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我是怎样搞垮SONY帝国的》书评(冰冷雨天)

http://www.bullock.cn/blogs/ird/archives/153787.aspx

领导企业的领导人的迷茫
俞天任 @ 2011/6/26 19:31

“制造业立国”是日本在战后一直在坚持的国策,日本也确实拥有一批世界一流超一流的优良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的领导人也是大家注意的对象,因为他们的考虑和想法会影响日本经济的走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世界经济。



日本的这些大企业的领导人也喜欢著书立说宣传他们的思想,因为公司的商业活动规模都远远超越国境达到各个大陆,所以这些论著的着眼点比较高,论述范围也比较广,最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1989年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和石原慎太郎合作的论述日美关系的《日本可以说不》。



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的经营者们已经不太对国际事务和外交姿态指手画脚,写作内容主要都是本企业的问题,最多涉及一下本行业,所谓国际问题也就是谈如何应付世界其他国家同行的挑战,这类书籍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出版文化社的对日本大企业领导人进行采访的“领导企业(Leading Company)系列”,这个系列到现在已经出版了包括佳能,东芝,丸红等著名企业的十本。但这个系列基本上都是有关微观经济的讨论,虽然名为“领导企业系列”,但很难看出这些作为“领导企业”的领导人们对国家的关心。



2009年9月,幻东舍出版了一本与众不同的新书《日本大转换~今后十年的变化从你开始》,作者是原来曾经担任过索尼公司CEO和董事长的出井伸之。



索尼公司从战后的1946创业,从制造磁带录音机开始发展成一个世界著名的电子公司,索尼在音像产品上的成功使得索尼不愧于“领导企业”的称号,世界首创的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录音机,随身听,一枪三束式显像管等产品使索尼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名牌,曾经有过这种说法:“日本的名牌,也就是尼康和索尼”。



俱往矣,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这二十年来的索尼虽然推出过不少新产品和新规格,但除了“产品质量极坏”的口碑之外基本上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就是这位出井伸之也有过极不名誉的过去:2004年1月出井伸之被美国《商务周刊》评选为“2003年最糟糕的经营者”,2005年又被《日经商务》评为 “2004年日本最糟糕经营者”。



对出井伸之的评价如此之低的原因是因为他有点离经叛道,在他担任索尼CEO和董事长时试图突破日本企业所习惯了的硬件制造第一的传统思维,转向提供音像制品的内容服务,这种想法可能实际上并没有错,但没有成功,结果是2004年索尼的营业赤字额高达700亿日元,2005年初出井只好辞去索尼董事长。



但出井并不认为自己的想法有什么错误,日本式企业经营的局限在出井担任索尼最高经营者的时候就已经表现了出来,但他的警告并没有被其他日本企业的领导人和一般日本人听进去,以至于到了现在以“制造业”为立国之本的日本发现可以制造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出井伸之在这本书里明确地打破了日本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日本制造甲天下”的传统观念。“日本制造”在日本仅仅意味着硬件的制造,出井举出了这么一个例子:“花同样的钱,可以制造1000万台彩电和25部电影,看你选哪种。到现在为止日本企业选择是1000万台彩电,这个选择在20世纪是正确的,但是在21世纪呢?”



出井的答案是:“在21世纪的经济系统中选取25部电影才是正确的,只要有热门电影出现,占世界总人口半数的30亿人都能看得到,其波及力量远远超过1000万台彩电,在现在youtube的世界里就更是如此”,出井还以一种非常婉转的方式指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原因:“日本的年轻一代将会慢慢地表现出在内容创造表现出才能”,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日本的年轻一代已经不再具有在硬件制造上的优势了,而制造业的根本就是人。



这是出井一直所具有的观点,但是并不为日本人所接受,在出井看来,日本的金融界和产业界实际上都已经落后于了时代。“90年代的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的金融业一下子变得内向了起来,而在这个被称为‘失去的十年’里,以美国和英国为中心的金融资本主义却取得了丰硕的果实,日本在IT革命的世界潮流中完全落在了后面”。“大量生产方式的产业资本主义已经渗入了日本企业的骨髓,从而无法转换思想,除了持续向欧美发达国家出口汽车和电化产品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任何想法”,而日本也被看作“没有投资机会的国家”,整个日本就成了“无用之国”。



在这次因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日本所受到的直接打击并不大。出井指出这并不是因为日本的经济体系有何先进之处,仅仅是日本还没有从泡沫经济中完全恢复过来这种“塞翁失马”的侥幸罢了,这种侥幸逃脱对日本的未来也不会有多少正面影响,因为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不仅没有随着金融危机而消失,反而进一步扩大了,日本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比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更为深刻。



出井指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只需要最好的产品和最差的产品,很遗憾,绝大多数日本制品都只是不好不坏的中间品,这样对日本制品的需求下降是很必然的”。填补日本被排斥以后留下来的空缺的是被出井称为“中华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China)的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



日本怎么办呢?出井的提案是“支配了20实际的产业构造现在已经到了极限,必须变革来创造出21世纪方式的产业构造,日本必须重新设定至今为止的产业秩序和构造,重新定义面向未来的形象”。



如果仅仅到此为止,出井的提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种豪言壮语式的话真理没什么实际用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区都可以使用,因为政治大方向太正确了。出井的新书吸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他开出了一些具体处方,这和一般说起自己企业的某个具体项目头头是道,但在整个企业的方向上却喜欢含糊其辞的日本大型企业领导人有所不同,无论出井开出的药方是否能够对症下药,这种著述论说的方式应该受到欢迎。



出井伸之首先指出的是亚洲的重要性。和其他从来只看重欧美,近年来好不容易再加上了中国和印度的日本人不一样,出井的亚洲并不尽是高楼林立的上海或者深圳,在出井看来亚洲还有不少地区处在绝对贫困之中,这些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基础建设需要日本,“社会资本基础建设并不仅仅是21世纪形式的城市基础,而是指价廉效率高的农村地区”。日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亚洲国家解决农村建设问题。



出井接着提出的是地球温暖化问题,日本应该发展太阳能,风力,水力和地热能源,除了解决日本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之外,这种循坏型社会还可以帮助亚洲其他国家。



出井伸之在这本书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反复地诉说这种“循环型社会”,和其他环保主义者的循坏型社会的设想不同,出井的设想是和脱离“产业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的。出井所设想的脱离产业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学习美国式的金融资本主义,因为连美国自己都还没有从金融资本主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出井提出的“循环都市”到底是什么概念呢?他提出的是“江户的21世纪版本”,向明治维新以前的江户时代学习,建立一个“闭锁”的国家,出井一语惊人:“我们能向3,000万人而自给自足的江户学习的地方很多”。



在这里“闭锁自省”并没有什么要回到闭关锁国那个时候的意思,出井伸之的意思是只有在闭锁的环境中酿造出来的独自的文化在走向世界时反过来才会具有普遍价值,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后走上国际舞台以后一直是从里面看外面,一直在学习别人,出井伸之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的目光是不是到了应该转一转的时候,在这个危机的时代,日本的回答可能是‘朝后看’更加合适,一直在朝前看拼命往前走的日本有必要停下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走过来的道路。”



出井伸之的提议到底会得到多大支持现在尚未可知,起码可以肯定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支持的浪潮,因为这种思考方法从表面看来和强调政治正确,只有进步发展才是正道的日本文化并不相容,但是从最近一段时间日本的文化市场发生的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热表明,日本人自觉不自觉地已经在开始审视走过的道路了。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发生过很多问题,遇到过好几次危机,每次都是靠“向前走,总能找到出路”这种信念摆脱了危机,但是这次从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一直无法恢复经济的自律循环,人们已经开始怀疑日本式产业资本主义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这个时候曾经是领导企业的领导人的出井伸之提出的逆向思维起码是反映了日本人的迷茫。

[ 本帖最后由 md2 于 2011-7-11 11:0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