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电脑] 突然觉得360安全卫士不错,想推荐给别人,大家来说说有什么缺点?

本来已经销声匿迹的流氓软件,在过去几个月社会舆论的一片声讨和杀毒厂商的全力喊打下,却突然不知从何处大量涌出。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商界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谁从混乱中获得最大利益,谁就最有可能是混乱的制造者。反流氓软件厂商打着用户的旗号,背后都有着巨大的求名牟利的商业动机。那么,让我们看看谁从中获取了利益?

  2006年11月11日,一款名为“my123”的流氓软件突然爆发。许多互联网用户在开机时发现自己的浏览器首页被强制篡改为my123.com。更为猖獗的是,在随后的72小时内,my123先后出现了多达6个版本的变种。有数据显示,国内至少有250万台电脑已经感染了这个病毒,一场互联网恐慌自此大面积爆发。就在11月11日my123流氓软件爆发后几个小时,360安全卫士遥遥领先于其他杀毒软件厂商,于12日凌晨就推出了号称国内第一款针对该病毒的专杀工具,宣称能有效遏止该病毒的传播。人们迫不及待地四处下载这个最新的杀毒软件来围剿my123病毒。360安全卫士的“应时而动”,赢得了众多网民的拥戴。360安全卫士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当下“最具社会责任感”杀毒软件的代名词。

  某网站的运营总监道出了这其中的玄机——如果行业不乱、网民不怒,谁会来关注“360安全卫士”,“360安全卫士”又怎么能在短短几个月内达到近千万级的装机量呢?该运营总监解释道:因此,出资制造毒性巨大的流氓软件,搞的网民怨声载道,然后立刻出现,以帮助网民解决危难的名义让网民安装软件,自然成了“360安全卫士”推广软件最有效的商业手段。

  近日,某软件专家透露,在my123肆虐之后,他对这个软件程序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是一个使用[C++]编写的, 使用驱动保护的流氓软件程序。然而就在程序的源代码里,他发现了软件驱动作者的签名“WTP”。在业内有一种惯例,编写程序者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代码里。毫无疑问,“WTP”就是这个程序的缔造者。

  事件进展至此,真相渐渐浮出水面。的确让人意想不到,恶意软件“my123” 竟有可能与恶意软件查杀专家“360安全卫士”共同出自奇虎公司!这样一来,千万的互联网用户被奇虎彻底地忽悠了一次。自己先一手炮制出多个“杀人劫舍”的流氓,把互联网用户整得苦不堪言,另一边却将自己扮演成铲除互联网罪恶的“正义英雄”,然而这场劳民伤财的“英雄救美”大戏究竟为何?始作俑者花了这么多银子难道只是为了给网民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互联网真的有这么多的流氓软件吗?

  看来,热闹的反流氓软件运动背后隐藏着商业盘算。可以确定,前段时间,民间组织反流氓软件联盟变身为公司,这直接导致民众对反流氓一方的怀疑。比如炒热流氓软件话题,给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厂商扣上流氓帽子,吸引网民眼球,以快速推广他们新版软件的销售。流氓与反流氓,与贼喊捉贼,这个古老的游戏被别有用心玩得很纯熟。而广大网民则是一群善良的羔羊,被人赶来赶去,充当别人发财的筹码和工具。

  如今,雅虎案中败诉后的奇虎,尽管因为不正当竞争需要支付巨额赔偿,却仍然公开宣称要将这场“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流氓软件斗争进行到底。相信总会有不识趣的流氓软件被别有用心的商业团体制造出来,网民们继续被赶到使用流氓软件这条路上来。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