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访问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0-12-6 11:03 发表 原版是一个悲壮的悲剧,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而且多次搬上西方的戏剧舞台。但是……陈导完全不能理解古人那种大忠大义,举得完全匪夷所思,于是将原作大改,加入他认为合理的桥段。于是……变成了喜剧。 选角上, ...
原帖由 流川枫 于 2010-12-6 20:00 发表 小白很坦然地以小白为荣,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我认为是这个故事对于你来说并没有到你所说的“耳熟能详”的地步,。 简单的替换法则,如果今天不是赵氏孤儿,而是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之流,“就属于观众一进电影院,结局都已经知道了。就是这么一部戏。如果要翻拍这样一部戏,到底该怎么拍 ? 看了半天,你所抱怨的就是陈导没有照这原著拍。对吧。”这话套用是否合适?然后把巴黎圣母院拍成个喜剧,假如你还可以大赞,这也是你的自由。 至于说“陈凯歌能比你还不懂所谓大忠大义 ? ”这种话没有意义,我们只看事实。
原帖由 咸蛋小朋友 于 2010-12-6 16:36 发表 我觉得这片怎么也算把一个故事说清楚了,虽然改了很多 最奇怪的是看完发现导演思路乱七八糟,整个片子下来好像没有很明确的主旨
原帖由 超叔 于 2010-12-6 20:32 发表 舞台剧类型片子本身素质很高,但荆轲刺秦为何我看到潘长江和赵本山出场就狂笑。。。
原帖由 夜夜读毛选 于 2010-12-7 21:19 发表 posted by wap 其实和你在一起、无极、梅兰芳还有孤儿都是陈红导的。
原帖由 LTFYH 于 2010-12-7 22:13 发表 说"将人物极端化,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好人,那就是大忠大义。坏人,那就是十恶不赦。这正常么 ? 合理么“这种话的人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的价值观和现在的价值观完全不一样,追求的就是 ...
原帖由 坚定的左派 于 2010-12-8 00:50 发表 其实这片子前半段还成,后面每况愈下,到结尾那整个就是……不说了。 既然都改了,不如把故事结尾改改,让小赵和程婴大爱无限放弃报仇,屠老师被感情纠结到自杀岂不是更好? 现在这么处理,前面那么多感情戏,后面 ...
原帖由 loveddwever 于 2011-1-17 10:4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BlackBerry (8320) 和你在一起 个人觉得还不错 陈凯歌才气是有的,不知是迷失了方向,还是思考的太多放不开,自己想表达的一般观众都领会不到,姜文就很聪明
原帖由 whenkidspunk 于 2010-12-9 00: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71) 记得那位13不是挺讲不要贴标签的嘛,这帖子里饭陈导饭的也忒过了,谁说一丁点陈不好的,你就得纠正一下,这很平常,人的喜恶心嘛,那也就证明你也是会不由自主的在心里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