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感情这《周恩来在重庆》是为了蒋介石而拍的。。。。

引用:
原帖由 井冈山剿匪记 于 2008-3-12 14:09 发表

我觉得你要么眼睛有问题,要么脑子有问题。
我前面说很多次了。我只认同这个想法本身,不同意日本为达到想法采取的手段。侵略战争这种事情只有极端民族主义愤子会为它叫好。
明白了,你是情商有问题,就是女文青呐.
不过我很好奇的是为什么你既然认为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那么崇高,但怎么对土共的党章和天朝的宪法没有褒美呢?人家也呼吁要和气要和平要和谐要民主要民生要民权呐


TOP

引用:
原帖由 雄狮亨利 于 2008-3-12 17:21 发表

日本打不打算对美开战的标准是什么?是以帝国国防要领算呢?还是以帝国国策实施要领算?
这样绕圈子没什么意思。
首先近卫内阁的亲美派占上风才有与美国反复的外交谈判,其次,该内阁在7月26日日本被美彻底封锁资源贸易渠道之后的3个月内就倒台也是当时日本内阁并没有决心对美开战的证据.直到11月,东条上台之后,该内阁才说服日本天皇下决心对美开战
在山本五十六年表中关于日对美宣战的记录如下
"1941年7月2日 日本御前会议通过《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决定为达到向南方扩张的目的,不惜与英美一战。
1941年9月11—16日 联合舰队在海军大学举行图上作战演习,讨论珍珠港作战问题。
1941年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审议通过《帝国国策施行要领》,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1年11月5日 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同一天大本营颁布“大海令第一”号。
1941年11月26日联合舰队攻击夏威夷机动舰队从单冠湾起航。
1941年12月1日 御前会议决定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 "
很明显,7月2日的不惜对美英开战并不是日本对美宣战的决定,而只是表示南进的决心而已.9月6日审议通过,11月5日开始实施的太平洋战争才是日本决定对美开战的决定日。

[ 本帖最后由 codeveronica 于 2008-3-12 18: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雄狮亨利 于 2008-3-12 19:39 发表

首先开战与否不是内阁能够决定的,1937年第一次近卫内阁的时候发生了七七事变,但是近卫公爵在内阁会议上询问军部究竟想前进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口角,近卫内阁几乎因此而总辞职,理由盖陆相认为事关统帅权不 ...
内阁的动向只是用来表明内阁对与美交战的态度,就当时而言,近卫内阁是亲美系占了上风.

至于开战的时间或者谁下达的命令,我列的年表已经很清楚了.
还有,你别故意混淆决策权与决策过程。虽然我记得军部在很早前(39年?)就制订过进攻美国的计划,但事实是直到41年11月5日的御前会议上天皇才授权对美交战,剩下的只不过是军部执行这一决策而已。因为1889年帝国宪法就明确了日本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国家,天皇拥有军队的统帅权和对外宣战的权利.军部根本不可能在没有天皇授权的情况下对外开战.

另外,上一贴我只是以为你口误才提出<国防要领>就没说什么,但这帖你竟然拿国防要领当护身符?难道你认为国防要领比国策要领还国策?中国国防政策还有"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这一条呢,但事实是什么呢?是台湾还在分裂中,藏南不知道在没在谈,钓鱼岛更是要等100年再谈.如果你认为国防要领是决策权的表现的话,那么中国军队早就该对民国对日对印宣战交战了。事实是我们的国策仍然是争取和平解决这一切领土争端...


TOP

引用:
原帖由 雄狮亨利 于 2008-3-13 10:29 发表

如果近卫内阁亲美派占上风,为什么不能撤换陆军大臣,反而因为陆军大臣的意见而被推倒,进而由陆军大臣组阁呢?
还有严重怀疑你对明治国家的历史有没有基本的常识,军部不是单纯的执行机构,相反参谋本部军令部有帷幄上 ...
翻查昭和独白录实在花了点时间

一:天皇的一元权利
首先,请你注意<大日本帝国宪法>,请看第一章全17条,天皇集政军法所有权利于一身,内阁与军部都只是辅臣身份.单这一点,除非军部发动政变废除天皇,否则你的所谓军部决策权就根本是扯淡.至于所谓的军部阁臣抵制天皇御命更是没谱,天皇拥有任免权,对抵制者只需要换个听话的上台就行了.请你别把皇权当摆设.事实是无论宣战还是投降,都是由天皇授权.军部与内阁只不过是执行者而已.你无限夸大军部的职权用意何在?
如果你否认天皇的最高决策权,那么我除了"服"字外,没任何其他想法了。

二:内阁与军部的所谓军政关系
导致文臣内阁的近卫内阁下台军部接手的直接原因是41年7月26日美国封锁日本资源贸易这一事件.是死中年近卫公爵内阁对所谓的对美绥靖政策的结果,至于现役武官制度无非是军部限制内阁的东西而已,你军部内阁成员辞职又怎么样?结果只是内阁垮台而不是天皇垮台.至于什么帷幄上奏权更是明显的表明了军部拥有的权利只不过是独立于内阁之外对天皇负责的权利而已.这些都是军部与内阁的权利斗争,而不是军部与天皇的斗争好不?这些斗争无非就是更突出了天皇拥有的决策权而已.还有,我想问你,如果少了宫内集团的支持会会有东条内阁的上台?36年广田内阁上台就已经说明了军部挑战皇权的结果只能是失败.现任武官制挑战的是什么?军部牵制内阁的权利而已,你还真当它能挑战天皇么?
内阁轻而军部重,确是日本军国时期的特征,但这只不过是说明天皇对军部的直接领导权和所谓的并行政治二重政府而已.但权利始终却是一元的。

三:统帅权
你的所谓内阁与军部的"统帅权"之争只能说要么你是故意扭曲统帅权要么不懂日本宪法.难道你不知道统帅权仅仅是独立于政府(内阁),而不是独立于天皇?这就是"统帅权的行使及其结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无权对军队的统帅指挥及结果提起质问,要求说明及批评",一样的,统帅权是为天皇服务,别一相情愿会错了意,以为统帅权就是军部独立于天皇之外掌握军队好不?统帅权是军部独立于内阁对天皇负责,说白了,其实质就是军人干政而已.
但请你注意,统帅权干的是什么?是政而不是权.

四:御前会议
你对御前会议的莫名其妙的解释让我发笑,你看过《昭和天皇独白录》没?多次天皇在御前会议上的人事(内阁军部)变动安排甚至命令内阁辞职的记录都表明御前会议是标准的阁臣上朝奏事恩请皇帝批准的朝会,圣断可不是只有天朝皇帝才有的英明决策哦。另外,那里面也记载了军部在军事行动前期策划/中期实施/后期结果都要面奏天皇的,请别把御前会议当摆设.

PS:倒霉,刚因偷懒被抓而扣薪水...如果你还想继续让军部拥有凌驾皇权之上的权利,那就下班后继续.

TOP

午休,补一下:
亨利你既然醉心战争战略,难道就不懂决策者是怎么一回事么?决策者是拥有拍板权的人,无论是拍板决定权还是拍板否决权。
从东亚共荣圈战到美日矛盾战到内阁与军部再战到天皇身上,但无论板多少书,只要你否决了天皇身为决策者的地位,那么任你再怎么拔高军部的地位都是错的。

TOP

 20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