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老游杂谈] 时代的眼泪与回忆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Xbox360 十年祭:那些荣耀、激昂、内乱与未尽的未来
05-01 17:22 钛媒体
780亿小时游戏时间、4860亿成就分、270亿项成就、250亿小时应用时间……自2005年问世至今,这是数以千万计的 Xbox 360玩家所取得的成绩,现在这台已经诞生10年的游戏主机终于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微软正式宣布停产 Xbox 360。


Atari 2600 游戏机

时间倒回到40年前,雅达利在1977年推出了 Atari 2600游戏机,从此引发了视频游戏的潮流,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它也不得不为之后雅达利冲击引发的美国视频游戏行业的雪崩承担莫须有的责任。

时间回到20年前,从微软离职的加比·纽维尔 (Gabe Newell)和迈克·哈灵顿 (Mike Harrington)在1996年一起创立了 Valve,2年后,《半衰期》(Half-Life)问世,到了2003年,PC 游戏线上发行平台 Steam 上线。

时间再倒回至10年前。那个年代,Xbox 360、Twitter、Google Docs 及 iPhone先后诞生,那个时候,或许就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些产品和它们背后的技术、理念将在随后十多年融入并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Xbox 360诞生之前和之后的世界是怎样的?它的问世究竟带来了些什么?它的成败得失究竟又有什么意义呢?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1983年,任天堂的 FC 在日本面世,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到了1985年初已经取得了超过250万台销量,无论如何,日本人也不会坐视自己被阻挡在已然沉寂的美国市场之外,于是在这一年任天堂宣布了进军美国的计划。


事前没有人相信任天堂会在美国市场上取得成功

并没有人看好在两年前就已经轰然倒塌的视频游戏会被来自异国的公司拯救,毋宁说此时自大的美国人还抱着夹杂些许优越意识的复杂情感等待着任天堂最终以失败收场。《电子游戏》(Electronic Games)认定视频游戏市场在美国已经近乎土崩瓦解,并断言任天堂错估形势将重蹈雅达利7800的覆辙。


任天堂在美国推出的 NES Evan-Amos

1985年的 CES 上,任天堂发布了 NES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并开始在纽约试发售包括 《超级马里奥兄弟》(Super Mario Bros)等在内的17款游戏,在九个星期内售出了9万台 FC,虽然只能说是不温不火,但也足以激励任天堂决定在1986年9月在全美正式发布NES。通过和玩具公司惊奇世界 (Worlds of Wonder)和当时最大的零售商希尔斯 (Sears)在渠道上的合作,是年,任天堂的 FC 在美国市场共售出了110万部。


任天堂在美国市场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报道

1986年,任天堂在美国狂收3.1亿美元,这一年整个美国游戏产业的规模不过4.3亿美元,而就在一年前,深陷雅达利冲击的美国视频游戏行业的收入仅有1亿美元。1988年发售的 《超级马里奥兄弟3》(Super Mario Bros. 3)在美国售出了700万套,在日本销量达到400万,销售额高达5.5亿美元。

到了1990年,大约1/3的美国家庭已经拥有了 NES,当时,个人电脑的占有率只有23%。NES 超越雅达利在1982年推出的2600成为当时美国史上销量最高的手柄游戏系统。

1989年时,曾经对日本公司抱着怀疑的美国人终于欢呼道,任天堂的成功带来了美国视频游戏产业的复兴。

但是,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永远主宰时代的霸权和潮流。

到了90年代,主机游戏迎来了新的变革,游戏的视觉及介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使得其后的主机游戏大战涌现出了新的势力并更加激烈。

原先基于32及64位的3D 多边形开始逐渐向真正的3D 游戏转变,《古墓丽影》(Tomb Raider)、《铁拳》(Tekken)等在3D 游戏设计的尝试和创新取得了热烈的回响。由于任天堂对卡带的固执己见,之前只在 NES 及 Super NES 平台上独占的游戏 《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第七代作品因为卡带容量问题不得不改弦更张转战到索尼的 PlayStation 平台——卡带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而被光盘取而代之。


索尼推出的第一代 PlayStaion Evan-Amos

1994年12月在日本发售次年9月在美面世的 PlayStation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在其10年的发售周期里,索尼的第一台游戏主机共售出了超过1亿部,这也是游戏史上首部销量过亿的娱乐平台。

到了1997年,大约30%~40%的美国家庭都拥有一台游戏主机,这一年,PC 和主机游戏市场的规模高到58亿美元。

在1999年3月日本公司宣布 PlayStation2计划之后,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的游戏设计师很喜欢索尼的机器。

2000年,PlayStation 2问世,到了2011年其销量达到1.5亿台,成为史上销量最高的主机平台。这个时候,主机游戏的玩家高达2900万人,PC 游戏玩家为1100万人,而双平台玩家则有700万人。

2005年,这一年霍华德·斯金格 (Howard Stringer)成为索尼史上首位外籍 CEO,一番变局蠢蠢欲动。

同年,索尼在 E3上公布了 PlayStation 3计划,最初的产品原型中,索尼设计了两个 HDMI 接口、三个以太网接口及六个 USB 接口,直到2006年的 E3上,索尼才意识到这个设计原型的成本之高,于是将上述接口分别削减为一个、一个和四个。2006年11月11日,PlayStation 3在日本正式发售,六天后,在美国发售。

根据 iSuppli 的估计,20 G 和60 G 的 PlayStation 3的成本分别高达805.85和840.35美元,但是它们最后的售价却是499美元和599美元,这使得索尼不得不承受巨大的亏损——该公司在2007财年 (截止2007年3月31日)的营运利润只有718亿日元,较之一年前暴跌58%,更直观的失败反应在游戏部门,该财年的亏损高达2323亿日元。财报披露后,时任索尼电脑娱乐会长并视为 PlayStation 之父的久夛良木健由于新一代主机并不让人满意的销售情况而宣布计划退休。

其后数年间,PlayStation 3受困于硬件成本一直处于亏损境地,直到2008财年第三季度 (截止2008年12月31日),索尼游戏部门才自新主机推出以来首次实现盈利,尽管只有4亿日元。到了2009年,索尼才终于将成本削减到最初的30%。

2008年,时任索尼电脑娱乐 CEO 的平井一夫还表示希望这台主机在发售第9年时售出1.5亿台以超过在同样时间里卖出1.4亿部的 PlayStation 2。然而到2013年最新一代 PlayStation 主机问世时,PlayStation 3的总销量只有8000万部。

事实上,索尼在这时已经认识到自己已经输掉了这次主机战争。于是,他们开始为下一代主机做准备,在2008年就投入到了 PlayStation 4的开发之中。

而在上次主机大战由于保守而落败的任天堂这次有了自己的新想法。


任天堂的 Wii 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 Evan-Amos

早在2001年,岩田聪就设想过新的游戏交互,在他看来,当时的手柄都显得过“重”因而彼此之间无法共存,这种局面很可能会使得整个主机游戏产业最终陷于“崩塌”局面。到了2005年,预计在当年 E3上展示的产品最后因为岩田聪认为“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而取消。直到2006年的11月,Wii 终于正式发布。

尽管在机能方面遭遇诸多诟病,但是 Wii 和 Wii Remote 获得了一致好评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2007年上半年,Wii 的销量在美国市场就达到210万台,超过了 PlayStation 3与 Xbox 360的总和,到2015年底,Wii 的销量已经达到1.01亿台——自 Super NES 以来,任天堂第一次成为美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主机。

后手与先手

与日本的游戏主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包大揽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雅达利在1996年最终停止了其 Atari Jaguar 游戏机——这款1993年11月在美国推出的产品在寿命结束之前的总销量仅仅只有不到25万部的生产。

就在日本公司割据垄断整个主机游戏市场美国人几乎袖手旁观十多年之后,微软的四名工程师拆了一台戴尔的电脑拼凑出了一台基于 Windows 系统的游戏主机原型,不止于此,他们试图打造出美国人自己的游戏主机来对抗索尼 PlayStation 2。

2000年3月10日,就在 PlayStation 2发布六天后,微软宣布将推出游戏主机 Xbox。


比尔·盖茨和 WWE 明星岩石在2001年的 CES 上共同公布 Xbox

为了对抗索尼和任天堂的游戏主机,微软收购了 Bungie 并以 《光环:战斗进化》(Halo: Combat Evolved)作为首发独占游戏,试图以此吸引用户。2001年11月,Xbox 正式发布,在上市后3个月内售出了153万部,到了2006年5月,Xbox 的销量超过2400万部,尽管总销量远远落后于 PlayStation 2并且在微软异常重视的日本市场遭遇惨败——到2011年时仅售出了45万部。但是,对微软来说,Xbox 一度依靠降价使得其在美国本土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1%从而超越了PlayStation 2。

这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随着微软的加入,主机游戏平台的战争在未来将会更加焦灼。

2002年,Xbox 发布后一年不到,微软就以3.75亿美元收购了为任天堂制作了诸如 《黄金眼007》(GoldenEye 007)、《完美黑暗》(Perfect Dark)等叫好叫座游戏的公司 Rare。2002年10月,比尔·盖茨和鲍尔默 (Steve Ballmer)约见了 Xenon芯片设计团队,两人当时想过和英特尔、英伟达合作,但是彼时他们更倾向于和 IBM 合作开发代号 Waternoose 的Xenon 处理器,但与此同时他们还保留着和 ATI一起开发代号 C1的图形芯片。


Xbox 360开发团队借用苹果的设备做测试开发 Bernie Kohl

在 Xbox 360问世之前,甚至部分 alpha 版本的开发套件甚至用的还是苹果的 Power Mac G5,因为这台机器使用的 PowerPC 970 处理器恰好与微软主机最终决定使用的 IBM的 Xenon 处理器有着相同的 PowerPC 架构。

到了2003年,微软娱乐和设备部门 CEO 阿拉德 (J Allard)受命准备 Xenon 软件平台,在这个月,微软同时招募了400多位工程师并成功延揽到前世嘉美国总裁皮特·摩尔 (Peter Moore)。同时,ATI 实现了和微软合作为下一代主机制造图形芯片,而 IBM 的开发团队也在微软的授意下有意避过早前的合作伙伴索尼、东芝和微软合作开发微处理器,事实上,IBM 和索尼合作的团队及与测试 Xbox 芯片的团队之间就隔了几层楼而已。

这种吊诡的局面最后还直接影响到了 Xbox 360和 PlayStation 3的问世时间,微软和索尼都将芯片生产任务交给了 IBM,但是前者事先那排了其他工厂来制造芯片,于是当第一批芯片发生问题的时候,微软迅速地转移生产,而并没有后备计划的索尼只好苦等至少6个星期,在遭遇若干次的推迟和推迟之后,PlayStation 3的上市时间比 Xbox 360晚了几乎一年——然而,发售预期和产能之间的冲突最后还是让微软险些遭遇无法挽回的失败,直到发售前2个多月,Xbox 360才进厂生产。

经过漫长以及与竞争对手勾心斗角的开发之后,2005年11月,Xbox 360先于 PlayStation 3与 Wii 问世。这是微软费尽心机的计划,Xbox 直到 PlayStation 2首发后两年才上市并且表现明显弱于竞争对手,美国公司担心自己的主机同时在对手新旧两代主机的夹击下会一败涂地,因此决定抢先发售以抢占先机。同时,在上市第一年,Xbox 360就在全球36个国家进行了发售,这是此前任何主机平台都没有达到过的最大发售规模。

仅仅面世一周,光在 eBay 上 Xbox 360就卖出了4万部,而这竟然是其全部备货量的1/10,货源短缺成为上市之后微软主机面临的最大尴尬和困难,到年底,Xbox 360的销量超过150万部。到了2008年5月,Xbox 360成为三大平台中最早突破1000万销量的主机,然而仅仅2个月后,Wii 就后来居上反超了它。

任天堂的 Wii 不仅在和 PlayStation 3、Xbox 360的主机大战中成为最大的赢家,它的体感理念也影响到了索尼和微软,前者在2010年推出了 PlayStation Move。


Kinect 针对青少年的宣传广告

而早在2009年的 E3上,微软就公布了“纳塔尔计划”。微软向来有以城市名来为计划命名的习惯,纳塔尔是一个巴西城市,所以出生巴西的阿历克斯·吉普曼 (Alex Kipman)借助这个项目向其国家致敬。此外,natal 在拉丁文中是“生”的意思,时任微软游戏部门战略及商务发展事务副总裁沙恩·金 (Shane Kim)表示,这个项目就意味着“下一代家庭娱乐的诞生”。

在面世18个月前,微软就找到了斯皮尔伯格来策划 Kinect 的宣传推广活动,投入到其中的广告预算将近5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包含大量补贴的初代 Xbox 的花费,经过一系列策划和营销之后,Kinect 最终在11月正式上市,在最初两个月里,这款售价高达149.99美元的体感设备卖出了800万部,成为史上销售最快的电子产品。到了2011年3月,超过2/3的 Xbox 360消费者都同时购买了 Kinect,而捆绑 Kinect 销售的 Xbox 360销量是捆绑 PlayStation Move 的索尼主机的5倍。

截止2013年7月,Kinect 共计售出约2400万台,而 Xbox 360则卖出了7600万部,同年,在 E3上,微软宣布了自己的下一代产品Xbox One。

到2015年11月,Xbox 360平台上的游戏共计1162个,其中包括了 《战争机器》(Gears of War)、《光环》(Halo)等独占系列,前者总计售出超过2200万份获得1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而 《光环2》与 《光环3》发布当天都打破了当时的美国娱乐产业史上单日最高收入记录。

这一切,就发生在雅达利冲击之后的30年里。

69天内乱


Xbox 360上市后,三红问题频发引来用户强烈不满

尽管销量喜人,然而,发售后不久,就有不少玩家反馈 Xbox 360电源键上的四扇绿色指示灯常常有变红闪烁现象并伴随着各种故障发生只能强制关机重新启动,对应 Windows 的蓝屏问题,消费者将此戏称为“死亡红环” (Red Ring of Death,RROD),最初微软宣称 Xbox 360的故障率低于电子消费产品常见的3%~5%比重,但随着出现类似问题的玩家越来越多,微软开始意识到自己遭遇到了大麻烦。


三大主机平台在购买2年后的故障率

根据2009年的一项调查,购买2年后,Xbox 360的故障率高达23.7%,而 PlayStation 3和 Wii 的故障率则分别只有10%和2.7%。一直到2007年7月,时任微软互动娱乐事业部门副总裁的皮特·摩尔才在一份公开信中承认了 Xbox 360承认质量问题并向所有受三红问题影响的消费者提供了3年质保。


左边为 Xbox 360精英版,右边为 Xbox 360 S Evan-Amos

2005年8月某日,距离 Xbox 360上市还有69天。

在装配 Xbox 360的生产车间,一位工程师发现成品和设计并不一致,他试图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于是他举手叫道:停下来,你们必须关停整个产线。但是那些更高阶的工程师、经理和主管们却决定继续无视他的意见继续开动马力生产。

通常,产品刚开始生产的成品率都会比较低,工程师们通过统计分析和加紧生产控制来提高这一比重。一开始,生产 Xbox 360的工程师们以为通过老办法就能很快提高这一产品的成品率,然而,最终,局面的逐渐朝着和他们预想相反的方向发展。按照签订的合同,制造商应该每周制造数千台 Xbox 360,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只能产出数百台而已。

而在微软,管理层和工程师之间没有沟通,而市场推广和用户支持之间的联系更是如之阙如。微软的中国工厂伟创力和纬创都对能和这样的大主顾合作而欣喜若狂,于是他们不断压低自己生产手柄的报价,最终,前者的报价仅为10美元,而后者更是低到了7美元,不过,低报价也意味着这些工厂会在生产过程中再度降低自己的成本。

于是,图形芯片过热、热沉装置碎裂、硬盘驱动和机器正面涂饰脱落以及显卡内存故障等诸多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纷纷暴露,彼时,微软主机的不良率高达68%,而更加触目惊心的是,IBM 设计和生产的三核微处理器的成品率仅有16%,早在2004年12月,IBM 就宣称它已经完成了微处理器的“流片” (taped out),事实上,同时兼顾设计和制造极大地迟滞了Xbox 360微处理器的生产和成品率的提升。

为 Xbox 360设计 GPU 的 ATI 则曾向微软承诺拿出一款可以媲美它做过的最复杂的芯片,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它只有设计出之前那些复杂芯片的一半时间,而且 ATI 的工程师只有200多人,这仅仅是 IBM 和微软合作的团队的一半左右。而更致命的问题在于,就在 Xbox 360研发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项目总工程师格雷格·吉布森 (Greg Gibson)以及阿拉德却被调离到了 Zune 项目,不少工程师也随着离开了本已经火烧眉头的 Xbox 360项目。

在正式投放到市场之前,微软甚至连最后的测试阶段都走马观花一样草草了事。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将原来付给加拿大测试机器制造商 Cimtek 的预算从2500万美元削减到了200万美元,微软团队最后还决定不会向 Cimtek 支付管理、修补漏洞等咨询服务费用,最终,投入到测试中的机器只有500台,而实际需要测试的机器多达1500台。

在测试结束、全球市场发售工作准备妥当之后,微软发现 Xbox 360的产品直通率一直都未超过70%,如果要解决潜在的问题和漏洞,那就需要关闭产线,但这就意味着 Xbox 360计划好的欧洲、日本市场发售期必须延后,但这又恰恰是当时的 Xbox 360和微软最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

摩尔私下为微软的主机设定了目标:在任天堂和索尼的产品上市之前卖出1000万部,但是,到了2006年6月30日,Xbox 360的销量只达到500万部,显然,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卖出另外500万部。

事实上,第一代 Xbox 问世四年共计亏损大约37亿美元,但是,比尔·盖茨却丝毫不以为意,他将此视作一个介入互联网和未来客厅娱乐服务的重要途径。但是2000年接任微软 CEO 的鲍尔默虽然抱着同样的期望,但是,他更加看重 Xbox 360的盈利能力。

Xbox 360整机共有约1700个部件,供应商超过200家,从设计、制造到测试过程中一再被回避和忽视的问题最终到了消费者手上集中爆发。然而,一个颇具讽刺性的事实是,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 Xbox 360当时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日后去修补这些问题。

最后,微软的决定是向每一个受影响的用户送出空的联邦快递盒子,消费者将有问题的 Xbox 360装进去寄给微软,微软再把修好或新的主机放进去寄还给消费者。摩尔和他的财务团队计算了这场危机的花费,最后得出了惊人的天文数字——11.5亿美元,其中仅支付给联邦快递的费用就达到了2.4亿美元。

摩尔和时任微软娱乐和设备部门总裁的罗比·巴赫 (Robbie Bach)一起去向当时微软的 CEO 鲍尔默汇报相关情况。摩尔告诉后者“如果我们不这样做,Xbox 这个牌子就完了”。当鲍尔默询问具体花费时,摩尔犹豫再三告诉了他那个数字,然而,鲍尔默没有丝毫迟疑,简单地回答道:那就去办吧 (do it)。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时刻,如果你是一个 Xbox 玩家,你得感谢鲍尔默没有丝毫犹豫……他想多没有多想就花了11.5亿来维护一个品牌,而这个品牌现在可能比那时增殖了三四倍。

多年以后,摩尔回忆到当年的情景时,依然对鲍尔默感激不尽。

未竟的尾声

Xbox 360曾经长期处于亏损局面

事实上到,到2013年初时,将近四成的 Xbox 360销量都是在2009年8月微软的大降价后实现的。而最初每卖出一台 Xbox 360,微软就要付出约125美元的亏损,在推出Xbox 360之后的8年时间里,微软亏损总额大约为29.9亿美元,索尼的情况更加糟糕,到2013年时,它在 PlayStation 3上已经损失了49.5亿美元。

面临 Xbox 360和 PlayStation 3巨额亏损的两家公司同时也在那些年承受着自己转型的痛苦和失败风险,微软努力地向云和移动互联网转进,而索尼则试图甩掉自己身上的沉重包袱重装上阵。

和上次的主机战争构成颇具意味对比的是,在2012年率先推出 Wii U 的任天堂反而成了最近这次主机大战的最大输家,到2015年底时,其硬件销量只有1260万部。截止2016年初,PlayStation 4已经售出近3590万台,而 Xbox One 的销量则约在1900万台。

仅仅三年的时间而已,主机战争的局面又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源自机能、价格、游戏开发的差异,更具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主机在各个公司战略中不同的位置。

让我们回到三年前,那时候有多少人会相信索尼会如此酣畅淋漓地赢得这场主机战争?又有多少人会想象到它会在坐拥如此大好局面的同时决意推出 PlayStation NEO?

再回到三年前,又有几多人能料到微软会为 Xbox One 施加那么多限制性的不利措施直到被市场抛弃时又匆忙更改?又有几多人会想到微软矢志打通 Xbox 和 Windows 甚至不惜将 《量子破碎》(Quantum Break)置入 Windows Store 独占?

回溯更长远些,让我们把时间的坐标轴拉长到 Xbox 360和 PlayStation 3的那个年代,在那时,我们会想象得到,两家公司——以及 Facebook、Steam等——在十多年后会对 AR/VR 如此着迷并推出正式的产品?

事实上,自雅达利冲击至今不过30多年的时间,自大陆用户接触到“神游”等至今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而我们已经经历了无数的技术实践、游戏理念、产品交互设计等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些变化最终从赛博空间延伸蔓延到现实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从某种程度而言,游戏主机的历史,就是一个通过游戏不断消散掉现实与虚拟之间鸿沟的过程。

[ 责任编辑:侯维铖_NT4124 ]


07,08,09那三年tgfc争论的不可开交,都纷纷说对方主机2,3年就被自己拥护的主机干掉,都嘲讽对方主机坚持不了10年,现在回头一看。。。

[ 本帖最后由 lsy 于 2016-5-2 09:2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海腹川背 于 2/5/2016 14:19 发表
ps3完胜360了么?上一代应该是三分秋色,都是胜利者。
没三红不知道结果如何

wii属于赚快钱,短平快,然后就退出
360头一年赚了不少,第二年让微软焦头烂额
ps3直到大概3年后才开始渐渐缓和,之前前景不明,让很多人觉得索尼不会再有ps4了。ps3还能不能生产到18年不清楚,还能卖5年?



TOP

至于完胜ps3,这就跟天天说索尼倒闭,苹果不行了一样。不过是论坛杂志和杂谈的另一个位面的世界。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