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你们都索尼不行,那假设你是平井,你会如何决策?

引用:
原帖由 realsquall 于 2012-4-22 21:28 发表

丫不是华为,是上市公司。股价很关键,他这么干,董事会即使答应,大股东不答应,直接把平井给干翻。
实际上,最好的做法是如果有一次性损益要发生之前,比如卖了一个旗下子公司的同时,做这件事情,最起码帐面会 ...
日韩的公司治理根本不是这样的

大股东?呵呵猴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12-4-22 23:48 发表


家电100%不可能……游戏机可能性不大,手机刚全资收购了索爱……短期内不会变动,相机,倒真可以考虑考虑!
喷了,相机分明是骚泥最近势头最好产业链最完备的业务

全球CCD差不多60%的产量是把握在骚泥手里,CMOS自己也完全够用



TOP

SONY最近两年的战线收缩你们难道没看见?

首先是电视整机装配业务。石田佳久当上TV部门负责人后先后把墨西哥、斯洛伐克、西拔牙等地的电视装配厂卖给了鸿海,全球的电视装配厂从9个下降到4个,开始TV部门轻资产化。

然后退出与三星合资的S-LCD以及退出与SHARP合资的龟山十代线,因为大屏LCD业务既亏本,又不能保证从这两个地方获得低成本的高质LCD屏。

SONY化学出售给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小面板业务也被剥离出来参股日本显示器


TOP

引用:
原帖由 vice2015 于 2012-4-24 11:20 发表
还有,现在的sony能把任天堂买下?
日本人和韩国人的企业不是你有钱就可以买的

不信请看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例子

TOP

这文章虽不中,不远矣,颇有点教育意义的

简而言之,日本股市是日本经济的“形象工程”,本身没有融资功能和价值发现等功能。

日本股市的主要特点是法人持股,占70%左右,与其他国家由自然人和机构持股的情况完全不同(美国机构持股占30%),支配这70%股份的,并不是法人本人,而是背后操纵法人的企业经营集团。日本法人持股的资金源自本企业的未分配利润,也就是用这种方式实行了资本的再分配,而其他国家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客户委托或自有资金。

日本采用这种模式的原因,也就是日本存在股市的原因,并不是融资需求,而是日本管理文化的一部分。日本股市的另一个特点是法人交叉持股,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机构交叉持股,但主要是投资基金,美国商业银行原则上不能持有企业股份。日本则正好相反,法人相互持股集中于有业务关联的同一集团中,也就是美国人所说的系列。

日本公司主要是政策性持股,其主要目的不是获得收益,而是稳定客户关系,加强各企业与银行间的关系,巩固经营者对企业财富的控制权。法人股东增减持股票的依据不是股价升降,而是根据政治、经济目标操纵股价影响市场。日本的大额股市交易100%都是内幕交易,与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可比性,按照美国法律,所有日本上市公司的高层都要进监狱。日本股市因此具有低涨跌,低换手率的特点。

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构成。日本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来自财团内部,公司的高层领导机构既是最高决策机构,又是最高业务执行机构,这就形成了其决策和决策执行一体化的特点。日本企业公司董事由经理直接提名,经股东大会通过,而经理又是在董事会上选举的,这就是所谓的“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日本人也戏称自己的股东大会是“举手会”,所谓小股东都是临时从街上雇来的家庭主妇和老年人,公司经营者宣读文件后,股东集体举手,完全是一个仪式。

日本独特的经济与金融体制直到80年代才为外界所熟悉,部分美国公司控股日本公司后,发现自己作为大股东居然无法进入董事会,而日本企业的持股人也都是管理层本身或傀儡。这种独特的黑幕文化令西方人大感头痛,苹果与IBM先后退出日本股市,因为多年来他们在东证的股票年成交量只有几十手,是富士通等本土企业成交量的千分之一。而日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费用很高,成交量如此之低,毫无意义。1990年,东京证交所注册的外国企业有125家,而到2005年,只剩下了29家。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