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杂谈] 最近新能源车的一点事情

我就说一句:混动就是扯淡。
另外,什么时候把汽车用塑料比例降下来啊 现在的目标是过5年基本到50%


TOP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1 21:4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233max,敢说这话需要怎样的一种2B精神啊!
全球那么多厂商不如你见识高?
给您两个关键词吧:“误导”、“增长”。



TOP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2 12:55 发表
233max,永远有这种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存在。
什么是你所谓的误导,你以为那些买新能源汽车的人都是冲着环保去的?目前新能源汽车里面有98%以上是Hybrid,而Hybrid里面占有率第一的是Prius,我以Prius为例,目 ...
要误导人太容易了。
您觉得普瑞斯环保么?
您觉得是玻璃瓶环保还是塑料瓶环保呢?
您觉得是纸袋环保还是塑料袋环保呢

我有说普瑞斯不舒适么?我有说普瑞斯性价比不高么 激动可以,先看清楚点再激动,谢谢。

如果不在意普瑞斯的环保的话,那它的混动意义在哪里呢?一款骗补贴的车而已?:D

另外,我的英文不大好,不过您的散装着实不错。

[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0-6-12 16:01 编辑 ]


TOP

另外,能耗降低的前提之一就是轻量化,那轻量化的前提么,自己想吧。

混动的唯一意义在于给电池和电机厂商做实验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unner 于 2010-6-12 17:20 发表
别国的不知道(知道也没用吧,除非你出国)我tg的旗号反正是确定了,那就是扶植纯电动,确切来说就是排除传统汽柴油、混动等等,不知道这个政策的制定是否和byd上供有关,反正丰田傻眼了(不是说丰田不好,是byd太坏 ...
其实混动也需要电池的:D

TOP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3 10:24 发表
我废了半天劲解释混合动力目前的卖点不是所谓的绿色概念,而是燃油经济。对于国家角度来说,混合动力的确可以减少CO2排放,而且降低对石油的需求,所以政府才会出台补贴政策。
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无关的么
降低对石油的需求,我就 了,降低对石油的需求跟环保无关了?
抱歉,也许是我理解力有问题,实在无法理解您的说法,谢谢。
政府给补贴不是因为它环保,而是因为它不环保?

BMW 520D  
1565 kg
177bhp

普瑞斯
1.5 litre petrol engine
77bhp.
electric motor
67bhp

Toyota 2,921lb is 573lb lighter than the BMW 520d


Vital Statistics

Model BMW 520d SE
Engine 1995cc, four cylinders
Power 177bhp @ 4000rpm
Torque 258 lb ft @ 1750rpm
Transmission Six-speed manual
Official fuel/CO2 55.4mpg / 136g/km
Performance 0-62mph: 8.3sec
Top speed 144mph
Road tax band C (£115)
Price £27,190
Fuel used on test 10.84 gallons (50.3mpg)
Fuel cost £54.19 (diesel)
Model Toyota Prius T Spirit
Engine 1497cc, four cylinders
Electric motor 50kW/67bhp Power 77bhp @ 5000rpm
Torque 295 lb ft (motor) 85 lb ft (engine)
Transmission CVT automatic
Official fuel/CO2 65.7mpg / 104g/km
Performance 0-62mph: 10.9sec
Top speed 106mph
Road tax band B (£15, alternative fuel)
Price £20,677
Fuel used on test 11.34 gallons (48.1mpg)
Fuel cost £54.64 (petrol)

而且,石油只有一个产品-汽油么?好吧,普瑞斯能省20%的燃油,每年全球增加多少量汽车?天朝就1000多万量了,这节省的20%对整体有多大的助益?
过渡产品就是过渡产品,它的意义就是一可以骗取各个国家的补贴而不用降低售价,二消费者可以省一点燃油费用,三为这些公司的电机和电池技术做一些积累。
仅此而已,有那么难懂么?

[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0-6-13 14:2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tank817 于 2010-6-13 14:19 发表
自己的车总有些优点的
这个很正常,谁都喜欢自己的东西,而且每个东西肯定都有优缺点。
但因为这个就……,就有点那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3 22:28 发表


我的天,我几时说过燃油经济和环保无关了?我是在你装逼的扔出所谓“误导”关键词之后,向你解释广大消费者并不是被翻炒最多的”环保概念“误导去买Hybrid这个事实罢了。消费者最看重的是性价比和燃油经济。如果 ...
它到底有多环保就是我要谈的问题,为什么补贴?

因为第一自然是需要节约燃油,但问题在于,效率的增长能否抵消数量增长带来的总量增长?您对效率和总量的理解实在是……
要不您回答我一个问题:内燃机的效率从一开始到现在提高了多少?总的排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100*80%=80
200*70%=?

第二,别忘了汽车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请问如果没有绿色概念,如何让人再进行大规模的换车?

很受欢迎的一个阴谋论是说汽车产业遏制电动车的发展,因为它们的基础是石油,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如此完美的一个增长方向,怎么可能要去遏制?

您实在不明白谁误导了谁我就给您解释下:
整个绿色产业的一个运作方式就似乎猫盖屎,实现方法之一就是把污染转移或者转嫁,然后让本国居民看不到,同时基于环保的理由去更换更“环保”的产品。

请整体来看一下这个绿色环保的概念。

政府不是被误导的,而是政府和企业处于经济的需求去误导民众,同时企业通过说客在政府那里哭穷,捞一点纳税人的钱出来,外加可以作为刺激市场的手段,这是一个大游戏。当然看起来有点阴谋论了,但是如果您多关注一下所谓环保行业,其中有不少的确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我之前才提出问题:玻璃瓶和塑料瓶哪个更环保?纸袋和塑料袋又哪个更环保?这两个问题媒体会怎么告诉您答案?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省燃油没有意义,或者环保没有意义,而是在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无论做什么都是挺扯的,因为这个模式的前提就是增长和消耗。

首先您可以考虑一下,新增的混动车的数量能否抵消每年新增的汽车带来的油耗增长。第二,您自行计算一下全球总共的汽车保有量,即使全换成电动车,制造这些汽车需要多少钢材、能源、塑料?同时保持这些汽车运行需要多少电能,在可控核聚变尚未变成现实的今天,需要多少水电站、核电站、火电站来满足需求?全球已有的核电废料已经有30-50万吨了,世界各国都在把这些麻烦留给子孙后代。

更不要说更大的问题在于新材料的研发,石油的唯一作用是汽油?请您环顾四周,您吃的,用的,穿的,住的,有多少和石油是无关的?就是您开车压的路,那沥青都是石油最后贡献的东西。减少汽油消耗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有多大的意义?全电动了,省出来的汽油倒海里?
引用:
原帖由 ooo 于 2010-6-14 07:4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N78)

15W…性价比无敌啊,国内价格让人无语了
在国内的电动汽车还在萌芽的时候政府去补贴丰田,您觉得哪个更无语一点?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3 22:33 发表
实在看不下去那些对于新能源汽车本身完全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在那里仗着斑竹身份,装逼扯淡。
请问您哪里看到我仗着版主身份怎么样呢?我扣您分了?不让您发言了?还是怎么了?我能说您受迫害妄想症么?
如果您觉得在下在这个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尽可以去投诉,谢谢。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3 22:33 发表
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市,越来越多的人去购买。
您自己都写了,还没看明白么?

[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0-6-14 08:2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11:40 发表
Hybrid的省油和内燃机效率没有任何关系,你显然连目前Hybrid基本技术原理都不清楚。
我在跟你谈原理么?我在跟你谈初等数学
混动省10%燃油和内燃机省10%燃油,省出来油是不一样的?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11:40 发表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如果汽车不用油了,那么国计民生对于油的依赖度就小了,经济社会自然就会容易稳定的多。

我这么大字写着您不看的么?您看看自己穿的衣服,用的电脑,手机,mp3,车里你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甚至吃的药,有多少跟石油没关系的?石油只是汽油么?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11:40 发表
一方面强调石油的重要性和广泛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说如果汽车都不用油了,石油会多的没地方用,需要倒到海里。这逻辑真的是匪夷所思,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正因为如此广泛的需求,因此才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节省。
汗啊,合成材料省不了,炼油会停么?分离出来的汽油怎么办呢?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11:40 发表
美国政府愿意在2009年如此不好的经济环境下拿出20多亿美元的资金来让大家把高油耗的旧车折换成现金去买新车,就是看到了整体会对于燃油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鼓励你去拿旧车置换啊?您把“燃油”这俩字去掉就很中肯了,您不见天朝政府也拿出来钞票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么?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11:40 发表
接下来就是你不断强调的新增汽车增长的问题,我已经解释很清楚了,你只看到每年新增汽车的数量,但是你没有看到每年报废多少汽车。这就和人口一样,好像每天都有人出生,难道就没人死掉么?

嗯,所以世界人口不是在增长,而是在减少

为便于您理解,我放点数据吧:

联合国官员们仍坚持1998年对世界总人口预测的结果:在未来50年里,世界总人口将可能增加30亿至90亿。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膨胀”。其中,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总人口增加了35亿。联合国人口部门官员表示,世界人口第一次快速增长已经结束,然而,新的增长又开始了,“人口增长就像一个巨大的货船,一旦快速行驶,是难以迅速停下来的,需要慢慢地停下来。”

一位名叫皮门特尔的大学研究人员认为,即使出生率降到每名妇女只生两个孩子的水平,世界总人口在未来70年里仍将增长。由于死亡率在降低,世界总人口在降低之前,将可达到120亿的高峰。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11:40 发表
先不说汽车上各种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就连车的分类也是再不断的变化。十年前,有那么多SUV么?有那么多Compact Vehicle么?
新能源难道不是跟这些一样是个新的增长点么?:fq8: :fq8: 只不过这个增长点比SUV之流更“冠冕堂皇”而已。

如果您尚未了解总量和效率的关系,我再举个例子吧:
假设一家人原来一个人,一天的米饭需要1斤;
后来这家人变成三代同堂,有了6个人,而且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米饭的比重下降,每个人每天只需要7两。但这一家子一天是4斤多。


[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0-6-14 15:1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22:1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混合动力省10%和提高内燃机效率省10%当然是一样的。但是问题是混合动力能省50%,而你单从提高内燃机效率上达不到50%,等你内燃机销量提高了,混合动力节省也会跟着提高,说白了你还是不明白混合动力原理。现在Prius能达到60MPG,有本事你给我找个通过提高内燃机效率能在输出同样功率情况下达到相同效率的汽车来。
天哪,我举10%只是给您一个概念。而且您完全无视我另一个问题么:即使全换成电的,又如何?
这跟原理有什么关系啊……简单的初等数学啊。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22:1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对于石油,我算明白你那神样的逻辑了。你意味1吨石油提炼了所有的化工原料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剩余一定量的石油是吧?
T_T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22:1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拜托,你小学毕业了么?用于提炼化工原料的原油提炼完了就用掉了,剩余一些废料就不能用于炼制汽油了。当然原油炼制汽油等所有产品之后的废料可以被用于一些化工产品,但是是很有限的。你不会以为原油是含有汽油和其他化工原料的混合物吧,然后不管怎么分离总会有汽油被分离出来?233max,我废了半天力气原来和这样的一个人在费口舌。
额滴神………………………………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10-6-14 22:1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当然原油炼制汽油等所有产品之后的废料可以被用于一些化工产品,但是是很有限的。
……我真不知道说啥好了。原油提炼最终的废料是沥青……中间的产品被制成了各种化合物,其中包括各种塑料、合成材料用于制造薄膜、容器、化纤、汽车内饰和药品。

我拿人口只是给您一个比方,让您能“理解”有人死不等于总量是下降的,额滴神啊!!!

我对石油是比较外行,转个我之前的外行贴过来吧:

在下做了两张图来和大家一起看看石油到底可以做成哪些东西,对我们来说这黑乎乎粘稠的东西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醋酸乙烯

醋酸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世界产量最大的50种化工产品之一。醋酸乙烯通过自身聚合或与其他单体共聚,主要用于生产聚醋酸乙烯(PVAc)、聚乙烯醇(PVA)、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或共聚树脂(EVA)、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EVC)、缩醛树脂等衍生物。这些衍生物的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粘接剂、纸张或织物的上胶剂、涂料、墨水、皮革加工、纤维加工、乳化剂、水溶性膜、土壤改良剂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

苯乙烯
主要用途: 用于制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离子交换树脂等。

甲苯
甲苯是有机化合物,属芳香烃,甲苯温度计正是利用了它的凝固点比水很低,可以在高寒地区使用;而它的沸点又比水的沸点高,可以测110.8℃以下的温度。因此从测温范围来看,它优于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甲苯容易发生氯化,生成苯—氯甲烷或苯三氯甲烷,它们都是工业上很好的溶剂;它还容易硝化,生成对硝基甲苯或邻硝基甲苯,它们都是染料的原料;它还容易磺化,生成邻甲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它们是做染料或制糖精的原料。甲苯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物质,因此它可以制造梯思梯炸药。

二甲苯
主要用途: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毒性。一般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乙基苯的混合物。广泛用于有机溶剂和合成医药、涂料、树脂、染料、炸药和农药等。


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尿素
生产原料:天然气、煤炭、石油是生产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近年来,由于石油和煤炭价格的升幅远大于天然气,故按成本优势排列为气头、煤头、油头。

乙二醇
常可代替甘油使用。在制革和制药工业中,分别用作水合剂和溶剂。乙二醇的衍生物二硝酸酯是炸药。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如甲溶纤剂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乙二醇的溶解能力很强。乙二醇是一个抗冻剂,60%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C时结冰。

聚乙烯醇
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耐汽油管道和维尼纶合成纤维、织物处理剂、乳化剂、纸张涂层、粘合剂等。
其长丝加工成毛条,与羊毛条、棉条、麻和化学纤维混纺制成高支纱或空心纱,或切断成短纤维作无纺布、绣花底布和造纸方面的多种用途。
成膜性PVA易成膜,其膜的机械性能优良,膜的拉伸强度随聚合度、醇解度升高而增强。
粘接性PVA与亲水性的纤维素有很好的粘接力。一般情况,聚合度、醇解度越高,粘接强度越强。

丙烯腈
用来生产聚丙烯纤维(即合成纤维腈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苯乙烯塑料和丙烯酰胺(丙烯腈水解产物)。另外,丙烯腈醇解可制得丙烯酸酯等。丙烯腈在引发剂(过氧甲酰)作用下可聚合成一线型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聚丙烯腈制成的腈纶质地柔软,类似羊毛,俗称“人造羊毛”,它强度高,比重轻,保温性好,耐日光、耐酸和耐大多数溶剂。丙烯腈与丁二烯共聚生产的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耐油、耐寒、耐溶剂等性能,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橡胶,应用十分广泛。

PTA 精对对苯二甲酸:
主要用于生产聚酯。而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最主要的品种,在世界合成纤维总产量中占将近80%的比例,在中国以聚酯为原料生产的聚酯纤维已经在合成纤维总产量中超过了80%的比例。加之聚酯还用于生产非纤维产品非纤产品消耗的PTA的数量近来增长迅速,非纤维领域聚酯的用量持续增长,目前产品主要用于与乙二醇酯化聚合生产聚酯切片长短涤纶纤维,广泛用于纺织,此外聚酯还用于电影胶片、涂料、油漆及聚酯塑料的生产。
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纤维、树脂、胶片及容器树脂的主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化纤、容器、包装、薄膜生产等领域。PTA的原料为二甲苯,二甲苯的原料为石油。而PTA是聚酯的原料,聚酯又是涤纶的原料,而化纤中80%为涤纶,化纤占纺织业原料36%的份额。

DMT
主要用于合成聚酯纤维、树脂、薄膜、聚酯漆及工程塑料等

聚酯
聚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级聚酯切片用于制造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长丝,是供给涤纶纤维企业加工纤维及相关产品的原料,涤纶作为化纤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占据着化纤行业近80%的市场份额,因此聚酯系列的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是化纤行业关注的重点。
同时聚酯还有瓶类、薄膜等用途,广泛应用于包装业、电子电器、医疗卫生、建筑、汽车等领域,其中包装是聚酯最大的非纤应用市场,同时也是PET增长最快的领域。

各类聚乙烯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并可作为电视、雷达等的高频绝缘材料。

维纶
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的中国商品名。吸水性与棉纤维相近,是合成纤维中吸水性最强的一种;透气性和耐磨性好;强力高;耐霉蛀、耐日光和保暖性能均良好。但弹性和染色性差,易折皱,缩水率较大,耐热性能差。适用于制造各种衣着纺织品、家用织物、渔网、绳索、帆布等。
维纶是聚乙烯醇缩醛纤维的商品名称,也叫维尼纶,在30年代由德国制成,但不耐热水,主要用于外科手术缝线。
用途:多和棉花混纺:细布,府绸,灯芯绒,内衣,帆布,防水布,包装材料,劳动服等。
维纶主要用于制作外衣、棉毛衫裤、运动衫等针织物,还可用于帆布、渔网、外科手术缝线、自行车轮胎帘子线、过滤材料等。

丙纶
规聚丙烯纤维的中国商品名。又称聚丙烯纤维。主要用途是制作地毯(包括地毯底布和绒面)、装饰布、家具布、各种绳索、条带、渔网、吸油毡、建筑增强材料、包装材料和工业用布,如滤布、袋布等。此外在衣着方面应用也日趋广泛,可与多种纤维混纺制成不同类型的混纺织物,经过针织加工后可以制成衬衣、外衣、运动衣、袜子等。由丙纶中空纤维制成的絮被,质轻、保暖,弹性良好,可以用于织各种针织品如织袜、手套、针织衫、针织裤,洗碗布,蚊帐布,被絮,保暖填料、尿布湿等。工业用途:地毯、渔网,帆布,水龙带,混凝土增强材料,工业用织物、非织造织物等。如地毯、工业滤布、绳索、渔网、建筑增强材料、吸油毯以及装饰布等。此外,丙纶膜纤维可用作包装材料。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涤纶纱线或织物经过定形后生成的平挺、蓬松形态或褶裥等,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

涤纶
涤纶织物正向着仿毛、仿丝、仿麻、仿鹿皮等合成纤维天然化的方向发展:涤纶仿真丝织物,具有价格低廉、抗皱免烫等优点,常见品种有:涤丝绸、涤丝绉、涤丝缎、涤纶乔其纱、涤纶交织绸等;涤纶仿毛织物,既具有呢绒的手感丰满膨松、弹性好的特性,又具备涤纶坚牢耐用、易洗快干、平整挺括、不易变形、不易起毛、起球等特点;涤纶仿麻织物是目前国际服装市场受欢迎的衣料之一,如薄型的仿麻摩力克,不仅外观粗犷、手感干爽,且穿着舒适、凉爽,因此,很适宜夏季衬衫、裙衣的制作;涤纶仿鹿皮织物是新型涤纶面料之一,以细旦或超细旦涤纶纤维为原料,具有质地柔软、绒毛细密丰满有弹性、手感丰润、坚牢耐用的风格特征。常见的有人造高级鹿皮、人造优质鹿皮和人造普通鹿皮三种。适合做女衣、高级礼服、茄克衫、西服上装等。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目前SBS主要用于橡胶制品、树脂改性剂、粘合剂和沥青改性剂四大应域。在橡胶制品方面,SBS模压制品主要用于制鞋(鞋底)工业,挤出制品主要用于胶管和胶带;作为树脂改性剂,少量SBS分别与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共混可明显改善制品的低温性能和冲击强度;SBS作为粘合剂具有高固体物质含量、快干、耐低温的特点;SBS作为建筑沥青和道路沥青的改性剂可明显改进沥青的耐候性和耐负载性能。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应用领域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在北美和西欧,SBS的最大应用领域是沥青改性,其次是粘合剂和鞋类;日本SBS主要用于聚合物改性和粘合剂,其次是沥青改性;而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SBS的最大消费领域则是制鞋业。

顺丁橡胶
是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的简称,国际通用代号为BR,是目前仅次于丁苯橡胶的世界上第二大通用合成橡胶,具有弹性好,耐磨性强和耐低温性能好,生热低,滞后损失小,耐屈扰性、抗龟裂性及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可与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以及丁腈橡胶等并用,在轮胎、抗冲击改性、胶带、胶管以及胶鞋等橡胶制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丁基橡胶
一般用来制造汽车、飞机轮子的内胎。制作各种轮胎的内胎、无内胎轮胎的气密层、各种密封垫圈,在化学工业中作盛放腐蚀性液体容器的衬里、管道和输送带,农业上用作防水材料。
随着我国轮胎工业快速发展,丁基橡胶消费量快速上升,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家《医用瓶塞丁基化》标准出台,国家提出轮胎内胎丁基化,国内外市场对丁基橡胶的强劲需求,促进了丁基再生胶的发展。






[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0-6-15 08:2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朱爷吉祥 于 2010-6-15 10:02 发表


轻量化只是降低能耗的手段之一,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重要程度非常低。以前看过一篇大众总设计的访谈,说在车体轻量化方面效率其实是很低的,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轻个100公斤对A级车已经很困难了,但是 ...
的确是这样的。但其实问题主要并不在于轻量化是否有效果,而在于轻量化也到了平台期,无法更改材料的东西在重量上就比较难以突破了。
而且现在汽车塑化的程度其实还不够高,但将来的目标总的来说还是提高塑化,现在好像只有20%~30%,目标似乎是50%甚至以上。
当然汽车塑料的消耗量其实占全部塑料的比重也是比较低的,好像天朝一年也就130万吨不到的样子。即使继续增高,每年的需求量也就3-500万吨吧。
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汽车塑料单纯的消耗量,而是暂时还没有能够很好代替塑料以及这类合成材料的材料和来源,要替换这几百万吨的原料是个很大的问题,很显然大家不会希望有个金属的中控面板、方向盘、邮箱等等诸如此类。同时,如果找到新材料替代,那其他行业的塑料消耗量也会一起下降甚至完全停止,这才是问题所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并非汽车一家的事儿。
引用:
原帖由 tdk01 于 2010-6-15 08:36 发表
胡搅蛮缠果然一流,混动省油是实实在在的。
额,您无视那个520D和普瑞斯的对比实验么?
我的确只是个屁民,那么说只是因为有人问起为什么不给普瑞斯高额补贴么……
另外,我说那么多就是为了说明混动的意义实在不大,即使是纯电动都要面临一个能源缺口。而且在内燃机可以跟普瑞斯达到一样的能耗的时候,那它的存在究竟有多大意义?也许对电机厂和电池厂商是个好事儿吧。
引用:
原帖由 tdk01 于 2010-6-15 09:35 发表

即使只是转移污染,也不能说没有意义
即使不谈转移国家的好处,就说从一些环境敏感地区转移到本身环境就不好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能说没有意义
额,您应该知道大气层不是一块铁板,它是动的么?混合动力

[ 本帖最后由 handsomeken 于 2010-6-15 10:47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HTC Magic)
引用:
zhuliang 发表于 2010-6-17 19:50
用电池做能源真的环保吗?废旧电池的污染可是很严重的.
磷酸铁锂的话还好,镍镉、镍氢等等都不是发展趋势了。当然比较不幸的是电池里的正负极隔离材料还是一层塑料薄膜。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