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bio6剧情模式通关总评】我收回上次说bio6是一坨屎的评论

终于,今天把ada篇也通了。知道了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之后,对游戏本身的系统也有了新的认识。

这个游戏需要适应,它既不是tps也不是act。好吧,它是个act,但是和现有的所有的act都不同。bio6可以说是一个新形态的动作游戏,当你度过一开始的迷茫期,跨过因为不适应而带来的痛苦期之后,你会渐渐的摸到这个游戏的门道。

就如同我在上次的帖子里所说的,bio6把4、5的那种开枪→体技的标准流程做得更加自由了。面对一个敌人,你可以从射击开始,也可以从体技开始。怎么打,怎么终结,都由你来决定。动作要素非常丰富。跑,翻滚,体技,射击全都需要你来掌控。你可以把其中任何2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连续动作。这还不包括一闪反击以及某些特定时候的暗杀。所以当最初还没有进入状态,大脑回路里还没有产生那么多种可行性方案的时候,特别是爆头不再是有效杀敌手段加上枪的准星又很飘忽,就会觉得游戏的设计有些不近人情,甚至会产生设计极度不合理的想法。

战斗方式从原先4、5的跑位→聚拢敌人→射击→体技这个方式转变为在敌群中穿梭→伺机行动。战场不再宽阔,大部分时间都是狭小空间的战斗。bio4、5那种带着一群农民和boss满村子转悠的情况不会再有,更多的则是在一个20平方的小房间里打好几个敌人。所以当你以固有的思维方式,4、5的战斗风格去面对6时,那么你一定要做好吃屎的心理准备。

游戏改成自由视角是很多人诟病的一点。从我打通的感觉来说,如果bio6还是追尾视角,那这游戏基本没法玩。但是这并不说明目前的视角是成功的。角色过大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当激烈战斗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自己角色过大而晃得晕头转向。特别是在使用体技时,镜头必定会切换到演出视角,然后再切换回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做。既然强调act属性,那么就应该以让玩家能够掌握战局为优先考虑。做成现在这种方案实在无法让人夸赞。

说到演出,不得不说一下游戏中的QTE。我从来没见过哪个游戏有那么多QTE的,数量之庞大令人发指。有时候真的是出其不意的给你来一个,而且失败就死。影响流畅性不说,更是大大的提升了玩家的挫折感。而且最奇怪的是,QTE居然对按键的反应有延时。如果按照平时玩音乐游戏或者其它游戏QTE的经验,基本上都要失败。必须有一定的提前量才能成功。这就更提高了难度。有时候你明明已经反应过来,并且在对的时候按了下去,但是结果却往往是显示你失败了。这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jake篇抓降落伞的那段。好几次都是刚反应过来按下去,就已经失败了。最后我只好按键提示还没出现就开始按,结果反而过了。

游戏里让人不爽的奇怪设定还有很多。

比如双扳机同按的快速射击动作,首先这个动作需要损耗行动值。其次我至今没能掌握这个动作的锁定要诀。有时候敌人就在我面前稍偏一点,结果我没打中。有时候敌人已经在我侧面了,结果游戏角色立刻转了90度,一枪命中。实在搞不懂……

另一个就是切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次枪不再那么重要,武器的切换居然是一字排开挨个换,要多傻屄有多傻屄。我拿着一把手枪正走着,突然打开一扇门冲出来3个异形。我手忙脚乱的边跑边切换武器,加上镜头混乱,经常还没切完就被扑地上了。一被扑立刻就是QTE,好容易推开敌人爬起来,武器还没切完。继续切,继续被扑。忙中出错乱七八糟的经常损了很多冤枉血。

道具的切换仍然是最让我诟病的问题。左右键一排式切枪和上下键的3道具切换。必需要刻意去记,才能做到准确无误。但是最坑爹的是所有角色的武器和道具全都不共通,连位置都不统一。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要所有角色全S过关,你就需要背出7个角色枪支顺序。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不懂日文打霸王大陆背菜单……

就不能动动脑子想想其他办法?!比如用完全没用的LB键呼出武器菜单,RB呼出道具菜单,这时候上下左右对应四把武器或四种道具,然后把加血直接放在十字键上?总好过现在的吧!!!

不过有做得烂,就有做得好的。这次做得最好的,超越了以往所有生化的,就是剧情,可以说是集大成(连怪物设定都是集大成,从丧尸到寄生虫都有了,连恐龙危机里的霸王龙都有了……呃……)。4组人马,为了各自的目的,交织在一起。各种误会,携力。每多打通一个角色篇章,故事的全貌就多展现一点。当最后用ada打完,才真正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卡婊设计的网络故事相会乱交颇有新意。当你用ada帮助其它几组人马,看着头顶上标着玩家id的角色的时候,就会会心一笑,且真的很有在帮助别人的感觉。这点上确实比想象的要有帮助些。只可惜我玩的偷跑,直到最后两天,才搜到别的玩家。希望以后打pro的时候可以有更多和陌生人携力的机会。

不过虽然故事精彩,但是能不能麻烦你大章节也多分几个段落?这你妈的一章就是1个多小时,还不能退出,退出就要重打。你是以为所有的bio玩家都是宅男么?于是总是在离饭点或者出门或者各种其他事还有近1小时的时候纠结:不打吧,浪费时间。打吧,就怕打不完。做个可以接着上回玩的记录方式是要死啊。

游戏仍然是bio5的一本道方式。记得bio5刚出的时候,一本道的线性流程没少被玩家诟病。后来启示录又对解谜有所回归。当初看bio6的leon演示视频的时候,还以为会回来做密室解谜,但事与愿违,bio主力作品还是在一本道的大路上越行越远了。而且这次很多地方都有借鉴神海的痕迹。比如更多的演出,更多的脚本突发事件,甚至于跑动中射击然后给予近身攻击这点都颇有点神海的味道。只是卡婊还是在里面完全融入了自己的东西。这比一些单纯抄袭神海风格的游戏要高明多了。

佣兵还没玩,agent hunter也还没机会尝试(尝试了一次,失败了。)目前也就是normal通关的感受。但是我一直认为,normal campaign始终是制作人展现一个游戏内容的最佳方式。它即不为难玩家,也尽可能的展现了游戏的大部分乐趣。

想说的其实还有很多,只是写着写着就忘记了一下,算了。先这样吧。

最后照例给个分吧,不过这个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游戏的理解而有所改变,所以只能代表我目前的感受:88分。

附上以前作品在我心中的排名:
1、rebio                       95
2、bio4                        94
3、bio5(包括导演剪辑)    90
4、bio2                        88
4、bio6                        88
6、bio1                        85
7、bio3                        80
8、bioR                        75
8、bioCV                      75
10、bio0                       70

最后:卡婊不是说bio6和bioR有莫大关联么?关联呢?

最后的最后:整个游戏最大的亮点是sherry换衣

[ 本帖最后由 BeastMa 于 2012-10-4 03:50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tommyshy 激骚 +1 精品文章 2012-10-7 19:26
  • qazwsxqwer 激骚 +1 我很赞同 2012-10-7 19:15

TOP

引用:
原帖由 船王 于 2012-10-4 02:48 发表
:D 我那贴就说了,这绝逼不是个TPS,当打枪游戏玩的都会有心理落差
没办法,是人都会有惯性思维。

如果哪天halo变成带有解谜要素,不被喷死才怪。



TOP

引用:
原帖由 船王 于 2012-10-4 02:51 发表
切枪是非常SB的,跑动中还不能切,左手摸摇杆,右手帮左手按十字键一点反应没有
切枪跑动中可以切,但是一切枪就不跑了,变成走了。极度傻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历史厨  于 2012-10-4 11:46 发表
拿同事的通了,作为一个伪非觉得现在欧美平均分66基本合理. 游戏内容肯定是不算差,但影响体验的硬伤真的不少. 蓖麻评分高出欧美平均很多,不过考虑到蓖麻是生化饭,也不算太奇怪.

PS 等PC高清版出了再通一遍和细玩佣 ...
你没看过怎么骂启示录的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firesun 于 2012-10-4 08:4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就是所谓的一开始还反抗两下,后面反而就开始享受了吧
噗……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squarejun  于 2012-10-5 06:42 发表
PSN美服数字版呀,淘宝合购也出了
宙宙,非洲,是你么?
直接就有数字版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mg  于 2012-10-6 02:52 发表
发售当天就有了 现在psn在搞一个什么day 1 计划 就是针对大作的数字首发
价格便宜么?少了流通环节又少了实物成本,应该便宜才对。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引用:
原帖由 @squarejun  于 2012-10-6 08:04 发表
不便宜,60美金妥妥的
淘宝合购 253RMB
……合购都要253?!

想起我退订了的298的360实体版……

TOP

引用:
原帖由 ドラゴンナイト 于 2012-10-6 20:10 发表


你后来换了PS3版?
你猜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