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分析高战系列在日本人气差的原因

作为一个高战玩家的感触,随便写写,勿怪

WARS是个经典作品,从FC的初代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个年头了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从GBA时代开始接受WARS系列的,而且GBA的WARS也是该系列的里程碑(名字都由FAMICOM WARS换成ADVANCE WARS了,当然日本还是叫FAMICOM WARS,下文统称该系列为高战)
高战系列在GBA之前的系列都是仅在日本发售,包括家用机FC和SFC的WARS,还有掌机GB的WARS,所以WARS系列算是凭借GBA首次打入欧美市场
GBA的高战发行了欧美版后,销量和口碑皆佳,然而任天堂迟迟不出日版,直到2004年GBA末期才推出了日版的高战1+2
高战的GBA版欧美销量已经累计百万以上了,日版没找到数据不清楚,我觉得销量也不会太高,毕竟在GBA末期发售,而且大多数玩家已经接受3作GBA火纹洗礼,对较为规矩的战争类SLG提不起兴趣了
高战双重打击美日发售时间相差不大,任天堂如果能做的好,还是能在日本培养一批高战FANS
然而,高战DS在日本总销量只有区区的4000多,和任天堂的其他游戏相比已经是差的不能再差了,虽然美版销量也有萎缩了不少,但有一批固定FANS存在,所以销量也维持在了20多万
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任天堂不在GBA大红大紫的时期在日本发行高战,却偏偏在GBA末期发行高战系列(与之相反的是,火纹系列在GBA时期初次登陆欧美,销量一般却培养了一批FANS而且提高了欧美玩家对该系列的认知度)
任天堂在双重打击日版宣传上也没少下工夫,日版官网可以看到精心制作的小兵和坦克模型,还有电视上播出的美军趣味广告,但偏偏就没能引起好的好的反响
大概因为高战DS在日本的失利,毁灭日压根就没出日版,虽然这个游戏多次出现在日版的发售日程上,美版游戏里甚至内建了日文全文档
虽然不清楚在GBA以前WARS系列在日本销量如何,但是从日本网站的讨论度来看基本上是个没人气的游戏系列,日本人更钟情于中世纪剑,龙与魔法风情的火纹(特别是SFC纹章之谜取得该系列日版销量最高的成就),对这高战种现代兵器的战争游戏没太大兴趣
和火纹相比,同是SLG,高战注重策略性,战斗工整严谨,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棋盘而火纹偏向剧情和人物培养,注重职业和武器,喜欢RPG类型的日本玩家更倾向于接受火纹,大多数人应该只是把高战当做生硬的战争棋盘类游戏
高战制作组大概也意识到了高战系列所欠缺的要素,所以在向欧美推广的时候,高战系列被赋予了完整的剧情和个性鲜明的指挥官,战局更是被不同的指挥官能力而左右,游戏更加生动灵活,而不是该系列过去一贯的“纸上谈兵”了
高战有些映射现实世界的国家和政局(橙星:美国,蓝月:俄罗斯,黄慧:日本,绿地:英或德,黑洞:轴心国),更给游戏增添了乐趣和并且给玩家带来遐想空间,虽然黄慧这个国家一眼看出就是影射日本,天皇都被拿来NETA,但日本玩家应该不会太介意这些
高战GBA主角所在的国家是橙星,和其他各个国家都打了一遭,橙星影射美国这个设定还是有些欠妥的,尤其橙星打黄慧的时候可能会让日本玩家感到不舒服,所以高战2开始各大国家组成了盟军,共同抗争敌人黑洞
高战GBA系列所营造的世界观很有发挥空间,只要任天堂运用的好,能够更加打响高战系列人气
然而任天堂并没有在高战上下太多宣传力度,任天堂哪怕推出一些以GBA高战世界观为蓝本的小说或漫画,都能带动高战系列人气,那时候网络不及现在使用率高,仅仅靠口碑传诵是不够的
反之,火纹从GBA时代初次登陆欧美的时候,任天堂下了大手笔宣传,而且还在任天堂明星大乱斗DX中加入了马尔斯和罗伊这两个角色,大乱斗一直是任天堂在欧美的人气作品,通过这一渠道火纹系列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当欧美玩家对着两个陌生的剑士感到好奇的时候,任天堂就已经在悄悄准备推出欧美版火纹,而且大乱斗DX更是给封印之剑在日本进行了一番宣传(大乱斗DX早于封印之剑发售,也就是说玩家能在火纹发售前提前体验主人公的风采),虽然封印之剑一直没有发行美版(有玩家英化的版本),但马大饼在NDS时期登陆欧美了,满足了欧美火纹FANS
虽然高战是任天堂旗下公司INTELLIGENT SYSTEM的游戏,但是GBA版取得了良好成绩本应该重视起来,任天堂却没能做到,而且高战双重打击在欧美的人气也减退了不少
高战毁灭日彻底颠覆了高战系列一贯的世界观,导致这个作品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相对来说毁灭日销量是高于双重打击的,但是口碑却一般般,而且不少高战老FANS们也无法接受毁灭日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
毁灭日的让高战系列的制作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如果续作继续毁灭日风格,估计很多老玩家不会买账了,如果回到GBA的世界观设定,等于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如果推出全新系列高战,风险性也高
高战毁灭日发售的时期,也正值日本NDS人气高涨的时期,和双重打击发售的时候情况完全不同,如果在这个情况下推出日版毁灭日,销量也应该会比双重打击好很多,但估计任天堂真的是被双重打击的日版惨状给搞怕了,为了防止悲剧重演一直没有推出日版毁灭日,高战系列又一次失去了在日本发展的机会
高战已经近数年没有新作的消息了,IS最近开发完成了火纹3DS和纸片马里奥3DS,大概下一步棋就是制作高战新作了,平台不出意外应该是3DS
除了任天堂和IS,没人知道高战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但希望任天堂能够真正开始重视该系列,不让新老玩家们失望

[ 本帖最后由 mario21a 于 2012-9-27 14:42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也考虑过日本是不是因为2战战败,而导致对现代战争的一种抵触情绪(现代兵器类战争游戏日本市场一直不吃香,无论是SLG还是FPS类型),但是不好贸然下判断所以没有写进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irwindws 于 2012-9-27 14:49 发表
只喜欢GB上面的几作,简单明了,GBA的系统稍微复杂了点。
GB时代没玩高战,玩过GBA的高战后尝试了下GB的高战,但没玩多久就放弃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败の传说 于 2012-10-5 19:33 发表
LZ写的真好!我是从GB上的开始玩起的,97年的hudson发行的FAMI WAR TURBO,玩到湿透,那时候买的砖头GB,黑白机上的十二合一中的第一个游戏,记得好像是五十回,最终话的飞弹牛逼死,造了一个又一个,好不容易逃出去 ...
N64原本要出高战的,而且可以和GB高战联动,但是最终这游戏胎死腹中了




NGC的那个其实是军团战争(BATTALION WARS),这游戏刚公布的时候名字是ADVANCE WARS,但后来还是改了
和高战区别还是挺大的(完全是一款ACT+RTT的游戏),也不是同一个制作组,当做另一款游戏来玩也还可以,但是风格有些接受不能,我玩了一代至今未通,有空还是打算把1,2代都玩通一遍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