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看了上星期5的环球时报,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脑白金卖的那么好了!

日本两大图书中盘商(代理图书批发流通业务的中间商)之一的东贩日前评选出了2006年度日本十大畅销书。历来所向披靡的《哈利·波特》拱手将头把交椅让给了超级畅销书《国家的品格》,原先并不十分起眼的《以铅笔读写奥之细道》和《不生病的生活方式》则双双脱颖而出,晋级五强。日本媒体认为,今年的十大畅销书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世相,也包含着日本人种种的无奈。
  《国家的品格》最畅销

  2006年最大的赢家当属身为数学教授的藤原正彦,他的《国家的品格》(详见本报2006年5月19日21版)以232万册的惊人销量位列十大畅销书之首。按照日本评论界的说法,是不成熟的日本国民造就了这部“划时代的日本论”。而该书一路“快速进击”的理由则是理科系出身的作者往往能够一语道破事物的本质,使书的表现风格简单明快,读者也就能将这部立意深刻的著作当成文化快餐来读了。

  《读卖新闻》在其述评中称,《国家的品格》以独特的视点切中了日本社会的时弊,书中的“品格”一词获得日本“流行语大奖”也属实至名归。出版方新潮社却显得头脑颇为清醒,称该书的热销或许只是因为它给“武士道精神能否救日本”提供了论争的靶子。联想到解剖学家养老孟司狂销400多万册的《傻瓜的围墙》(他的新作《超越傻瓜的围墙》位列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14位),可见,在一段时期内,以“理科风格”道破日本本性的图书仍将作为日本书业的一大热门板块。

  伤感文学取代纯爱风潮

  在2006年度日本畅销书排行榜中,紧随《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日文版之后列第三、四位的是《东京塔》和《以铅笔读写奥之细道》。前者为“哭泣小说”的首席代表,不仅赚取了读者大把的眼泪,还在纯爱风潮行将消散之际,又一次催红了日本的伤感文学。后者的首印数仅区区8000册,不料只过了5个月,该书就成了狂销6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着实令日本书业人士大跌眼镜。对于这本借助“练脑热”红极一时的练字本,《朝日新闻》曾发表书评,认为当今社会由于电脑的广泛使用,手写文字的魅力显得日渐黯淡,《以铅笔读写奥之细道》堪称“与电子化时代逆行的独特创意”。

  与健康相关的图书依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此番《不生病的生活方式》跻身五强即为明证。该书作者新谷弘实在书中设问:医学在不断地进步,可生病的人为什么仍在不断增加?他指出,相信所谓的健康常识太危险,并颠覆了不少传统的健康理念,提出酶决定寿命这一全新的观点。谈到健康类图书畅销的背景,《读卖新闻》用略带苦涩的口吻评论道:在看不到前途的当今时代,唯一能够依靠的或许也只有自己的身体了。

  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动物的森林》游戏攻略本得以位列第六,全都仰仗日本这个游戏大国深厚的群众基础。紧随其后的《看见人的九分》可以归为人际交流方面的“攻略本”,作者竹内一郎试图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等各种知识,从表情、动作、眼神等多项细节入手,将日本人引进“非语言交流”的大门。

  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的《新·人间革命》可谓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中的“常青树”,此番第15、16卷再度位列第八。该书以饱含真善美的笔触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青年的群像,读者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感动”二字。

  育儿书备受青睐

  随着日本社会少子女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对孩子成长的关切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对于广大的母亲来说压力在无形之中大增,于是各类人性化的育儿书也就备受青睐。由知名精神科医生明桥大二所著的《幸福育儿忠告》连出3本,本本畅销,以累计165万册的销量荣登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九名。

  最后闯入十强的是野口嘉则的《镜子的法则》,讲述母子之间一段充满爱与感动的真实故事。此书在出版前就已在网上被炒得火热,腰封上的宣传语声称读过此书的人十个当中有九个都会落泪。看来这又是一颗“催泪弹”,至于是否如此灵验,只有请读者亲自体验了。

  想想日本人也真是活得够累的,整天怕自己“脑子不好使”会被淘汰,只得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练脑书;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也只能手捧“哭泣小说”,靠“周末号哭”来宣泄一番;要不就是狂打游戏,以此来放松或者说是麻醉自己。如今练脑书、“哭泣小说”、游戏攻略都已悉数登场,不知道在新的一年,日本书业还能拿出何种利器,来缓解读者们那根紧绷的神经?▲


看最后一段,多少能看出点脑白金卖的那么好的原因。。。。。。。

原地址   http://paper.people.com.cn/hqsb/ ... ontent_12231529.htm
  


TOP

引用:
原帖由 erduoyan 于 2007-1-7 21:04 发表
那美国卖了快100万是咋回事?
快100W,和日本的销量比差很多啊!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