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24帧是不是糟粕?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weileziyuan  于 2021-11-3 18:32 发表
曾经专门到上海影城看的120桢3D比利林恩,看得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个文艺片9为啥要走技术流,120底下完全没有美感。

原因:120桢的超清画面已经造成了人脑内的信息爆炸,大脑根本处理不过来只能被动接受画面信息的冲击,没有冗余的算力去“感受”“理解”“共情”。

了解电影基本知识的人都知道,电影画面除了基本的内容,还有诸如构图、运动、色彩、明暗、焦点等外部信息,配合剧情传递情绪。有时候为了放大情绪导演还会使用抽桢的方法去展现运动画面,(比较著名的就是王家卫和古惑仔)让观众更充分的感受每一帧的情绪。

而高帧率的画面,在观众还没有来得及感受画面的情绪的时候,就已经刷新了n桢,所以很8画面有一种看录像的感觉,毫无美感。

还有一层原因就有些玄学了,往深了说可以扯到弦理论,大义是说宇宙间所有信息(包括物质)都是震动产生的,所谓弦就是宇宙源代码的基本字节,所以人其实会对频率是有特殊的感悟能力的,所以我们能感受节奏和旋律组成的音乐,同样24桢也是一种特殊的频率可以与人类达到某种程度的共振,所以我们会对其有特殊的感知力。做视频的人应该有体会,后期想做出所谓的“电影感”一定要24桢,30桢50桢都不行,即便23桢25桢也不行。
弦理论,大义是说宇宙间所有信息(包括物质)都是震动产生的,所谓弦就是宇宙源代码的基本字节,所以人其实会对频率是有特殊的感悟能力的,所以我们能感受节奏和旋律组成的音乐,同样24桢也是一种特殊的频率可以与人类达到某种程度的共振,所以我们会对其有特殊的感知力。做视频的人应该有体会,后期想做出所谓的“电影感”一定要24桢,30桢50桢都不行,即便23桢25桢也不行。
----------
竟然可以达到这种维度的解释,感谢兄弟分享!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