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绩效主义毁了SONY 

这贴一直看到了第六页,我也想回一下贴
    这篇文章我大致阅读过,在平时是不去读《文艺春秋》这类高深难懂的杂志的。总觉得看这书就有一种已经上年纪的感觉。但这本新春特刊号有个很惹人注目的专题,叫做:国家的堕落 作者就是出过06年最畅销书籍-《国家的品格》的藤原正彦
国家的堕落----在改革的名义下,破坏了国家的主体。同时又将原sony董事天外伺朗所投稿的《成果主义破坏了sony》的文章放在一起。不是正好吻合吗?
   从1995年sony导入成果主义起。通过人事管理公司制定出的详细评价方法,根据员工表现确立薪酬等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导入之后,事实上导致员工们渐渐失去了工作的热情。美国的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沉浸理论。人在进行活动时完全投入,达到忘我的一种精神状态。进入这种沉浸状态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们自身自发的冲动。想去做这件事情。
他的反对向就是从外部来的报酬需求。因此类似于寻求外部报酬的外在动机越强烈的话,越会抑制油然而发的那种内在冲动。
如今,sony导入成果主义机制,正是通过外在动机来刺激企业发展。员工们为了提高成果,考虑自己的利益。当然会制定全体都可以完成的,相对较低的目标。同时,忘记也渐渐忘记了什么是sony精神,怎样去挑战这种精神。
    井深大所倡导的成果主义:工作的回报就是工作。做出色的工作是为了能做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工作。成为能触发内在动力的“热情洋溢团体”来完成伟大事业的原动力。这是他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的真正意义所在。
人并不是只为了经济的合理性来工作的。sony在濒临倒闭危机时,抱住特丽珑彩电不放的态度,从MBA的思考角度来看的确非常不合理。但是如今导入美国的合理主义经济理论的公司业绩,也不是很令人满意。
    人们说想的优秀的理论,不同的观点的确很多,但在日本,跨国日企就这样简单的将美国,或者欧洲的管理理论就这么直接导入的话,肯定是不能够融合的,我想。日本人的思考方向不能单考数字来定论。就像有很多想不通的事情一样,sony为首的许多公司,过分向美国跟进的话,结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有句话这样说,企业的寿命是30年。 sony也是,在创立,辉煌的持续过程中,也会慢慢发生化学变化。企业做大后发展速度开始变慢,开发活动迟缓,生产成本增高。采取改革措施是一个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忽视我本国的企业文化,改革或许就成了个变相的阻碍。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