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屋
不能把它当成是纯动作游戏来玩,硬拼必定等于自杀。应将其视为解谜动作游戏,必须经历很多次失败才能找到诀窍。你会抱怨自己打铁门还掉血,可你为什么不抱怨自己没动脑子寻觅一下周围有什么道具呢?小老鼠可以帮玩家找到画面内隐藏的道具——比如可以轰开铁门的爆弾。它还可以去诱敌、去关掉斯凯奇碰不到的开关等。玩家要有战略意识,记住版面机关布局,合理应用道具,还要熟练运用各种格斗套路。对付大敌也应寻找诀窍,第一关头目要用右边的火桶将其烧死,第三关的巨嘴要先放老鼠诱它去咬。老鼠是通关的第一功臣,尽量随身携带。
游戏有两个结局。最终战时,卑劣的恶人头目绑架了女主角艾莉莎将军,并把她放在水箱里,若抓紧时间杀死魔头并打开排水开关即完美结局;反之她被淹死,就是悲剧结局。达成完美结局的话,斯凯奇会抱着女将军一起回到现实世界。
和《漫画地带》同时期问世的《毒液侠(The Ooze)》是STI的邪典大作,它们是仅有的两款在游戏开头画面中使用了STI徽标“创意灯泡”的作品。《毒液侠》的主人公是一滩半液态的生命体,其体型会随着地形而改变,它可以自由的在画面中流动行进,能吐出毒液或拉伸身体来攻击敌人。无血槽之设定,主角的体态就是生命值,吐毒液、遭攻击或接触水将损失一部分身体,体型越大生命值愈高,骷髅状核心部位被攻击时就会死亡。主角平时是绿色的,得到箭头型道具后周身变黄,速度大增;骷髅型道具会让主角变成红色,暂时无敌。
故事讲述在某化工企业工作的科学家凯恩博士发现同事们企图实施一个名为“欧米茄”的罪恶计划,他们打算在民众中释放有毒气体,再通过出售治疗药物发财。公司董事为灭口,命人将有毒物质注入凯恩博士的身体,凯恩旋即变成一滩液体,被当做废料倾入下水道。然而凯恩博士并未死亡,他还有意识,要向公司复仇。
每关地图都比较大,且属迷宫性质,解谜要素很高,需打开本关的各个枢纽,最终从管道处逃走或击败头目。关卡中零散着人类DNA道具,必须集齐才能使凯恩博士恢复人形。
《毒液侠》的主角能之所以设计成全身有效的、允许分割和整合的不规则形体,是因为基于一种细胞自动机算法。本作开发工作初始自1994年,然出于技术瓶颈之故无法进展,直到将近一年后,戴夫·桑纳(本作概念设计师兼首席程序员)等人组成的小队基本掌握了在游戏中利用细胞自动机算法的方法,制作才正式有条不紊地进行,故本作开发周期是很短的。值得一提的是,STI把马克·塞尔尼又暂时邀了回来,请他担任程序员之一。另外,本作音乐也是德罗西创作的。
世嘉原计划于1995年10月时,将《毒液侠》与世嘉游牧民掌机同时发售,作为这台小型版GENESIS的护航大作。但其实际发售时间却比游牧民早约五个月(5月6日)。本作销量比《漫画地带》低,封面丑陋(欧美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基本概念及玩法过度奇葩,不能为大众广泛接受。认为《漫画地带》难度过高的人有很多,但极少有说它不是好游戏的;而《毒 液侠》则赞否两论,从当时电玩媒体的评分就能看出。《GamePro》、《Game Players》和《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三本综合性游戏杂志都给本作打出及格线以下分值(视为垃圾游戏);而世嘉游戏专门志《Sega Pro》和《Mean Machines Sega》则分别给予81、79分。所以本博士才称《漫画地带》是经典,《毒液侠》是邪典。
与西方版狰狞难看的封面不同,日版《毒液侠》包装设计诡异超绝,是唯一一款采用双面印刷封面的MD游戏。其正面的封面与封底几乎全部由文字和字符构成,无任何相关配图,部分文字被“○”符号遮挡,同时标注“推荐年龄18”(打了个叉表示否定)和“全年龄”两个分级;封底则将封面的文字翻转过来,加上条形码和“株式会社世嘉企业”等标记,并显示出了被“○”遮挡的文字。大黑字写的内容是与“秋季”相关的随笔,与游戏内容完全无关。反面的封面和封底采用粉色调,模仿了小说装帧,甚至包括一个黑色的假书腰。封面和背脊处署名“脊畫 夢”(“脊畫”在日语里读作“SEGA”),封底上的眼镜男是《セガサターンマガジン》杂志编辑部编辑长,旁边还有他的题词。卡带贴纸和说明书采用土黄色调,其图案如同藤席,有历史模拟游戏之感。说明书内部也不正常,第三页绘有一名衣装大胆、戴着兔耳帽的女孩,自称中山百合子,是本游戏的指导者,旁附其生日、身高、足尺寸、喜好食物等资料。末几页还有她和一个叫阿彻的人的聊天对话。装帧设计者们是按着癫狂的思路走的,怎么疯就怎么来。可惜日版《毒液侠》出荷量与《漫画地带》一样只有800盘。
《毒液侠》也曾计划在土星上推出续集,桑纳已经成功设法用细胞自动机算法生成3D模型,但终因故被取消。
1995年,日本世嘉从AM1研抽调数名人员组成一个小队,队伍以曾担纲制作《兽王记(Altered Beast)》、《异型风暴(Alien Storm)》和《战斧(Golden Axe)》的内田诚为首,世嘉将他们派遣到美国,与STI合作开发了《虎胆龙威街机版》。
《虎胆龙威街机版》是一款借用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著名电影《虎胆龙威》为蓝本的清版动作大作,因世嘉并未得到在日本地区使用《虎胆龙威》名称的权利,故日版更名为《爆裂刑事(Dynamite Deka)》。
本作有街机和土星两版,街机版在1996年夏推出,是街机界第一部全3D动作游戏。土星版发售于1997年初,当土星版问世时,STI已经解散。街机版基于与土星存在高度互换性的ST-V基板,故移植工作较轻松。
本作采取了3D建模、2D玩法的模式。讲述勇猛而暴力的两位男女刑事,为了解救被恐怖大亨抓走的总统女儿,双双闯入大厦,与无数持械恶徒激战的故事。
土星版增加了一个叫《Deep Scan》的小游戏,熟悉世嘉早期史的玩友一定会知道,这是1979年世嘉经典街机游戏的复刻,画面极其简单(屏幕发色数用两只手就能数出来),音乐也只是模仿潜艇的声纳音,但在当年受到极大欢迎。土星版复刻的《Deep Scan》并不是只让玩家怀旧的,它最大的作用是——为主游戏刷接关次数,对于非高手而言,初始币数一定不够用。
游戏流程虽很短,但对玩家技巧要求非常高,角色存在大量招数,可由拳、脚两键组合出各种华丽的连打。千奇百怪攻击性道具令玩家大呼过瘾,从扫帚到火箭弹应有尽有。打击感爽快,画面火爆,令人爱不释手。游戏还加入了“QTE系统(Quick Time Event)”之段落,比如在过场动画中,主角正在楼道中奔跑,突然有个敌人偷袭而来,此时画面下方会出现按某某键的提示,一旦在有效时间内输入正确指令,主角便会直接揍翻此敌继续前进。
世嘉之所以选定与STI共同制作此游戏,首先是因本作主要面向北美市场,需要让美国人参与,调出适合他们口味的作品;其次是《漫画地带》令世嘉看到了这个工作室制作动作格斗游戏的超高水准。确实《虎胆龙威街机版》大获全胜,是世嘉在北美最成功的街机游戏之一。
1996年7月,科林斯克辞去总裁职务,而STI的生命历程也即将走到尽头。据赫克托回忆称,96年那时的STI,已经失去了当初自由的风气,美国世嘉对各种事务指指点点,高层认为对形势有把握,但他们下达了许多错误的命令,而执行错误命令的STI成为牺牲品,最终导致公司认为STI已无必要继续存在。96年末(也可能是97年初),STI被解散,原成员大多被纳入SegaSoft中,这是一个由CSK和世嘉在1995年合资建立的、设立在加州的小公司。
随着世嘉技术研究所的消亡,未曾发布的项目已永久尘封。在被取消的、由STI开发或参与开发的作品中,最知名的肯定是那几部《索尼克》。除了那些《索尼克》以外,有两款MD游戏也令人注目:“Jester”和“Spinny and Spike”。
“Jester”的具体玩法并不清楚,只知电玩杂志上的介绍词称“杰斯特是个粘土人,无论是把他锯成两半,还是用大炮轰他,甚至把他扔进熔岩,他都能生存”。它很可能是《毒液侠》的创意来源,不过从杂志上提供的截图来看,其本质仍属于传统横版动作游戏。
“Spinny and Spike”的概念图在网上有一些,主人公有两名,一个下身是战机的壮汉和一个下身是快艇的瘦男。游戏的特色是全程头目战——类似于财宝的《异形战士(Alien Soldier)》。此游戏的原初计划基本是与《漫画地带》同时呈交高层的,然因STI要付出全部精力去制作《索尼克弹珠台》,故它们都被搁置了。当本作可以正式制作时,原企划者们却发现新员工设计的东西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想法,非常不悦。而此时正好有人挖墙脚,他们就辞职离开了世嘉。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开发工作难以进行,只得彻底取消项目。
然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STI被取消掉的《索尼克》作品:
当《索尼克弹珠台》完工不久后,赫克托带着STI的一些人去伯班克的DiC动画公司参加会议,DiC当时正和美国世嘉策划卡通片《Sonic the Hedgehog》的制作。会议上播放了动画演示段落,莫拉维茨等美籍STI成员都觉得很幽默搞笑,而日本成员面无表情,似乎很不喜欢。莫拉维茨突发灵感,想设计一款以此动画为题材的《索尼克》游戏。1993年11月,代号“Sonic-16”的演示程序制作完成,但不幸的是,在继续开发的进程中,因他们处理不好游戏的节奏,不符合《索尼克》系列应有的风驰电掣般高速度风格;外加有了新的大项目——《漫画地带》,故“Sonic-16”被暂时搁置,延期至无期。“Sonic-16”的特色是:版面平台采用类似清版游戏的多线制,索尼克能上下移动。且索尼克能把金环当武器投掷,还可发大范围必杀技。
接着是1994年11月在32X平台开发的“Sonic Mars”,从网络上流出的概念图来看,本作采用了追尾视角。因开发团队在32X软件开发技术水平方面稍有不足,它很快就被取消。
随后项目引导到被内部称为“V08”的神秘硬件上。所谓“V08”,其实就是搭载了英伟达第二代多功能显卡“Nvidia NV2”的32位元平台。“Nvidia NV2”乃其前代“Nvidia NV1”之改良版,是在世嘉投入700万美元资助下完成的,它本身集成了声音功能,甚至有土星手柄的插槽。代号“V08”的硬件,不可能是作为世嘉第六代家用机的预备方案存在的(因土星已在日本发售数月),亦非土星后继机之原型(当时土星如日中天)。以此硬件为开发平台,肯定将来还是要移植到土星上的。
“V08”上的《索尼克》计划被迅速废弃后,美国世嘉和STI决定新作将作为土星机种的游戏,并确定不会更改平台了。1995年下半年,定名为《Sonic X-treme》的新项目正式展开,当然最终还是被取消了。关于《X-treme》的开发始末,台湾世嘉爱好者KWL的文章《幻之游戏<Sonic X-treme>开发始末简述》中有详细的描述(虽然文中亦有少许考证失误之处),可供参考。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9-20 13:39 发表 按照大陆翻译的话 那个Sonic-16的动画原作不是《刺猬索尼克历险记》(Adventures of Sonic the Hedgehog) 而是《索尼克外传》(Sonic the Hedgehog),为了避免混淆美国人一般把这部叫做Sonic SatAM,因为它在周六 ...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9-20 23:45 发表 是,看封面的猴、公鸡和坦克就知道这是动画《刺猬索尼克历险记》的东西 之所以噗哟噗哟到了美国变成蛋头博士野蛮豆子机,是因为世嘉在美国没有魔导物语的使用权,所以套了个索尼克的皮 任天堂也没有,SFC的美版叫 ...
原帖由 md2 于 2014-9-26 14:40 发表 哇靠原来真的是虎胆龙威 我就奇怪那个角色造型。。。。。。。。
原帖由 asdqwe 于 2014-9-20 20:0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就不上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