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美式主旋律

最近因为要写一篇有关美国总统专机的文章,特意找了97年版的《空军一号》来看。看下来,整一个好莱坞式的主旋律影片,但是水平比GCD的不知要高多少倍。哈里森,福特主演的总统要外表有外表,要身手有身手,要智慧有智慧,要个性有个性——看上去又是落入了高大全的俗套里面。
        慢着,导演还是为这个近乎完美的人安排了几个“弱点”。首先是家庭,当总统和恐怖分子对峙的时候无论怎么羞辱殴打他都不退让,但是当恐怖分子拿总统的女儿威胁时候,他心软了终于向恐怖分子妥协了。以家庭为重是美国的传统价值观的重要部分,美式的主旋律高明之处就在于不直接向你灌输某些教条,而是潜移默化地展示一种价值观。以家庭为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当总统这样职位的人,面对国家和家庭的选择的时候,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其次影片的结尾处当总统从空军一号上通过滑索被拉进HC-130的时候,哈里森,福特的表情实在是有趣。当然绝对算不上帅,但是很真实。
        某党式的主旋律同美式主旋律的差距,就是广电总局同好莱坞之间的差距。难怪看了让人油然而生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出了这些段落之外,影片中也少不了很多的炫耀性的场面。从在莫斯科受到“俄罗斯群众的夹道欢送”,到“美国群众在白宫前祈祷”,再到“规模庞大的记者招待会”,无一不是炫耀了美国的世界领袖的地位——至少美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夹杂在其中的一些军队的情节也很好地为美军做了宣传,其中美国军人的强大自信不言而喻。
        不过剧情也也有不少漏洞,影片前段总统利用一个逃生舱骗过了恐怖分子。那个逃生舱的位置是在机尾部,和空军一号的最底层想通。但是影片的后期人质们通过底层甲板走到机处的时候,那里确成了一个能开闭的逃生门,而且配有降落伞。这显然是矛盾的,现实中的空军一号的防御系统的情报是严格保密的,但从透露给外界的一些信息来开逃生舱的存在非常值得怀疑。还有那个后来出现在24小时里的Xander Berkeley,他扮演了那个内奸的动机直到影片最后都没有交代清楚。这是情节上的败笔。
        从影片中偶尔掠过的几个镜头看《空军一号》中的VC-25A是编号28000的哪架,那么拍摄的时候是否真的动用了现实中的美国总统专机28000号,还是找了另外一架波音747假扮的?或是干脆就是模型+道具+CG合成的?谁有详细的资料请不吝赐教了。

[ 本帖最后由 NWii 于 2006-9-13 09:5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Neoxronin 于 2006-9-13 09:56 发表
啥叫主旋律?楼主恐怕美片看得太少

24里总统跟恐怖分子串通出卖俄罗斯总统叫不叫主旋律?

PB里幕后黑手就是副总统,FBI下毒手铲除伸张正义人士叫不叫主旋律?
不好意思,24小时1-4  季收藏DVD,PB的第一季也完整看过。
看我我的帖子应该明白,美式主弦律宣传的是一中价值观,并不是哪个人。即使是总统也可能变质,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式价值观的失败而只是说明某人背叛了美式价值观。



TOP

引用:
原帖由 olong 于 2006-9-14 16:43 发表
美国只有 商业片和艺术片 , 绝对没有什么 所谓的  主旋律片,
lz拜托你别 硬拿 国内的 事务和逻辑和  1对1 的和 国外的东西划等号  好吧。

就好像 有些老外 非要把中国 男性的之间的 义气和 以命相报  硬 ...
拜托理解能力强一些好么?
美国没有主旋律,但是还没有主流的价值观么?以家庭为重,个人英雄主义,推崇个人奋斗的所谓美国梦不就是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么?这些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不有着充分的反映吗?《超人》个人英雄主义,《阿甘正传》个人的奋斗史,《音乐之声》反映家庭的亲情…………等等,都是主流价值观在电影中的反映。这些都是只有好莱坞才能拍出的片子,难道不可以用“主旋律”来比喻这种电影么?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