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7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你知道吗,PSV将取消PSP游戏的UMD转移计划~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10 18:54 发表

不能兼容只能说是一种取舍,没看出有什么sb的,事实上sfc不兼容fc就是很明智的
我的感觉吧~psv无法向下兼容错不在玩家(废话啊…),sony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错还是在sony
自大,想推广UMD这SB技术规格。
说到底sony还是一个硬件主导技术主导的企业,相对的内容服务做得很不到位。
问题是技术上,并没有特别先进。管理人员有时常……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10 19:01 发表
另外像3ds降价后和ds价格差不多,兼容导致有人买回去先玩ds游戏,和3ds软件销量低恐怕也有关系,虽然你可以说这些人以后总要买3ds游戏的,但一个是可能是他们买二手去了,第二收入有时间价值概念,未来的收入不如现在 ...
软件真空期的时候可以用DS游戏顶岗……
另一说,好像是普及速度吧?
我的理解就是,我要买3DS,但是目前没有想入手的3DS游戏。碰巧我又有DS游戏没玩,或是最近有感兴趣的DS游戏。自己的DSi也买了n年了
先买了3DS吧~
虽说我觉得哦,可能这种人少,但也不会特别少不是?放大到整个市场,绝对数量上估计也可以很客观。
而且说回来,3DS兼容DS是属于顺道花不了几个钱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0:47 发表

我觉得向下兼容这种东西不重要,也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不能说是错,虽说向下兼容感觉上市不成文的规定,但其实厂商并没有义务一定要添加这个功能。
向下兼容有不少好处尤其是硬件普及初期
psv无法兼容psp其实蛮可惜的,但不能说是错,的确。
怎么说呢……我觉得其实sony也并非不想让psv兼容psp。psn网络下载psp游戏不就证明这一点了吗?
属于失误。错误的估计了UMD的前景。
现在硬要psv兼容psp而加上UMD光驱那就实在是太SB了
毕竟新主机还是为了玩新游戏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0:52 发表

其实这些人最终还是会买的,即使没有兼容功能,再考虑到psv和3ds在现在这个价位没什么利润,早晚买也没什么区别
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快速的普及有利于市场建立的。
为第三方建立信心啊,在市场上造成流行氛围啊,更大的普及率这也是打压对手的有力武器啊。
另外还可以给股东看看财报啊(虽然亏损了,但是我们一年就卖出500W,以后大有可为有利可图啊路~~)

顺便说说软硬比这玩意,就目前两个新掌机的情况来看,其实软和硬(为什么我觉得这么猥琐…),更重要的是硬。(越来越猥琐了……)
软件还是可以靠后期的软件战略怎家到时软硬比自然就提升了。
但是如果你卖100W对方卖1000W硬件,你的软件是80W对方软件是500W。谁的软硬比高?
肯定是前者。0.8和0.5貌似前者很风光,但实际上呢?单纯比较软硬比毫无意义。

[ 本帖最后由 linkyw 于 2012-2-22 11:0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0:58 发表

市场建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卖新主机游戏,那么有哪个新主机游戏目标客户会因为这个主机有没有向下兼容而改变取舍吗?
具体的说,如果一个消费者是想玩马车,3ds有没有兼容ds会影响他的购买意愿吗?
如果某消费 ...
前一帖我已经编辑了。
另外在说一点,你所说的那种消费者是一种很有目的性的消费者,他知道他要什么,所以他会有计划的买一个商品。所以你说的情况的确存在。不会因为有没有兼容而影响他买这样商品的。
但也也不能忽略了有一种冲动消费的群体,我是搞零售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本来只是想买一个便宜的商品A,但是同伴的在用较贵商品B,而且反应商品不错。也有因为广告,导购的影响。
很可能就买了商品B,有时甚至你能碰到商品A和商品B一块全买的人。
这种消费者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而且到底为什么会买这个商品B很可能就是因为一句不经意的“兼容DS”。我不是学销售的也不是学经济的。干零售的时间也不长。
我的感觉就是这种消费者心理就是个天枰,只是多了一个“兼容DS”这个很小的砝码可能他的天枰就倾倒向一边了。

TOP

我不能说冲动消费者理性消费者到底比例有多少。具体的没那造诣。
但是就个人的经验来说,还是冲动的消费者多一些。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1:18 发表

这就说不清了,说不定不兼容更好,因为可以节约成本降价啊
或者兼容后,这些人反而去买便宜的psp游戏去了,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么
这就要具体分析了,之前有一帖也说过了。
3DS兼容DS属于顺便。成本并没有多花多少。其实并不懂硬件。不过既然都是ARM9ARM11架构应该差不多。卡带上也是可以用的DS升级版本。
psv兼容psp不知道架构上如何不知道,我觉得应该没啥问题,psn下psp游戏也是可以的不是?但是明显的再用UMD的话并不合适了,没有啥前景了这个东西。
如果只是为了兼容就给psv加个UMD光驱,显然是不合适的。完全没有必要。如果UMD在psp时代被广泛认可,估计psv也还是会继续用UMD,兼容psp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吧。
psp的情况说不定会大不一样。

所以啊,也不是sony不想兼容,是成本考量过不去啊。所以我觉得psv没有兼容psp。是当初psp上的失误造成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1:22 发表
单纯的硬件销量重要吗?
看看第三方对wii和ps360的态度吧,市场也证实了这点
我说过了是两个新掌机目前的情况。也就是正在普及的初期。
硬件更重要。
我并没有说所有的情况下软硬比中硬件都是更重要的一边。

但是单纯比较软硬比不考虑环境和本身的硬件基数的比较软硬比就是毫无意义。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1:32 发表
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psv不兼容umd是非常明智的,是不是源于psp的失误并不会改变这一点
明智的原因:成本降低
事实上,我也认为psv不能通过硬件兼容psp的游戏。的确得不偿失。

但是如果psp时没有失误,我相信psv兼容了升级后的UMD会更好一点。
不过这也不过是个假设而已。也没啥讨论的必要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1:45 发表
个人觉得wii向下兼容gc是得不偿失的,不仅仅是兼容配件多出的成本,而且为了完美兼容,用了陈旧的架构,导致性能连基本水准都达不到,第三方根本没法发挥
否则以06年技术水平,低成本出个准高清机不是什么问题,至少一些主流作品有跨的可能,而不是在引擎层面就没有希望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1:41 发表

掌机的话,胜负从来和兼容无关
家用机也一样,同样初期,ps2比gc的软件阵容强,结果ps3因此占到任何便宜了么?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细节
ps3不是完美兼容ps2吗?

我从来没有说兼容可以左右胜负的。我只是说在硬件普及的初期有好处。一个硬件的成败还是要靠自身的软件和硬件自身的。
DSi就不兼容GBA啊
那时已经是DS普及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了。
我一直在说的是现在,我没有说psv最终会失败还是会胜利。不管他胜利还是失败也和兼容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TOP

话说DS为了兼容GBA还有个slot-2呢……
不过倒是产生了不少有趣的配件,震动器啊,摄像头啊,吉他英雄的控制器啊~有没有光线感应和体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2:00 发表
对啊,ps3完美兼容ps2,有用?
我觉得向下兼容有好处有坏处,总体上不好说
对wii来说就是弊大于利
我觉得wii的机能并不是为了兼容GC的……而且机能高就不能完美兼容了吗?
就是任天堂在坑爹呢。
说wii的就弊大于利,这理由我觉得站不住脚。

因为兼容所以机能低下?这我#¥%……#

TOP

话说记得A9曾经有人吹嘘过ps3玩ps2游戏效果怎么怎么好的……(有可能记错)
谁说对ps3就一点用都没有了?不见得。
当然只是因为这就去买ps3机器的肯定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该买的还是会买,早晚的问题,可能因为兼容会提前一部分人的计划。
你随便去a9搜索一下“ps2 ps3”就知道有多少准天使了。(当然他们肯定不是因为只是要玩ps2才买的ps3,所以是准·天使)
http://bbs.a9vg.com/thread-1124231-1-1.html
http://bbs.a9vg.com/forum.php?mo ... highlight=ps3%2Bps2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2:05 发表

wii如果不是为了向下兼容,成本可以更低,性能却可以更高(或者一个不变,另一个改善),而且还能支持shader,便于跨平台
ps3也兼容了ps2,那么为什么性能那么高呢?不是也会被ps2拖累吗?
ps2小于GC的
你的意思ps3???Wii…………吗?
这逻辑完全说不通。
什么shader……难道不能在玩GC的时候关闭吗?难道有了shader玩GC游戏就会爆炸?
我一个任饭都承认Wii机能是在坑爹你有啥好洗地的?你是任青?

TOP

引用:
原帖由 csimd 于 2012-2-22 12:13 发表

我相信如果把ps3外壳做成18k金也会有用的,只不过要考虑代价
不是有各种施华洛世奇的主机吗:D :D 卖的也贵啊。
除非sony是脑抽,才会所有的机器全搞这个。

TOP

 17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