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原创影评 | 剧透警告] 你捡了姜文的银子,还是他的枪?

一个表达无力时代,一个表达无力的环境,除了创作者喜欢吞吞吐吐地隐喻,也会培养出一批推背图式的索隐派观众。

让子弹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过火和癫狂的Cult片后面是我们熟悉的一切:得势的利益集团、如鱼得水的两面派、诗化正义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以及面目模糊、有时候似乎是背景有时候是受害者有时候又似乎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的人民群众。

但我坚持认为这些元素之所以存在,之所以被注意到,完全是因为导演熟悉这一切,可以把它作为信手拈来的材料——当然,更重要的是敢于表达的勇气。但它和下意识的隐喻无关,和一厢情愿的过度解读无关。就像红楼梦无疑是一部出色的小说,但相比于从中看出阶级斗争为纲和封建贵族没落的红色评论家,很可能把它当才子佳人言情剧看的读者,才是离作者更近的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10-12-27 15:17 发表


我们为什么要离作者更近?

曹雪芹难道不是落魄之后,离那个纸醉金迷的生活更远了,才在笔下“更近”了?
因为这部电影的主创似乎希望拍的是一部有趣的电影,旁证之一是TG转帖过外滩画报的访问。对,就是不急于表达思想的那篇。而我恰好认为,中国的文化市场稀缺的是有质量的趣味,而不是微言大义的思想。

但这当然不妨碍道学家从红楼梦中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喜欢怎么解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是个人自由。只是看见一部有趣的电影不容易,就像昆汀《无耻混蛋》是一部不会年年出现的有趣作品,很cult很疯狂。但可能也会有评论认为这电影是在通过里面的角色,隐喻英美法三国在抵抗法西斯时的尔虞我诈:美国人不过是一帮痞子;英国人最矫情,竟然派了个演员执行任务;敌占区受压迫的法国人民反抗最彻底……诸如此类。我尊重一切评论的权利,但也不免担心在这样的氛围下,纯粹的趣味会越来越少,搞电影的都成了社会学启蒙狂人。就像昆汀们喜欢用趣味解构神圣一样,喜欢用神圣解构趣味的评论家,大概是真有的。

我们太缺乏肯放松的、肯专注于趣味的导演了,或许根本原因是我们缺乏肯放松的观众。即使哪天他们看到了一部有趣的电影,也会去想:你怎么能只满足于说故事呢?你怎么能只是拍得有趣呢?你怎么能不急于表达思想呢,电影除了娱乐人,不还是要教育人么?

虽然八竿子打不着,但这个国家对“文以载道”的热爱还是让人忍不住想起张爱玲和当时如火如荼的革命文学之争。我近乎过敏地认为,比逼迫张爱玲们写革命文学更无趣的,是用解读革命文学的方式解读张爱玲,从《倾城之恋》中看出资产阶级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从《金锁记》中看出封建社会对小人物的压迫,等等等等。

也许几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回过头看。人们会发现救赎了旧上海的,不是那些强加上去的庄严解读,而恰恰是那些被忽视的,属于张自己的,和社会环境无关的小趣味。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aadf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0-12-29 08:40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