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专题讨论] 全面看一下历史,感觉94 95这两年绝对称得上日本游戏业的转折点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引用:
原帖由 @werety  于 2016-11-19 13:42 发表
ps的cpu,R3000A不是单纯拿来主义,是根据当时的3D需要进行了特化,cpu内部除了R3000的核心,还集成了GTE和MDEC两个单元,GTE负责3D顶点运算,MDEC负责jpg图片的硬解压,ps的播片是连续的jpg静态图片,虽说占用文件容量有点大,但是jpg的算法是透明的,设计一个专门的硬解单元不是难事,所以能播放满屏的320*240分辨率30帧的视频(相当于硬解压),另外MDEC好像也能负责解压3D游戏中的多边形材质贴图(请高手查证)。ps因为cpu内集成了mdec来专门负责硬解压,与其他单元分工合作,所以也实现动画和多边形元素的同屏显示(见史克威尔的一系列装逼游戏),比如寄生前夜2的开篇的进入大厦的那段,我用金手指看这段动画,发现光盘中其实是做了两段动画,一段是顺序播放,一段是倒序播放,估计是用了类似时间轴的方式来控制动画的播放段落。
土星没有专门设计播片的解压单元,而是用cpu死算(相当于软解压),效率不及ps的MDEC+jpg算法,所以动画大多非全屏而且马赛克情况严重,而且解压时太消耗运算资源,加之双cpu架构太难发挥,想实现动画+多边形同屏显示难度太大,但也不是不可能,比如骨头先生。
本来土星的软解压就无法实现ps的硬解压播片效果,再加上架构怪异,所以不可能做出ps一线大作的视觉效果。

关于两台主机的播片解惑,台湾的低分少年做的土星系列视频里有一期是专门讲解土星的播片原理,解释的非常清楚,建议看看。
总体而言,世嘉没有精准的把握家用机3D世代即将到来的脉搏,只想兼顾2D与3D的平衡把土星设计成MDCD的高强化版,硬件架构本质上说是个2D主机,并不向ps的“一切为了3D+播片”把主机架构进行特化处理,另外土星的设计也暴露了世嘉在家用机设计方面的短板,关键芯片如cpu、音频处理芯片、图像芯片、光驱伺服系统无法自己设计和量产,很多关键芯片需要外购,不同厂牌之间的芯片不利于主机中后期进行整合,精简架构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ps的动画是15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