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讨论&乱弹] 为什么美漫拍成电影后可以有全球级的影响力, 可日漫就差远了.

引用:
原帖由 bigwizard 于 2013-7-25 20:27 发表


在银幕的看到高达站起来的震撼,不会丝毫逊色于柱子哥变形。

剑心真人版就不错,如果在影院,牙突和拔刀术时,估计粉丝也是具体鼓掌
但。。。。毕竟太小众了。。。。
好莱坞会跟你说 人坐在人形兵器里驾驶这事儿本身不可能,除非驾驶室有反重力回馈,不然驾驶员要颠到吐血。

美漫虽然99%都是胡编,但漫画是漫画,电影是电影,电影会建立在一个特别冠冕堂皇的科学基础上,编不了的就用外星人来代替。

其实电影已经剔除了漫画中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了,漫画钢铁侠前可是一直顶着那个他在监狱里造出来的盔甲外形战斗了好几年……

要是好莱坞拍高达……估计会让高达变成人工AI的吧……

[ 本帖最后由 coolswan 于 2013-7-26 14:5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萝卜 于 2013-7-26 15:48 发表







http://www.tfw2005.com/boards/at ... vatar-amp-suit-colo ...
你先想想这个多少米吧……5米最多了。你开个挖掘机也就这意思。

高达是18米,按3米一层楼来算,也得到6楼了 不考虑地球引力的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 于 2013-7-26 15:27 发表

钢铁侠那么摔就已经吐血身亡了吧。就直接1里最后对决里那种摔,穿钢铁战衣有毛用啊。
钢铁侠的盔甲,漫画里有讲过,TONY自身穿着一层锁子甲一样的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外面是战衣本身的保护层,纳米材质,可以抵消一部分外界冲击。

而战衣本身是按照TONY骨架设计的,也就是起了一个框架的作用,受到伤害承重的首先是框架,然后是保护层,然后是贴身甲,然后才是肉身。

电影2里的背包型装甲特别脆,就因为为了便携而牺牲了骨架设计。所以TONY伤得很严重。

TONY也曾因为受伤 酗酒 抑郁而一度放弃当钢铁侠,窝在实验室里造出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半克隆机器人让它穿着盔甲去战斗。后来克隆人暴走了。这在电影里改编成只有盔甲里面是空壳。

电影3以后的剧情里,会出现的装甲会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TONY被注射绝境病毒后,身体与病毒中和发生变化,TONY研究出一种内衬装,可以直接吸附装甲,这个在电影里已经出现过,不是很成功,所以应该不会有。
第二个是TONY根据上述理念,将一套纳米装甲置于自己骨骼中空的部分,然后在身体上打洞,可以随时用脑电波控制装甲着装,这个和凯普挺像的,而且纳米装甲可以提高TONY自身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并且能随时治愈,附加超能力是隐身,蜘蛛感应,让蜘蛛感应无效化的反蜘蛛感应。但缺点就是皮薄完全不抗打。
第三个就是现在漫画连载的液态装甲,可以放到一个公文包里,液体状,强度和以前的铁皮装甲差不多。

最大快人心的消息估计就是HT以前的mark2全都变成了坑爹货。因为根据奥创纪元的剧情和复仇者2已经确定为奥创纪元的思路猜测,妇联2里TONY会穿最原始的mark2装甲,就是那个飞到天上被冻下来的。
但是有奥创就必须要有蚁人博士,所以蚁人1的剧情肯定是奥创,然后和妇联2接轨。

所以嗯,液态装甲什么的就不会存在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 于 2013-7-27 03:00 发表

根本没用。以电影1里最终决战的时候摔来摔去的那种状况,已经不是有没有办法通过盔甲来抵消冲击的问题了,而是TONY的五脏六腑都在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下坠的时候突然被地面或者其他物体冲击然后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速 ...
记得以前看美国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一种最贴近官方的非官方答案就是方舟能量可以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能量让装甲可以常时抵消外界冲击。曾经TONY用艾泽拉金属造过一个战衣,后来因为金属太硬导致冲击力抵消不成功给肉体造成的冲击太大就归到失败作品里了。

我说美漫拍成电影基于科学理论并不是全部,是基于一种,而且比较冠冕堂皇。比如高达拍成电影的话,如果前30分钟铺垫一下主角发明了一种某某科技,让驾驶员在驾驶舱里可以不颠,并把它解释出来,估计观众就能接受。

另外美国不太接受未成年人拯救世界,蜘蛛侠也仅有那么一只,而且还越来越低龄,peter刚出场时是16岁,616主世界的当下已经30岁了,惊奇里的peter死的时候是17岁,现在的二代蜘蛛侠只有14岁。

虽然美漫受众是8——30岁的人群,但美国人更能接受成年英雄。日漫里野比是小学四年级因为机器猫连载在《小学四年生》的杂志上,其余那些所谓14岁16岁的主角其实思维和身体素质怎么也得20岁了,但因为读者受众是10——16岁,日本人更能接受英雄年龄跟他们差不多以便随时YY。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