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屋
回复:腐女爱看《士兵突击》 从本剧中人物情感塑造最细腻的第7至12集中,史今和三多在擦坦克,史今看了三多良久后说: “今晚你用我的被子吧”--这种关爱非同一般的责任和承诺的范围吧 “谁谁,谁像你大哥了,我不会陪你说话,也不可能帮你打架”(甩掉抹布而去)--似乎这一动作也超出的正常的反应 接下来连长给史今训话,要把三多调到炊事班,史今立马说不行,他说: “我可以去,但是让他去就否定了作为一个战斗人员的价值” 连长质问他三多有什么价值,他的回答是 “他的价值是,我暂时没有看出来”。--这其中隐藏着某种心理矛盾。 接下来六一劝史今赶走三多,六一对史今说: “我求求你,我求求你行吧,不为三班不为七连,甚至咱们都不为成绩,就算他是全军第一牛人咱也不要,行不行啊?就为咱们在一块那么多年,寝食同步,有难同当的。(稍停)当兵最怕一件事,人来了,人又走了,(转身)你别让自己走。我们跟他没情份” (史今傻笑:)“可是我跟他,已经有了情份” (六一满脸失望加无柰):“我靠” 史今问凭啥把三多崩了,六一答到:“就凭我们不想看着你被他拖垮” 伍六一对史今,所有能说出口的话已经是足够的克制和委婉了: "我们跟他没情份"--如果这里指的是战友情,那么也不能以这为理由拒绝三多呀。 "我唯一的朋友被你抢走了"--是什么样的一种朋友会害怕别人抢去?不是友情吧,爱才是一对一的,拒斥第三者的,互相占有的忠诚关系。 "每天臭不要脸的跟在他后面,占用他所有的时间和友情"--是什么样的行为算得上臭不要脸?肯定无关友情吧。 "每一次看见你我就想起他,这就是我讨厌你的原因"--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致使人想起一个人就会讨厌另一个人?是爱吗?不是爱吗? 合乎情理的解释是:当友情到达精神上的密不可分的程度,爱就产生了 这些话很巧妙地被其它一些话分隔开,很多想用“我”的时候用了“我们”“咱们”,还有几次史今欲拍三多又止的特写,六一为了史今给三多掌捶。这样的对话以及表示亲密感和距离感的动作表情还有很多,都显得非常真实自然,而且使得其中的微妙感情被技巧性的隐匿了。另外如果三多的演员足够俊朗,这种感情更加让人怀疑,这正是导演的挑人技巧,以避免过于明显的偶像化和情理化。这些处理都轻易地使得观众们相信:这些话都不代表任何爱的成分,取而代之的合理性解释是责任、承诺以及战友情,那为什么别人就没有对史班长那样。只能说这种感情仅仅单向出现在六一对史今的特殊原因被巧妙地忽略了。 编剧很清楚,其实他记忆里的“三多”长着一张更可爱的脸,而六一和班长的情份和关系不用说明,只能靠个人去体会。这种角色和情景的安排只能点到为止,加一分则暴露,少一分则不足。而观众需要的就是这种模糊、内敛和朴实。听者无心,但作者有意,能把人物情感写得如此细致微妙的人一定是能对其中细节洞悉秋毫的人,也一定是感同深受的人。我不用一一列举,如果你看过关于弗罗依德的性与潜意识,就知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看上去理由简单的偏爱定有更深层的原因,我相信不用我说,有人已经发觉到了。 当然我得承认有些语言,表情和动作是为了剧本创作加上去的,另外从整个剧情来讲,演员的表演也是为了剧本的一次"再创造",因此,我不知道对本片的艺术化处理与事实的还原到底有多大差距。 “关于完美男性的标准,希腊人创造了一个公式‘高尚+漂亮’” (《古希腊青铜时代的乐与忧》第81页),高尚决定了人的人格魅力,漂亮决定了外表基础,可以说是外在与内在的结合,而《士兵突击》中重点突出了高尚,把漂亮放在其次的位置更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比如帅气的人被越放在被动和次要角色,而普通长相的人引领了故事主线,主角三多是表现最懦弱的,也是感情表达最内化的,他不傻,这么做是成功也是必须的。 有趣的是有些人喜欢看这部片子,但他列举他喜欢的是连长高城那句话:“把他拉出去给我毙了!”。的确有人深受感动,但不愿承认是因为男人间的情感,而是表面的对抗和羞辱更让人兴奋,事实也是如此,人们需要这种内敛的情感,就像男人们总说不出“我爱你”三个字一样。而这种爱代表的是与性无关的纯精神之恋。“同性之爱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为它代表了最为崇高的爱情。公元前432年,斯巴达军队败于底比斯的“神圣军团”,而这一精锐之师,从将军到士兵,全由一对一对组成,因为人们相信,爱情能够激发爱人们的勇气,他们为了高尚的目标可以英勇地去死。爱情是男人们之间的事,这才是古希腊最大的秘密。” (《古希腊青铜时代的乐与忧》第82页) 史今的细心和眼泪,三多的脆弱和敏感,六一的暴躁和冷峻。“我是说,你对我很重要”,“你别让自己走了”,“到了新地方就没人宠着你了”,“要笑,笑一个给我看”, “好好活着就是有意义!”……正是这些核心台词,每一条,温暖的情意溢于言表,感染了我们的心。反映了人们害怕孤独和冷漠,害怕自由过后的迷失感,害怕在未知的未来中一次次的分离与隔阂。
查看详细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