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屋
原帖由 @Lucifer6E 于 2013-7-5 15:13 发表 转自《清影像》 脑袋里想像这样一个场景: 我手持一个大棒,走向韦家辉。 他正低着头,嘴里念念有词:心盲无明,因果报应,要舍得,要放下…… 我操起棒子就往他脑袋上一抡:喝! 韦生浑身一震,双膝一软,跪了下来。 一道阳光照在他的身上。 他平视前方,双手合十,眼含泪光:俺大悟矣。 我大声叹了一口气,对全世界的观众说:这回好了,韦生再也不会写类似的剧本了,他终于真正的放下了。 那道阳光迅速撤离,寻找下一个冤大头。 看完《盲探》我就这感想。 这片子像很多人说的,多类型多情绪混搭,自然会有一半人接受无能,但也有人看到G点的。 我觉得非常过瘾,也非常佩服。 自己写过剧本的人会更有感触,类型的变异和融合,情绪的喜悲交集是最他妈难写的。韦生在这片子反复穿梭,大胆得紧。 明明从演员到用意,都是做一部娱乐片,但韦生就是要挑战观众正常的接受模式,企图从普通娱乐片的剧作里延伸出其它的东西。从《单身男女》的双雄战、《高海拔之恋2》的戏中戏、到《盲探》的混搭风无不如此。虽然有些场景明显是为了照顾观众,但整体仍很精彩。 自然不能用“本格推理”的眼光来看《盲探》,它是变格,是有点京极式的神怪,而且韦生从《大只佬》开始,连着几部电影用的都是同样的破案手法:上身!——这个改日再截图。 韦生不搞怪,写纯推理,也挺妙。比如刘德华从吃炒饭太咸,吃烤虾太干,吃帆立贝刚好的福尔摩斯式演绎法来推导人物心理。 在案件揭秘上也不弱,主体故事全都是拐两个弯以上的推理。 而且《盲探》的剧情与主题呼应之处也是很严密的。 一般人会认为,阿婆追阿叔搬家那段无聊,其实必要性极大,光是视觉上,就有三方面渲染爱魔基因:其一、阿婆化妆与孙女整容;二、躲柜的遗传;三、阿婆翻上车很灵活吧,那姑娘跳下楼捉奸也不输啊。尼玛都有功夫的感觉难怪最后浴血大战。 说到捉奸戏,也是有呼应,姑娘一家三代都是被小三或当小三,纠结哪,会杀人的。 你真心找不到一条对剧情对主题对人物是无用的点。哪怕林雪的士司机身份也与夜魔的士司机相呼应。 当然这种严谨会被人物细节的夸张给冲淡了,毕竟是个喜剧,也别要求什么深度。但老子一眼就看出来,这剧本真心不一般。 创意、技巧和胆识,全都有。 年轻人该谦虚的时候就要谦虚点。华语影坛类型片,韦生编剧说第二,没人有本事说第一。 不服, ...
查看详细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