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Oculus Rift CES评测中文视频,真心希望这个虚拟现实设备能成为某家主机的第三方配件。

[flash=640,480]http://static.youku.com/v1.0.0298/v/swf/loader.swf?VideoIDS=XNTAyODUyNzc2&isAutoPlay=true&embedid=MTE0LjI0OS4xMjYuMjAwAjEyNTcxMzE5NAJ3ZWliby5jb20CLzE2NTQ0ODY5NzUvemVMSGFrT3Fw&wd=&vext=pid%3D%26emb%3DMTE0LjI0OS4xMjYuMjAwAjEyNTcxMzE5NAJ3ZWliby5jb20CLzE2NTQ0ODY5NzUvemVMSGFrT3Fw%26bc%3D%26type%3D0[/flash]

看了这么多评测,楞没看到负面的。

[ 本帖最后由 neverman 于 2013-1-16 21:24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nokia3315 激骚 +1 太骚了 2013-4-21 10:01
  • segasin 激骚 +3 版务处理 2013-4-20 21:32
  • 爬行动物 激骚 +6 拍拍肩膀 2013-1-17 13:29

TOP

三楼说得靠谱,6楼担心可以打消

这玩意比Sony Hmz t2还轻1/3 跟鼻梁几乎无接触 巨轻
视野操作现阶段是小动靠头大动靠手柄,很好操作,准确性比鼠标还高。



TOP

300美元,但这不是成品,还是面向开发者的。


TOP

马上来到的GDC,阀门valve将展示oculus ready的team fortress2!!


http://www.geek.com/articles/gam ... -2-at-gdc-20130116/

[ 本帖最后由 neverman 于 2013-1-17 03:11 编辑 ]

TOP

希望能够用VR设备玩半条命3…

TOP

马上就到了,我是第二天预定的但是订单号都3000多了。
现在已经在安排邮寄了。预计下周二、三到货。
帧数主要看什么游戏,但基本上这代主机不可能。下代没问题。
Sony hmz t2是一个头戴式影院。虽然看起来oculus rift只是比他多了个6度自由追踪器。但两者完全不互相覆盖。如果硬要覆盖那只能是oculus rift涵盖t2。
T2是看电影的。t2的可视角度大概为45度。我亲自使用的体验就是两个小液晶屏幕。虽然宣称看起来是几十英尺外的大屏幕但是实际上还是两个小led屏幕。且由于其佩戴原理,使得找到合适的点使得屏幕清晰变的非常难,瞳距调整也并不够灵活。重量也全部集中在鼻梁上。
oculus rift可视角度为横110纵90度。比imax大很多。且随着头部运动而改变视角。以构建出不可击破的虚拟视界。他的周边也不清晰,但是因为不清晰的部分存在于视网膜不敏感区域。于是并不会被注意到。现阶段oculus rift的主要硬件缺陷是1屏幕的分辨率太低。2 栅格效应明显 3液晶显示技术的填充速度问题 随着14年底上市这些应该都会相应解决一些。但起临场感是不可思议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管子上搜索90岁老奶奶试用rift。看看是个什么奇景。

TOP

引用:
原帖由 akilla 于 2013-4-20 07:43 发表

14年底才上市?太久远了
现在上市你玩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thinkerl 于 2013-4-20 22:11 发表


索尼不搞PC游戏,PS3又赶不上,没必要把自己主机的卖点奉献给PC玩家。
去年TGS上已经有相关的产品出现,没有量产而已,相信下代主机可能会让其成为一个重要外设出现。
"HMZ-T2概念试验机“Prototype R”TGS现场 ...
45度小镜片有啥意思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thinkerl 于 2013-4-21 00:36 发表

别,
来此贴讨论纯粹出于对这类产品本身的兴趣,不想捧谁,也不想喷谁。

目前Oculus Rift的硬伤是640*800的分辨率。

sony不敢给hmz做太大的视角也是因为分辨率。
1080P下看不清像素点晶格效应的视角极限是 ...
追求分辨率是应该的。但相对视野覆盖来说,vr更需要后者。
oculus rift高fov并不是意味着均匀的ppi,而是越接近中央分辨率越高,越外围则越低。也就是说4k的屏幕起码有2k以上是集中在视网膜有效区域的。而sony要做的是一款视频播放器,即便是imax也是一样。追求的并非是视觉覆盖。这是两者立意上的差别,并非sony聪明或者不聪明。而是sony并不想做一款VR设备。

在不同的用途需求下,两者的设计区别也就非常好理解了,sony使用双1280 720LED屏幕是为了有更快的像素切换速度,更好的颜色表现。但牺牲了两个方面:重量和价格。而这两点对于oculus rift developer kit这个kickstarter项目来说是必须的。developer kit即面向游戏设计者的开发套件,而非sony T2是面向消费者的。所以在软件支持度未知、财力支援未知的情况下。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争取更多游戏设计者体验这一"VR设想"是最重要的。现阶段oculus rift developer kit的售价为300美元,且之后发布的消费者成品也力争保持甚至低于此售价(多次确认)。使用更高的分辨率屏幕虽然意味着更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游戏设计者来说,没必要。

oculus rift可以堆硬件吗?可以,以现阶段手机发展速度来看,4k面板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以下问题难以解决:
怎么样保证绝大多数玩家体验到一致的out of box体验?什么平台保证平稳60帧渲染4k游戏内容?因为低于60帧人就会在vr运动中感到明显的延迟而感到恶心。
怎么保证价格在300美元?因为再贵就超过主机了。高像素切换速度、高刷新率、高分辨率集一身的面板还不够便宜。

这些问题都可以随着时间一点点解决,所以2014年底是个好时间窗。

再来看我那句"45度小面板有啥意思呢?"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寻求的是虚拟现实体验,而Sony T2是一个便携式显示器。

TOP

"这玩意硬件方面的技术核心无非是 两组光学透镜组 + 两块小尺寸高分OLED ,这两项按理说都是sony的强项,
说回头还是日本人思维过于保守。"

这是你对oculus rift的实现方式不了解造成的,oculus rift最牛逼的思路变化既是放弃了变形矫正。而是尽可能的利用光学器件的所有部分。然后在软件中预先渲染出带畸变的图像。这样人视网膜敏感的部分看到的都是清晰的,不敏感的外围看到的虽然不清晰但是形状正确无畸变。
另外oculus rift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自有的融合型感应芯片,以每秒钟1000hz的频率更新感应信息(加速度,磁场,陀螺仪)并使用颈部模型和预判断。使得从动作出现到游戏引擎接收到此动作信息的延迟只有2毫秒。

[ 本帖最后由 neverman 于 2013-4-21 06:0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