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9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无间道风云》观后感-关键词:粗口,爆头,老戏骨以及……



据说《The Departed》在香港上映时会叫《无间道风云》,我觉得Infernal Affairs翻译得还是有那么点味道的,不过老美不肯这么叫,非要叫The Departed——斯人已逝的感觉。结果再翻回香港却还是变成《无间道风云》,大家各取所需吧。

因为朋友在华纳工作,所以有内部试映的机会,可以提早一两天看到,于是我不惜冒着洛杉矶的rush hour,硬是一个小时才开了30mile到了Burbank去看。试映厅去过多次,华纳公司内部很多这种小厅,不过今天居然有60%的上座率,这可是这种内部试映很少见到的。可见大伙儿着实对马丁·斯科塞斯,来昂那多·迪卡普里奥,杰克·尼克森,马特·达蒙和马克·沃尔伯格这种超级组合有些期待。试映厅不大,很像国内的电影院中的各个小厅,所以60%的上座率可就让体味的“熏陶”效果特别明显了,在忍受了10多分钟的“熏陶”之后,终于开始了粗口和爆头之旅。

粗口是从片头的尼克森的独白开始的……F××K的出现频率之高,超出了我的想象。据不完全统计,F打头的词在影片中几乎每2-3分钟必然出现。而且一出现就是一下子一串,总之还是让我不由得感叹这骂人也骂得太单调了一些,总之在片子的The Departed几个字出现之前,已经出现了多个F××K和爆头的场景,而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粗口和爆头贯穿了片子的始终。视觉上的冲击力,可以用血的不同形式的涌出,渗出,喷出,溅出来概括,而听觉上更是由于很多回枪战都是毫无征兆的忽然开枪,那种子弹撕破空气的声音在逼真的音效下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现场看惯血腥场面的老美们都有些受不了的感觉。

故事情节,总的来讲比较忠于原作,我想不用我赘述了,当然结局跟港版的1有所不同,更有好莱坞式的感觉一些——我想这是败笔之一。但是剧本的原型那么棒,马丁的导演功力也放在那里,虽然我知道整个故事的发展,却仍然从一开始就被牢牢的吸引住了,更不用提没有看过原作的老美了。2个多一点小时的片子,并没有明显的拖沓之处。至于网易娱乐援引《成都商报》报道的“敲打石膏手臂发送电报”的一幕让我再次怀疑中国记者的RP——究竟是怎么看到这个情节的?

下面说说演员的表演,总的来说也都是极有张力的那种,尤其是尼克森这个老戏骨,真是只要有他出现的场景,迪卡普里奥和达蒙就完全不够看了。然而迪卡普里奥确实演出了他这个角色那种内心的尖锐矛盾,让我对他的演技刮目相看——虽然《泰坦尼克》中的那个万人迷的杰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达蒙也就是中规中矩,不够出彩。而马克·沃尔博格的表演就有些“矫柔造作”,“略显浮夸”了,他塑造的这个角色在剧本里面颇有些不着边际的感觉,恐怕他一要怪剧本,二要怪自己的功力不够。这个算败笔之二。


最后,这个片子是否要有女性出现呢?答案是没办法,还是要有的。不过女主角充其量是女配角,而且片子的预算都给了大名星们,只能从女主角身上去省了。原作中的两个变成了一个,而且维拉·法明加实在是二线都很难算上的女星,表演也就那样,但是身材不错哦,尤其是仅有的一幕床戏。可惜这个故事本来就是男人的故事,她怎么努力表演,也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导演的妥协又见一斑,败笔之三。

总的来讲,《无间道风云》是合格了,并拍出了和港版完全不同的风格,这正是导演和演员们努力的方向,他们看中的是《无间道》的故事,但并不想做简单的重复,马丁·斯科塞斯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了《无间道》的故事。

最后,要说明一下标题中的省略号的涵义:我很有些担心这个片子国内能否上映。血腥和暴力应该不是不引进的真正原因,但是极有可能作为借口——因为片子中的黑帮交易涉及了中国和华人黑帮,并且是敏感的电脑芯片技术,更要命的是还出现了政府官员。既然连《碟中谍3》中的“办证”都要删除,这一大段的情节不知道电影总局拿来怎么办?

总之,片子值得一看,但要说奥斯卡,恐怕还是有些远吧。如果硬要说跟港版的高下,只能说各有千秋,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也就是日本AV和欧美AV的区别。

我写影评完全外行,大家不必认真。

[ 本帖最后由 seablue 于 2006-10-5 15:41 编辑 ]


TOP

马克·沃尔博格就是Italian Job的那个男主角,在本片中饰演收拾残局的角色。马特·达蒙当然是男主角之一,呵呵。



TOP

本片的暴力程度之高,让我有些不适,可能是我不太看黑帮片的缘故。


TOP

呵呵,其实回来就可以体会高速公路的舒服了……30mile也就半个小时,但是去时因为要经过rush hour时的downtown,所以就慢了。

不是吧,本周末10月6日上映,普度应该有的吧?

另外本片片长2个小时36分钟,绝对值得。

至于等下载,恐怕还要很久吧?

TOP

周末3天票房2700万,打破了斯科塞斯导演所有的片子的记录……可见剧本和演员的重要性。

IMDB上已经讨论疯了……意见跟我相左:认为这个片子很有可能获奥斯卡奖,另外马克·沃尔博格演得很好——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hp23 于 2006-10-8 00:04 发表
今天看娱乐报道....华仔说来昂纳多超像梁朝伟的....还说他应该是梁朝伟的fans....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可以说莱昂那多是超越了梁朝伟的表演,这跟剧本本身有关系,莱昂那多的角色发挥的余地大。马特·达蒙的表演也是受限于角色,所以看起来就不如莱昂那多了。

剧组还是看过原片的,不过不敢多看,怕落下太多痕迹。

还有不少白痴老美以为《无间道》本身很烂,美版化腐朽为神奇了,一群种族主义SB。

TOP

我觉得任何一个人恐怕都很难避免先入为主的感觉,其实这个片子是挺不错的——从各个环节来讲,无论是导演,剪辑,演员,音乐,以及剧本来讲,都不错。但是跟港版的味道是不同的,这也不正是世界电影的魅力么?难道非要一模一样的感觉才算好?

是中国政府的官员通过波士顿的华人黑帮进行交易,不过跟战争关系我倒没有注意。所以这个涉及政府“形象”的电影引进遥遥无期了。

TOP

另外没人讨论这个似乎置顶也没有啥意义……就当给大家做个介绍,估计大伙儿等半年后的DVD了,因为这片子引进够戗。

TOP

国内媒体我没怎么看……写这个的时候,什么影评都没有看。因为影评是很个人的东西……

有很多劣评么?我就觉得尼克尔森有些演过了……喧宾夺主的感觉,导演也拿他没法子。

不比港版差啊,而且拍出了自己的风格,这是很赞的。虽然结局很SB,结果很多老美说这个结局好呢。所以说美国佬还是天真的居多。

TOP

楼上说的没错,至于细节上的处理,呵呵,老美确实不如东方人细腻。其实影片的风格都变了,不是智取为主了,暴力流血当道。

TOP

呵呵,楼上有些过于先入为主了……无论石膏是如何被砸的,两部片子中都体现了导演的主旨,这边体现了castello的暴戾和凶残,也是为剧情服务的。

我倒是反对处处用《无间道》来要求本片,当然也反对有些老美拿本片来贬低《无间道》。

总之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我打分也会有8.5。呵呵。

TOP

我还是那句话,别用先入为主的感觉去看就行了,我想比起好莱坞的大部分无脑之作,这部已经挺不错了。

另外,音乐是我认为超过原版的地方之一。呵呵。

TOP

呵呵,到时候这部电影的歌曲可以跟《阿甘正传》一样收一张CD。

TOP

哈,楼上能够看港版10多遍可见肯定看出不少名堂了,我也就2遍,为了写这个,又多看了一遍,所以有些具体的比较,不妨谈谈。

现在已经有不错的版本了?

TOP

《无间道风云》:撒欢在穷街陋巷

作者:红袖添饭 来源:腾讯娱乐

  首先给大家一记警钟:过于喜欢港版《无间道》的同学,可能会比较难以喜欢这个美版。

  港版是时尚的。不论镜头对准的是高级警员,还是街头混混,那种魅力之都的精英气氛,都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

  美版是粗俗的。脏话成了角色的标志,从警员到黑帮头子,在国骂方面都是个顶个的熟练。这里的警察也很少西装革履或制服笔挺,休闲懒散的风格使剧中人物看起来很家常。

  港版是内敛的。无论是刘建明内心的欲望,还是陈永仁那逝去的爱;无论是黄Sir对永仁的爱护,还是韩琛对建明的算计……一切都是在隐讳的状态下进行,反而能勾动观众敏感的心弦。

  美版是奔放的。黑帮老大的霸气,不仅写在老杰克的脸上,还存在于他的每一段话和每一个举手投足当中。尽管他在派头上比不过港版中的韩琛,但在嚣张程度上则是大大超越。其中各种感情的表达,也是很直观热烈的,热烈到卧底的双方竟然玩起了三角恋。难怪他们最后的“天台决战”无法像港版那么冷静,情敌之间嘛,是一定要饱以老拳才能解恨的。

  港版是中正均衡的。一正一反两个卧底,两老两少的层级搭配,你有未婚妻,我有知心人。势均力敌的架势,营造出特殊的紧张氛围。配以舒缓精致的摄影,这种氛围又被文艺化,从而使全片散发出东方情调特有的淡雅醇和风味。

  美版是偏私宠幸的。这个偏爱和宠幸的对象,就是老杰克,杰克尼科尔森(JackNicolson)。他饰演的黑帮老大,一举突破了港版中四分之一不到的戏份,不仅超越对手警察组长很多,甚至凌驾于两位卧底角色之上,成为美版中的灵魂人物。如此一来,美版的重点,就偏离了港版中警匪双方的斗智斗力,而变成一力刻画一个黑帮老大的声威以及由此给相关人等带来的命运转折。

  演绎重点、表现手法的完全不同,并不代表美版的《无间道风云》是部烂片。恰恰相反,它是一部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影片,在老马的作品中,具有如此娱乐精神的电影,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渴望很久了。

  据说老马直到拍摄完毕为止,都没有看过港版原作。看来是不想让原作风格上哪怕是一丁点的因素影响了自己,他这样做的成效很显著:《无间道风云》除了人物关系设定脱胎于港版《无间道》外,其他任何方面都看不出二者有何承袭。

  从风格上来说,相对于港版的精致优雅迷离,美版呈现出粗犷草根亲切的特色。无论是灯光剪辑,镜头运动,还是场面调度与音乐音响,美版都出“平实”的感觉。老马与他的御用编剧、摄影,在掌控力上都是炉火纯青的,但他们将技艺的博大精深,掩盖到一个返璞归真的外壳里。这种功力,对于喜欢做技术分析的同志而言,要么无事可做,要么会分析到吐血。

  就内容而言,老马和编剧一起,实际上是将港版剧本的精髓“调包”了。熟悉港版的观众,都会期待警匪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但老马掌控下的美版,不说是将这条线晾起来了吧,至少也是降低了的作用,将其纳入到一个以黑帮老大为中心的故事结构中。这样一种结构,其实和老马自《穷街陋巷》以来的黑帮题材影片并无本质不同。也就是说,老马以改编为名,生生地将一个新颖卧底题材,扭转成一个他擅长的黑帮题材。

  你可以说老马很狡猾,但不能不说他改造得很成功,至少老杰克的表演这块魅力四射,这个形象毫无疑问是成功了。而沦为配角的马特达蒙与迪卡普里奥,也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有趣的是,按一贯形象论,二者的角色应当调换,因为迪卡普里奥本尊是很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而马特达蒙的本性则是沉稳内敛,温和腼腆的。如果分别对应港版中的刘德华与梁朝伟,可谓绝配。但老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角色调换之后,不仅对演员演技是个挑战,对老马的调教能力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值得庆幸的是,老马这次冒险成功了:向来木讷的达蒙表现得很自信很精英的感觉,而迪卡普里奥则按照自己近年来摆脱偶像派的努力轨迹,再次传神演绎了一个另类角色。

  不过要说到《无间道风云》的最大特色,个人觉得,还是老马的心情与态度。众所周知,老马对奥斯卡小金人的相思,已经有好几十年了。换作是真人,早就 “情比金坚”了。但小金人只是个铜像,更可恼的是,小金人背后那几千评委,实在是太难猜透啦。老马年年揣摩,小心应对,结果却年年失望,还引来“马丁老也,尚能拍否”的舆论,老爷子一定很郁闷。

  世上之事,往往具有讽刺性。你越想要的东西越得不到,越是铁了心无所谓的反倒贴着你要。老马这次在《无间道风云》中玩得是比较放肆的,无论是台词还是表演,他都尽量挑除了得奖欲望的限制,人物与故事反倒更加鲜活起来。以警察局那帮哥们为例,换作两年前的老马,恐怕不敢如此跳脱。即使他能写出那样的台词来,也做不到如今这样不着痕迹。看鲍德温与沃尔伯格的角色在办公室里旁若无人地互致脏话,影迷和媒体都比自己加入骂战还兴奋。这种不羁的作风也使得片中这两个配角表现得格外潇洒。作为观众,我们既要感谢两位演员的惊艳表现,更要感谢老马的才华得以在轻松的环境中绚烂绽放。

  作为我个人来讲,我既愿意在东方情境中独自沉醉,也喜欢在美式设定中尽情撒欢。同时,我更希望观众们也能欣赏这不同的爽快。

---------------------------------------------------呵呵,看来同感的人还是有的。

TOP

 19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