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海城的新片你的名字真心不错阿

不知为何,看的时候总有种在看细田守片子的感觉,明明差别还是挺大的。
前2/3很不错,后1/3虽说是该收的伏笔基本都收了,但总觉得差口气,或者说缺少一个爆点,有点遗憾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真忘私绵 于 2016-12-3 00:1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爆点不就是手上的字嘛
不是这样的。
以下有剧透,没看过的人可以略过

在影片尾声之前,也就是灾难来临那一段,一直在渲染以下几个要素
灾难不断临近->原计划(比较荒诞)不断受挫->得救的可能性越发微小
从结果上说,这一段的交替叙述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情感,制造了紧张气氛。
而最后三叶本人和父亲面对,这也可以回收全剧的另一条伏线,也就是三叶(家)和父亲的矛盾。
于是观众一直期待着如何能化解这看似已经很难挽回的悲剧灾难,同时又期待着父女情感这条线的收尾。但影片是如何处理的呢?直接略过了……
也就是说原本期待这块是一个爆点,结果生生给憋回去去了。
有人或许会说这留白很棒,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编剧找不到满意的剧本与演出方式,不得已直接放弃的结果。
举个例子比如星际穿越,如果把库珀在四维空间里播表那段删掉,或者干脆在他进入黑洞之后就删掉,黑屏之后直接接‘若干年后’的尾声剧情。有人会觉得这种‘留白’很好吗?我觉得这种人应该很少。

[ 本帖最后由 hourousha 于 2016-12-3 00:49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holden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6-12-3 19:28

TOP

引用:
原帖由 真忘私绵 于 2016-12-3 00:5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灾难已经降临过一次了
但是第一次啥都没表现
所以第二次着重描写了灾难
最后用报道来逆转结果
这显然比把过程拍出来要扣人心弦
我是没觉出怎么个‘显然’法来。要说扣人心弦,灾难描述那一段的目的才是扣人心弦,而扣人心弦了半天就为的是在最后逆转的这一哆嗦上,结果这块给倒略过了,那之前扣了半天不是浪费感情么?

或者说,您对我举得《星际穿越》的例子,是何种看法?
或者再举个同属ACG的例子,也有改变历史的成分,《命运石之门》不知道您是否玩过或看过,最终章是全剧的最高潮,凶真经历了‘救助红莉牺失败’->颓废->接到未来自己发过来的视频点出关键->再起->再次行动->成功->happy ending。如果把再次行动和成功两步删掉,再起就直接happy ending,我看是没多少人认为这样更‘扣人心弦’,只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也许新海诚无法像《命运石之门》作者林直孝在一样构造出一个很巧妙的剧本来实现这个精彩的逆转。也许如何逆转,在新海诚看来并不重要,但如果是这样,也就没必要对灾难来临与防灾行动进行这样具体化的交叉描述。留白并不是指是说半句话。

[ 本帖最后由 hourousha 于 2016-12-3 01: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真忘私绵 于 2016-12-3 01:4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倒是觉得命运石之门最后一话很仓促
为了圆而圆的感觉
按照你的说法多拍15分钟灾难片逃难就变神作了?未必吧。
着重描写灾难就是为了让你有还是没能逃过灾难的错觉,最后峰 ...
那如果把凶真第二次救援的过程删了,不就更仓促,而且都不完整了么?
就《名字》而言,灾难过程已经拍的够多的了,已经让人觉得‘没有奇迹发生的话很难逆转了’。那么当然接下来不是再继续拍逃难,而是要拍‘怎么从这个绝望的情况下逆转’这一点。
而如果一开始,就没把‘逆转灾难’作为要点,那么也就没必要把灾难即将降临和防灾描写得这样详细。比如男女主角山顶分手之后直接接陨石落地然后8年后。反正男主之前也说过‘如果是三叶的话就能做到吧’这种话。这样才是正确的留白。
而所谓的峰回路转,则由于间隔太近了所以效果大减,因为在陨石落下后画面一转8年后,而没过多一会就说没死什么人,那这不就没起到吊人胃口的作用么?

[ 本帖最后由 hourousha 于 2016-12-3 02: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真忘私绵 于 2016-12-3 02:2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如果不是报道心不是一直悬着么?
而且模拟演习有啥好拍的,就是一堆人跑到学校避难呗
您不是说要峰回路转的感觉么?那自然应该让悬念持续时间稍微长一点才好啊,太快就揭晓答案不就效果打折了么?
模拟演习这个过程想一想确是没啥好拍的,而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逆转方案的戏剧化程度不够,和之前大量的灾难临近烘托,没有搭配上。这也就是我最开始说的‘感觉差口气’的原因。
可以想想电影中队灾难和避难的描写:
1:描写彗星不断临近
2:电厂被爆
3:广播开始
到此按计划行事。但接下来情况急转直下
1:人们对广播将信将疑,并没有几个人去学校避难
2:广播hack被发现,官方重新广播阻止居民去学校
3:爆炸事件的原因被察觉
4:时间流逝,彗星分叉
到此也就是给人的感觉,计划可以说是失败了,因为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和时间竞争,但一切迹象表明,时间要不够了。
即是说电影的这段交叉描写,给人的感觉就是‘灾难即将降临,需要一个奇迹来挽救’。但如果这个奇迹,仅仅是‘拍出来也没什么意思的’的'时间其实还挺充裕,大家后来去学校避难所以就OK了',那不得不说这个有点糊弄事。
这就是我的意思,不知道你是否理解了。
电影的特点就是通过镜头语言引导观众。前面这些‘计划没实现,灾难即将降临’并不是观众脑补出来的,而是电影实实在在花了相当篇幅演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一段情节,核心就是灾难。观众的情绪已经被调动到这点上了,对不对?如果非要用‘这片就是个爱情片,灾难不是要点’来说,那难道说这一大段的演出,是新海诚为了商业化而做,甚至纯粹是为了拖时间么?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一致性的问题。
如果以爱情片的主题来拍这一段,就应该把这种‘灾难临近,计划失败’给尽可能淡化,因为这其实是有点跑题了。
比如完全可以这样:淡化掉计划受挫的相关镜头,三叶和泷山顶分离,镜头转到三叶,看到手中的留字->泪目->坚定转身向镇里奔跑,同时开始记忆闪回(如果闪回的是各自身体交换后失去的记忆,或者会挺有意思)->视角拉高->彗星视角->陨石落地->8年后。这样起码既没有跑题,也有明确伏笔支撑,因为泷在之前曾自言自语地说过‘如果是三叶的话,应该可以办到吧’这样的话。因此把一切交给三叶,最终大家就得救。这种模糊的概念,观众可以接受。因为此时观众的感情与关注点仍然维系在‘爱情戏’这一点而没有被带偏到‘灾难戏’或其他点上。这种程度的‘都合主义’在这类片子里是可以接受的。

[ 本帖最后由 hourousha 于 2016-12-3 20:2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ries白羊 于 2016-12-4 13:0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虽然我也比较在意那个片段
但是熊猫说得也有道理
如果女主再来一段说服戏,节奏就太慢了,本来彗星陨落已经快到高潮了,没必要拖节奏
反正说服了就是说服了,因为他们再次换身体 ...
您可以再看看我33楼的说明,要说节奏慢,不如说节奏有点跑偏了,而把节奏带偏的,不是观众擅自的脑补,而是电影就是这么演的。
电影由于时间所限,确实可以忽略一些背景描述,可以忽略一些支线,甚至可以一笔带过一些过程,但不是说,前面酝酿了半天感情,设置了半天悬念,结果要揭晓时直接略过。而略过的原因居然是‘拍出来也没什么意思,没法让电影变得更好’,这不是等于说这段剧情给写成‘冷笑话’了么?
从另一个角度说,最后的获救方法是三叶说服父亲,还是其他的比如时间系奇迹发动,还是什么突变超级赛亚人之流,由于没拍出来也没直接交待,只是观众的自行设想。因此,‘拍一段说服戏,节奏就跑偏拖慢了’其实只是咱们自己擅自的想法而已。而如何拍这段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又能把情绪推向高潮,不正是导演和编剧的任务么?换句话说,在看电影过程中,观众会被电影情节带着不断产生期待(或者叫做被动机所调动),而导演既然调动起了观众,那就应该回应观众,完成这些期待(动机)的收尾。否则在动机的起始,就应该收敛处理而不是发展处理。我就是这个意思。

[ 本帖最后由 hourousha 于 2016-12-4 13:4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