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杂谈] 突然有一个问题:那些汽车杂志、汽车网站的编辑们,真的知道吗?

因为经常看汽车杂志和网站,这类专业媒体的编辑,几乎都是用“操控性”来评价车子的好坏的。

印象最深的是yyp,似乎点评的比别家稍微深入一些。可仍然让我觉得好像他也不懂。。。

比如有时评价某款车,他会说悬挂不够好,甚至具体到弹簧不够好、行程太长或太短、或软或硬。可问题是:他知道怎样调教出一副好的底盘吗?如果她不是专业的,那么他的“感觉”或者“经验”可靠吗?他点评的到位吗?指出的不足就肯定是准确的吗?

我非常质疑?

还有一类,所谓操控性的评价,说方向盘指向性不佳,反馈少、速度慢等,转向的调整应该也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吧?经常会看到不同媒体评价一款车会有一些出入,大多是用词上的不同,但有时差异已经大到能让人察觉到有很大差距。。。。

细想下来,这类主观性很强的感受,没有人、没有媒体做一个全面而横向的量化对比。也许有人说不可量化,我觉得这是让我赶到痛苦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只要想做就能量化。。。。。

比如,你玩游戏的时候,调整车子的属性都少不了“Steering”“hanging”“Acceleration”“speed”等基本项,既然前两项在游戏里都能量化,为啥不能在评测中给与量化?

比如以bmw3系为基准,他的转向速度、反馈、力度都是100分,而某款烂车可以都给0分,或者雅阁都给60分,这样来衡量。。。当然可能在某些细微的方面人的感受已经不足以分辨而需要借助专业仪器。。。


TOP

要我说汽车之家还算好的,爱卡那种广告满版的更厉害,平面杂志也是,有一些是和国外合作的,比如ams、car and drive、topgear、driver什么的,编辑水平感觉也非常有限,不过经常能参加原杂志国外邀请的试驾,羡慕嫉妒恨!

看香港的杂志车王、人车只什么的也仅仅是好点有限。。。。

而且说起打分和量化思维,我觉得这点国人真的就是欠缺。

比如10楼说的,很多杂志会给一个车各部分分别列出项目然后打分,ams一直有,不过这些分数今天看来也相当粗糙,聊胜于无吧。

比如车托之家测量乘坐空间时会用几指头几拳来评价,但是经常不给出测试者身高,前排乘客所谓的调整好合适坐姿,也不知道是怎么调的;反观德国人,就有一个折叠的可抽放的工具来测量空间,还有一个激光环视仪器测量全车360度视野。。。。。

差距啊。。。就跟中医西医似的。。。。。。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