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手机数码
|
汽车资讯
|
游戏硬件
|
评测专题
|
手机壁纸
|
海淘值得买
|
度假
|
求职招聘
|
广告联系
»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TGFC Lifestyle
»
游戏业界综合讨论区
» PS3的次世代攻略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公司招聘信息
打印
PS3的次世代攻略
请多多指教!
小黑屋
帖子
99
精华
0
积分
5418
激骚
98 度
爱车
主机
相机
手机
注册时间
2007-2-9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16 17:55
显示全部帖子
新年好!很高兴除了圣诞节,能在春节还有机会再次得到上级的准假,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天,想必还是有机会来和诸位聊聊。圣诞期间,第一次在百度的PS3吧内写了两篇文章,得到关心PLAYSTATION 3 的朋友们的宝贵意见,获益良多!
当时就有人向我推荐TGFC论坛,只是因为突然又要回去工作,所以只是将网址先收藏。然后在下班闲暇时“潜水”。我社对员工有极严格的职业规范,工作时期不得向外界发表任何文章,或接受采访。所以,我看到各个论坛上面许多有关的不安的猜测和片面的发言,只能保持完全沉默。
回国了,中国大陆是非计划市场区。可以说,这里并不存在“正式用户”,作为私人的发言,或许并不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吧!只是当初发的“片断印象”,恐怕不能再续了,SCEJ的纪录片制作已经启动,将会在新主机发售一周年放出。
我为TGFC写了几篇随意的论文,还请诸位不吝赐教!本人就职于市场科,见识有限,专技不高,偏叵之处,还请诸位见谅!(某一些消息引用,我将附上链接)
另外,恳请不要转贴我的个人言论,请诸位只把我当作一般的会员对待。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枝节,也请放弃对我身份的无谓论证,集中到论坛的主体上来吧!
请诸位多多指教,支持PLAYSTATION 3 的完善和成长!
多谢了!
同时,多谢论坛管理员为本人提前取消发贴时限!
Ps:
我将发表的的文章:神秘的CELL;
蓝光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不仅仅是游戏机;
PS3的次世代攻略;
东京试玩室的Q&A等,
将会陆续贴出
PS3的次世代攻略
在这里,容我先以主观者的视角来看看SONY的竞争者,微软和任天堂。
首先是微软;经常会有SONY的支持者疑惑地提问“为什么是微软,这样一家PC软件企业来和SONY竞争家用游戏机市场?为什么不是松下、不是三星、或者苹果等其他什么公司?——为什么是微软?”我们一致的看法是,微软并非对游戏机或游戏市场感兴趣,微软自从决定推出XBOX主机,甚至在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仍旧不惜一切推出新一代360主机,目的只有一个——为了遏制SONY。
像松下、三星这样和SONY类似的传统电器制造商,在推出一样产品的时候无不经过慎重估算,包括市场需求,开发的风险等等;我相信不是不愿要游戏机这个市场,是成功的难度和风险太大了,以PS的技术实力,市场影响力,几乎不可能被战胜,而且,损失会很大! 当然,只有微软能承受几十亿美元的亏损,而且,毫不在乎。微软的目的根本不是游戏机市场的盈利,而是认为SONY会影响微软的绝对垄断地位,微软最担心的就是PC被将来的智能家电渐渐边缘化。也就是说,当游戏者从书房纷纷来到客厅,PC的娱乐功能边缘化,上网和游戏在沙发上进行……
下面来说说任天堂;作为SONY的老对手,本土老资格的传统游戏业者,或者应该这么说,没有当年任天堂弃约,SONY就不会成立SCE,PS主机也就不会诞生。SONY作为家用游戏机的后来居上者,对任天堂的坚持和智慧相当敬佩。在我们的试玩室,游戏爱好者也常常提到任天堂给童年带来的种种乐趣……..
无论如何,SONY欢迎竞争者,这样会给市场带来繁荣。
好吧,来说说这一次。
可以这么说,在05年底XBOX360发售之前,一切都是新闻战。事实上自微软发布XBOX360到发售的这段时间里,XBOX的销量逐步下滑,而PS2则一直保持稳定的销量。SCE认为,迫使对手提前发售新主机,完善次世代环境剩下的时间就更多。对手的新主机自然要强调性能,而能够和上代主机本质区分的,只有“视觉效果”。 根据微软可以买到的量产技术,在当时,只能折衷为100万点阵的720P输出。而根据SONY所作的研究,由于高清平板电视的普及还相当低,同时,价格也很惊人,即使微软大肆炒作,也无力推动用户全面体验高清化。 而SONY的全高清战略很明确,毫不妥协的200万点阵1080P输出,以纯数字的HDMI为连接标准,同时兼容次世代影碟(BD)。
媒体总爱炒作新事物,并不是SONY傲慢或狂妄自大,但PS2在过去六年的市场上取得的优势并不是很短的时间就会消失的,之前购入PS2主机的人,并不会在短时间就考虑升级其他主机了。事实上,在PS3发售之前的一年时间里,PS2的销量一直超过XBOX360。虽然已不算热门话题,但PS2却还是卖得更多。
PS2主机的巨大成功使得SCE有足够的信心来继续领导这个市场。同时相信每一代PS主机的市场生命可达到5-10年,关键是:要真正领先。
自从06年起BRAVIA液晶电视在全球发力,SONY在大尺寸平板电视的市场上已达到销售额全球第一的位置。同时,蓝光(BD)也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动。这是真正市场层面上的技术“领先”,而不是对手主机的“先卖”。
SONY凭借PS3的投产,在蓝紫色激光二极管的量产上也获得了完全的主动(详见:蓝光的真正意义)未来能推动主机销量的,在XBOX360而言,只有依赖游戏大作的推出;但对PS3而言,除了有比对手更多的大作之外,蓝光影碟的逐渐普及热销,也将成为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原因还包括,SONY同时推动高清电视更普及。
诚然,对手也可设法给机能落后的主机打补丁(软件商的惯用手段),比如,升级至1080P输出,加载HDMI接口,升级光盘驱动器到HD-DVD(必定不能选BD),然后将硬盘转为标配甚至增加容量——的确几乎可以和PS3相近。
但是——如何重新定价呢?
在399美元的主机做了以上升级后,涨价还是不涨?至少,降价的可能消失了。
与此同时,随着量产加大,PS3却要准备降价了。
以上讨论的是价格策略。“宁可高质高价,然后逐步降价,也比低配低价,再升级加价要好”。我想这应该是解释为什么说“XBOX360是一代半主机”和“PS3价格并不贵”的理由吧。
再说到wii ;显而易见,大家都很喜欢这台小家伙,我本人也是。在短期内,任天堂的确干了漂亮的翻身仗,虽然完全不追求高清的机能,任天堂完全发挥了自家的长处,给孩子们和都市里的人类带来了游戏革命。真的很不贵,我也给杭州的侄女带了一台(上次回来给侄子带的PS3)。 那么wii会否让PS3没有机会呢?
答案是不会。首先,前者是纯游戏机、后者是家庭娱乐中心;两者市场定位差距很大,就像渴了就喝可乐的年轻人,最终还是会追求优雅地品咖啡的生活。购买wii的人群,并不会放弃将来购买PS3,关键还是蓝光播放机能,和丰富的网络对战。但同样只搭载DVD的XBOX360就很难说了。而在时过境迁,高清电视普及的将来,wii的画质劣势会愈加明显,但愿任天堂还会有新点子。
很多人觉得,PS3的推迟发售,使得竞争对手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一定的市场份额,比如,XBOX360的出货数字已经到达1000万台。诚然,我们定不会无视这些状况,在以PS2进行市场份额牵制的同时,SCE也在全球范围内对TG用户群体进行调查,下面用些有趣的数字和诸位分享:
PS2全球出货累计约1亿2千万台,仍在使用的数字约8500万台(70%);经常使用的约4500万台(约占实用数的50%);其中,极其喜欢的约占650万 (约占常用数的15%);
很喜欢的约占2000万(约占常用数的45%)。至于满意度约占实用数的80%;约占经常使用数的97%(这个统计未在中国大陆进行)。
为了避免强烈的争论,在此我就不列表了,依上顺序,对手第一代主机的数据是2500万、450万(15%)、300万(65%)、150万(50%)50万(15%)。
当然,对手第一代主机的销量和实用数之比悬殊,主要的原因是被自家的第二代主机替换了,根据目前XBOX360的出货量可以认为,目前有40%的第一代老用户购入了第二代主机。目前,新旧两代XBOX主机的使用数估计为1500万左右。
这是一月份对2006年的调查数据(部分)。在几乎没有同级对手参与竞争的一年多时间里(PS3和wii在最后一个多月才加入),在历经了两个圣诞假期之后,XBOX360才出货1000万,同期,PS2出货1450万。
也许会有人说,XBOX360和PS2是两个消费价位的比较,不合理;那么用wii目前的销量来嘲弄PS3,似乎也是牵强的。
所有主机的购买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消费能力、软件类型、长期价值等,甚至还有品牌忠诚度的巨大作用。PS3的次世代战略,是以实用低价的PS2继续扩大基础用户,以蓝光机能作为高清普及的开路先锋,再逐步以彻底颠覆性的效果重生先代巨作的游戏理念(FF13、MG4、GT5、GTA、KILLZONE2、DMC4、BIO5……)
不会永远都贵,不会永远都是青涩的果实(初期游戏),不会永远都遥不可及(蓝光),PLAYSTATION 3 是SONY的杰作,决不会辜负所有PS2和PSP支持者的新期望。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
请诸位多多指教!
多谢了!
接下来将发表的文章:PS3的世界观:蓝光的真正意义
[
本帖最后由 请多多指教! 于 2007-2-16 21:05 编辑
]
UID
74232
帖子
99
精华
0
积分
5418
交易积分
0
阅读权限
1
在线时间
1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9
最后登录
2019-10-23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控制面板首页
密码修改
积分交易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基本概况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