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前SQUARE社长表示与ENIX的合并是全然失败的,最大的错误是招揽了和田洋一

铃木尚最该反思的错误是当初与武市智行搅在一起得罪了福岛康博。

如果当初他不跟着瞎起哄,福岛康博就算后来并掉SQUARE也不会来清算他。和田洋一只不过是个催化剂而已。没有和田洋一,也会有其他人来扮演这个角色。

出来混,早晚要还。铃木尚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TOP

DQ10付费用户40万只用了3个月,当初FF11是用了1年时间才达到这个数字的。废哪般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mg 于 2012-11-8 09:03 发表

你喜欢玩网游DQ你自个儿玩去 快祝福以后DQ系列都是网游吧
我可玩不了。

但玩不了不等于这个游戏就废,对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as01 于 2012-11-8 13:12 发表
一个SQUARE老板出来说 自己家的作品在公司合并后全被毁了 一帮ENIX粉分分出来说 ENIX作品很好 没有被毁 喷了
这个要说说。

SQUARE和ENIX的合并,其实并非是把两家的制作班底也合二为一的那种“合并”,而是确立分工原则。

合并之后,原ENIX会社的大部分人要么升格为董事会成员,要么成为专属制作组成员,而原先的ENIX经营层,基本被解散或软性放逐(如本多圭司)。

而原SQUARE会社的成员,除了各个制作组以外,就是主持企业经营的部分。

也就是说,合并后,原ENIX部分基本成为新企业的股东集团,他们不干涉企业经营,只负责出钱,而后每财年结束时分红。他们的最大权力体现在可以更换企业的领导班子等等人事任免方面的事务。但对于企业如何经营他们是不管的。

而真正对企业经营负责的,是和田洋一以及他属下的企业管理层,他们才是这个企业的经营者,做什么游戏,在什么主机上做,投入多少钱,如何实施开发项目的管理,这些都是他们管的事情。

所以,要说什么游戏被毁(暂时就当铃木尚所说不虚),那么这个责任也绝对轮不到处于企业股东集团位置的原ENIX会社部分来承担,而只能是这个企业的经营者以及他的管理班底来负责。因为SE几乎所有游戏的开发大权都是在他们手上,不是董事会和股东们说了算的事情。这个你应该明白吧?

另外,我说“几乎所有的游戏”,是因为的确有例外,且是唯一的例外,这个例外就是《DQ》。

《DQ》的开发大权是唯一不掌握在和田洋一及其班底手中的,而是SE的董事长福岛康博和制作人堀井雄二共同掌握的。也就是说现在如果按照铃木尚的论调来论《DQ》没有被毁的原因,那么就在于它的开发大权不属于和田洋一所有。

最后再说一下,我个人其实不很认同铃木尚的这个说法,现在SE诸多作品的没落,其实换成谁来也是差不多意思的。对于SE这个企业来说,拘泥于一两种游戏模式的道路是必然会越走越窄的。CAPCOM千人指万人骂,但你不能不承认人家的路子拓展的很宽,几乎各个游戏类型它都有所涉猎,一旦有一个红起来那就能成为支柱。而SE则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和田洋一一个人就能造成的,如果说是错误,他属下那帮做游戏的谁也跑不了。和田洋一本人根本不玩游戏,难道还能指望他为这个企业确立更多的游戏类型和发展方向么?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zdljxy 激骚 +2 精品文章 2012-11-9 21:21
  • eastwoodwest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2-11-9 12:06
  • mushroommg 激骚 +3 感谢分享 2012-11-9 00:08
  • qazwsxqwer 激骚 +5 我很赞同 2012-11-8 22:09

TOP

是吗?我说过吗?(左顾右盼)

嘿嘿,是你说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Alusell 于 2012-11-8 22:05 发表

你的语言天分实在让人嫉妒...
……

无语……

TOP

野村只是一个从美术设计爬上制作人位置的普通游戏设计工作者,让他去承担这个责任,还真是高估了他的能量。

FFB都出了两作了,而所谓的本格作品FFBV到现在都只闻其影不见其形,也能看出野村真正能捏在手里的制作力量是何等的单薄。北濑(貌似是他)那“让野村君去实现他自己心中的FFB”的表态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一种欣赏滑稽戏般的作壁上观?

而河津秋敏得不到足够开发SAGA的费用只能在FFCC这种贰佰伍项目中偏安度日,更像是一种格调无比凄凉的烂剧。

个人以为,SE今日的处境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内部的原因自然很多人都说得不能再说了。而外部的原因,大抵就是PS系主机在全球的整体没落所导致的。

SE内部FF制作班底中,亲索派势力无疑占据绝对主流。在索尼一统游戏据置机天下的时代,这一批制作者们是最为风光的时刻,他们索要任何东西——人力、金钱、设备、技术——都会得到最充分的满足。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代表了该厂商所要选择的方向。

而自从PS3登场,并在全球市场中陷入全面的没落之地的那一刻开始,亲索派的走向,便已经在整个会社的经营层心目中迅速地失去了风向标的价值。由于装机量迟迟不能打开,之前SE所有针对PS3主机开发的游戏项目的商业前景变得风险重重,尤其是在对商业风险嗅觉异常敏感的以ENIX势力为主的董事会面前,经营团体很难在面对此种市场前景下继续无条件地满足制作团队的需求(这一点只要是在股份制游戏企业里工作过的人都会深有体会,资方不好糊弄的),为了要尽可能满足年终分红的需要,也为了资方能继续对企业的经营团体保持信任,经营团体即便不情愿,也必须要相应地压制手下制作组们的个体任性要求,要求制作团队必须兼顾企业的盈利。这样,就不可避免要由经营团队出面给制作团队下达某些制作团队不情愿接受的命令。如“FFB需要跨平台发售”等等,并将以此为提供足够支援的交换条件。如北濑、野村这些亲索系的死硬派面对这种下达任务当然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但企业的要求又必须服从,这样,制作团队中就必将出现不满、抵制、敷衍怠工等等消极情绪,原本可能很用心的项目也会因此而陷入举步维艰的处境。在这种经营团队上下为难,制作团队情绪低落的状况下,还要维持当年的制作水平,自然是绝不现实的。

所以,SE的没落,并不是具体哪一个人的错误,而是SE企业的凝聚力在改朝换代的外部业界现实面前没有经受住考验,导致了企业目标混乱,派系矛盾尖锐等等一系列内部问题的集中反映。自然难以回应玩家们对它的期盼。这其中有不少偶然因素,但总结起来又归于必然。而且这样的问题,是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解决的。

TOP

你还不太了解。
FF14,SE当初是要给巨硬的,只是巨硬不要而已。

http://www.cqwb.com.cn/NewsFiles ... 3115320370326.shtml
《最终幻想14欲推X360版被微软拒绝》

在开发这个项目的时候,无疑是按照双版本(PS3、XO)开发的,后来是因为巨硬方面拒绝了SE开出的条件,所以才先出了PC版。

PC版恶评如潮,PS3版也就难产至今。(因为最初开发时是按照双版本开发的,可想而知当初开发小组的积极性怎样)

至于美妙世界,这只是野村试图转换开发方向的努力而已,但这丝毫不说明他本身的立场有所转换,就像小岛秀夫也有《我们的太阳》这款GBA上的作品,却不能改变小岛秀夫本身是个亲索制作人的现状。

欧美游戏强势并不是在高清普及之后才开始的,PS2时代就已经有GTA系列这样的千万级别大作,但SE依旧可以大作连连丝毫不落下风。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环境使得亲索派的制作组几乎达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高位。其制作游戏的积极性与现在相比绝无同日而语的道理。

TOP

引用:
原帖由 dennis233 于 2012-11-9 00:04 发表
GTA不是RPG,戰神也不是RPG,而現在FF(DQ那種歐美沒人鳥的就不提了)的對手是以新姿態推出的輻射、上古,新生的質量效應、龍騰世紀等,這點不能忽略
而且我很奇怪你一點,為何有錢有資源就會出好遊戲,可以舉個反例 ...
你可能不是很清楚,这个东西呀,制作和营销态度是决定一切的。

DQ在欧美并不是没人玩,相反,市场是逐渐拓展的。在欧美也有相当一批DQ的固定用户。这就可以看出营销渠道和态度的重要性。

当然,有钱有资源不一定会出好游戏,我从一开始也不是这么个意思,而是说在那个时候,亲索派可以呼风唤雨,因为他们的方向就是整个企业的方向。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企业的各项资源而不必付出任何违心的代价,使当初他们开发游戏的态度就和现在大不一样。同样是开发FF题材的游戏,FF10系列作品
和FFCC系列作品,制作人员们的开发态度一样么?决不可能。这实际上就是昔日SE的游戏体现出的价值比现在的要高的重要原因,有积极的态度去开发,就会想尽办法挖空心思去钻研和完善游戏的设计;如果是敷衍了事的态度,给他再多的资源也就是凑合事儿。什么样的项目用凑合事儿的态度能做得好?(坂口博信那两个作品是遇到XO这个日本的水土不服者,怨不得老天。异度之刃相对于它的前作异度传说3来说已经算是够本了)

现在的情况恰恰和当初相反,虽然说钱和资源不一定能短了谁,但是由于市场局势发生了变化,管理层对于制作组们的约束和限制也就更多了。市场决定了SE的大部分游戏项目必须要跨平台开发才能有足够的盈利,而制作组成员们对于开发XO等非索系主机上的游戏是有抵触情绪的。北濑,野村等人当初在公司决定FFB跨平台时都非常接受不了,所以这种情绪就反映到了制作游戏当中。有着不积极甚至是抵触的情绪在内心,谁能做出好游戏?哪怕各项资源照样源源不断供给,也只能是敷衍了事。这是很正常的。

PS3的没落不在于它是否比XO销量低一点,而在于它的销量比它的前任要怎样?你不能光看着它现在比对手如何,要清楚这种局势对于整个业界的资源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往只要独占给PS2就能应对一切,现在可能么?
FF14的PC版实际上现在看来就是当初计划中的XO版,你觉得它素质很高么?

PS:我不明白你要说这些是做什么。xo版的表现岂非正说明他们的态度么?
我没有找到你说的那篇访谈,我只是记得在FFB发售后很久,曾经有过对鸟山求(还是桥本真司?不确定)的一次采访,曾经提到在最初提出FFB选择跨平台时FF制作小组的负面情绪。否则我也不会这样说。
我臆测他们的倾向做什么?我又不是亲索的,他们有什么情绪跟我完全没有一点关系,我没有必要去臆测他们,你的思路看起来才比较混乱,一会儿说XO版的素质低一会儿又说没证据说制作小组有情绪。你得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我只是提出了外部环境对这些制作人员的影响,并没有要转移到什么平台之争的意思。它会选择什么平台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只是说出我所了解的情况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as01 于 2012-11-9 08:43 发表

说的好象真的一样,连前SQUARE社长说的事实都被否认了,你一定是SE现股东吧,不但持股任天堂还是SE现股东,TGFC好多强人
这位前SQUARE社长还说过要给横井军平报恩呢。你看看在GBA准SQUARE进入之后他的实际表现。

另外我什么时候明确地否认谁的说法?我只是说我个人不很认同他的说法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ubesun 于 2012-11-9 17:00 发表

square在PS时代的意气风发放在现在真是不能想象,当时的S社几乎做遍了所有类型的游戏,STG,格斗,动作,ARPG,赛车统统都有,有些做的还像模像样(虽然我一直不喜欢他们的动作游戏感觉),而且还都卖的不错。

...
和田洋一当然不是说一点儿责任没有,他作为这个企业的实际经营者,总经理。自然是要对SE目前的处境负责的,而且可以肯定他必然要负相当大的责任,因为他是领导,领导责任无论多小也是大责任。

但我的意思只是说铃木尚把现在SE的处境归结为和田洋一是最大的错误,这显然就有私怨成分在其中了。如果要说责任,把ENIX惹翻的他无疑要对ENIX最终合并了SQURRE这件事负责。凡事不能做的太绝,当初他和武市智行狼狈为奸逼迫福岛康博转向的时候他怎么没为自己的企业想想后路?可以说最终引发福岛康博报复之心,促成合并案成型这件事上,铃木尚最起码要负50%的责任。他还怪谁?

和田洋一当初最多最多说撑死了,也就是个“内奸”角色吧。可如果你铃木尚当初给自己留些后路,他和田洋一再内奸也不可能抓住机会来取代你的位置。铃木尚的命运,实际上在他做出与武市智行同流合污的选择的那一时刻起就已经决定了。咎由自取而已。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azwsxqwer 激骚 +1 我很赞同 2012-11-10 10:40

TOP

引用:
原帖由 邪道骑士 于 2012-11-9 11:09 发表

要说现在SE市值也有1240亿,但这有什么意义呢?SE如今能拿出什么?
那时候的SQUARE有1500亿市值又有什么用,SQUARE需要的是现钱,当时的SQUARE有2~3部正统的FF在同时待开发,需要的是资金,SQUARE当时四处寻找资金 ...
其实要说高桥、田中、龟冈等人离开倒是也情有可原,受冷遇么。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居然FF8的制作小组在项目结束后也有相当多的成员跳槽。后来这些人自立门户,做了PS上的《修道院之谜》(SNK代理发行)。

这走得什么路子我到现在都没搞明白。

TOP

应该不是某个任青前社长在抱怨某企业合并全然失败,最大的失败是招募了谁谁谁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