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业界评论:转折的临界点

先说好,我是索饭,所以再力求客观,写的东西都还是或多或少倾向于sony的,请大家谅解。

前段时间工作超忙,很久没有认真的写东西了。直到上周工作阶段性的轻松下来,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还是写点什么吧。”

我也觉得面对游戏论坛目前千篇一律的讨论,我是该写点什么了,但写什么好呢?那些该战的东西,或者说值得一战的东西,从《GTA4》的画面销量,到欧洲ps3和360的你死我活,再到传统游戏灭亡论,日本游戏衰落论,最后到《haze》和《忍龙2》谁更雷。无外乎都是围绕画面、销量、评分、机能、假新闻、跨平台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我们回去翻翻一年前的讨论,就会发现,那时的论战和现在的并无区别,只不过主角变成了《抵抗》,《摩托风暴》,《战争机器》,《上古卷轴》而已。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谈谈别的东西。这个世界正在变革,千万不要因为某款游戏销量如何啦,评分如何啦,分辨率如何啦,就忽视了变革的大潮!
所有的剧变都是无数“小事”汇集在一起,最终导致的。这个世界的变革都是一个积累小事,最终达到“临界点”,产生变革的过程,游戏界也是如此。
我们回忆起过去历次主机大战,往往都只会记住一些剧变,比如ff7的发售,DQ7的倒戈,GTA3san的一锤定音,而往往忘记达到这些“临界点”之前,其实很多不起眼的因素已经汇集在一起,造成了变革的环境。任天堂的傲慢,n64的难产,n64的卡带媒体,游戏电影化的趋势,光碟媒体的优越性,sony的拉拢第三方政策,《圣龙传说》的积怨,板口个人对游戏的理解,ps初期的不错销量,ps较强的3d机能等等,sony的流通渠道(知道征途为什么成功吗?因为它用的是史玉柱的脑白金原班团队和渠道),所有的这一切,达到临界点后,就造成的ff7的一次爆发。

进入次世代以来,有一点和以前不同,那就是这个产业已经比当初成熟多了。一个成熟的产业,必然有以下特点:竞争激烈,利润相对微薄;产品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同质化产品多;受众面很广。
在这个一个产品多样化,竞争激烈,受众面很广的产业,像过去那样依靠某一款超大作游戏作为达到临界点后的爆发,我认为不会再出现了,那是产业不成熟的表现(我这并不是在否认mgs4,gt5和ff13这种超大作的作用,反索派不要曲解。)。一款游戏再怎么厉害,它首先要面对无数的竞争者,就算击败所有竞争者,也不一定能在用户面广泛的产业中吸引所有的用户,而且用户的广度和忠诚度是一个矛盾。用户面广的游戏,往往玩家不那么忠诚;玩家忠诚的游戏,用户面又窄。

所以我认为在这次的主机竞争中,临界点的爆发很可能不是某一款大作发售,而是其他什么事件。达到临界点的条件,其实现在正在不断的聚集,可以说就差一个爆发点了。我希望广大玩友能够从没完没了的画面数毛争论中解放出来,看清楚这个世界真正的,即将到来的变革!

先来看看目前已经积累了哪些临界条件了吧。

很多人认为wii的创新是目前销量优势的主要原因。对此我深不以为然,创新固然重要,但不能就因此说ps3和360就没有创新了。在一个很成熟的市场,靠一个创意打天下,是很幼稚的想法,除非这个创意有其他任何人都难以模仿的技术鸿沟。wii显然并不是如此,首先这个创意谈不上什么惊世骇俗,体感游戏在街机早就泛滥了,任天堂所做的事不过是将它小型化,家用化;其次,wii手柄的惯性tracking技术实在谈不上先进,动手能力强的玩家完全可以手工制造。
那么wii为什么现在的销售表看上去很辉煌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任天堂目前采取的是一种低机能,低成本,低价格,高产量的倾销策略。在ps3因为机能大幅度提升带来成本上升,不得不卖599美元的时候,wii就开出了199美元的低价(加一个游戏才249美元)。这种策略其实用了一种消费者的心理惯性,因为一般的消费者对机能的数据是不感冒的,他们只有在看到身边所有的人都玩了高画面的游戏后,才会去关心自己的主机能不能达到那种画面。在wii发售的初期,ps3和360还不够普及,所以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次世代应有的画面是怎么样,他们习惯性的思维就是:“游戏机换代了,那么机能就会理所当然的提升。”,而大众用户往往又对价格非常敏感。所以在wii的初期,wii低下的机能并不是什么问题,ps3的高价格才是严重的问题。而wii初期的倾销策略成功后,由于占据了更多的用户,就可以让更多的用户知道:“这样的画面就够了”从而更大程度的屏蔽ps3带来的画面革命的影响。有人说过,wii就像病毒一样传播着,虽然不中听,但有一定道理。也有人说,wii这种做法是在阻碍技术进步,我认为这是事实,但无可厚非,商战从来只看结果,不论方法。
任天堂比国内一下自杀式倾销的乡镇企业还要聪明一些,不光搞倾销,还配合新概念,新噱头,使产品低价高产量的情况下,还有一定的卖点。
ps3降价,wii也可以降价,ps3提高产量,wii可以提高更多产量,ps3提高宣传力度,wii可以更大规模提高宣传力度。照这种理论上来说,任天堂如果能把这种倾销策略一直成功持续下去的话,称王称霸指日可待。
但实际上任天堂面临一个巨大的障碍,那就是电子产品的成本变化曲线。
一台游戏机,加入初期的成本是500,假定制造成本是250,技术研发成本是250.那么两年过后,由于技术研发成本不断的平摊到每一台游戏机上,会越来越接近于0,制造成本由于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会越来越接近某个极限值。这是一条渐近线。制造工艺再怎么提高,必要的材料,工人的工资,流水线的消耗,厂房的租金,管理费用,物流费用,都是少不了的。ps2至今都要买900多元就是这样的原因。所以任天堂的这种倾销策略不可能永远进行下去,ps3降价到199美元的时候,就是对任天堂的决定性一击。
很多朋友都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某些游戏销量和评分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其实,在一个产品极为丰富的成熟市场,连GTA4这样的超大作都不过是沧海一栗,更别提若干普通的一线游戏了,在一些普通游戏上争个你长我短实在意义不大。我认为近期对ps3最有利的信号一是45nm的cell,二是新型散热系统的发布。这些都是为转折的临界点积累的条件,一旦条件成熟,ps3价格降到199美元或者249美元,等ps3的成本和售价迅速降下来后,wii机能的劣势就会彻底体现出来,对价格敏感的大众消费者就会想:“差不多的价格为什么不买更先进的呢?那将是一个ps3战胜wii的爆发点。

平井一夫说过:“如果我们搞台ps2.5的话,我们会轻松很多,但那样的话,我们就不是sony了。”
高科技策略面对倾销策略,初期是要经历一段痛苦期,不过痛苦期过后,就是全面彻底的胜利。而且补充一点,倾销策略,其实对品牌来说,会造成长远的损害,下次消费者就会想:“这次任天堂会不会也在搞低技术倾销呢?上次我买了wii就没完几个月,这次会不会也一样呢?”


至于微软的xbox360,我这样说肯定会引起一些“软饭”的不愉快,但我认为,360其实已经败了。以微软的财力和360现在的装机量,它应该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但360现在已经没什么核心竞争力,终将被慢慢蚕食。

《忍龙2》发售日临近了,各大媒体评分惨不忍睹。据某些小编说,此游戏像是根本没有经过后期测试,各种细节还有待调整。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由此可以看出微软的手忙脚乱,六月实在没有大作可以用来对抗mgs4了,《忍龙2》匆忙上阵。其实可以把更早一些的事情联系起来:光环小组的独立事件。微软声称是为了奖励光环小组,才让他们独立出去。其实稍微懂点行情的人,就会发现这个理由多么荒谬。奖励的话,奖励什么不好呢?微软有的是钱,有的是股票,一点小小的奖励,还怕拿不出来吗?而人才,永远是企业的根本,企业奖励员工的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断无可能让他们独立出去,作为奖励。这肯定是一个微软为了掩盖内部矛盾的冠冕堂皇的说法。
我们不难推断,当时微软为了在圣诞节“finish the fight”,给了光环小组多大的压力。现在为了对抗mgs4,给了忍龙小组多大的压力。微软从进入游戏市场以来,就一直在模仿sony,这也体现在对sony过去策略的模仿上,总以为几款超大作就可以像ff7那样改变大局。而且事事都要先sony一步,蓝龙和失落的奥德赛要先出来,光环3要比kz2先出来,就连忍龙2也非要争这几天先出来不可!根本不顾及忍龙2无论是产品和宣传都还没到火候。
成功的产品宣传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是像《刺客信条》那样,先震撼性曝光,再一步步慢慢预热,其间还要不断传出各种花边新闻,还要有美女制作人这种噱头。成功的宣传使一款普通作品变成了超大作。再反观忍龙,一切都感觉太匆忙,匆忙公布,也没经过什么预热炒作,从公布实际游戏画面到游戏发售根本没多长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忍龙2是为了对抗mgs4不得已匆匆推出的作品。
在一个成熟的产业靠几个游戏决胜不是什么好主意。微软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更何况这几款超大作中,有些并没有预想的成功。
看看微软以后,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第一方大作。正如一些软饭所说,第三方是靠不住的,所以第三方的战争机器2等作品,我也不认为它在关键时刻一定能靠得住。
ps3战胜360的临界点就在于:微软什么时候不想玩了的问题。
360远不如微软的语气,与当初“一亿台”的豪言壮语相去甚远,几款大作也没有“finish the fight”,首发一年的优势也完全被三红抵消掉,可以说事事不顺。360速攻取胜的战略现在已经完全失败,后继乏力,目前,我居然发现360上找不到一个还没发售的第一方王牌大作,微软可以打的牌差不多都打完了。
不过微软凭借财力和目前360的装机量,应该还可以坚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现在的问题不是微软玩不玩得起的问题,而是微软想不想继续玩的问题。
微软的360战略一直不顺利,反而削弱了game for windows的竞争力,游戏部门长期亏损也让其他部门不满,鲍尔默也被股东指责不务正业。这一切现象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其实微软游戏部门现在的压力非常大。
IBM把笔记本业务出售给联想,断无可能是因为资金技术不行,也不可能是因为竞争不过对手,而是因为,IBM不想玩了。一台巨型机的利润可比一万台笔记本,为什么要在笔记本业务这种蝇头小利上浪费精力呢?
微软靠操作系统垄断每年坐拥几百亿收入,为什么还非要在游戏机这种非核心业务上浪费精力呢?况且微软已经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和耐心。近期的很多情况都表明:股东对360持续亏损的耐心已经有点到头了。比如欧洲在关键时刻不降价,错失大好商机。
再说游戏和整个娱乐行业比起来,也不过是沧海一栗,微软没有理由非要吊死在360这块业务上。也许现在的坚持,不过是为了给玩家一个交代。
一旦微软觉得自己没必要继续陪sony玩了,一切都会结束得比想象的快得多,就像微软结束收购雅虎一样!

在世界变革的时候,我们等着临界点的到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voodoo 发贴积分 +80 原创内容 2008-5-27 23:09

TOP

引用:
原帖由 谁家那个小那谁 于 2008-5-27 20:26 发表
目前我对微软有两个疑问
1:绝对独占游戏太少。还有限时独占游戏太多,应该尽量减少独占游戏再次跨平台几率
2:这么长时间迟迟不彻底解决三红问题。改变个制成真的如此费劲?
这两个信号能让我更加肯定我的观点:微软有点不想玩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ilverhoof 于 2008-5-27 20:26 发表


这倒不至于,不过360是Live战略的一部分,是微软进入在线内容和服务提供商这个新兴市场的一个跳板,微软断然不会放弃的。
任何问题都要有个度,6年的时间,几十亿美元亏损,微软已经仁至义尽。
在美国经济发达的年代,亏损几十亿对微软不算什么,但现在美国经济衰退,每个企业都面临比过去更大的压力,那么,继续无限制的投钱是否值得,微软就要好好想想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08-5-28 08:36 发表
恩,当年gc降到99.99米刀的“为人民服务价”(某些地方甚至不足50米刀),还附赠游戏,就差白送了,是不是gc的销量立即猪突猛进,打败了xb和ps2?怎么那时候ps的玩家不考虑“既然价格相差这么大,为什么不挑个性能好 ...
ngc和ps2机能是差不多的,ngc游戏大大缺乏,
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放在一起说无疑是刻舟求剑。

TOP

看了下回帖,能提出有价值的反驳意见的不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qilang 于 2008-5-28 10:49 发表
不说楼主说的全部对不对,只针对你说的一点,你的意思PS3降价到199美金就赢了,请问是几几年才能到?2011年?那个时候Wii的价钱是多少?还是199吗?就不许Wii降价到99美金?甚至79美金?那个时候Wii的销量又会超越PS ...
哎。。。枉我打了那么多字来说明电子产品的成本变化曲线规律。。。

我觉得我主楼已经很详细的说明了wii这种倾销策略为什么不能一直进行下去,为什么不能一直跟着ps3降价了。

而且我认为ps3降价到249美元不是什么难事,最多就是明年的事情。45nm的cell和新型散热系统都是信号。

TOP

引用:
原帖由 战神blog 于 2008-5-28 10:54 发表


360在盈利,PS3在亏损。要退出也是PS3先退吧
阿q精神,把10亿亏损全算到上一年而已。更何况还有xbox的40亿亏损。

sce从出生到现在,赚的钱肯定是大于ps3现在的总亏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leoswang 于 2008-5-28 11:04 发表
微软股东的钱是挣来的  sony股东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都在亏损  sony的股东像大傻子一样拍巴掌就没有反对意见  都是在坚持  凭什么微软跑  你是sony大股东?配嘛?
你看看sce诞生以来,总共赚了多少,亏了多少?微软游戏部门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08-5-28 11:03 发表


可人家ngc的价格大大低于ps2呀?根据比例来说人家的机能差距和价位差距是相当的啊?

ngc的游戏不是也有bio系列、孪蛇和ffcc么?

这就成完全不同了?阁下也太能缩卵了。
抓住一个相似之初,咬住不放,而完全不顾大环境的不同和其他所有外在条件的不同,
这是刻舟求剑,这反驳的水平不怎么高。

TOP

引用:
原帖由 战神blog 于 2008-5-28 11:08 发表


赚到手的钱就一定要亏出去吗?索尼现在不玩,至少以前赚的还能保住。
我觉得你把问题的重点搞错了,问题的重点不在于谁愿不愿意亏钱,没人会愿意亏钱。
问题的重点在于,微软不得不得亏钱。
sony亏损已大大的减少,08年就可以盈利,这是真正的盈利,不是微软那样阿q精神的盈利。

TOP

引用:
原帖由 xl80325 于 2008-5-28 11:14 发表
对价格敏感的大众消费者就会想:“差不多的价格为什么不买更先进的呢?那将是一个ps3战胜wii的爆发点

主导游戏机市场的永远是软件,历史上机能先进的主机败阵下来
难道没有么?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你根本不懂.... ...
还是那句话,不要刻舟求剑,时代不同了,情况不同了。

ss和ps这种价格差不多,机能相差不太大,功能同质化的主机来说,而且都是瞄准的核心玩家,软件就是绝对优势。

但wii和ps3价格相差太大,机能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软件也没有冲突的地方,各有特色,这时候价格就是一锤定音的因素,尤其是对非核心玩家用户的争夺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战神blog 于 2008-5-28 11:15 发表


索尼游戏部门还在亏损,08年看不到盈利的可能,这还是在PS3不降价的前提下,另外PS2/PSP还在赚钱。

360已经开始盈利了,亏钱也是索尼游戏部门在亏。
怎么讨论老陷入循环?

你非要无视10亿美元的事实,那我也没办法。
sony也可以把今后一百年的成本全部划到上一个财年呢!那样也算赚钱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08-5-28 11:18 发表


不要废话连篇,咬半天什么大环境不同什么外在条件不同的空话,等真到确确实实让我们看出不同再废那个话也不迟。

什么不同?现在的情形就是“当初ngc降价到99米刀,该卖不出去照样卖不出去,现在ps3也降价到死 ...
1 你忽视了ps2和ngc机能差距不大,ps3和wii机能差距太大这个不同,此第一刻舟求剑。
2 你忽视了ngc软件远远比ps2贫乏,而现在ps3和wii软件各有特色,甚至ps3软件整体质量还要高一些,软件数量也不低这个不同,此第二刻舟求剑。
3 你忽视了当初ps2价格也不是太贵,而现在ps3价格太贵这个不同,此第三刻舟求剑。
4 你忽视了当初ps2和ngc都是瞄准的核心玩家,价格影响不大,而现在wii和ps3争夺大众用户,价格是决定性因素这点不同,此第四刻舟求剑。

不同的情况还有很多,我懒得说了,你先反驳这四点吧。
希望你能反驳得有理有据,如果再是无聊的口水话,那我可能会不再回应。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08-5-28 11:26 发表


这些话,等到真正有证明的时候你再说吧,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ps3降价到399照样卖不出去几台。你幻想的未来,不能拿来作为现在已知的证据。除非你们家时钟倒走。
反过来我也可以说,你没有丝毫的前瞻性,
我不会穿越时空,但我可以根据现在的情况对未来做一定的预测
在IT界,没前瞻性是混不下去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战神blog 于 2008-5-28 11:26 发表


你让索尼化呀,没人拦着~
sony才不会和微软一样阿q精神呢。

TOP

 20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