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3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杂谈] 浅谈中国大陆地区的汽车营销

小弟对车感兴趣也不过是1,2年的事情,自己的第一辆车是悦动,开了2年丢给了母亲,算是和我母亲合开了2年。在自己选第二辆车的时候才开始专心的泡论坛,看信息,跑4S,最后选了三菱的欧蓝德,起码自己没有后悔,很好的车,不过现在到是对汽车的营销相当感兴趣,想和各位大大简单的探讨下,有的意见很幼稚,请各位嘴下留情。

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汽车,就感觉像是玩魔术,在经过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销售量不能代表任何问题,仅仅代表了市场占有量大,或许在2手车的保值上能占优势,但并不表示这个车好。当时在买现在的车的时候,在途观上纠结了很久,因为岳父和我妻子对大众有情节,所以导致我逆反情绪很严重,但是后来发现没选这个车还是对的,似乎毛病不少。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体现出中国人选车的一个特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一部分,就是“中庸”。中庸,所以随众,大家怎么做我怎么做,所以卖的好的越卖的好,卖的差的越卖的差,两极分化很严重。

中庸所带来的第二个问题,依然是随众,别人怎么说,我怎么说。这在中国是最普遍不过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你今天和一个女孩子拉手被人看到了,明天就一传十十传百了,再过几天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都出来了,我记得小的时候幼儿园里玩过的游戏叫传话,老师和第一个同学说一个话,然后一个个向后传,传到最后越传越离谱,最后的同学起来说的时候往往全场大笑。日本车省油,皮薄,安全性差,没防撞粱。德国车好,皮厚,结实,整体做工好,什么都好。美国车耗油。韩国车什么都不吊照,就是面子好看。国产车。。。。哦哦,忘记了,就算什么都不行的国产车,还有着中国魂,只有支持它了,才是支持中国,否则都是汉奸。。。这些莫名其妙的话都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结果这些似乎都已经成了中国人选车的必须遵守的条目,所以德系是首选,悲哀。

我自己现在开的是三菱的SUV,坦白的说,三菱的车很不错,但是营销做的很差。我对日系车有着很好的感觉,不是对某一个品牌,而是对整个日系,而且似乎对合资的日系印象不是太好。在进口的日系车里,不泛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车,而且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车,G37,MDX,outland,pajero,es250,甚至evo,gtr,虽然有的车我可能这辈子都没希望能拥有,但是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但是从营销层面上看,这些车做的并不好,有的可能做的。。惨不忍睹,有的输在了对中国消费群体的适应性上,比如EVO,起码性能车这个东西想在中国走量,难度是刚刚的。有的却是纯粹输在了营销,小小的吹嘘一下我的outland和pajero,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mdx,以及轿车里的g37,在这些里面,有的非常差,有的一般差,起码我列举出来的,不能算的上是销量很大的车型,在同级别的车里,起码都已经走到了下游,或徘徊在中下游之间。

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上说,我希望任何一位消费者的钱都可以买到一个物有所值的车,我们每天努力工作,辛苦挣钱,不应该为了其他非实用性的因素去影响买车的选择,如果说由于面子问题你选择了X5而不是MDX,这到可以理解,毕竟面子也是刚性需求里的一部分,但是就不能解释顶着加价3万还去排队途观而不去选择RAV4或者outland的人了。我并不是说这样的车主做的不对,毕竟钱在你的手里,你想买什么车你做主,你是爷。我想说的是作为消费者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思维,这样才能引导一个市场长期的,良性的发展,过于畸形的消费观念一定会延伸出一个畸形的市场模式,我们不讨论车谁好谁坏,起码加价这个东西,我个人感觉和乱伦一样无知和可笑。

那么引导市场走向更良性化,车厂本身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占据主导地位的权利,回到当初的问题上,作为车厂,把一款款优秀的车推销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在黄金和白金间,而非黄金和铁皮间选择,这才是正道,形成了良好的消费体系,就如同大家都在考试,谁也别想做小抄作弊一样,你想卖的好,想提高销量,可以啊,拿出你最好,最牛比的车来,否则,免谈,我们消费者不买单。不过困难在现在中国的消费体系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有了默认的内容,想修改,比直接写要难的多的多。在这个问题上,小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比积木推倒了重来要复杂的多,远没那么简单。欲立,则破,想树立这样的思维,就要打破原先的,国人对BBA的情节不是一点两点了,那么不如找准目标,一锤子砸下去,早砸早死,早死早超生。
拼动力,拼安全性,拼设计,其实我之前提到的车型完全都可以压倒有的BBA的车型,问题是如何让人信。

可能切入点有很多,小弟想到的一个有点无厘头。国内的人现在渐渐有钱了,有钱的最怕什么,现在很多有钱人的家庭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去做1个月2000多的公务员的工作,图的不是那份钱,是那份稳定,还有那份社会地位,他们怕被人鄙视,怕被别人说自己穷的除了钱什么都没了。那么就应该在广告宣传上把BBA这样的传统大牌和爆发户,煤老板,沙老板,顶着大肚子的,光头,55岁以上的老头,满嘴油腻的亲边上的干女儿的臭男人捆绑在一起,你想买BBA吗?可以,那你就和他们是一类人,我每次看到X5都有这样的感觉。。。相反,我之前说的这类车,到完全可以把自己标榜成,小清新,都市白领,追求自由的男孩,时尚潮人,让人们从本质上对某些车产生转变,然后再加入自己的技术卖点。综合这些看,如果想在国内卖好车,广告费是少不掉的,问题在于广告怎么做,很关键。我刚才所说的其实各位大大早就看过,北美汽车市场营销里那火药味十足的广告我就不用一一列举了,互相狙击的广告完全可以搬到国内市场来用,但是想搬到传统的德系品牌,就必须把汽车升华到一个高度去讨论,是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一种生活态度。所以广告的投放上可以走上下两条线,电视上走概念风,把这个理念散播出去。在各个4S所在的城市,可以定期的举办小型车展,试驾会,可以有意无意的摆一些其他车来让顾客比较。在汽车本身上,中国人最注意的就是面子,所以电子产品是绝对不能少的,小毛病是绝对不能多的,价格是绝对要压缩的,孔孟之乡的消费者可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却又是很好糊弄的,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营销策略。而类似三菱这样在广告上吝啬如鬼的车厂,我想,即使能造出再好的车,销量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所以在中国卖车,尤其是同级别的车,营销,是绝对大于车本身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wsonic 激骚 +2 精品文章 2012-10-21 20:03
  • kkk2000 激骚 +1 威武! 2012-10-16 10:01
  • genesfaith 激骚 +3 感谢分享 2012-10-15 10:03
  • fujin 激骚 +1 精品文章 2012-10-15 09:38
  • rb 发贴积分 +50 版务处理 2012-10-13 00:08

TOP

G37,ES250,都是的吧



TOP

我说的到不是这个意思,比如我买现在的欧蓝德的时候,我老婆差不多就剩上吊没用了,非得逼我买途观,我想表达的是很多人对德系有着爷爷般的崇拜,对日系有着很莫名的孙子般的鄙视,且不知这无知会害他口袋里的辛苦钱打了水漂而已。


TOP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似乎很多朋友误解了我的意思。其实就我个人来说,对操纵性这个观点非常鄙视,这段时间在想换车,现在情定MDX,还没下定金,之前试驾过X5,操纵性确实好,但是试架完以后我头晕了半天,说实话,有多少人会去关注百公里加速,有多少人会关注百码刹车的刹车距离。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整个汽车是否值得我们付出的钞票,而不是光光的人云亦云的听别人去说德系好,然后就莫名的掏钱买。要自己真实的去感受下,因为毕竟是我们自己赚的辛苦钱,我们不偷不抢,所以不需要为某些诸如爱国之类莫须有的借口去乱花自己口袋里的钱。

TOP

这位兄弟说的很好,所以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同样优秀, 甚至超过ABB的车,为什么销售打不开,这是值得反思的,找到问题所在再进行整改。我在贴子里说过了,其实你所说的现象并不是个好现象,就好比说大家都在考试,最后大家比的不是考试的总分,而是比中间有一题出的很偏的怪题谁做出来了没,这样就把整个考试弄的很畸形了。中国这样的消费方式并不理性,不理性的消费方式往往就滋生了不理性的市场模式,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就如同你所说,ABB的车是不是都是非常棒,性价比不是不是都很高,是值得怀疑的,所以如果一味的追求面子,吃亏的还是消费者自己啊。

TOP

这位大大的贴说的是条理性很强,很有些道理,起码日系的价格虚高这个我有些赞同,在部分车型上体现的是非常明显的,不过我也有我不赞同的地方。
1  在中国,汽车的价格虚高已经不是个少见的情况,日,德,法,韩,美,凡是汽车大国,在中国的市场里占有一席之地的,价格都定的虚高的可怕,所以经常一看,有的车型降价降的没谱,比如现在的思博锐,我们这里是全系降4万,一共裸车就24万,降的幅度实在让人乍舌,但岂止是日系,德系里我对途观和高尔夫的定价就很不认同,起码水分是相当大的。

2  第一点里讨论的是个总体概念,只能说无奸不商,来中国买车的没一个是慈善家,不过针对仁兄所说的在高端汽车里,同级别的车是不是真的日系的价格不占优势可言呢?起码我是不赞同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很多人看车的时候,从不把本应该属于同一级别的车相互比较,而总是拿高一级别的日车去比低一级的德系车,这个情况我见的太多了。第一个例子,皇冠VS奥迪A6,在A6刚进中国的时候,它所标榜的是,和皇冠一样优秀的车,而如今,A6已经标榜成和辉腾一个级的车了,可是在我认为,A6和皇冠是无庸质疑的同级车,而且论优秀程度,皇冠是略胜出的,仁者见仁,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起码在这2个车上,价格上的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了,我并不去问两个车里哪个更优秀,而我想问的是,优秀的那一方,是否值得两车之间如此悬殊的差价,也就是性价比如何呢?再来个例子,我所喜欢的车,讴歌MDX,对比途锐,或是XC90,如果我要说比X5,有人肯定会掀起很大的一篇论战贴,可惜的是,从价格上看,MDX和X3是一个级别的,请问,性价比何在。当然,我不会举D级车的例子,无论是M系还是LS,从我的角度去看销量都应该是很可怜的,只能说日系在D级车里做的并不优秀,无论是整车性能或是价格,但是没有完美的,我并不想表示日系是全面压倒德系的,在汽车桑,所谓的全面压倒,恐怕也只有和国内的国产车比较了,否则都不存在这个概念,但我想说的是,起码就价格上来说,日系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车的价格并非虚高,或者说,日系的刀还是没有其他系的那么锋利的。

3  价格谈完了,来到性能,仁兄强调了沙发和轮胎的概念,并且主动承认了日系的耐用性,虽然我不敢确认这个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系的耐用性还是很不错的,形容词是“可靠”。而沙发和轮胎到是我最想用的词语,日系整体的舒适度是绝对强过德系的,这点我想如果有相当驾驶经验的人都能感受过,我父亲的朋友就有一辆辉腾,我开过以后,真正开始对悬挂硬开始有了具体的概念,而同样低几个级别的皇冠,我个人感觉舒适性还是相当不错的,我只是说的舒适性,请各位德粉不要生气,整体上来说辉腾光一个音响的震撼力就足够让我对这个车着迷了,到这里我们讨论的都是沙发。那么下面来讨论轮胎,仁兄所说的轮胎,无外乎是汽车的性能,德系的性能无庸质疑,在常规的几个级别的车里都是相当优秀的,否则也对不起那么多小钢炮花落德系的美名了,但是我这里不妨和仁兄抬个杠,性能,到底有多重要。小弟最近在选车,试驾了X5,说实话,上午试的车,下午到晚上都都晕,请问我们有多少买车的人在乎的是百公里加速和百码的刹车距离,所以操纵性这个东西,起码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个浮云,除去操纵,轮胎里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动力了,自然吸气对比窝轮,优缺点都不用说了,但是我只想说的是,在强劲动力的背后,是否存在着隐患,起码我对窝轮是很不感兴趣的,就如同找老婆,我宁愿找个各方面都平平的,也不愿意找个长相很漂亮,但花钱太大手大脚的,强劲动力的背后是诸如烧机油,保养费劲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日系所普遍的自然吸气,确实没有小钢炮的美誉,但是,家庭使用,我要小钢炮做什么呢?赛车手?我自己选现在的欧蓝德的时候就曾经纠结过2.0和2.4,最后选择了2.0,但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动力这个东西,来自于油门,车上6个人,N多行李,一脚油门到底,高速照样120,我觉得这个也是值得倡导的事情,家庭使用,过大的排量必然导致过大的油耗,所以动力对于我来说,在排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我优先选择自然吸气,优先选择低排量的发动机,也算是节能减排吧。

当然,我所说的一切都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能代表一批如同我一样的屁民的想法的,如果你是个喜欢玩车,追求动力,追求操纵性,追求风驰电掣感觉的自由斗士,我想,就没有必要讨论了,车对于我来说,就是上班代步,下班散步,周末市郊,搬家装货,旅游满员的最佳利器,所以我选车的标准,也是得符合上述要求的。

欢迎各位指正。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leelearx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2-10-29 00:37

TOP

还有需要补充的就是我并不支持任何系列的汽车价格上涨,我支持的是所有的车价都必须回归到一个理性的层面上来,但是这个就如同下棋,谁都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中国现在的车主似乎都在被牵着鼻子走,我们现在手上的棋子有很多,彼此牵制,彼此作用,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你途观不是加价吗,我不去买行不?我买别的车行不,谁降价降的最厉害我去看谁。日系如果真的全倒了,途观加价20万,排队2年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我们应该处于一个中立的层面来看车, 谁好,我就买谁的,但现在国内恰恰不是这个风气,德车=好车,日车=坏车+卖国,请问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消费者又怎么能做出理性的消费行为。

TOP

仁兄讲的很好,问题是现在国内人选车宁愿选C200的低配,不愿意选REIZ的高配,导致很多很优秀的车销量不好,所以车厂一定会调整销售策略,针对中国人的胃口,以后就只能看到带T的2.0的,20万的皇冠了。。。。

TOP

仁兄说的很好,不过恰恰问题就在这个地方,我之前就说过,一个车的好坏,并不由它的销售量所决定的,销售量只能表示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或者我直接把销售量认为是这个车的市场占有量,仅此而以,不代表任何内容。在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先声明,我并不是键盘车神,我也并不比国内很多人选车更精明更细致,但是如果就仁兄这个理论,消费者用钱来投票就解决问题的话,我是没办法接受的,或许这个理论在别的国家适用,但是在中国,我只能说NO,我之前也提到过,中国的汽车消费的整个消费理念和体系整个就是混乱且畸形的,途观初期加价,现在还加价,销售量一直攀升到第二,你能说是这个车优秀,所以消费者都选它吗?后面的简直就和猴戏一样不堪了,什么1.4T手动,什么各种减配,还不照样有人买?仁兄的最后一段话说的很对,选择德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脑子中所拥有的根深蒂固的,受它人影响所产生的某些思想,而且最可怕的是,就跟仁兄所说,如果我冲动消费了一个电子产品,为的是它很复杂的功能,即使我用不到的话,那起码我还是有所图的,但是很多选择德系的消费者,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一个简单但清晰的概念“德系好”,这个不是广告这么简单的概念所能解释的,所以又回到我之前所说的,人云亦云。

TOP

还有需要补充的是,起码作为我来说,选车的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平庸,我不需要它某项特别突出,同时也不允许它出现任何问题,所以我不强求它拥有强劲的动力,但是也不允许它烧机油,难保养。仁兄所说的沙发,还是它的舒适性了,而所说的“奥迪带来的感受”,基本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动力和操纵性了,之前我也说了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可怕的就是,这个感受里,怕是很大程度上夹杂了对这个品牌,对德系根深蒂固的喜爱,那这个问题就无从讨论起了。

TOP

坦白的说,我不完全赞同你的说法,但是我也无法回避脑子里确实有一部分这样的想法,起码整个家庭里对德系都有根深蒂固的思想,导致我两次换车计划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最后依然以日系为主了,我并不是日系的忠实用户,其实我当初对现代的新胜达还是很有好感的,我所忠实的理念是什么好,什么便宜买什么,但是环境里太多的莫名的针对德系的狂热,让我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我想这样的人群应该也是不少的。

TOP

我完全不赞同销量代表一切的观点,那么照你这么说,途观到是优于绝大部分SUV了?销量只能表示现阶段中国消费者对车的看法,而我所倡导的是现阶段的消费理念是畸形的,不正确的,尤其是对于德系这种莫名的,狂热的追捧态度,这对于整个车市实际是不利的,空谈德系优秀,优在哪里?是不是任何德系车的任何车型都是绝对优秀的?没有具体的说法,只是一谈到车就是德系好,不觉得这个讲法太荒谬吗?而现在某些车的销量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被莫名追捧起来的,仁兄这个态度看来你必定是一位德系车主了,其实我所说的,对于类似你这样的德系车主是有利的。就如同菜场买菜,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就是希望便宜点拿到车,但是恰恰有位老哥,一个劲的说这个菜好啊,菜好啊,来,我多给你5块,卖给我,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菜商所养成的习惯是:“妈的,这么多人追捧我的菜啊,再加点价卖”。你觉得对于德系车主来说,有利益可图吗?所以我很反感经常出现的德系和日系车主的口水仗,这恰恰是车商愿意看到的,要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以最优惠的价格拿到最优秀的车,在这个理论下,我觉得在国内,首先就要破掉国人对德系绝对的膜拜。当然,如果你非认为途观加3万还少了,加30万你才开心,那就另当别论了。

TOP

DSG设计缺陷,TSI烧机油,同级别里少见的烧97号油,加上前段时间出的电子系统的故障,高速时容易突然发生缸内爆震然后突然熄火。

TOP

那仁兄所说的观点恐怕就很难站的住脚了,任何行业的任何产品,第一点首先是要耐用,在耐用的基础上才提到其他的优点,即使你的DSG再优秀,抵挡不住设计缺点,出现了设计缺陷,你也只是延长到5年的质保,而类似的出现问题不积极补救然后依旧有很多人买帐的情况在德系车里层出不穷,如果你认为这对车市是件好事情的话,我无话可说。回过头来看,实际上就近几年来说,大面的出现问题还真没有在日系上出现,相对来说烧机油和DSG的问题已经是不是问题的问题,途锐的TSI都没有避免烧机油的问题存在,恐怕就不是个例那么简单了,而恰恰在这样的状态下,尤其是类似途观这样问题百出的车,依然有人去追捧,还能加价,请问,这不是畸形是什么?这种畸形唯一能带给消费者的,就是莫名的优越感,但是潜下心来看看,我并不是想争哪个车系的车优秀,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的压倒性的情况出现,德系的某些车型优秀,日系的某些车型优秀,这个都是显而易见的,可怕的是很多人挨了宰还觉得挨的很舒服,那么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养肥的无非就是厂商。我从不替厂商说话,我的车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你厂商应该负责的时候。可是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无论是销售,还是后期保养,你认为作为消费者,你能占到多少优势。

TOP

至于仁兄所举的苹果的例子,我只能说,同为进口的产品,我们大家一起摸着良心看着祖坟说句话,你觉得那玩意成本真的值这个钱吗?那么站在这个价位上,你觉得除了品牌和国人过度的追捧之外,还有什么能让这玩意疯狂到这个程度,而如果你是个苹果的用户,本来2000可以买到的东西,你花了一倍的价格,然后你还沾沾自喜,说这个东西就该值这个价,那你还希望别人怎么评论呢。说到这个问题就如同凤姐,芙蓉姐姐一样,如果按照你的说法,这两位姐姐暴光率这么强,公众关注度这么强,给你做老婆,你肯吗?虽然举的例子偏离了我们讨论的话题,但我想表示的就是,千万别把国人的想法当回事,起码在买车的这个问题上,我对盲目崇拜德系的人的反感程度不亚于对那两位姐姐。

TOP

 23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