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讨论)关于世嘉土星成本控制的疑问,以及一些假设性提问。

引用:
原帖由 爱猫咪的薛定谔 于 2023-8-29 14:11 发表

世嘉买68000 比通用市场 价格低90%,这还是在当年68000已经不是新产品的情况下


哪儿看到的报价?


TOP

引用:
原帖由 md2 于 2023-8-29 14:13 发表
你对电子产品的制造成本估算方法错误。

在90年代电子产品的制造还是半自动化,制造成本是很高的,不能像现在这样光计算芯片价格。
比如MD主机,你猜猜68000的CPU是多少钱拿的货?
400日元。

按照这个模式推算 ...
需要大量人工的意思么。
这测算不出来多少成本。
猜不出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久多良木健 于 2023-8-29 16: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感谢你传授的世嘉速死法
老黄用过gf3,大法用过gf7,都是用一次再也不用了
任天堂也只接受濒临退市的老黄芯片
显示芯片就两家。
现在。


TOP

引用:
原帖由 bazinga 于 2023-8-29 15:3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1,杠神说的对,大批量采购就接近泛用型,土星成本高昂和这个没什么关系。

比如MD神u,68000,当时一块68000 CPU在东京秋叶原电子市场上的售价高达21000日元,佐藤秀树承诺一次 ...
那只说假如,只是假如。
不用管硬件出现时间。
SS只用单CPU(不用SH2,改MC68040之类性能强一些的。),内存,VDP1和2改为VDP1+VOODOO,初代VOODOO只支持3D,加声音芯片。
其它芯片都砍掉。
这成本能不亏钱么。
集成难度应该小了。

V810、V60、V70、MC68040、MC68030、i960、i860、R3000、ARM60、i486、80386、SPARC、PA-RISC(当是的SS的CPU候选名单)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引用:
原帖由 @bazinga  于 2023-8-29 16:52 发表
时间点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时代红利和风口说的就是关键性的时间点。

DC就符合你的假设,用了性价比很高的方案,CPU SH4,CPU POWER VR。土星不行,那个时代就没有现成的简介方案。自研,世嘉又没有那个技术力。
为啥我记得DC后期巨亏,比土星亏的多的多。

TOP

 20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