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1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任天堂最新财报出炉

引用:
原帖由 xfry 于 2023-5-9 23:26 发表


你老闆??你回tg了??
抱歉,我不是您說的那個人。
引用:
原帖由 xfry 于 2023-5-9 23:10 发表


早超了
Switch=Switch游戏机
PS2=PS2游戏机+PS2DVD播放器

就像PSP一样,一堆人买来当MP4播放器用的,根本不能算在游戏机销量里
另外,關於這一點要說一下,雖然我個人不信索尼的報賬,但就事論事來說是否當遊戲主機使用和統計銷量無關。
沒有一個統計機構會區分產品的功能用途以做出甄別,因此不用說是當DVD機用,哪怕是買了以後立即砸了,也是會計算在銷量中的,倒不能說是索尼造假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Zechs 于 2023-5-9 23:5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哦 原來你是什麼都不懂的啊 害我說那麼多
要不你先花點錢 買本書看看軟銀的節稅法 研究一下什麼是繰越欠損金 再看看2020年日本法人稅法改正大綱的相關條款再來?財報數字大部分我想 ...
關於軟銀的問題這裏不做深入探討,畢竟是和主題無關的,這裏只是用來打個比方,說明產品銷量和稅收之間的關系是沒有那麽密切的,稅收的依據是營利額,不是產品銷量,這點沒有什麽問題了吧?
至於光驅,我相信如果是PS3、PS4以後的索尼,這種方法是非常奏效的。前面我恰恰提到,為什麽從PS3以後,索尼突然在2007年改變了原先財報中公布的產品數量的名稱,從生產出貨改成了出貨,原因就在於此,因為存在上家企業了。很多配件上家企業是有帳的,不是任由索尼忽悠。
但在PS2之前,您該清楚為什麽索敢於張嘴就報,甚至連前後矛盾都無所謂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3-5-10 00:46 发表

1:你现在的问题不是中英日语阅读能力啥样,而是你的回帖都通不过图灵测试
连什么“按船長的說法”这句话都能弄出来,那是我发明的?还是维基百科下面的注释就这么写的?后面的断章取义可就是你自己发明的了
引用 ...
船長啊,我現在仍然尊稱您為船長,您是我曾經在這裏很欽佩或說景仰的遊戲玩家和評論家,所以我不會介意您此時的無禮。但我在您現在的話語中,看到了一種可能會被人稱為「氣急敗壞」的情緒,個人無意冒犯您,只是像之前一樣,就事論事而已。

您說不是您的看法,而是wiki的註釋,這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我之前就已經說了,wiki的很多內容都是屬於瞎寫,所謂1.55億是來自於2012年3月的說法,應該也是一種羅生門,誰也不知道這最初的說辭來自何人何處,比較典型的,wiki的所謂全球銷量分布,僅在07~09年,瘋狂的塞進1600多萬去了亞洲,因為實在找不到出口,您說wiki準嗎?

至於那篇日語,不好意思,個人就是日語專業,所以我記得應該很清楚的說過,在這篇日語中,所說的,並不是您理解出的那個意思,您應該並沒有仔細看過那張圖吧?否則不會認為這篇日語和您的說法是一樣的,您的說法我之後再提,現在我先說說這篇日語的意思,它實際上的內容很簡單,說的是第一方,即主機的產出方公布的數字,明白嗎?就是所謂的「官方公布」,官方公布和第三方公布是完全不一樣的。官方公布的是出貨量,當然任本身包含有自己的銷售渠道,這一點暫時不提,什麽叫出貨量,就是官方根據經銷商訂單,發給經銷商的產品數量。而經銷商則發貨款給主機官方,這裏存在第一個交易,是在主機產出方和經銷商之間的,這篇日語文章說的也是這個環節,而不是您所理解的經銷商與零售店之間的第二個交易。第一個交易,賣方是主機產出方,買方是經銷商,也就是對於主機產出方來說,它只要把訂單兌現,把貨發出給經銷商,經銷商的錢到賬,對它而言,這個交易就已經結束了,至於經銷商在買到貨之後能否在零售環節賣出去,那是另一回事,主機產出方不管。是能賣出去還是砸在手裏未開封只能躺在經銷商的貨架上,倉庫中,都是經銷商自己擔負,和主機產出方無關。而這篇文章說的就是,索尼玩弄數字遊戲,它所報出的數量,不是它發給經銷商的數量,而是它在貨品從生產線上下來,在轉移到索尼自己的貨架和倉庫中之前,被索尼計算,其實就是生產了多少臺,不是發給經銷商多少臺。而這是禦三家中只有索尼才幹過的事,另外兩家不是這麽計算的,這篇文章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您說什麽任天堂贊同您,我是沒看出來。

您說您沒說過三家財報都縮過,也許是我看之前NGC什麽的看岔了,若真是我的錯,我願意向您表達歉意。但是,您後來的邏輯,顯然不對,這裏我不是說這三家都縮過,我說的很清楚,只有索這麽做過。三家如果都縮,或可認為確實正常,但現在,禦三家的財報中,至少N和M兩家我個人沒有見過,只有索出現過這個問題,那就不是正常現象了。您要翻哪本書我不清楚,但我可以肯定索的數據之所以會這麽來回來去的伸縮,做財務的,做會計的肯定不會背鍋,一個如索那樣規模龐大的跨國企業,連幾個過硬的會計都雇傭不起,我是不信的。除非是他們被授意做假賬。

然後終於說到您所說的內容,我一開始就說過,您和我之間的討論,不是在一個軌道,我說的是第一方的官方公布,而您說的是經銷,零售環節的事。前面說了,第一個交易,是主機產出方和經銷商之間完成,而第二個交易則是經銷商,零售店與主機采購用戶之間發生的,我是在說第一個交易的事情,您是在說第二個交易的事。您的意思我完全明白,您不就是想說在經銷商手中的主機產品未必會百分之百賣出,可能會有一定的囤貨,用於更需要的營銷時期譬如黑五,年末等等,對嗎?或者是在停產之後,經銷商手中可能還會有全新的貨能賣出去,您所指望去填補這個空白的,應該就是這一部分吧?我理解您的想法,但是,您忽略了一個基本的邏輯,那就是無論經銷商手中的貨品有多少,它是不可能超過同期主機產出方發給經銷商的貨品數量,這是一個基本邏輯吧。我主機產出方就產出了這麽多主機,發給你經銷商,你難道因為有囤貨,就能賣出比我發給你還多的主機數量嗎?

用一個例子來說,我是主機產出方,我產出了10000臺主機,把這一萬臺主機發給你,你在一個時期只賣了八千臺,還有兩千臺你或囤積起來,或者是砸在手裏賣不出去未開封,但這不能讓您賣出的數量比我同期發給您的還多吧,不可能說我發給您10000臺,您通過囤貨把同樣批次的貨賣出12000臺去吧?不是有句諺語說「水大不能漫過船去」?是吧。

所以您一直在強調的所謂停產之後在經銷商手中可能還有沒賣出去的貨品,這實在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因為fami通公布的1.55億這個數字,應是索尼提供的「出貨數字」,而不是經銷商的賣出數字,頂多在日本有幾千家連鎖店的數據可以參考的fami通怎麽可能自行統計出PS2在全世界的發了多少呢,因此這個數字必然是由唯一可能提供出這個數字的那一方提供的。而且在近8年後fami通發布的新聞中提及沒有任何變化,fami通也從未註釋過這個數字的截止日期是2012年3月,那麽在它那裏這就是PS2的最終累計出貨量。在此後,索尼停產,也就不會繼續再提供整機給經銷商了,最多是提供一些可供更換的零部件。那麽您費心所說的所謂的DC有多少未開封,供應到幾幾年,有什麽意義嗎?DC就算未開封的像山堆的一樣多又能起到什麽作用,它已經被官方統計過和發布過了,無論它是賣出去了還是在貨架上吃灰,在官方發布的數字中都有它的存在,而不可能出現因為它沒有被經銷商賣出去,所以SEGA官方公布的數字就會縮水,這怎麽可能出現呢?先前的1.377億也好,1.363億也好,發布方都是SCE,而不是經銷商,也沒有一個經銷商有能力發布這種面向全世界的主機銷量,那您的意思難道是說經銷商賣不出去還可以把已經訂到手中的貨退還給主機產出方,把貨款拿回來?可能嗎?那還有什麽滯銷和值崩的問題呢?

還有您說像這種前多後少的「累計銷量」對於禦三家來說是「正常」的,那我就有理由問,既然是正常的,為什麽索尼卻要特意把08年12月10日的新聞中的1.377億這個數字抹掉呢,還特意加了註解,說隨著時間推移,部分數據是「錯誤」的?錯誤的數據它就敢往外展示?而且一展示10多年,沒有人發現就不改?這個被發現了它說是錯誤,那還有多少數據沒有被發現錯誤?索尼自己都承認它發布的數據會「錯誤」,還在給它洗地,我不明白這有意義嗎?

所以您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理解我說的意思?還是以為我是有意跟您為難呢?我只是感嘆一下當年這裏明白人不少,為什麽到現在反而會對這些充滿了矛盾的公布信息無比相信,我想知道理由,這跟什麽擴大化有關嗎?不是很理解這種想法的。

其實不是什麽很復雜的話題,您為什麽總是無法冷靜呢?又沒有要您提供什麽,您哪怕只是能夠解釋的合理我也會接受的。

[ 本帖最后由 今日事今日毕 于 2023-5-10 19: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狼多医生 于 2023-5-10 01: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之前我說的fami通報1.55億最終銷量,vg報1.579億最終銷量,IGN報1.59億最終銷量,連PS2的最終銷量都有三個數據,沒有統一,讓人不知道該信哪個,這話有什麽錯嗎?
当然有错,第三方 ...
试验一下输入法


关于第一点,您可能没有看仔细,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不是第一方数据和第三方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为什么存在差异的问题,而是“同样来自第一方的数据,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在外人看来非常搞笑的错误”,就譬如之前我提到的,2008年12月,SCE欧洲发布数据称PS2全世界出货1.377亿,然后2009年3月末,SCE美国发布数据称PS2全世界出货1.363亿。这两个数据无疑都是来自SCE第一方,但却彼此矛盾,过了一个季度,出货量一台没增加反而下降了140万台。而且08~09年,是SCE已经不再按此前所使用的生产出货数字,转而采用业界通用的出货量,也就是发给经销商的数字来统计的时期,是不可能再出现所谓某一季度的记述数量仅为1万台或几万台这种情况,那么这该如何解释。我觉得船长此前可能也是在这一点上有点迷糊,始终执着的去说经销商的仓库和货架,但实际上说的是从产出方向经销商发货的数据存在矛盾。

关于第二点,可能是我以前在其它地方见到过您的发言,给我一个感觉就是,您似乎并不想正面回答有关于索尼的数据是否存在疑问这样的问题,却非常钟情于使用一类反诘法,即“如果你认为索尼的数据有问题,你为什么不去控告它,为什么不去做空它,赚大钱”。可能您觉得这种反诘法很高明,能够从另一个方面以攻为守,不去论证甲是否存在虚假报述,而是以“如果甲假,则你乙为什么不利用此点给它以某种实际打击”的方式,想以此来“反证”如果你乙不去这样操作,则说明甲没有作假。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但其实,这种套路是一种比较拙劣的诡辩法,且不说在逻辑上,“索造假则一定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让它付出代价”的这个前提是否成立,我们假设它确实成立,但别人是否要去这样做,是否还来得及这样做,说得好吗?前面其实已经说过了,和财报中与税收等直接相关的,并不是“产品销量”,而是营收额,是根据企业在一个时期的营收来判断它该交多少税,给股东分多少红。产品销量只是一种宣传和参考的数据,具体是否赚钱,赚多少还是赔多少,这些你光看销量是无法判断的。做税收审查的也不会关心这些,他们只要核对你的营收额是否准确就可以了,所以理论上,你哪怕吹产品销量吹得再多,也不违反任何现行的法律或规则,只要你营收额上说实话,不影响税收和分红就无妨。任何一个税收核查部门,或者任何一个做空机构,都不会说直接根据你报的产品销量来入手,做空的对象是资产和现金,拿着PS2的销量如何去操作,我个人不太了解,而且说控告更是笑谈,你控告它什么呢,它也没有隐瞒收入,没有给其它方造成经济损失,谁会去关心它一个产品卖了多少或者说吹过多少呢?所以,您的这个反诘法,其实是个伪命题,是一种诡辩。个人认为,在明白人面前不要使用它,会让人觉得您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

另外,我再说一点,您拿出的财报,和索尼在07~09年间的新闻报道中的累计销量,存在两个季度的值差。

——在PS2发布七周年的纪念日时,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ck Tretton表示,“今天的周年纪念活动是为了庆祝PS2取得的辉煌,对它的将来我们也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希望PS2的销量可以继续攀升。截至今年(注:2007年)三月份,PS2共售出约1.2亿部,这代表着PS2可以超越PlayStation游戏机的生命周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款家用游戏设备可以获得如此长久的生命力。”

——索尼官方今天(2007年10月28日)又宣布了PS2创造的又一项新记录:全球销量1亿2千万台。

上述信息,如果按wiki根据索财报进行的整合可知,前者似乎是根据索的财报数字累计,至07年3月,数据累计为1.184亿。也就是和后者差了Q1和Q2两个季度,除非您认为07财年Q2和Q1两个季度再加上28天近7个月时间PS2只卖出了160万。

注:后置算法,即2006财年为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

问题就是,这两个数据,都是以索尼官方的名义发布的。那么我们该相信谁?

所以,这就是我们之前争论的主要核心内容——索尼公布的数据,是否可信,该以谁为准确信息来源。

[ 本帖最后由 今日事今日毕 于 2023-5-10 15: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echs 于 2023-5-10 10: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真心勸一句 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多一分敬畏的心
如果財報真的只看營收額,出貨數根本不重要也沒人會去審核那爲什麽還要改注記(你所謂的改計法)
新聞廣報或主席的媒體采訪裏怎麽吹 ...
关于改注计,我认为您并没有真正了解为什么索尼要这样做。
其实,索尼这样做,不是为对自己的审计,而是必须考虑上家的需要。您自己也说过,为什么上家会对索尼出货的数字“敏感”,就是因为索尼的出货数字可能直接影响它们的收益问题,索尼自己是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它可以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左右填补,让账面显得好看,但它的上家们则拥有这种空间的可能性很小,它们之中一些厂家甚至可能就只有一两个配件作为主力产品,索尼吹牛它自己不在乎,但上家却不能不在乎,真让PS3、PS4这样拥有大量上家配件的产品像PS2那样索尼说多少是多少,那上家的账面上又没有提供这么多的件,上家的收益该怎么保障,难道要上家的董事会们指着索尼的财报质询上家的经营层“索尼明明说卖出了1000万,你们的账面上却只提供了500万的配件,那500万配件的营利去哪里了?”你让上家如何回答呢?人家上家不是你索尼,人家可能就这么一两个主力产品,没地方去拆东补西您说呢?

您此前信誓旦旦地说,不会有企业为了面子去做高一个末期主机的销售数字,但您后面又说新闻广报和主席的媒体采访怎么吹都可以,那不就自相矛盾了吗?既然不会为面子做高一个末期主机的销售数字,那么SCE的新闻广报和高层采访又何必要吹呢?而且还吹的彼此矛盾,除了授人以柄,让人爆笑外,还有什么别的理由吗?PS2几乎所有的配件,成本不都是索尼自己报的吗?最多有一个因财报造假闻名于世的东芝,这能在毛利上体现什么“纰漏”呢?PS2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代工,代工从PS初代机就开始了,这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这里说的PS2造假,指的是PS2的主要配件,包括芯片,都是索尼生产,索尼不会说只找一家代工厂代工所有的主机生产,而每个代工厂也不可能说去打听其它代工厂制作了多少,这里的意思是,因为配件基本全部由索尼,或由与索尼有紧密关系的东芝生产,因此它可以想说生产了多少说生产了多少,这种想说多少说多少的行为,不一定会直接投射到代工厂,您以为是真的它说了多少就必须100%反映在代工厂的订单上吗?不是,这打个比方,就譬如说索尼某个月以四个代工厂代工制作,每个代工厂给的代工数量是10000台。但是代工厂本身不知道索尼这个月到底找了几个代工厂,它只要知道把给自己的这部分工作做完就行了。而索尼就对外说,“我这个月生产了80000台”,但实际上只有40000台,那40000台,真正做实际工作的代工厂是不会去打听到底有没有其它的代工厂完成的,您明白吗?

然后是所谓的流通渠道问题,这些问题只是货款的具体结算时间差异问题,但与我说的没有什么关系,我说的是交易模式,不是交易的具体结算时间等等细节。这里说的意思就是,无论是一个月一结,一个季度一结或者哪怕一年一结,都不改变第一方公布和第三方公布是在两个环节上的这个事实。无论是多长时间一次结算,但第一方公布的数据一定是他们发给经销商的数字,而第三方公布的数字一定是经销商,零售店卖给产品购买用户的数字,这两个公布数字不是在一个环节里的,不会改变吧?

至于什么生产出荷和贩售台数有没有多大差异,这一点我可以直接引用一位日本推主的质问:“如果生产出荷和销售数字真的没有差距,那索尼还有什么必要顶着大家的怀疑和质询非要使用生产出荷这个数字呢?”这实际上是一个辩证问题,如果真的没有差异,那你完全不需要特立独行的用产量,直接用出货就可以了,对吗?

[ 本帖最后由 今日事今日毕 于 2023-5-12 22: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echs 于 2023-5-10 12:2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99
你自己看得懂自己發的東西麽?
第一段說需要對上游負責所以出貨不能造假出貨數。
第二段說可以造假出貨數,因爲代工厰是村村彼此不通。
??你看得懂麽?
再説,供應鏈牛逼 ...
当然懂,我来给您讲解一下:
第一,需要对上游负责,说的是在索尼推出了PS3之后,于2007年更改了计算方法。因为PS3相比较于PS2来说,多出了一些外购配件的上家,已经不再是索尼仅凭自己就可以组机的情况。
第二,造假出货量,是对于PS2以前的索尼主机,这些主机因为索尼是其几乎所有配件的供应者,没有什么要负责的上游企业,因此可以用这种虚报的方式来作假。

我觉得不难理解吧?
下面只是我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实行这种操作,它说明的主要问题不是要如何换代工厂,而是说代工厂问题和索尼虚报并不形成约束关系,用了几家代工厂,这次用这几家,或者下次用那几家等等,都不会影响到索尼虚报出货,您之前认为代工厂问题能够约束索尼宣传造假的行为的说法是不存在的。还有就是渠道问题,再说一遍,强调这些没有什么用处,您想以此证明年报数字出入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真是正常的,那么御三家的另外两家,也不会例外,或可说,它们对于硬体元器件的外部依赖性,都要比SIE更大,如果SIE这样的企业都会因为零部件问题造成年报数据出入过大而失真,NINTENDO和MS的年报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可现在只有SIE的年报与其新闻通稿之间存在无法解释的矛盾,其它两家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前面有个人说他记得见过任天堂WIIU存在类似的情况,我请他找链接,他也没有提供出来。您之前把责任都推给新闻广报的撰写者,这是有失公允的,因为个人所指出的新闻广报内容都是由SCE自己发布的,很多广报甚至直接注释“来自于某某时间发表的财报信息”,譬如前面提到的09年3月31日和09年6月3日两次广报,都提及数据来自于发布的财报信息,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值和后来大家看到的财报数字完全不符,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写广报者在撒谎,要么是财报的数据被篡改过。无论哪一种,都说明SIE在PS2数据的公宣发布上存在欺诈行为

您可能没有理解,这不是一个您所言的“理应”问题,而是一个逻辑辩证问题,即“如果在你看来,在某个时期的产量几乎等同于出货量,那么为什么索尼不直接用出货量?”
对吧?
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个问题的由来,是2007年1月,当时的SCE进行的一次股东会,SCE的一名高管在接受一般股东质询,问为什么不按照业界通行的“出货量”来公布数据而非要用“生产出货”,因为这个概念,之前只用于日本农林水产省用于计算粮食,水果,各类水产品等等,在电子业界,除了索尼外没有人使用这个概念。然后这位高管回答“为了能确实掌握出产的数量”,当时有一位日本的推主因此吐槽“作为财报,需要掌握出产数量的用意是什么?”“有人说产量等于出货量,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用出货量,避免被股东质询”。换句话说,如果您的说法成立,那么索尼根本不需要这么做,直接和业界通行做法一样就好了,不会被任何人质询,为什么索尼非要顶着被人质询,也一定要用生产出货量这个概念呢?这是一个逻辑问题啊。就好比说别人是拿着海碗去盛饭,您非要拿着一个痰盂去盛,别人很奇怪的质询你为什么要拿痰盂去盛饭,你还说,我家的海碗跟这个痰盂的容积差不多。问题是如果差不多的话您直接拿海碗不就行了吗?为什么非要拿痰盂去盛呢?痰盂不是用来盛饭的吧?

说到2017年2018年索尼用生产出货,国内不清楚,日本那边的5ch什么的都已经笑翻了,一片快活的空气,有机会我贴几个人家日本网友对此的评价好吧?这里只是想说,您索尼后来又用过这个概念,不代表您当初用这个概念就是对的。




找到了一个还附有翻译的,可以参考。能看出很多日本人说话也很笋,埋在沙漠里,相当具备“可行性”。

[ 本帖最后由 今日事今日毕 于 2023-5-13 10:13 编辑 ]

TOP

 21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