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46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

《Red Dead Redemption 2》通关感想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音乐、叙事、人物塑造都是上品,画面是极品。第六章尾声开始到剧终我竟然三度几近落泪。John Marston就是Arthur Morgen的救赎,家庭、婚姻,爱情、友情、亲情,新世纪、新大陆、新的人生的开启,所有Arthur无法触碰和企及的一切,Arthur用自己的生命带给了John。这份奉献与他们二人的情与义无涉,只与Arthur的“救赎”有关,尽管这救赎是用鲜血和死亡换来的;但我想,当Arthur弥留之际,躺起山崖上望着东方徐徐升起的红光耀眼的朝阳时,他想到的一定不是死亡和鲜血。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JSRF 激骚 +2 最骚 Rated by wap 2018-12-28 14:59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xiaohua127  于 2018-12-28 01:41 PM 发表
用你坛某些人的话说,啥都好,就是不好玩?
跟《黑暗之魂》这种游戏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我承认游戏好玩与否确实是影响游戏品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觉得如果在“电影性”上做得够足够好,也不能一概否定作品的优秀。杀敌升级通过打击感和系统探索还有对操作严苛要求下不断尝试后成功获得的快感和喜悦,不应该高于体验和品味时代、人生、情感给人带来的感动和唏嘘。

本帖最后由 grammyliu 于 2018-12-28 13:55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quigonjinn  于 2018-12-28 01:57 PM 发表
所有的游戏,不管是古老的AVG游戏、RPG游戏,还是后来的ACT游戏,或是近些年流行的开放式游戏,所谓的剧情,真的是很少很少很少很少很少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甚至连“不错”都很少见。

包括当年70、80后号称哭到死去活来的仙剑,包括当年各路日式RPG、SLG,包括如今各种GOTY,仔细一琢磨,无不是八流编剧、九流剧情。

所以你可以说一部游戏很爽、很好玩、很过瘾,但千万别随随便便讨论所谓的“剧情”。因为但凡读过一两部正经小说的人都会觉得味同嚼蜡。
你是质疑我的文学鉴赏力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泡泡嘴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8-12-28 14:18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永恒蔚蓝  于 2018-12-28 02:47 PM 发表
大表哥是一个大部分评价里对游戏性只字不提的游戏,是这样吗
任何成年人都懂得从一个人、一部作品和一个组织获取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并珍视它就足够了的道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混血王子  于 2018-12-28 02:44 PM 发表
是怀疑你的游戏鉴赏能力,话说列个书单也说明不了什么,有空写点文学批评才看的出来文学鉴赏力
那你也看完这么多本小说后再感受一下本作的剧情,然后再质疑我不迟。提醒一下,看书这件事给“无机酸”留的空间有限,因为毕竟书这玩意不能“优酷通关”。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n2  于 2018-12-28 06:14 PM 发表
我没太懂,你说你是一个作家,那么大家看看你的作品知道水平。

你说你不是一个作家,你是一个读者。
是书看多了就有鉴赏能力吗?
那么每一个中国学生学了英语十几年,都是英语大师了吗?

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一本书,写出很多东西来。但是这样就能分出高低?
你不懂的事情有很多,所以多读点书是没错的,这世界所有的道理不是全靠所谓的逻辑和抬杠就能搞懂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混血王子  于 2018-12-28 06:23 PM 发表
我质疑的是你的游戏鉴赏水平,现在加上你的逻辑能力
你开心就好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yuong32  于 2018-12-28 06:25 PM 发表
其它说的都行,唯独这句话不能赞同:“杀敌升级通过打击感和系统探索还有对操作严苛要求下不断尝试后成功获得的快感和喜悦,不应该高于体验和品味时代、人生、情感给人带来的感动和唏嘘。”

首先,游戏性不是单纯的“严苛操作要求下获得的快感”,游戏性设计其实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想做出好玩的感觉其实是很吃功夫的,很多游戏并不拼操作但照样好玩。

其次,既然玩的是电子游戏,那为何游戏性带来的乐趣就不应该高于所谓剧情带来的感动呢?现在的电子游戏已经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媒体,单个软件可以突出游戏性,也可以着重表现剧情、电影化和代入感,百花齐放不是很好吗。
我的主旨是这是两种不同的方向,不该厚此薄彼,没有谁一定比谁重要的意思。之所以大家现在觉得游戏性比电影性更重要,那是因为以电影性为卖点的游戏素质跟优秀的电影比起来(大家很自然的会去跟IMDB上8分以上的电影比较),在本作出现之前确实是让人大跌眼镜,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塑造(主要是这两个文学属性)都跟优秀电影相去甚远,所以给大家的一个感觉就是,“一本道互动电影”游戏基本都是垃圾;而提到游戏性,大家马上就想到的是那些操作手感和系统耐玩度都很优秀的作品,比如黑魂系列、怪物猎人系列、任天堂全家桶等等,而不是也标榜这种游戏性的那些差劲作品——我想举个例子,《Darksider 3》这个游戏的跳跃手感极其糟糕,但也是往魂like方向做的游戏,大家提到游戏性代表作肯定会想到魂而不是这个游戏——久而久之,大家心目中自然会形成一种观念:追求游戏性的都是好游戏(至少比例很高),追求互动电影化的都是渣游戏(至少比例很高),我觉得这对于后来者尤其是制作后者的优秀游戏制作者是不公平的,游戏刚一做出来就被玩家戴着有色眼镜观看。——我希望本作能让大家以上的成见或者偏见能够有所改观,这种游戏还是有人需要的,你可以说你玩游戏就是为了轻松或者爽快,所以你最爱马力欧,但是你不能说想玩游戏就想获得一种类似于看电影或者看小说体验的玩家就是不对的就是没有游戏品位和鉴赏力的,成年人的世界各取所需和尊重彼此的选择是最基本的素质吧,在此基础上坦诚沟通再从各自的观点和各自推崇的游戏里“各取所需”不是更好吗?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Nocturne  于 2018-12-28 06:16 PM 发表
谁说大表弟不好谁是快餐玩家
其实现在论坛的风向是谁说大表哥好谁就是LU,谁就不硬核,甚至谁就没游戏品位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混血王子  于 2018-12-28 06:47 PM 发表
说来说去,就是伟大,极好,上品这几句车轱辘话,一点干货没有,书读的这么多,先不说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至少词藻能不能丰富些
如果这个游戏你也通关了,我希望你能从主帖的几行文字里面获得点有益的或者仅仅是新鲜的东西;如果你觉得主帖的内容是是陈词滥调乏善可陈,那下次你发类似的帖子的时候我很荣幸能点进去获得些教益和启发。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血王子 于 2018-12-28 07:04 PM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电影的奖项里有最佳编剧,最佳音乐,最佳特效等等,但是最重量的奖项永远是最佳电影。这是电影这个艺术形式区别于文学、音乐和戏剧的独特之处。没听说过评价一部好电影时电影的文 ...
最佳影片不止奥斯卡有,戛纳威尼斯柏林都是很重要的奖项,各影展评委对于最佳影片的标准或者说是审美旨趣所在也不尽相同;文学奖项也不是只有不存在奖文学奖一种,科幻文学也是文学,论及文学性最好的科幻作品跟最好的纯文学没得比,但是不影响也设立雨果奖,也有人去写,也有人去读,也有人关注——这不是“各取所需”是什么?非得你喜欢的你在意的因素就是评价一种表达形式的唯一标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_-|||  于 2018-12-28 07:43 PM 发表
看到哲学家都干了什么这本书,我也质疑你的鉴赏能力
这是我开始看书起看的第一本书,我认为对于哲学史入门来说是本很好的书,风趣幽默浅显易懂,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了,什么事情都是从简单开始的。在这之后我啃下了康德和叔本华,上个月我读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和《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都挺难的,尤其是后者,回顾一开始看的那么简单的书,我为我自己能有现在这样的进步感到自豪。还有,因为看了电影《A Street Cat Named Bob》,我还买了本同名小说,很简单的英文书,也不能算是纯文学,甚至仅仅是本畅销书,但我觉得我读得也值得,因为我从里面发现了我需要的东西。

本帖最后由 grammyliu 于 2018-12-28 19:52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iffox  于 2018-12-28 07:52 PM 发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硬是刷经验也能把水平刷上去,前人总结的,适用于绝大部分情况。鉴赏能力升级不靠大量阅读有水准的著作,难道还能靠天天闭门造车吹水不成?
中学生学英语刷了十几年经验,和不学英语的社会人比起来本来就是吊打水平,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杠楼主,全然无视客观规律,张嘴就否定对方,还要扣上没有逻辑联系的帽子,太可怕了。
文艺鉴赏说白了是一种通过训练获得的修养。这个训练需要一定的天赋——一颗丰盛的心,敏感度和想象力(想象力可以通过后天的阅读和欣赏扩展),在此基础上,需要大量地涉猎和研读各种表达形式——因为艺术是一个整体(《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在拿音乐家写自己,《人性的枷锁》里主人公早年在巴黎学习绘画和对于同时代印象派画家的接触与了解成了毛姆后来进行文学创作重要的财富,再看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里的画家夏雄,三岛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和描写这位青年画家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过程,其实他写的是他自己作为作家的这些事情,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同理)——的优秀作品,那些被称为杰作的一部都不能落下,然后在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时,带着正常的智商去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加深对每部作品的理解,最后上升到对于这种表达方式的理解,据此一种文艺鉴赏力就此就产生了,一个属于个人的知识和审美体系也就建成了。引一段公众号文章里看来的文字:

怎样才能“通过看到联系达成理解”?打个比方,在《建党伟业》中,杨开慧为了看远方天空的烟花,跳啊跳啊跳,一旁的图书管理员看出了其中的暗示,把她托起放在了肩上。对于这个充满文艺腔的桥段,我们可以用一种后期维特根斯坦式的方式去诠释它:你必须站到思想的高墙上,才有可能达致“ubersicht”(综观),这样你就能“通过看到联系达成理解”,这样你的智力痉挛就得到了松弛。

本帖最后由 grammyliu 于 2018-12-28 20:21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kelaredbull  于 2018-12-28 10:15 PM 发表
这个我还是要杠一杠,整个达奇帮20多个人不说关系错综复杂,至少大多数人来龙去脉和性格特点交代的非常清晰,绝对不是可以用单薄来形容的。
尤其是活过Arthur的那些人,真的是塑造得都太成功了,尾声里的John、Abgail、Saddie、Charles还有Uncle,包括最后的Micah和Dutch,根本没有扁平的角色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azgriz  于 2018-12-30 10:56 AM 发表
先不说lz的文学鉴赏能力,前几年是巴不得每个帖子都让人知道自己在美国,这两年是巴不得每个帖子都让人知道自己在疯狂啃书,没玩没了的刻意引经据典,今天终于还是憋不住直接晒书单了。

这种行为本身就很不文艺,这种前提之下想从文艺的角度去评判事物的时候就很难让人信服。

说真的,文学素养这东西不需要任何晒的行为,真有那水平随随便便回个贴,短短几个字就能看出斤两。
我顶楼说一个游戏文学性很好,4楼直接就说我看书少没资格评价一个游戏的文学性,这种上来不是讨论问题而是直接把我本人当成讨论话题的,我不晒书单怎么对得起他?还有你也一样,如果通关了这个游戏,一起来聊聊这游戏的叙事和人物甚至结构还有意象好不好?针对我这个人有那么有意思?我那几年就是在美国,我现在就是在看书,让你知道了这也引起你的不适了?我几行文字表现出什么水平了?我就凭在论坛几行文字,你坛读书最多的人就有意在微信跟我约稿了,我觉得我挺光荣的,毕竟我很崇拜他。我文字什么水平,我需要你这种知道了我在美国和我啃书都觉得不舒服的人的认可?我朋友圈里有我高中同学,外交部工作,给总理写稿和跟随总理出访的,在我背后跟别的同学都夸我,我需要你的认可?

本帖最后由 grammyliu 于 2018-12-30 11:54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46 1234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