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问一下, 我们80年代末都看过立体电影. 但是为什么后面很长时间就式微了?

侠女十三妹


TOP

80年代,3D电影再度于好莱坞兴起,技术也进行了革新,进入了单机拍摄的偏光立体时代。这种技术利用偏光镜有方向性过滤光的特性,当装有不同偏光方向的偏光片的两架投射器投射出画面,观众透过眼镜上的偏光膜,左眼和右眼只能分别看到其中一边的影像,于是就产生了“视差”而有了立体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采用偏振光双眼立体原理的拍摄技术也进入内地,曾风靡一时,制作推出了不少3D立体电影,如《快乐的动物园》、《靓女阿萍》等,其中还有一部武打片,那就是著名的《侠女十三妹》。1984年,北京608厂研制出可以装在阿里摄影机前的“双镜头立体分光摄影装置”,并用单机拍摄了《侠女十三妹》影片中的部分镜头。不久后,日本电影人对合拍这部影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提供当时最先进的双镜头分光35毫米单机立体摄影装置,并主动邀请著名导演、摄影师担任顾问,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单机偏光立体电影《侠女十三妹》。在当年,众多头一次接触立体电影的观众们,无不被十三妹一剑刺出银幕的画面所震撼。

  《侠女十三妹》前后拍摄两年,耗资几百万人民币,在当时来说算是大投资,但已是利用偏光立体技术大大降低制作成本之后的数字。除此优点以外,偏光立体技术仍存在重影及画面不清晰的问题,立体效果虽然比红蓝技术稍好一些,但我们看了之后便知,对于立体武打片来讲,3D立体效果仍是以演员朝镜头做武打动作或是投掷兵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突显。

  1989年,台湾经济受挫,电影业也是一路下滑,当时的金格影业公司再次利用偏光立体技术,拍出《立体奇兵》试图救市,但无奈影片在立体效果上煞费苦心,也不能挽救台产影片的票房暗淡。自此之后,3D立体武打片乃至3D立体在华语电影圈都少人问津。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