别人的文章?你是说辞海,还是王波

辞海上可没有说游戏是艺术,要说有,那也是你脑内补完的,至于王波,他也没有直 ...
有才。我是理科的思维,没办法。你觉得我这种思维错了。我没办法,我举例刚才,被茶包嘲笑了,茶包嘲笑说我化学没有你好。但是这个例子有哪里错了?请举出
一个6个质子的元素,是碳,我发现石墨有这样的性质。那么石墨是碳。
后来我发现了金刚石,定义里面没有直接说金刚石是碳。那么金刚石就不是碳了?金刚石是碳是我脑内补完的?
我的逻辑就是这样的。你觉得不对我也没办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6-20 01:29 发表
如果艺术的定义中有一条,要大众普遍承认才是艺术,那么我承认。至少我们几个人当中来看,游戏的确不是。
这里定义了艺术的几个要素

The Objectivist, whereby it is also an absolute value, but is dependent on general human experience;

客观,作为一个绝对的概念,这依赖于广泛的人类经验 General hunman experience, 我翻译不好,你自行理解吧

The evaluation of art has become especially problematic since the 20th century. Richard Wollheim distinguishes three approaches: the Realist, whereby aesthetic quality is an absolute value independent of any human view; the Objectivist, whereby it is also an absolute value, but is dependent on general human experience; and the Relativist position, whereby it is not an absolute value, but depends on, and varies with, the human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humans.[2] An object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ntions, or lack thereof, of its creator, regardless of its apparent purpose. A cup, which ostensibly can be used as a container, may be considered art if intended solely as an ornament, while a painting may be deemed craft if mass-produced. (Art,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t)

TOP

引用:
原帖由 onmyway 于 2008-6-20 01:40 发表


这里定义了艺术的几个要素

The Objectivist, whereby it is also an absolute value, but is dependent on general human experience;

客观,作为一个绝对的概念,这依赖于广泛的人类经验 General hunman ...
这就对了嘛,我一切只按照概念来,其他的,咱不懂,我就是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如果概念认为需要客观大众承认,我马上改口,游戏不是艺术。

TOP

当然如果我觉得概念不对,那就是另外回事了。就的确需要推翻了,就需要论文了

[ 本帖最后由 sxyzero 于 2008-6-20 01:4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6-20 01:39 发表

有才。我是理科的思维,没办法。你觉得我这种思维错了。我没办法,我举例刚才,被茶包嘲笑了,茶包嘲笑说我化学没有你好。但是这个例子有哪里错了?请举出
一个6个质子的元素,是碳,我发现石墨有这样的性质。那么 ...
噢,不,我不知道你化学究竟学的好不好,他嘲笑你是你和他的事情

你想用化学元素把我绕进去是吧,嗯,很好

我先前举过造纸厂厂长们泪流满面地例子,这里容我再引用一下

是不是你想说,你随便拿张纸上面随便画两笔,你的画就是“艺术”了?

那造纸厂厂长们对你可就感激涕零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