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求助] 最后生还者2两极化明显,发现两级人群的一个规律……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我认真的说一下,我觉得所有的交代都是合理的。人物动机也是如此。

只不过有时候,一些细节因为剧情的节奏关系,并没有彻底的交代给玩家,而是用一些一笔带过的细节传达了。比如我发的帖子说了Joel并没有智商下降,而且也给出了在他死亡前的所有细节描写。但显然,大家还是不接受。我也不太明白这种坚决不接受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所以后来我也懒得回了。

至于楼主你说的Abby的宽恕:
1、Abby以为自己已经杀了Tommy和Jesse。而Tommy是整个行程中Abby唯一接触到的对方人物。基于此,其实她认为自己已经替同伴报了仇。
2、Ellie说自己才是关键人物,说的并不是杀队友,而是当时Joel为什么杀了火萤的人。这个时候其实Ellie还是在替Joel的行为做解释。因为Ellie对Joel做出的这种行为也是无法接受,所以她对火萤也有亏欠感。(两年都没原谅)所以这个时候的Ellie是想牺牲自己救Tommy。当然,人性是复杂的,虽然她对火萤有亏欠感,但对残杀Joel的恨并不是不存在。这里面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情绪。
3、Abby说的You killed my friends,这个翻译其实是造成很大的误解的原因之一。这个You,显然不是说的“你”,而是“你们”。“You killed my friends. We let you both live,and you wasted it。” 这里应该翻译成“你们把我的朋友都杀了,我们明明放了你们俩活路,而你们就这样对我们。”,结果简体字幕是“你杀死了我的朋友,我们放了你们一条生路,但你们浪费了机会。”这第一句的“你”可以说是逻辑上的大错特错。因为Abby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些人是Ellie杀的,她只是把Tommy和Ellie(还有爆头的Jesse)合并成了一个来替Joel复仇的团伙来指代。
4、当Abby说完这句,也许并没有真的要开枪(当然不排除确实准备开枪的可能),但是Tommy扑了上来推她手臂,正好就扣了扳机。(这种桥段美剧和电影经常有)于是Tommy和Abby缠斗,Lev上来射倒Tommy,Abby顺手就是一个爆头。对于Abby来说,不管Owen和Mel是不是Tommy杀的,Manny肯定是,杀他天经地义。(只不过可能太自信,没有细看,居然没打死。)这也是造成了Ellie拿枪反击的原因,因为Abby杀了Tommy。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矛盾是再次被激化了,而并不能算是一开始Abby就非要杀Ellie不可。于是有了最后的躲猫猫战。

5、当最后,Abby已经把Ellie打得不成人形,Dina上来帮忙也被打得不成人形,Ellie说Dina和这一切无关且怀孕的时候,Abby的心理反应是“很好,Mel也是这样,血债血偿吧”准备动刀。但被Lev阻止了。

为什么Lev喊了一句Abby就放下了杀念,这和她们俩一路上的对话是有关的。Lev一直在说疤面帮(他们管自己叫啥来着?忘记了……)曾经的老大是个仁慈善良的人,一路上给了Abby很多这种思想上的灌输。所以这里这一句以及那个摇头,不是简单的叫停,更多要表达的是Lev的价值观。而Abby作为救了Lev的人,如果这个时候继续对手无寸铁的孕妇下杀手,其实是对Lev的信仰的残酷践踏。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杀人复仇的执念其实很可怕。(你这样做和疤面帮又有什么差别呢?)

这才是Abby最后放下屠刀的缘由。因为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Lev的一个正确的榜样,而不是错误的指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Vampire18 激骚 +1 我很赞同 2020-7-3 18:13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jiayujia  于 2020-7-3 20:03 发表
您说的这些,我想了一下,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上面那些,是大多数玩家玩到这儿稍作联想就能想通的,还是和我一样,没人指点或者没特别投入去玩,第一时间就不太明白而产生误会的
如果是前者,那这个游戏基本就是成功的,如果是后者,那说明大部分玩家都不太明白,由此得到两个结论:
(1)编剧做这个游戏,本身就是有门槛的,一般的大众玩家确实领会不了作者想表达的,起码第一时间不会;
(2)游戏就是给大众玩家,老百姓玩的,理解不了是编剧出问题了
对于这次的TLOU,我的看法是,分很多种,大致可分为四种。

1:每一句对话都不跳过,认真的去理解制作人想要传达的讯息,之后产生2种结果:a、电波吻合,准确接收并认同。b、电波不合,没理解或者不接受。
2:就是玩个游戏,至于剧情,反正从头打到底了,大概看了个7788。但对细节并不太在乎,觉得无关紧要。
3:玩游戏前已经主动接收了剧透,并且先入为主的以“制作人垃圾”这个主观感受去反推游戏里的每个转折,并且全都认为其不合理。
4:主动接收了剧透,并且因一个大框架的剧透就武断认为游戏垃圾。根本也不玩游戏了,云了几个关键剧情,跳开所有中间过程,开始急不可耐的批判游戏。

当然,甚至还有连游戏都没云过就敢来喷的,以及正好趁此机会喷索尼游戏的。

从这里面你可以看出,真正愿意接受并认同这个游戏的,是有1a这一种。从1b开始到4,都会不同程度的不接受这个游戏。这也导致了为什么看上去舆论上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个游戏,而喜欢的少之又少。

正如楼上ikaruga所说,评测媒体因为要对游戏的最终评分负责,所以他们是非常认真的对游戏进行了游玩,也准确接受了所有讯息的(不排除一些媒体和顽皮狗进行过沟通)。而且作为媒体,显然不能意气用事的打一个0分。因为出了剧情部分有争议,整个游戏几乎是无可挑剔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这个游戏就是个8分打底的游戏。

而玩家则不同,一旦舆论风向形成,许多玩家就会盲目跟进。并且先接受了这个结果,再反推游戏里的问题。

便形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所以这也是我在第一个评分帖里说的,为顽皮狗因为被剧透而导致舆论一边倒感到可惜。因为这个游戏其实应该可以做到至少五五开的正反方的。

至于那种“为什么末日生存还会随身携带高尔夫球杆”的问题,我觉得以“因为末日人类大量减少,到处都是大草原。只要心中有高尔夫,那脚下就是高尔夫球场。”回答就好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看到楼上一些回复,我又想到一些。

很多人其实对1就有许多误解。1的结局对玩家来说可能是个圆满结局,但是对创造的那个世界来说,Joel注定是一个满争议,且不因得到好下场的人物。而2则围绕着1的这个注定来做了接续。

这也是制作人说为什么叫part2,而不是2的原因。

这里面就又涉及到一个每个玩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觉得Joel做得完全正确,和Joel至少不应该大开杀戒,和Joel就应该让Ellie牺牲拯救世界的人,对2里Joel的死亡,自然就会有根本不上的接受度的不同。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