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手机数码
|
汽车资讯
|
游戏硬件
|
评测专题
|
手机壁纸
|
海淘值得买
|
度假
|
求职招聘
|
广告联系
»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TGFC Lifestyle
»
完全数码讨论区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苹果在中国只能是烂土豆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数码手机]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苹果在中国只能是烂土豆
RestlessDream
小黑屋
帖子
31689
精华
36
积分
32879
激骚
616 度
爱车
主机
相机
手机
注册时间
2005-9-9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31 11:44
显示全部帖子
by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刘罡
同样是成熟后坠落的苹果,在17世纪的英国能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在当时的中国恐怕只能引来文人骚客的一声叹息。如果谁将这归因于中国人缺乏观察自然的敏锐眼睛,那他就肤浅了,因为在一个小小苹果背后,是中英两国当年在自然科学环境方面的巨大差距。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西方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严肃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1673年,惠更斯推导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推导出,维持行星运动的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基础,牛顿根本不可能凭空想象出万有引力定律。而这些科学基础在17世纪的中国并不具备。
300多年后,又一个“苹果”开始在西方大放异彩,在金融危机导致科技企业普遍处境不佳之际,苹果公司第一财季的利润却飙升50%,这主要是受到该公司iPhone等创新性科技产品的提振。一些中国人可能会愤愤不平地认为,iPhone并没有什么独门的硬件技术,这从iPhone的山寨版在中国迅速遍地开花便可得到证明,中国人缺的就是那么一点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中国最缺的不是创新力,而是欣赏并迷恋创新性科技产品的社会土壤。诚然,iPhone红遍美国后也在中国吸引到大批粉丝,融合了众多高科技元素的大片《阿凡达》在美国接连刷新票房纪录之余也在中国赚取了真金白银。但如果它们没有美国人追捧在先,会有大批中国拥趸追随于后吗?
所以,中国人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绝不仅仅是缺乏一双善于观察自然的眼睛;同样道理,中国没有 iPhone这样的创新产品出现,也绝不是因为中国人缺乏灵活的头脑,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中国人对创新性产品缺乏那种发自骨子里的期待。苹果公司周三发布了“革命性”产品iPad,宣称要让已经拥有智能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相信,他们还需要一部iPad。可以想象,要是中国有哪家公司敢出此狂言,实际拿出的却是一个让iPhone和iPod touch的用户颇有似曾相识之感的东西,首先迎接它的将是消费者的口水和板砖。我这绝不是妄加推测,因为《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一位读者已经针对iPad留言说:苹果这次真的让它的所有粉丝失望了,iPad不过是又一个大号的iPod Touch……我为什么需要一部 iPad?
当然,iPad能否兑现苹果的“革命”诺言还有待观察,但我们看到,在iPad正式发布之前,美国科技媒体与博客上对iPad的各种猜测已经持续了长达数月。热门博客上几个月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据称为iPad样机的照片。记者们追踪苹果公司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试图揭露设备细节。这里面固然有苹果公司及其掌门人乔布斯的明星效应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它生动反映出美国人对创新性科技产品的热切期待。一个社会,只有存在大量热切期待新产品、勇于尝试新产品的用户,创新型企业才能有生存、发展的土壤。我们中国人在抱怨本土企业缺乏创新的同时,能否想想我们自己是否发自内心地欣赏创新。脑白金那则“今年过节不收礼啊,收礼就收脑白金”的俗恶广告之所以能在媒体上经久不息,不就是商家摸准了我们中国消费者的老脑筋吗?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UID
47362
帖子
31689
精华
36
积分
32879
交易积分
0
阅读权限
1
在线时间
55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9
最后登录
2019-11-19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控制面板首页
密码修改
积分交易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基本概况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