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WiiU的CPU主頻:1.24GHz

哎哟我操,神了


TOP

确实不能仅以频率谈论性能。
但在以下情况成立的前提下
1:频率1.24G,三核
2:架构很类似GC和Wii的CPU PPC750,只是小改进。
那么基本可以肯定该CPU在今天看来性能确实低下得离谱。
和手机平板比较,其实也得分哪些方面,举一点,比如Wii和GC的CPU,只是2-way SIMD(单精度)(这点和DC的SH4比较像),但好歹手机CPU里4-way SIMD还是比较普遍的。因此如果Wuu的CPU这部分没改进的话,和某些高端平板的CPU比,部分性能还真不占优。

[ 本帖最后由 hourousha 于 2012-11-30 11: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u571 于 2012-11-30 11:36 发表
SIMD在现如今游戏里面作用有多大呢?最适合矢量化的部分都转移到GPU上了,CPU的作用无非是场景建立、AI和物理计算这些。
现在说的是CPU的性能。
至于CPU的SIMD有没有用,你觉得没用那就没用呗,whatever。反正至少PhysX的X360和PS3版本可是专门为VMX128和SPU优化的。或者你觉得Wuu的GPU已经足够强大所以可以把一切涉及矢量化的都挪到GPU上去,很棒的想法,如果能实现那可真是了不得,不过我觉得在那之前还是先把分辨率和shadow map的解析度提上去更要紧。


TOP

引用:
原帖由 u571 于 2012-11-30 15:29 发表
本来就是说的CPU性能啊,SIMD对游戏性能影响本来就很有限,即使是PhysX和Havok这样的物理引擎直到现在SIMD指令优化也非常少
要不然当年带SSE2的P4玩游戏怎么还干不过频率低N多的只支持到SSE的K7?
逻辑是这样的:
SIMD吞吐是CPU性能的一部分->因此在某些方面,Wuu的CPU比高端平板CPU并不占优势。这也就是我37楼最后一段的观点,我不认为有什么漏洞。
结果您在这balahbalah一大堆SIMD不重要,您不如直接来一句CPU在Console里不怎么重要(确实重要性比GPU差一点嘛)不就完了。
此外,您拿PC上的情况来类比还真是挺逗,PC上的硬件种类众多,没有对某种指令集充分优化那是正常的情况,不过您大概也听说过当年ICC对P4在某些情况下性能提高的帮助,ICC的功能其一就是把fpu指令用SSE指令替代(当然这只是因为在P4里执行x87指令的低效),另一部分是自动向量化(当然还很不彻底)。
SSE2对SSE的最大变化是添加了2way双精度和int64的SIMD,这个对游戏还真没多大用(游戏中双精度浮点用的少,可以向量化的场合就更少了)。我本以为您应该清楚这点。
不过在Console领域自然情况就不那么一样了,汇编优化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像什么SOA(Structure of Arrays) SIMD优化那时常见而且基本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您认为SIMD没用,那就没用呗。只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一开始的论点罢了。

[ 本帖最后由 hourousha 于 2012-11-30 15:56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