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讨论&乱弹] 【转帖】 专家者说 中国孩子为什么喜欢日本动画(灌篮高手)?

你们以为你们都看懂篮球飞人了吗?
错!
这位博主会给你们带来一场耳目一新的《灌篮高手》体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884770100bf8q.html?tj=1

“灌篮高手”

辛泊平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搞不明白文具店里卖的封面上印有神态各异、国籍暧昧的家伙的笔记本何以那么受中小学生的青睐。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这一“公案”才告大白。因为原先的好奇,所以,就跟踪着关注了一下。结果发现,所谓的“灌篮高手”,要灌的可不仅仅是球场上的那个“篮”,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篮”。

   和前些年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相比,这种变化非常明显。在一休那个世界里,武力是斗不过智力的。作为孩子的一休,凭借他无上的智慧击败了那么多来自权势、财富、甚至暴力的罪恶。我们可以从一休一系列的胜利中,体会到一种温馨的人情和关怀。但到了《灌篮高手》,那一切都被原始的力量、你死我活的较量代替了。就笔者看到的部分看,这部动画片至少在以下几个层面做到了浓墨重彩。


   身高 这几乎是每场比赛都会着力渲染的。在那里,一米八的个头属于平常,动不动就是一米九几甚至两米。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大就意味着力量,意味着攻击。如果日本人的身高还停留在过去意义上的“倭寇”或“小日本”的话,这种强调可能还有艳羡的意思。但事实是,近年来,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尤其是青少年已经超过了中国人。那么,在这个背景下考虑这种身高情结,我们是否能品出一些示威的味道?


力量 是一个几乎可以和身高互换的词汇。在《灌篮高手》中,力量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实际上的原动力。对力量的赞颂本无可厚非,但无节制的凸现就值得怀疑。《灌》剧中,无论是主人公樱木花道,还是流川枫、赤木,他们的训练几乎都是超常的刻苦,有时候,甚至可以用自虐来形容。但也正是这种超常的忍耐,成就了他们最后的成功。


   较量 力量是通过较量展现的。在《灌篮高手》中,较量更是剧本的结构和灵魂。在樱木们的世界里,较量已经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比赛,而成了纯粹你死我活的战争。不说每场比赛场的狂热的观众,单是双方队员比赛前后“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仇视心态,让人一下子就能想到大和民族野蛮的武士道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无端的仇视,才引发了一场场血拼,比如三井与宫城,铁男与不良少年等人的血战。那场戏,虽然被灌以“正义之战”,但实际上,剧本强调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正义”之类的道德观,而是绝对的力量。这不同于我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忍字哲学,它无疑是一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旧约意识、复仇精神,而在这种精神的实践中,丧失的恰恰是讲人道、讲民主的社会必需的秩序和宽容。


   另外,这是一部反映高中生的动画片,但在作为高中生最重要的学习却基本没有涉及。是不是日本人不重智力呢?回顾日本近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聪明的一休》阶段,日本人已经练好了“内力”,他们现在具备了练筋骨的条件。


   应该承认,如果抛开许多看似极不和谐的政治的、时代的东西,《灌篮高手》在情节、人物以及动画的制作上,还是很好看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点好看就丧失起码的文化警惕。联系近几年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倒行逆施,再联系几年前的中日儿童拉力塞以及赛后日本人对中国未来极为不屑的预测,更有甚者是集体行为的“买春团”,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今天,这个一直把我们当作头号敌人的民族炮制那个“灌篮高手”,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真的赞扬球场上的天才樱木花道,还是借艺术之手复活“圣战精神”?作为中国人,我们得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才会成为无论是球场上的还是文化上的“拦板王”。

[ 本帖最后由 2047 于 2008-12-18 22: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KE 于 2008-12-19 02:26 发表
mb,我也来喷灌篮,全程动画基本就感觉是纸片在动,没办法,成本问题,不可能每一祯都重汇
还有日式漫画,动画的通病,就是很多光线在流动,中央一张纸片人........

最sb的就是一场篮球赛放几集都打不完,中间还 ...
日本与欧美模式不一样,一个是低成本大量产出,另一个正好相反



TOP

右翼攒改版的教科书在日本使用率不到3%(又有一说不到0.1%)

那些阴谋论者无法解释的一点是:那些“外国势力阴谋毒害天朝青少年”的东西,都是首先在本国流行泛滥的

[ 本帖最后由 2047 于 2008-12-22 15:45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