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不是很懂,大法的A9微单是什么档次?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拿个顶视图说巨也是很有意思的
欢迎拿同规格其他相机镜头搭配的同视角图片对比一下
哦对了5D4的性能跟它可没法比哦,记得用1DX系的机身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efo  于 2017-7-23 09:37 发表
长焦镜头没办法的,相机上少的那截通光距离,镜头上还是要补回来

但广角镜头就好很多了



这是3家1635mm F4的对比

看看长焦镜头,3家50mm定焦:



综上我个人觉得微单的短法兰距,在镜头设计上,其实优势并不是大家在说的那么大。最终到目前的成品来说,只有广角镜头有优势。

但SONY的FE卡口,最有意思的,现在应该是转接适马那一票黑科技镜头。我看网上的评价,用转接环到A7后,比装CANON单反上对焦还准确一些。
你觉得只有广角有优势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学点光学设计的知识再看结构图就知道了。
几个中长焦镜头,尤其是85GM、50ZA这样的,全都是在经典单反镜头设计的基础上,利用短法兰距多出来的空间在后面多塞了一组纠正光路的镜片。
相反的设计是类似Loxia21这种的,在前组上已经开始使用新设计,同时也继续充分使用后组多出来的空间继续塞纠正镜组。

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85GM这样的镜头可以在与同规格单反镜头体积类似的基础上做到更好的素质。单反镜头的素质想做得更好体积就要彻底放弃治疗(比如85Art)。
而彻底采用新思路设计的镜头可以在各方面都超越。不过有一点你算说对了,在广角镜头上特别有优势。长焦方面是没那么明显而已。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xuziyu2006 激骚 +1 我很赞同 2017-7-23 17:03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efo  于 2017-7-23 09:51 发表
你这张图也是毫无说服力的,卡口那里一截圆锥形,明显使得镜头也变长了。
有没有说服力,拿同规格单反同角度拍一张就知道了。
背景的电脑是个很好的参照物。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efo  于 2017-7-23 10:12 发表
你这个有点答非所问了

我说的是长度上,镜头+机身组合起来以后,目前的FE卡口并没有优势。而且比较长度,顶视图不比你这么斜拍一张更有优势?
我手里也有FE55和Loxia21之类小体积镜头,可是为什么偏偏放了张85GM的图呢?
85GM是同等规格及素质镜头里与单反镜头相比体积相对而言较大的一款,同时也是个很重要的规格,这是一种极端状况,但也是这个定位的机身很常使用的搭配。

相机不是个二维物,单纯比较长度没有任何意义。比正视图又只比较了机身,也不明显。从这个角度的对比,最有参考意义。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efo  于 2017-7-23 10:12 发表
你这个有点答非所问了

我说的是长度上,镜头+机身组合起来以后,目前的FE卡口并没有优势。而且比较长度,顶视图不比你这么斜拍一张更有优势?
另外才发现你还放了三家50的图作为比较,这就很谜了。
佳能尼康的50和FE50ZA是定位完全不一样的镜头。
要比只能拿50Art,Milvus50这类来比。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efo  于 2017-7-23 10:33 发表
我觉得你答非所问,胡搅蛮缠的能力很强。

2L那张顶视图,我个人觉得很好,它传达了2个信息。

在标准尺寸和长焦尺寸下,目前的无反结构相比成熟的单反结构而言,从长度上毫无优势可言,相机省下的距离,在镜头上又补回来了。

从重量上来说,省下了一些五菱镜的重量,不过如果组合大变焦镜头,那么省的这些重量也无足轻重了。

但我找到的例子也说明了,在广角镜头这块,无反结构还是有优势的,能做到机身、镜头都变小。


你扯了一堆的画质,但是又没有任何的实锤,就是嘴炮几句。还自相矛盾,一面说FE有优势,又说85GM体积上没优势。

别人发的图,单纯比较长度没有意义;你就发了一张斜拍的图,却能比较很多。我是真不知道你比较了些什么。

另外说一下,你吹的Loxia21。从体积上是这样的:



我目测一点不小。希望你能提供CN两家接近参数的镜头对比一下,我很期待从体积/长度上,看看莱卡/SONY/FE口的黑科技。
懒得吐槽了,麻烦自己搜索Milvus21,同厂同规格哦。
然后看得懂数字的话,自己比较一下体积,看得懂MTF的话,自己比较一下MTF。
顺便还可以上DxO比较一下其他任何广角镜头在同规格下的表现,有惊喜哦。

不过对阁下的理解能力我也是绝望了,11楼我打那么长一段话看来是白打了,自相矛盾?神了。
要实锤,各家的85评测随便动动手指头就有,实拍和量化数据对比都一应俱全,自己懒还怪别人咯?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efo  于 2017-7-23 10:35 发表
在你嘴里,别人发的东西都是迷。

我很期待你能发一些标准化、定量的比较,而不是光用最说。

谢谢。
别的我也就不说了,CN的50不是画质型镜头这是个常识。
说句不好听的,做标准化横评的都不好意思把这三个镜头放一起比,不信?看看兰拓。

要懒得搜兰拓,瞄这三个镜头官方MTF也就是一眼的事,不难吧?
你真要有心呢,自己上DxO搜这三个镜头的量化测试数据,我就不贴了,打脸不礼貌。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太神奇了,我一边贴着自己的图一边连去哪儿查数据都说了,最后被一个连相机都不知道有没有的人说成嘴炮?
神奇的地球。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引用:
原帖由 @arex  于 2017-7-24 10:30 发表
一统完全谈不上,松下奥巴富士用的人也不少,国内摄影论坛主流观点是不懂摄影只看参数的数码爱好者的才会买索尼,真正懂摄影的微单都买富士 奥巴。
主流观点233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